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
作者 | 蔡俊生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85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40034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0807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论 两种生产及两种生产的社会结构1
一 引言1
目录1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2
三 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结构4
四 摩尔根的理论贡献及其缺点9
五 人本身生产的社会结构及其与物质资料15
生产的社会结构的关系15
认识亲属关系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影响25
六 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的不同历史条件对25
第一章 类别式的亲属制度及其反映的婚姻形式和30
亲属关系30
第一节 马来式亲属制度所处的时代和血缘婚31
姻、血缘家庭的历史真实性问题31
一 马来式亲属制度所处的历史时代31
二 马来式亲属制度不能证明摩尔根所说34
的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34
三 所谓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的合理限度41
第二节 氏族社会的亲属制度及相应的婚姻形50
式和亲属关系50
一 普那路亚婚姻和普那路亚家庭也不是50
氏族社会之前的一个独立的婚姻家庭50
形态50
二 易洛魁人的亲属制度不能算作氏族社52
会的亲属制度的典型形式52
形式和亲属关系55
三 泰米尔人的亲属制度及其反映的婚姻55
四 澳大利亚人的亲属制度及其特点60
五 澳大利亚人的婚姻类别名称体系及其65
历史渊源65
第二章 人类社会形成的生物学前提72
——古老人科生物的体质特征和群体72
结构72
第一节 人科生物进化的时间表72
第二节 古老人科生物的体质特征75
第三节 古老人科生物的群体结构78
一 林栖环境中的群体结构80
二 林地栖环境中的群体结构83
三 热带草原环境中的群体结构92
第三章 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结构的形成107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的发生107
一 生产劳动从何开始107
二 工具制造的发生114
一 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116
式的出现116
第二节 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组织形116
二 生产方式的形成119
三 生产关系开始出现121
第三节 思维和语言的产生125
一 抽象思维能力的生理学基础125
二 高等灵长类的智力水平127
三 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130
四 高等灵长类的信息交流手段138
五 人类的语言142
六 由手势语到声音语言的发展143
第四节 所有制关系的形成148
一 所有制关系形成的时代149
二 175—100万年前的人科类历史151
三 最初形成的所有制关系155
第五节 原初公社及其发展……………………………(161 )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62
二 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及分配关系的进步165
三 公共意志的发展和图腾的出现168
第一节 非规范性关系和最初的亲子关系174
第四章 人本身生产的社会结构的形成174
一 300—175万年前的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175
二 175万年前以后的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176
三 女性发情期的消失及与生育有关的生178
理变化178
第二节 性禁忌和原初公社中的两性关系形式183
一 爱情的发生及随之而来的性禁忌规范183
二 原初公社早期两性之间的关系形式186
展趋势及其对古智人形成的影响189
三 原初公社中期两性之间关系形式的发189
的产生191
第三节 从公社到氏族——两合氏族婚姻联盟191
一 25—4万年前的人类文化成果和古智192
人的体质形态演变192
二 图腾的出现对人本身生产的社会机制194
的影响及其生物学结果194
三 不同图腾集团之间的性关系接触196
四 氏族和两合氏族婚姻联盟的产生201
一 关于两合氏族婚姻联盟由来的争论205
第四节 怎样认识两合氏族婚姻联盟205
二 两合氏族婚姻联盟的出现标志着人本208
身生产的社会结构的形成208
第五章 氏族公社212
第一节 公社213
第二节 氏族及其与公社的关系218
第三节 两合氏族组织内在结构的发展222
一 婚姻的辈分划分的出现222
亲属制度的发展225
二 婚姻的辈分划分所导致的亲属关系和225
第四节 两合氏族组织外在形式的发展233
一 纵向的典型的扩大化发展234
二 横向的不典型的扩大化发展——单方236
面集团相属的群婚形式的出现236
三 单一氏族外婚制的群婚形式240
第五节 群婚形式中异性个体之间关系的演变246
和个体婚姻的发生246
一 超经济超地域的性关系交往方式246
二 从成对配偶到个体婚姻248
三 群婚范围内个体婚姻形成的具体实例251
——永宁纳西族的“阿肖”关系251
第六节 分配关系的变化和最小的消费单位257
——亲族的产生,亲族向个体家庭的257
过渡257
一 具体的分配关系及其演变——亲族的258
产生258
二 亲族261
三 亲族向个体家庭过渡264
第六章 澳大利亚地区的进一步发展270
第一节 相当发达的狩猪—采集业和经常迁徙270
的生活方式270
一 狩猎和捕鱼271
二 采集274
三 经常迁徙的生活方式276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进一步演变279
一 八个婚姻类别的制度280
二 母系公社、父系公社和父系氏族285
三 交换294
第三节 图腾意识的进一步发展300
一 图腾意识不断升华的一般逻辑结构301
二 图腾意识继续升华的第一阶段:灵魂305
与肉体分离——灵魂不死305
三 图腾意识继续升华的第二阶段:精灵309
世界和图腾世界309
首领的出现和人本身的神化312
四 图腾意识继续升华的第三阶段:灵界312
第七章 农、牧业出现以后的原始社会322
第一节 农、牧业的发生及牧业地区的一般社323
会结构323
一 农、牧业的发生323
二 畜牧业地区的一般社会结构326
第二节 农业地区的母系公社331
一 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331
二 易洛魁人的物质生产和基层社会组织338
第三节 易洛魁人的民主制度和宗教意识348
一 易洛魁人的民主制度349
二 易洛魁人的宗教意识358
第四节 农业地区母系制向父系制的转变362
一 生产的发展363
二 公社和家庭公社的演变365
三 父系氏族371
后记385
1988《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蔡俊生著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社会发展三形态
- 1987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人間形成の社会学
- 1964.02 有斐閣
-
- 人間社会の形成
- 1966.04 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
- 社会的形成論
- 1969.09 国土社
-
- 現代社会と人間形成
- 1973.06 帝国地方行政学会
-
- 原始社会之土地形态的研究
- 1936 商务印书馆
-
- 社会形态发展史 3
- 1949 生活·读书·新知联合发行所
-
- 社会形态发展史
- 194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持续发展社会的形态
- 198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西盟佤族社会形态
- 1980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原始社会
- 199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原始社会
- 1991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 原始社会之土地形态的研究
- 1946 商务印书馆
-
- 原始社会
- 197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