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方法论》
作者 | 艾丰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8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002411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0715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前言1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新闻作品的特点1
易碎产品(2) 机遇产品(5) 组合产品9
选择产品(11) 传播产品13
第二节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15
用事实说话(16) 基本要素之一:事实(16) 基本要素之二:说话(17) 迅速地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向广大的受众说话(20) 用事实说话是人民报刊的光荣传统24
第三节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25
读者读报特点(26) 读报的四个阶段(27) 要求之一:新鲜(29) 要求之二:简明(33) 要求之三:深刻(41) 最基本的是读者观念45
第四节新闻作品的主要样式53
新闻作品体裁及其选择(54) 第一类:典型的新闻体裁(54) 第二类:边缘性或杂交性新闻体裁(62) 第三类:报纸上刊登的其他文字作品体裁(64) 第四类:广播电视中的一些特殊体裁(67)第五类:探索性体裁67
第二章事实和说话70
第一节生活事实和新闻事实70
事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70) 一般事实和新闻事实72
非事件性事实和事件性事实(75) 总体事实和个别事实(77) 具体事实和概括事实(82) 物质事实和精神事实(83) 研究事实分类的意义83
第二节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事实和说话的关系之一84
新闻在说话 新闻要说话(85) 主观和客观矛盾的表现(90) 解决矛盾的方法:分别检查双向对接91
第三节点和面的矛盾——事实和说话的关系之二93
事实是“点” 说话是“面”(93) 事实和说话的几种关系(94) 事实为基础 说话为主导97
第四节现象和本质的矛盾——事实和说话的关系之三98
事实包含现象和本质两方面(98) 整理材料:分析现象(100) 用现象说话(103) 实质是用本质说话(106) 简单和复杂108
第五节用事实说话的几种方式109
“纯客观”方式(109) 材料或事实的组合方式(111) 引述他人观点方式(115) “化名”方式(116) 渗入方式117
直述式(117) 配套式120
第一节新闻作品的主题121
第三章素材和主题121
新闻作品应该有主题(121) 什么是新闻作品的主题123
什么是好主题127
第二节怎样提炼和表现主题132
凤凰落在梧桐树(133) 穿珠红线在何处(136) 绿叶衬得红花美(141)玩味再三意更殊(142) 从主题看素材144
第四章编辑和记者148
第一节记者和编辑的关系148
记者和编辑的关系在新闻写作中居于重要地位(149) “个人创造 整体完成”149
第二节供与需的矛盾——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之一153
记者:供给一方 编辑:需求一方(154) 理想供求关系的追求(155)记者要有版面意识(157) 以质取胜(157) 优势战略(158) 品种战略(159) “两极分化”160
第三节局部和全局的矛盾——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之二161
记者站在局部 编辑站在全局(161) 开阔视野(164) 多做沟通(165) 巡回战术(166) 记者用点去影响面167
第四节 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矛盾的内化——记者和编辑之间关系之三168
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分离(168) 采访对象和读者关系的内化(169) 传播和被传播的矛盾(170) 记者和编辑处理关系的准则172
第五章新闻作品的结构175
第一节新闻作品的结构原则和类型175
原则:简要(175) 多样(176) 灵活(176) 第一层分类:消息类和深度类(176) 第二层分类:事件性报道和非事件性报道(179) 第三层分类:以虚带实和就实论虚184
第六章新闻笔法189
第一节新闻笔法(一)189
笔法一:简笔(190) 笔法二:粗笔194
第二节新闻笔法(二)199
笔法三:变笔(199) 笔法四:跨笔204
第三节新闻笔法(三)208
笔法五:跳笔(208) 笔法六:合笔213
第四节新闻笔法(四)218
笔法七:衬笔(218) 笔法八:短笔221
第一节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228
第七章新闻语言228
新闻语言所含的褒贬(228) 新闻语言是一个独立的范畴(230) 新闻语言的特点232
第二节新闻语言的特色234
总体特色:白描性语言(235) 具体特征:具体 准确 简明 通俗 综合(237) 特殊问题:数字运用(250) 语言和修养254
第八章新闻思维和新闻写作心理255
第一节新闻写作心理255
应有的心理素质(255) 积累“心理势能”(257) “小心放胆—小心”和“放胆—小心—放胆”(260) 动静转换(262) “代言感”“对象感”“创造感”(264) 利用自然心态写作(264) 实践中的良性循环266
第二节新闻写作思维267
新闻写作思维形成的客观依据(268)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269) 系统思维和重点思维的结合(271)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274) 发散思维和聚拢思维的结合(278) 循序思维和跳跃思维的结合280
第九章风格借鉴创新态度284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风格284
什么是记者的风格(285) 记者风格的类型:新闻型、文学型、学者型(286) 记者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288
第二节新闻写作的借鉴和创新289
借鉴的必要性、必然性:向文学“求援”不“求救”290
写特征——写特点 “感受法” 向国外记者借鉴293
创新之路296
第三节记者的写作素养和写作态度300
素养是方法的基础(301) 新闻写作素养最能提高记者的两个环节306
1993《新闻写作方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艾丰著 1993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新闻评论写作漫谈
- 1986 北京:长征出版社
-
- 统计新闻报道写作方法
- 1992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新闻评论写作
- 1981 联合报社
-
- 写作方法论
- 1989 北京:语文出版社
-
- 新闻写作论
- 1990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新闻写作浅论
- 199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新闻写作方法
- 199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 新闻写作技法新探
- 1987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 碎玉集
- 1984 工人出版社
-
- 新闻写作与文学方法
- 1987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 1995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新闻评论写作
- 1989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新闻写作
- 1985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新闻写作
- 1984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