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洼学说 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体系概论》求取 ⇩

第1章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简述1

1.1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的一般概念1

1.1.1 涵义1

1.1.2 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的创立及基本概念的提出1

1.2活化(地洼)构造理论体系的组成内容及理论结构5

1.2.1 组成内容5

1.2.2 理论结构7

1.3 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的学科范畴8

1.4 活化(地洼)构造理论与活化(地洼)构造学派9

1.5活化(地洼)构造理论与大地构造学11

1.5.1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11

1.5.2 大地构造学的定义12

1.5.3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围12

1.5.4 大地构造学分科及其研究内容13

1.5.5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特点13

1.5.6 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及实际意义14

1.5.7 历史大地构造学代表理论(地槽学说)简介14

1.5.8 动力大地构造学代表理论(地质力学、板块构造)简介16

1.6活化(地洼)构造理论与成矿学17

1.6.1 成矿学的基本概念17

1.6.2 成矿学的研究范围19

1.6.3 成矿学的研究任务及分科19

1.6.4 成矿学的研究目的及意义20

第2章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及其运用22

2.1 概述22

2.2 大地构造单元及其鉴别的意义23

2.3 构造区及其划分的意义24

2.4 历史动力综合分析的一般概念24

2.5 历史动力综合分析的基本要求25

2.6鉴别大地构造单元和划分构造区的分析方法29

2.6.1 地壳运动型式分析29

2.6.2 构造反差强度分析34

2.6.3 地壳结构分析42

2.6.4 综合地质特征分析47

第3章地洼区——大陆地壳基本构造新单元71

3.1 后地台阶段新构造单元的发现71

3.2 地洼区的定义72

3.3地洼区的发展过程72

3.3.1 根据活动强度变化的阶段划分74

3.3.2 根据主要特征差别的阶段划分75

3.4地洼区的主要特征76

3.4.1 结构方面76

3.4.2 沉积建造方面78

3.4.3 岩浆建造方面88

3.4.4 构造型相方面96

3.4.5 变质建造方面101

3.4.6 古地理方面105

3.4.7 新构造及地震方面105

3.4.8 地貌方面109

3.4.9 矿产类型方面111

3.4.10 地洼区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111

3.4.11 地洼区的地球物理特征114

3.4.12 地洼区的深部地壳构造117

3.5地洼区的分布及时代类型133

3.5.1 地洼区在世界上的分布133

3.5.2 地洼区在地史上的分布134

第4章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地壳演化的一般性规律136

4.1 地洼区——地壳演化史中动定转化的例证136

4.2 地壳演化一般性规律的新认识——动定转化递进律140

4.3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关于递进律的论述144

4.3.1 地壳构造的多单元、多类型及地壳演化的递进性144

4.3.2 地壳构造的动定相互转化145

4.3.3 地壳演化的多阶段性146

4.3.4 地壳演化的不平衡性147

4.3.5 地壳构造活动强度的可变性148

4.4 地壳动定递进转化说的理论与实际意义149

第5章递进(活化)构造成矿理论——大地构造演化成矿的新理论151

5.1 概述151

5.2 历史动力综合成矿分析152

5.3递进(活化)构造成矿理论要点154

5.3.1 地洼型成矿——一种新的大地构造成矿类型及其主要成矿特性154

5.3.2 大地构造单元成矿专属性156

5.3.3 成矿演化的多阶段性及不平衡性157

5.3.4 矿产继承性及成矿递进性158

5.3.5 成矿作用的叠加和改造158

5.3.6 矿床形成的多因性159

5.3.7 矿产分布的时间规律性159

5.3.8 大地构造成矿的地幔因素160

5.4 不同成矿大地构造类型的成矿条件161

5.5 重点矿种在不同成矿大地构造类型中的差别163

5.6 重点矿床类型在不同含矿大地构造类型中的差别164

5.7不同大地构造类型矿床的产出特点及主要含矿建造166

5.7.1 地槽型矿床产出特点和主要含矿建造166

5.7.2 地台型矿床产出特点和主要含矿建造170

5.7.3 地洼型矿床的产出特点和主要含矿建造173

5.8不同大地构造性质构造区的控矿特征178

5.8.1 大地构造控制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方式179

5.8.2 不同构造区中构造层的控矿180

5.8.3 不同大地构造类型构造型相的控矿182

5.8.4 现存几种构造单元中不同分区的控矿特点187

5.9多因复成矿床——一种大地构造演化综合成因的新类型矿床193

5.9.1 定义和特点193

5.9.2 多因复成矿床的主要成矿模式194

5.9.3 多因复成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201

5.9.4 多因复成矿床与超大型矿床203

5.9.5 多因复成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204

5.9.6 多因复成矿床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6

5.10壳体演化-运动的大地构造成矿207

5.10.1 壳体演化-运动与矿床形成207

5.10.2 壳体演化-运动成矿的地幔作用209

5.10.3 壳体演化-运动成矿与多因复成矿床211

5.10.4 壳体演化及运动与构造区矿产分布规律的关系213

5.10.5 关于“过渡际构造成矿”的新概念213

第6章壳体——综合大地构造的新概念215

6.1有关壳体的基本概念215

6.1.1 建立综合大地构造概念的必要性及其要求215

6.1.2 壳体概念的提出215

6.2壳体的一般特征217

6.2.1 壳体的物质组成及地壳性质217

6.2.2 壳体的类型划分220

6.2.3 壳体的垂向结构、演化阶段及成熟度223

6.2.4 壳体的构造单元组成225

6.2.5 壳体的年龄及成长期226

6.2.6 壳体的厚度226

6.2.7 壳体的面积229

6.2.8 壳体的运动、变化、发展与成长229

6.3壳体的演化及运动229

6.3.1 壳体演化的途径229

6.3.2 壳体演化运动的深部表现研究231

6.3.3 壳体成长及外表变化232

6.3.4 壳体演化进程与运动的关系237

6.3.5 壳体演化运动进程的外部干扰240

6.4壳体的生消、迁移和离合241

6.4.1 壳体的发生和消亡241

6.4.2 壳体的运动与迁移242

6.4.3 壳体的复合244

6.4.4 壳体的分界线246

第7章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壳体与成矿演化-运动动力源的探索250

7.1 地幔蠕动、热能散聚交替假说250

7.2 地幔蠕动与壳体动定转化递进规律发展252

7.3 壳体演化及运动的根本原因253

7.4 壳体演化运动与地幔关系的深部表现255

7.5壳体运动及有关构造形成的力源机制255

7.5.1 壳体运动与地幔蠕动的关系255

7.5.2 壳体内运动及有关构造的形成256

7.5.3 壳体整体运动及有关构造形成257

7.6壳体运动的主动和被动、内因和外因258

7.6.1 壳体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的区别258

7.6.2 构造形成的内因与外因问题259

7.6.3 主动活化与被动活化问题260

7.7 地幔蠕动与成矿261

7.8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的数理模型263

7.8.1 假说提出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背景263

7.8.2 假说的数理模型研究264

7.8.3 实际应用与问题讨论270

第8章活化(地洼)构造理论有关的几个专门问题276

1关于地洼区的几个问题276

8.1.1 引言276

8.1.2 地洼区的属性问题276

8.1.3 地洼区与活化区276

8.1.4 地洼区与地球动力学277

8.1.5 地洼与一些有关的其它盆地278

2壳体构造与板块构造282

8.2.1 壳体构造及其涵义282

8.2.2 壳体构造的特点283

8.2.3 与板块构造的区别284

8.2.4 壳体构造与板块构造的综合对比293

3造山作用与造盆作用295

8.3.1 造山作用的传统认识295

8.3.2 从燕山山脉形成过程和特征看燕山运动的大地构造体制属性295

8.3.3 造山作用发生的历史动力环境条件297

8.3.4 造山作用及造山带的历史动力分类298

8.3.5 地洼型造山作用与地槽型造山作用的区别300

8.3.6 地洼型造山运动序列的建立300

8.3.7 壳体演化运动与造山带的结构、形态及分布规律301

8.3.8 造盆作用及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301

8.3.9 盆地综合分类方案305

4活化(地洼)构造理论编图的原则316

8.4.1 概述316

8.4.2 一根主线——地壳演化运动阶段发展史316

8.4.3 两大要素——构造层与构造区相配合317

8.4.4 双重反映——现象与本质并映319

8.4.5 四维思维——时间与立体空间并重319

8.4.6 一个总因——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321

5关于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的研究322

8.5.1 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研究的重要意义322

8.5.2 有关前寒武纪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命名的问题323

8.5.3 有关前寒武纪大陆地壳组成与结构的基础性研究新进展及其意义326

8.5.4 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地壳的三维形态特征及其意义331

第9章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340

9.1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简述340

9.1.1 地槽区(Ⅰ)340

9.1.2 地台区(Ⅱ)343

9.1.3 地洼区(Ⅲ)347

9.2中国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简述372

9.2.1 中国地壳发展的动“定”转化史372

9.2.2 中国大地构造的若干特点374

第10章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388

10.1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区划简介388

10.1.1 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区划及分布388

10.2亚洲陆海地壳演化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若干规律392

10.2.1 一般特点392

10.2.2 陆壳区壳体的演化运动及某些规律393

10.2.3 现阶段岩石圈演化运动特征的深部表现398

10.3亚洲大陆壳体中、新生代三大事件的探讨399

10.3.1 亚洲大陆地洼体制构造单元及其成矿特点400

10.3.2 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背景和机因408

10.3.3 东亚陆缘扩张带——一条离散式大陆边缘成因的探讨418

参考文献425

附录著者论著目录(1932~1996)437

后记454

1996《地洼学说 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体系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国达著 1996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地洼区成矿规律(1987 PDF版)
地洼区成矿规律
1987 北京:地质出版社
论成矿系统( PDF版)
论成矿系统
论理学体系(1935 PDF版)
论理学体系
1935
地理系统学说导论(1991 PDF版)
地理系统学说导论
1991 北京:商务印书馆
化学工程及制造概论(1933 PDF版)
化学工程及制造概论
1933 商务印书馆
矿田构造学概论(1984 PDF版)
矿田构造学概论
1984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活化构造理论  地洼学说  的应用与发展  “地洼学说奖”历届获奖论文选集(1999 PDF版)
活化构造理论 地洼学说 的应用与发展 “地洼学说奖”历届获奖论文选集
1999 北京:地震出版社
构造物理学概论(1987 PDF版)
构造物理学概论
1987 北京:地震出版社
构造体系各论  中国典型构造体系分论(1999 PDF版)
构造体系各论 中国典型构造体系分论
1999 北京:地质出版社
额尔齐斯构造带构造演化与成矿系列(1996 PDF版)
额尔齐斯构造带构造演化与成矿系列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洼构造与金成矿(1997 PDF版)
地洼构造与金成矿
1997 北京:地质出版社
显微构造地质学概论(1998 PDF版)
显微构造地质学概论
199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球化学成矿学(1999 PDF版)
构造地球化学成矿学
1999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西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及金成矿构造动力学(1998 PDF版)
西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及金成矿构造动力学
199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物理化学与金矿成矿预测(1999 PDF版)
构造物理化学与金矿成矿预测
1999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