《思考与回忆 第1卷》求取 ⇩

第一章 第一次联合省议会以前1

Ⅰ.少年时的宗教观和政治观1

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的印象(普拉曼)1

与大学生协会的关系1

汉巴赫庆典和法兰克福暴动对于俾斯麦的德意志民族意识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2

少年时对于外交政策的想法2

上诉审法院陪审员和政府法官无人提携在职务上晋升的困难2

对外交生涯的向往2

安西隆的外交家理想2

普鲁士乡村贵族中缺乏适当的外交人材以及这种现象的原因3

法语知识成为外交职业的保荐条件3

当时普鲁士外交界和军队中的外国人4

安西隆的劝告4

当时普鲁士司法界的人物和制度5

担任刑事法庭和市法院的陪审员5

“我同意同事泰佩尔霍夫的意见”5

普腊托里乌斯先生的调解尝试5

颁发审议离婚条例的必要6

在普通案件处工作6

转入行政部门7

莱茵的行政机构、人员、事务7

继续作为在波茨坦行政当局的检查官7

对于当时官僚的发辫和假发的反感8

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同现代的官僚主义相比较而加以抨击的不公正8

邦议院的今昔9

以往的行政官员较为正直,今日的法官受到党派的政治影响10

放弃官场生涯,回乡管理波美拉尼亚庄园10

Ⅱ.俾斯麦所谓的“容克精神”11

父亲和母亲11

俾斯麦摆脱“他的等级的偏见”11

旧普鲁士王权的无限权威不是他的最后信念12

绝对专制主义的危险12

在俾斯麦看来,贵族出身并不能弥补才干的不足,俾斯麦保护农业仅仅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12

俾斯麦的君主政权的理想12

不受限制的绝对专制主义不是治理德国臣民的适当方式13

在弗里德里希一威廉四世宫中的观察13

和官僚们的冲突13

俾斯麦反对俾斯麦13

第一次联合省议会中的反对派14

俾斯麦由于1847年5月17日的演说引起的和反对派的冲突14

国王和普鲁士亲王妃的克制15

在婚期旅行中同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会见15

第二章 1848年16

Ⅰ.3月18日和19日事件的最初印象16

舍恩豪森农民驱逐坦格明德的代表16

农民准备前往柏林16

俾斯麦在波茨坦:和博德尔施文格、默仑多夫、普里特维茨谈话17

俾斯麦拜会普鲁士亲王妃18

拜会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18

俾斯麦进入柏林皇宫的尝试被拒绝19

俾斯麦上书国王,第一次对他表示同情19

在柏林的大街上19

和普里特维茨和默仑多夫谈论自主的军事行动的可能性20

在马格德堡俾斯麦遭到逮捕的威胁20

俾斯麦同舍恩豪森农民代表团在波茨坦21

国王对近卫军团军官们的讲话21

俾斯麦致陆军中将冯·普里特维茨的信21

从同警察总监冯·米努托利和冯·普里特维茨将军的谈话中获悉的关于3月运动的历史23

博德尔施文格是撤军命令的倡议者24

费利克斯·利希诺夫斯基公爵25

Ⅱ. 俾斯麦反对请愿书的声明25

致马格德堡一家报纸的信26

一篇报纸文章《来自阿尔特马克》27

俾斯麦反对冯·芬克关于国王逊位和任命普鲁士亲王妃摄政的建议29

会见正在从英国返回的普鲁士亲王30

和亲王的第一次会见30

在巴贝尔斯贝格拜会亲王30

士兵之歌31

同普鲁士亲王妃和弗里德里希—威廉亲王的最初关系32

Ⅲ.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条顿”民族感情33

弗里德里希四世不在促成联合的意义上利用德意志各邦君主反对革命而要求保护的需要33

3月21日的巡行34

威廉四世对革命取得的胜利会持久吗?34

初访无忧宫35

和国王的谈话35

国王的法制观点36

国王在他对待国民议会态度上可能的内心思想37

宫廷党38

列奥波德·冯·格尔拉赫和路德维希·冯·格尔拉赫38

冯·劳赫将军38

Ⅳ. 探索新内阁40

勃兰登堡伯爵接受首相职位40

俾斯麦说服奥托·冯·曼托伊费尔加入勃兰登堡内阁41

国民议会前的新的大臣们41

保卫他们安全的措施41

军队占领克尼普豪森伯爵的住处42

对弗兰格尔态度的批评42

国王迁移国民议会会址时的内心思想42

第三章 埃尔富特、奥尔缪茨、德累斯顿44

Ⅰ.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潜在的德意志思想对1848年之后普鲁士政策的挫折负有责任44

关于普鲁士的德意志使命和道义上占领的说法45

王朝和街垒45

法兰克福议会的自我欺骗45

在普鲁士邦内王朝感情的强大46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拒绝接受皇冠46

俾斯麦现时和1849年对当时情势的判断46

他当时的以党派评论为依据的观点47

派别活动的今昔47

三王同盟48

有利于普鲁士的形势48

普鲁士领导层对现实的力量对比关系的错觉49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疑虑50

Ⅱ. 普鲁士军队在普法尔茨和巴登50

俾斯麦对于普鲁士在反对革命的斗争中的军事力量的信赖51

当时动摇不定的普鲁士政策51

冯·拉多维茨将军——国王的中世纪幻想的更衣室管理员52

埃尔富特议会:勃兰登堡伯爵试图争取俾斯麦赞同埃尔富特政策53

俾斯麦和加格恩53

加格恩家族和奥尔斯瓦尔德家族54

军政大臣施托克豪森嘱咐俾斯麦要安静55

普鲁士的军事上的屈服及其原因55

1850年12月3日俾斯麦的演说57

演说的主导思想59

1850年11月圣彼得堡对德国革命的比较平和的观点59

冯·布德贝格男爵60

Ⅲ.德累斯顿谈判成果甚少60

施瓦尔岑贝格公爵和冯·曼托伊费尔先生在德累斯顿61

当时普鲁士政策的基本错误61

第四章 外交家62

被任命为驻邦联议会公使馆参赞62

被任命为驻邦联议会公使62

冯·罗霍夫先生的不满62

在冯·波伊克将军处关于勋章性质的初次研究64

巴黎和彼得堡的佩戴勋章的先生64

爱好跳舞的法兰克福65

威廉一世国王讨厌跳舞的大臣们66

派到“高级外交学校”维也纳66

1852年6月5日的介绍信66

维也纳的接待68

同奥地利签订共同关税的困难68

克伦策的诽谤69

俾斯麦厌弃在维也纳的职位和大臣职位69

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统治下大臣地位的艰难处境70

俾斯麦拜会汉诺威国王乔治五世71

乔治五世的孤独71

一位普鲁士领事是奥地利的代理人?72

第五章 周报党。克里木战争73

Ⅰ. 贝特曼—霍尔维克集团和普鲁士亲王74

卡尔·冯·德尔·哥尔茨伯爵74

罗伯特·冯·德尔·哥尔茨伯爵是贝特曼—霍尔维克集团的总管74

《普鲁士周报》74

鲁道夫·冯·奥尔斯瓦尔德74

俾斯麦拒绝加入《周报》党75

在普鲁士亲王感觉中的奥尔缪茨75

哥尔茨作为大臣候选人75

曼托伊费尔不愿意同奥地利决裂76

1854年4月20日的普奥攻守同盟77

俾斯麦向国王建议,通过在上西里西亚集结军队的办法利用俄国同西方国家的战争之机来提高普鲁士在欧洲的威望78

奥法同盟压力下的德意志邦联78

符腾堡国王威廉一世的解说78

“亲爱的,这一切都很美妙,但是要我付的代价太高了”79

Ⅱ.冯·格尔拉赫将军的书信摘录79

内阁顾问冯·尼布尔的信82

格尔拉赫书信又一些摘录83

曼托伊费尔反对积极的反奥地利政策86

内阁危机的通常过程87

阿尔文斯累本作为大臣候选人87

Ⅲ.《周报》党的双重角色87

它的政治纲领以及对这一纲领的批评88

伪造的备忘录89

本生关于重新改制欧洲地图的备忘录89

普鲁士亲王同俾斯麦会谈关于普鲁士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地位特别是对俄关系90

什么是反对普鲁士对俄战争的理由?91

电报和书信被盗91

辛凯尔迪自露马脚92

Ⅳ. 俾斯麦致函格尔拉赫:普鲁士由于在巴黎会议大门之外听候召唤而贬黜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92

第六章 无忧宫与科布伦茨96

在其夫人影响下的普鲁士亲王96

奥古斯塔亲王妃(皇尼)醉心于法国和英国的一切96

她对俄国的一切都反感97

冯·施莱尼茨先生97

奥古斯塔亲王妃(皇后)早餐时的陈述及其影响98

无忧宫与科布伦茨宫的敌意98

伊丽莎白王后98

奥古斯塔亲王妃(皇后)倾向于天主教教义99

她在莱茵省的声望99

她对教皇庇乌九世的崇敬100

她与克莱斯特—雷措夫省长的意见分歧100

无忧宫的参谋总部100

古斯塔夫·冯·阿尔文斯累本作为科布伦茨宫中国家利益的代表者101

第七章 来往于法兰克福和柏林之间102

Ⅰ.俾斯麦被召来“恐吓”曼托伊费尔102

穆斯蒂埃侯爵按照西方国家的精神试图对俾斯麦施加影响102

哥尔茨和普尔塔勒斯作为国王的合适的受托人反对曼托伊费尔103

Ⅱ.曼托伊费尔在关于里诺·克韦尔问题上同《十字报》党发生冲突103

格尔拉赫关于这一争论的信104

曼托伊费尔的不满109

阿尔布雷希特·冯·阿尔文斯累本扮演“稻草人”,俾斯麦扮演和平使者110

俾斯麦使曼托伊费尔摆脱克韦尔和被利用来盗窃电报的代理人110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关于一位大臣的地位的见解111

Ⅲ. 曼托伊费尔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有关上议院的组成人选的信111

俾斯麦作为国王同下议院保守党谈判中的受托人112

国王由于俾斯麦的延宕而愤怒113

被软禁在夏洛滕堡的宫中113

重又得宠113

俾斯麦说服保守派改变意见114

上议院还是贵族院?114

俾斯麦主张贵族院的建议115

Ⅳ. 曼托伊费尔和宫廷党反对任命俾斯麦为大臣116

俾斯麦与保守派的领袖们116

作为外交电文起草人的俾斯麦117

在普特布斯118

起因甚小,后果甚大118

第八章 访问巴黎119

Ⅰ. 哈茨费尔特伯爵邀请俾斯麦去巴黎119

国王情绪的转变119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在巴黎119

阿尔伯特亲王和维多利亚王储妃对俾斯麦抱有偏见120

关于君主制的前途同王储妃的谈话120

维多利亚女王的立场121

凡尔赛晚宴;作为请帖分发人的俾斯麦121

法兰西第二帝国宫廷人士的平民风尚122

同皇帝拿破仑第三的初次会见123

柏林宫廷不满意俾斯麦的巴黎之行123

这种不满的表现123

俾斯麦对于拿破仑第三的评论123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接受这一评论124

冯·卡尼茨将军论拿破仑第一124

Ⅱ. 正统主义概念124

从俾斯麦和格尔拉赫关于正统主义和波拿巴主义的通信中得知124

第九章 旅行·摄政155

Ⅰ. 重新接近国王155

提议俾斯麦任财政大臣155

拿破仑考虑的普法接近以保证在和奥地利因意大利问题发生战争时普鲁士保持中立的思想157

俾斯麦对拿破仑建议的回答158

Ⅱ.赴丹麦和瑞典打猎158

觐见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七世158

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人不愿意形成新的小邦国158

在瑞典的颠踬,返回柏林,赴库尔兰打猎159

国王最初的得病159

中风159

同普鲁士亲王的谈话160

俾斯麦奉劝亲王不能以拒绝宪法来开始执政160

亲王成为国王的代理人160

反对亲王的阴谋161

指定亲王为摄政161

曼托伊费尔关于代理问题的经过的信161

曼托伊费尔解职163

Ⅲ. 关于即将调离法兰克福的暗示164

因为出任驻彼得堡公使同普鲁士亲王会谈164

乌泽多姆和夫人165

插曲:乌泽多姆在佛罗伦萨,1869年的辞职请求165

威廉国王给俾斯麦的信166

分歧消弭171

Ⅳ.同普鲁士亲王的会谈(继续):“新纪元”内阁是一个平庸的内阁171

奥古斯塔亲王妃是新内阁的奠基人和保护人172

施韦林伯爵强使摄政王签字173

Ⅴ. 作为奥地利的代理人和曼托伊费尔内阁中的受托人的银行家莱文斯泰因173

外交部中的腐败现象175

第十章 彼得堡176

Ⅰ. 皇帝尼古拉一世在1849年和奥尔缪茨时期对奥地利的友好情谊176

沙皇不信任自己的臣民177

尼古拉对弗朗茨·约瑟夫的偏爱177

当时的彼得堡的社会177

再谈巴黎和彼得堡的佩戴勋章的先生179

彼得堡大街所见179

青年一代的交际风格180

他们在政治领域表现出来的反德情绪181

作为俾斯麦的保护人和对手的哥尔查科夫181

哥尔查科夫不满的原因181

德国需要同俄国打仗吗?182

Ⅱ.皇宫中的款待182

无顾忌的幼小的女大公183

宫廷仆役的侵吞行为183

沙皇计量的脂油183

俄国的坚持:从叶卡特林娜二世时期以来的岗位183

Ⅲ. 俾斯麦对柏林的决定丧失影响184

摄政王对他的报告的准确性发生怀疑184

作为俾斯麦在圣彼得堡的监视者的明斯特伯爵184

俄国外交的政治上的对奕法185

破坏通信秘密是君主的权利185

奥地利的实践185

向普鲁士驻维也纳或驻彼得堡公使寄发平信是向奥地利或俄国政府暗示不愉快消息的方式185

图尔恩和塔克西斯邮政中的通信秘密185

1852年以前普鲁士驻维也纳使团滥用的习惯186

奥地利对外交部不忠实官员的暴力行为186

俄国使不满意的官员满意的办法187

Ⅳ. 访问莫斯科的回忆187

同奥博连斯基公爵的通信187

Ⅴ. 得病和瓦尔茨大夫的医治189

在诺海姆疗养所190

感染肺炎在霍亨道夫长期因病卧床190

一个濒临死亡的普鲁士人关于监护的想法191

第十一章 过渡状态192

Ⅰ.建议摄政王任命俾斯麦为外交大臣192

俾斯麦阐述他的纲领192

冯·施莱尼茨的纲领193

摄政王同意施莱尼茨的观点193

Ⅱ. 鲁·冯·奥尔斯瓦尔德193

由 于忠诚宣誓问题引起的内阁危机194

罗昂1861年6月27日的信194

俾斯麦的复信196

他回柏林之行199

罗昂1861年7月24日信中所述的危机过程199

俾斯麦在巴登——巴登201

威廉一世的加冕202

同奥古斯塔王后谈论普鲁士的德意志政策202

Ⅲ.关于内阁更迭的空头支票202

作为内阁代理首相的霍亨洛埃—英格尔芬根202

1862年4月俾斯麦奉召从彼得堡返回柏林203

他被任命前往巴黎203

俾斯麦致罗昂的信203

罗昂致俾斯麦的信204

俾斯麦的答复205

同拿破仑第三的会谈,提议缔结普法同盟207

奥地利向拿破仑第三的建议208

法国南部之行,同罗昂的通信209

9月18日的召唤电报215

觐见王储216

在巴贝尔斯贝格的觐见216

任命俾斯麦为国务大臣并临时主持内阁218

第十二章 普鲁士政策的回顾219

从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以来普鲁士对外政策和对德意志政策中缺乏独立性和能量219

普鲁士政策的分立主义性质219

波兰问题的决定性影响219

赖兴巴赫协定及其意义220

普鲁士历史上错过的种种机会221

1805年充当调解者的错误221

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充当俄国的属国的普鲁士222

普鲁士通过它在克里木战争和1863年波兰起义期间的态度而有施于俄国223

柏林宫廷的依赖感的起因223

在军备领域内普鲁士对比俄国和奥地利的优越之处223

普鲁士在巴黎求告,想以大国身分参与签署条约224

当时政策的错误224

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在他的子孙手里的遗产225

在绝对君主制下,谁应对国事负责?226

立宪制国家中大臣的职责226

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统治时期,谁应对普鲁士的政策负责?226

为什么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统治时期俾斯麦不能成为大臣?227

没有议会的纯粹绝对专制主义对于有顺从的议会支持的绝对专制主义的优越性227

意大利战争227

在奥古斯塔亲王妃和冯·施莱尼茨先生占优势的统治时期的普鲁士政策的无计划性228

反对俾斯麦指导对外政策的阴谋229

铁与血230

从尤特博克回柏林途中230

国王畏缩不前230

俾斯麦通过回忆普鲁士军官军刀上的绶带来鼓舞灰心丧气的国王231

局势的严重性232

第十三章 王朝与族233

各王朝及其对德意志民族问题的态度233

普鲁士在邦联中的地位233

在奥地利和普鲁士达成协议情况下实行二元政治的梦想由于施瓦尔岑贝格1850年12月7日的电报而破灭:俾斯麦观234

普鲁士是“名义上的”强国234

德意志爱国主义需要对王朝的忠诚这种媒介235

其他民族的民族感的力量235

德意志各族的分立主义235

韦尔芬人对王朝的忠诚237

在俾斯麦看来,德意志民族感是更为强大的力量237

德国的各王朝的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有理?238

俾斯麦同普鲁士分立主义的斗争238

各王朝的无限制的国家主权是以牺牲民族及其统一为代价的一种革命的结果239

各王朝的疆界不自然地分割德意志民族239

第十四章 冲突内阁241

Ⅰ.卡尔·冯·博德尔施文格241

伊岑普利茨伯爵241

冯·雅戈夫242

冯·泽尔霍夫242

弗里德里希·楚·欧伦堡伯爵243

冯·罗昂243

冯·缪勒245

楚尔·利佩伯爵245

Ⅱ.国王给冯·芬克—奥尔本多夫谈论冲突发起人的信245

第十五章 阿尔文斯累本协定248

俄国宫廷在选择波兰化和实行绝对专制制度之间的斗争248

俄国对波兰友好的意图249

亚历山大二世谈对波兰的占领的不稳固249

亚历山大建议俾斯麦接受俄国的职务250

为德意志统一的努力而利用俄国的友谊250

奥地利在波兰起义期间的立场251

哥尔茨伯爵的信252

普鲁士在波兰问题上的难处254

拿破仑第三在波兰问题上的立场254

阿尔文斯累本军事协定的意义254

哥尔查科夫对于波兰问题的态度254

和欣茨佩特先生第一次会见255

第十六章 但泽事件256

Ⅰ. 俾斯麦和弗里德里希皇帝256

颁布报刊法256

王储在但泽的演说257

他的抱怨书和国王的答复257

俾斯麦劝阻国王对王储采取极端措施258

《泰晤士报》泄漏消息258

关于公布这一消息的首谋人的测猜259

Ⅱ. 在加施泰因同王储的谈话260

王储的新抗议260

国王和王储之间的紧张关系261

俾斯麦同王储的讨论261

王储的备忘录和国王为此而同俾斯麦的通信262

第十七章 法兰克福各邦君主大会268

Ⅰ.莱希贝格伯爵268

俾斯麦怎样取得莱希贝格的信任269

在二元政治的基础上实现全德意志统一的尝试269

这样一种形态的可能的作用269

这样的作用会确立奥地利的霸权吗?270

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协调一致是反对英国和欧洲干涉丹麦问题的前提条件270

俾斯麦和卡罗利伊之间讨论普奥关系271

维也纳低估普鲁士271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同威廉一世在性格上的差别271

过高估计冲突削弱普鲁士对外政策和军事指导能力的作用272

相信奥地利的军事优势273

Ⅱ. 奥地利厌弃和平的二元政治273

邀请参加法兰克福君主大会273

弗朗茨一约瑟夫皇帝在加施泰因274

国王对于邀请的最初印象275

俾斯麦反对参加君主大会275

萨克森国王约翰在巴登275

普鲁士缺席对德意志中等邦国的影响276

莱希贝格同普鲁士接近276

Ⅲ. 丹麦弗里德里希七世的逝世276

二元政治的良好开端276

军界势力威胁着同奥地利的合作277

友好的二元政治尝试的顶点和转折点277

两位君主及其大臣在舍恩布伦的会谈277

威廉国王对于皇帝所提问题的回答279

Ⅳ. 莱希贝格的地位动摇了279

关于奥地利将来加入关税同盟的谈判280

俾斯麦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同意将来进行谈判的协议,但是反对关税统一280

博德施尔文格、伊岑普利茨和德尔布吕克反对俾斯麦的政策280

莱希贝格辞职,由门斯多尔夫伯爵接替280

梯勒、阿贝肯、哥尔茨书信摘录281

Ⅴ.奥地利友谊的不可靠和脆弱性281

第十八章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283

在慕尼黑的宫廷283

王储路德维希283

关于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性格特征283

路德维希国王同俾斯麦通信摘录284

注释306

1985《思考与回忆 第1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德)俾斯麦(Bismanck)著;山西大学外语系《思考与回 1985 北京:东方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回忆与思考(1999 PDF版)
回忆与思考
1999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回忆与思考 下(1984 PDF版)
回忆与思考 下
1984
战争与回忆  1(1981 PDF版)
战争与回忆 1
1981
回忆与思考  修订本( PDF版)
回忆与思考 修订本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人生回忆思考及其他( PDF版)
人生回忆思考及其他
回忆思考随笔集( PDF版)
回忆思考随笔集
回忆思考与时政学习  下( PDF版)
回忆思考与时政学习 下
新春印刷公司
回忆与思考  下(1984 PDF版)
回忆与思考 下
1984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回忆与思考  下(1972 PDF版)
回忆与思考 下
197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回忆与思考  上(1972 PDF版)
回忆与思考 上
197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回忆.梦.思考  荣格自传(1988 PDF版)
回忆.梦.思考 荣格自传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跃进与回忆  第1册(1959 PDF版)
跃进与回忆 第1册
1959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追忆与思考  江华回忆录(1991 PDF版)
追忆与思考 江华回忆录
199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回忆与思考  上(1984 PDF版)
回忆与思考 上
1984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回顾与思考(1989 PDF版)
回顾与思考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