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新编 商品经济论》求取 ⇩

绪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1

二、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3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上层建筑4

四、研究生产关系必须揭示经济规律5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7

一、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提出7

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8

三、近代和当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9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

五、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政治经济学11

第三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3

一、政治经济学是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13

二、政治经济学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14

三、政治经济学是其他经济科学的理论基础15

四、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15

第一章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0

第一节产品转化为商品20

一、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条件20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1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2

四、使用价值和价值22

五、商品的本质和表现形式25

第二节商品分离出货币27

一、货币产生的过程27

二、货币的职能33

三、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35

第三节从小商品经济到发达商品经济37

一、小商品经济37

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40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43

四、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45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48

第一节价值规律48

一、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48

二、商品价值量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50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2

四、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53

五、价值规律的作用54

第二节价格规律57

一、价格与价值的关系57

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58

三、商品的价格体系61

四、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变动趋势63

第三节供求规律64

一、商品的供给64

二、商品的需求66

三、供给和需求趋向平衡67

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可能性70

第四节竞争规律71

一、竞争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71

二、竞争的表现方式72

三、竞争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73

四、开展竞争的条件75

第三章商品的生产过程77

第一节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组织形式77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77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7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的客观必然性82

四、生产的组织形式83

五、生产的经营方式85

第二节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88

一、个体私有制中的结合方式88

二、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结合方式89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结合方式91

第三节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93

一、劳动过程的一般特点93

二、商品生产中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94

三、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96

四、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97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100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00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02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过程105

第四章商品生产中的资金运动109

第一节资金的性质和来源109

一、资金的性质109

二、资金的筹集和代价112

三、不变资金和可变资金113

第二节产业资金的循环116

一、产业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116

二、产业资金循环的三种形式118

三、产业资金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119

第三节产业资金的周转122

一、资金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22

二、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不同周转方式123

三、固定资金的磨损、折旧、维修和更新124

四、预付资金的总周转和周转周期127

五、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金周转速度的影响129

六、资金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30

第五章商品生产的利润134

第一节成本价格和利润134

一、成本价格134

二、利润137

第二节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138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38

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40

三、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142

第三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44

一、平均利润144

二、生产价格145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历史条件146

第四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148

一、平均成本最低的产量148

二、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150

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151

四、适度的生产规模155

第六章商品流通157

第一节商品流通过程的价值形态变化157

一、第一形态变化157

二、第二形态变化159

三、总形态变化160

四、商品流通是商品价值形态变化的总和161

五、商品流通和直接商品交换的区别162

第二节商品流通的地位及其规律性164

一、商品生产决定商品流通164

二、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166

三、流通劳动的性质169

四、商品流通的规律性176

第三节商业179

一、商业的产生和发展179

二、商业的职能和作用182

三、商业利润184

四、商业资金周转速度对商业利润的影响186

第七章商品经济中的信用关系190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及其运动特征190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90

二、信用在不同社会中的性质191

三、信用的价值运动形式193

四、利息和利息率196

第二节银行制度199

一、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99

二、银行的职能200

三、银行资金和银行利润200

四、银行的地位和作用201

第三节信用的方式203

一、商业信用203

二、银行信用205

三、消费信用206

四、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206

第四节股份公司207

一、股份公司是企业的发达形式207

二、股票208

三、股票价格210

四、创业利润和虚拟资金211

五、股份制度的社会意义212

第五节有价证券的交易215

一、有价证券交易的必要性215

二、证券市场的类型216

三、有价证券的交易方式218

四、证券市场的作用220

第八章货币流通223

第一节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223

一、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223

二、货币流通的形式226

三、货币流通的渠道230

第二节货币流通规律232

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232

二、纸币流通规律234

三、信用货币及其流通237

第三节通货膨胀240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240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241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242

四、通货膨胀的危害245

第九章国际间的商品货币关系248

第一节国际分工248

一、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48

二、国际分工的阶段和类型252

三、国际分工的利益255

第二节国际贸易257

一、国际贸易的类型和方式257

二、国际市场价格258

三、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259

第三节国际资金流通260

一、国际货款260

二、其他信贷方式263

三、国际投资264

四、国际资金的流向265

第四节外汇收支267

一、国际货币体系267

二、汇率风险269

三、国际收支平衡272

四、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274

第十章土地所有制和地租277

第一节不同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性质277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租277

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278

三、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地租281

第二节级差地租283

一、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283

二、级差地租Ⅰ285

三、级差地租Ⅱ287

四、级差地租量的变化趋势290

第三节绝对地租和地租总量292

一、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292

二、农业有机构成高于工业有机构成条件下的绝对地租294

三、绝对地租量及其变化的因素296

四、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构成的地租总量297

第四节工商业地租和土地价格300

一、矿山地租300

二、建筑地段地租300

三、土地价格303

第十一章国民收入的分配305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来源和内容305

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305

二、社会总产值309

三、国民收入310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311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11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13

三、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果314

四、国民收入超分配的可能性315

第三节工资的性质和形式316

一、资本主义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成316

二、社会主义的工资是按劳分配的形式318

三、工资的形式320

四、衡量工资水平的标准322

五、工资变动的历史趋势325

第四节收入差别及其调节327

一、收入差别的尺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27

二、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不平等329

三、收入差别的界限330

四、收入差别与社会安定和劳动效率的关系331

五、对收入差别的调节333

第十二章生活资料的消费336

第一节消费的地位、作用和性质336

一、消费的内含336

二、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337

三、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消费的性质340

第二节消费水平342

一、消费水平及其衡量标准342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343

三、消费水平要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344

第三节消费结构347

一、消费结构及其分类347

二、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348

三、家庭消费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349

第四节消费行为353

一、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353

二、消费行为的合理性356

三、对消费行为的科学引导356

第十三章商品经济中的资金积累358

第一节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358

一、社会再生产的类型358

二、扩大再生产需要投入资金361

三、利用其他生产条件要以积累为基础362

第二节资金积累的性质364

一、资本主义初期的原始积累364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的积累366

三、社会主义的资金积累367

第三节积累的实现和规模369

一、资金积累的多层次和多形式369

二、积累的动机和目的370

三、积累率和积累量372

第四节积累的一般规律375

一、资金积累引起资金积聚和集中375

二、资金积聚和集中引起有机构成提高378

三、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劳动人口相对过剩378

四、相对劳动人口过剩的性质382

第十四章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85

第一节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385

一、社会再生产和企业再生产的联系和区别385

二、社会再生产的价值实现和物质补偿387

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389

第二节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91

一、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假定条件和图式391

二、社会后产品的交换392

三、两大部类平衡的公式392

四、两大部类内部的分部类的交换395

五、固定资金的补偿397

第三节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99

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399

二、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假定条件和图式400

三、两大部类平衡的公式402

四、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403

第四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408

一、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408

二、工业和农业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409

三、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410

四、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比例关系411

第十五章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式415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周期性415

一、投资周期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415

二、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41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周期423

第二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427

一、生产力发展的阶段427

二、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430

三、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432

第三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434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434

二、以城市为发展极的增长中心的不平衡436

三、后发性利益造成的不平衡437

第四节经济发展战略440

一、战略目标440

二、战略重点441

三、发展速度444

四、对外开放程度447

第十六章国家对商品经济的宏观管理450

第一节国家管理经济的必要性450

一、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需要国家调节450

二、社会经济利益的矛盾需要国家协调452

三、商品经济的秩序需要国家维护454

四、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需要国家创造457

第二节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458

一、计划调节458

二、财政调节461

三、金融调节463

四、价格调节465

五、各种调节手段的综合运用467

第三节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469

一、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469

二、国家调节市场472

三、市场引导企业474

1989《政治经济学新编 商品经济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绍俊,吴飞鹏主编 1989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新编(1989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8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概论(1991年05月第1版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概论
1991年05月第1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9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9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3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3 北京:海潮出版社
计算机与企业信息管理学习指导书(1996 PDF版)
计算机与企业信息管理学习指导书
1996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94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94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7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7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国际金融入门(1995 PDF版)
国际金融入门
1995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89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89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89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0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0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89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8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经济新论(1989 PDF版)
商品经济新论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91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91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7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7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