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第3版》
作者 |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陆国胜修订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测绘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98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300418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9384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绪论1
§1-1 测绘工作的任务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
§1-2 测量学的发展概况2
第二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5
§2-1 地球形状大小和测量坐标系的概念5
§2-2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0
§2-3 地形图的认识12
§2-4 测图原理与测量工作概述17
第三章直线丈量与定向21
§3-1 地面点的标定与直线定线21
§3-2 直线丈量22
§3-3 钢尺的检定26
§3-4 直线丈量的误差来源27
§3-5 丈量成果整理29
§3-6 直线的定向31
第四章水准仪及其使用37
§4-1 水准测量原理37
§4-2 水准器39
§4-3 水准尺和尺垫42
§4-4 望远镜43
§4-5 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51
§4-6 自动安平水准仪54
第五章水准测量59
§5-1 概述59
§5-2 水准路线的拟订59
§5-3 水准测量的施测62
§5-4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68
§5-5 水准尺的检验80
§5-6 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82
§5-7 断面测量和面水准测量85
第六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92
§6-1 观测误差92
§6-2 偶然误差的特性93
§6-3 评定精度的指标96
§6-4 误差传播定律98
§6-5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103
§6-6 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105
§6-7 广义算术平均值及权108
§6-8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公式116
§6-9 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121
§6-10 等权代替法平差125
§6-11 水准测量的精度133
第七章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139
§7-1 水平角观测的概念139
§7-2 光学经纬仪139
§7-3 经纬仪的电子测角原理148
§7-4 游标经纬仪的读数原理152
§7-5 经纬仪的安置153
§7-6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154
§7-7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158
§7-8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及其减弱的措施168
第八章导线测量175
§8-1 导线测量的一般知识175
§8-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76
§8-3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本公式179
§8-4 单一导线的计算181
§8-5 导线网的平差186
§8-6 检查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187
§8-7 导线测量的精度188
第九章交会法和小三角测量198
§9-1 概述198
§9-2 前方交会200
§9-3 侧方交会204
§9-4 后方交会206
§9-5 交会点的精度210
§9-6 单三角形221
§9-7 其他交会方法225
§9-8 测边交会228
§9-9 线形锁234
§9-10 线形锁的精度244
§9-11 中点多边形248
第十章三角高程测量251
§10-1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251
§10-2 竖盘构造及竖角测定254
§10-3 单指标竖盘的偏心问题259
§10-4 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263
§10-5 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267
§10-6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268
第十一章视距测量及视差法测距276
§11-1 概述276
§11-2 普通视距测量的原理和公式277
§11-3 视距常数的测定281
§11-4 视距测量的计算工具283
§11-5 普通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精度285
§11-6 其他视距仪289
§11-7 视差法测距297
第十二章光电测距303
§12-1 概述303
§12-2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303
§12-3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306
第十三章平板仪及其使用314
§13-1 图解测量原理314
§13-2 大平板仪315
§13-3 平板仪的安置316
§13-4 小平板仪319
§13-5 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320
§13-6 后方交会321
§13-7 平板仪导线327
§13-8 大平板仪的检验和校正329
第十四章碎部测量332
§14-1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332
§14-2 碎部测图的方法334
§14-3 地物的测绘337
§14-4 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340
§14-5 地貌的测绘344
§14-6 细部点坐标的测量351
§14-7 碎部测图时应注意的事项354
§14-8 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应用355
§14-9 地形图的修测358
第十五章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360
§15-1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360
§15-2 高斯投影的概念364
§15-3 《高斯投影大比例尺图廓坐标表》的使用371
第十六章大比例尺地形测量374
§16-1 概述374
§16-2 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计划374
§16-3 地形控制(图根控制)测量376
§16-4 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377
§16-5 测站点的测定381
§16-6 图边测图及图的拼接382
§16-7 地形图的检查与地形测图的结束工作383
附录一测量计算中的有效数字386
附录二面积计算391
1991《测量学 第3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陆国胜修订 1991 北京:测绘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测量学
- 1988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 测量平差 第2版
- 1974 北京:测绘出版社
-
- 水利工程测量
- 1990 北京:测绘出版社
-
- 工程测量学 修订版
- 1995 北京:测绘出版社
-
- 测量学
- 1979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矿山测量学 第3分册 露天矿测量
- 198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 测量学
- 1950 龙门联合书局
-
- 精密测量和计算 修订第3版
- 198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3版
- 1998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第3版
- 199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电子测量 第2版
- 1988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 普通测量 第4版
- 199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