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文摘 东北、华北、西北》求取 ⇩

一、综合论述(综合)1

盛夏亚洲及西太平洋大型天气与中国降水1

谢义炳、曾庆存1

目录1

有关暴雨分析预报的一些问题 陶诗言2

陕西大暴雨过程的天气成因 刘天适3

台风与北方的气旋暴雨 谢安4

我国的台风暴雨 蒋尚城5

黄河中下游盛夏暴雨预报的初步研究 大气所、黄委会6

论暴雨和强对流发生的物理条件7

丁一汇、李鸿洲、蔡则怡等(17

华北气旋路径及雨量统计预报 丁士晟(347

卫星云图在暴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蒋尚城7

暴雨动力分析方法和应用 谢安8

低空急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孙淑清9

我国暴雨研究和预报的进展 章淹10

我国暴雨预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 纪乃晋11

我国暴雨研究进展 黄文根12

强对流天气的几个问题 雷雨顺13

暴雨过程的宏观物理条件 陶诗言、蔡则怡、章名立14

各种尺度天气系统与暴雨的关系 丁一汇15

暴雨发生时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丁一汇16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同暴雨的关系 丁一汇、周晓平18

我国主要暴雨区的特征 章名立等19

我国历史上的几次特大暴雨 陶诗言等20

暴雨中短期预报的观点和思路21

谢义炳、张镡、蒋尚城21

北方暴雨预报科研近年来的进展 丁士晟22

动力分析在北方暴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丁士晟23

北方暴雨中尺度分析研究的进展 游景炎24

中低纬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大范围暴雨 蒋尚城25

关于特大暴雨的几个问题 雷雨顺26

中国夏半年几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 谢义炳等27

二、天气气候分析(气候)28

黄河流域的降水 叶笃正、杨鉴初、高由禧等28

谢义炳、陈受钓、王耀生等29

关于长期天气预报的一些意见29

吉林省暴雨气候分析之一 吴仪芳、丁士晟30

甘肃省、大暴雨的季节变化 兰州气象台、兰州大学31

吉林省区域大雨、暴雨天气气候若干统计分析 丁士晟32

宁夏盛夏大雨和暴雨分析预报 银川气象台33

青海省的暴雨 黄孔恕34

中国暴雨的气候特点 陶诗言、方宗义35

特大暴雨的夜间多发性 雷雨顺36

吉林省大暴雨的初步研究 丁士晟37

暴雨的时面深的理论关系 张学文38

定西地区夏季大暴雨的阶段性特征 汤俊侃39

盛夏我国东部上空盛行风场和季风雨带40

梁平德、闫孝时40

短历时暴雨与积雨云的关系 林敬凡、胡秀英41

天津地区100毫米以上降水的初步分析 卢至42

辽宁省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王风岐、葛良玉、张裕道43

三、天气分析(天气)44

1954年西北夏季的暴雨 兰州气象台44

甘肃省1962年秋季连阴雨天气的讨论 兰州气象台45

对影响吉林省几次特大暴雨的分析 穆家修、董洪年46

对河北暴雨过程的几点认识 张镡、游景炎47

盛夏特大暴雨前兆的综合分析 雷雨顺48

对东北区暴雨移动的初步认识 吴俊明49

1954年东北区暴雨研究 吴俊明50

甘肃省大雨、暴雨的分析 兰州气象台、兰州大学51

黄河中游暴雨的三维气流结构 白肇烨、侯亦如52

大雨期间气流分析 兰州台暴雨会战组53

陕西省大范围暴雨天气分析 王明华等54

强降水系统三维运动的分析方法 雷雨顺55

夏季南疆降水环流形势预报的初步研究 孟齐辉56

梅雨期特大暴雨的合成分析 杨红梅、雷雨顺57

高原东北侧暴雨期间的四股气流 马鹤年58

经向型持续性特大暴雨的合成分析 雷雨顺59

四、个例分析(个例)60

“75.8”河南特大暴雨雨情 “75.8”暴雨会战组60

“75.8”暴雨会战组61

“75.8”暴雨的环流形势的特征和演变61

“75.8”暴雨成因 “75.8”暴雨会战组62

宁夏“76.8”暴雨过程的分析研究63

宁夏“76.8”暴雨会战组63

“30.8”暴雨天气形势的初浅分析 李华珍64

“8.27”暴雨个例分析 韩海珍、裴青连、李桂敏65

吐鲁番的一次暴雨分析 慕福智66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次特大暴雨的67

分析 张家宝、邓子风67

中国东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个例计算68

谢义炳、戴武杰68

1963年8月上旬石家庄专区特大暴雨初步分析69

胡永辉69

青海雨区东移消散的一种方式 夏建平70

1963年7月15日一次暴雨天气的个例分析 陈寿荣71

一次倒槽大暴雨的个例分析72

苍蕴琦、金瑜、傅立林等72

河北东北部盛夏一次暴雨过程初步分析 张镡等73

1960年8月21日—23日暴雨个例分析 丁士晟等74

1956年8月6—7日特大暴雨的分析 丁士晟等75

单站分析 季长立、丁士晟等76

关于75年7.29—8.1伊通县暴雨个例76

1977年7月4—6日延河流域大暴雨个例分析77

“77.7”延河暴雨会战组77

“75.7”辽宁特大暴雨成因的初步分析78

张廷治、郝巨生78

关于“75.7”华北暴雨的水汽问题79

刘盎然、郭大敏、辛宝恒、仇永炎79

“77.8”乌审旗特大暴雨初步分析80

刘景涛、刘天适、熊学农、晏宗镇80

副高后部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个例分析81

刘世惠、郝巨生81

甘肃省倒槽暴雨的个例分析 陈乾82

丁一汇、蔡则怡、李吉顺83

“75.8”暴雨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83

一次新疆暴雨的动力分析 孟齐辉、董官臣等84

“75.8”暴雨的反馈作用和维持85

蔡则怡、丁一汇、李吉顺85

一次强对流暴雨分析 邵云飞、俞晓妹、周宏亮86

“80.6”暴雨分析 李家林87

宁夏“74.8”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杨景兰88

关于冷空气内部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过程的89

分析 丁德刚、邓务胜89

黑龙江省1981年7月3—5日暴雨个例分析 金瑜90

预报1979年7月28日冀东特大暴雨体会 赵景忠91

1955年西北区东部大雨分析 兰州气象台92

关于1972年7月19日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93

分析 丁德刚93

“63.8”河北特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与94

水份平衡 游景炎94

作用 刘世惠、邵景文、郝巨生、卜瑞芳95

东北区南部暴雨的水汽收支及台风水汽通道的95

黄河中游“58.7”大暴雨的分析研究96

黄河中游暴雨协作组96

分析 河北省气象局97

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97

五、能量分析(能量)98

用不稳定能量理论分析和预报夏季强风暴的98

一种方法 雷雨顺、吴宝俊、吴正华98

对中尺度能量场与暴雨落区关系的几点看法99

吴正华、雷雨顺、吴宝俊等99

总能量的简化计算及其在局地暴雨预报的100

应用 丁德刚100

次天气尺度Ω系统和暴雨落区 马鹤年101

盛夏暴雨天气系统的能量分析102

陆光明、陈端生、陶祖钰等102

1977年7月下旬锦州暴雨能量的初步103

分析 刘家珍、刘佩芝、赵德丰103

张其芳、王世兰104

能量和动力因子结合的暴雨预报方法104

深厚能量激增层对暴雨的预兆性 吴宝俊等105

特大暴雨的静力能量分析 雷雨顺106

能量天气学方法在雨暴分析和预报中的107

应用 雷雨顺、吴正华107

暴雨预报中能量形势的天气学意义108

陶祖钰、孟广礼、成秋影、陆光明108

“75.8”河南特大暴雨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吴正华109

能量分析在华北暴雨落区预报中的应用110

吴正华、张兰香、杨红梅等110

地面能量图在我区暴雨预报中的应用112

吴俊明、魏国新、杨景兰112

短期天气过程的热力距平分析 雷雨顺113

产生暴雨的三种能量锋 雷雨顺、吴正华、张兰香114

1978年盛夏期黄河中、下游强降水的等压面115

能量分析 石海元115

能量锋及其实用意义 雷雨顺、吴正华116

强天气的局地合成对此分析 雷雨顺117

吴正华、白玉荣118

强雹暴和暴雨的Ω型能量系统对此分析118

暖盖型特强雨暴发生的局地条件 杨红梅、雷雨顺119

一个登陆台风的等能管结构 雷雨顺120

豫南“77.7”大暴雨过程的能量分析 李克煌121

500毫巴急流附近能量的分布与新疆大降水的122

关系 邓子风、马建民、张英122

兰州气象台123

六、卫星云图分析(云图)123

1973年夏季甘肃省区域性大雨的云图分折123

红外云图应用于夏季华北的暴雨分析 张元箴124

副高北侧的强对流云团和局地暴雨 陆一强125

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台风暴雨 季玉兰126

孟加拉湾风暴的活动及其对我国天气的127

影响 蒋尚城、刘西礼127

1972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到暴雨天气128

过程的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马文林128

1973年4月27日甘肃河东暴雨分析(附:一次129

暴雨的云图分析) 兰州气象台129

雷达对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王慕维、余志敏130

七、雷达回波分析(雷达)130

北京地区一次低涡暴雨的雷达回波分析131

余志敏、王慕维131

夏季冷低阻高型京津冀地区中尺度天气过程的132

分析研究(二) 许梓秀等132

1980年初夏河北南部一次暴雨的天气分析133

马桂英、赵亚民133

华北平原中尺度暴雨系统的雷达诊断分析 李浩134

中尺度雨带与京津冀边界层辐合区相互135

作用的分析 许梓秀等135

低槽冷锋暴雨中尺度系统及其触发条件分析 许梓秀136

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活动 余志敏、王慕维137

盛夏冷锋雨带和暖区雨带的雷达探测138

余志敏、江超伟138

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初步尝试 秦元明、穆家修139

一次暴雨的中分析 俞莲芬、郑锡妍140

八、中、小尺度系统分析(中尺度)141

重力波对特大暴雨的触发作用 李麦村141

副高北侧的强对流云团及其发生发展的条件 陆一强142

盛夏冷锋前暴雨的中分析 米季德、季修池、宋润田143

“66.8”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赵思雄、孙淑清144

“75.8”暴雨的中尺度分析145

李吉顺、丁一汇、蔡则怡145

一个诊断对流性暴雨的小网格模式 郑良杰、陈受钓146

北京地区局地暴雨的初步分析 米季德、李修池147

中尺度低能辐合线 赵景忠、米季德148

冷涡前部辽西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刘世惠、郝巨生149

过程的分析研究(一) 许梓秀等150

夏季冷低阻高型京津冀地区中尺度天气150

局地暴雨的中尺度分析与定量计算 丁德刚151

暴雨带的中尺度系统 游景炎152

“75.8”暴雨的中分析 “75.8”暴雨会战组153

1977年影响北京地区几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154

丁一汇、孙淑清、季吉顺等154

1979年8月10日至12日华北东部暴雨的中尺度分析155

卢至、陈哲彰、张桂荣155

一个地面要素场的客观分析 赵景忠、蔡晓云156

1977年8月5—6日平遥特大暴雨的分析 田盛培157

宁夏银川平原中尺度系统与暴雨的158

关系 吴俊明、杨景兰158

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过滤方法159

卢至、丁昭欣、陈哲彰159

中尺度“锢囚”形切变对强对流天气的作用160

卢至、丁昭欣、陈哲彰160

陈哲彰、丁昭欣、卢至161

一次持久华北冷涡的雨团分析161

局地暴雨的重力波特征 丁昭欣、陈哲彰、卢 至162

结合雷达回波对地面中尺度风场扰动163

暴雨过程的客观分析 赵景忠、米季德163

“80.7”河北赵县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赵亚民164

低空急流对内重力波不稳定发展的作用 孙淑清165

秦巴之间的中间尺度低压与暴雨 胡中联166

夏季低层风波动的统计学特征 孙淑清、田生春167

“808”局地特大暴雨的中小分析 宋润田168

一次渤海中间尺度低压形成的环流背景和169

条件分析 郝巨生、刘世惠169

九、对比分析(对比)170

两次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 谢安、李仙姣、苍蕴奇170

宁夏两次暴雨过程的对此分析 孙纪改171

夏季华北地区高空槽前有无暴雨的172

对此分析 田生春、曾昭美172

应用 谢义炳、谢安、张镡、杨大升173

十、动力学诊断分析(诊断)173

动力分析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173

偏东气流在新疆大降水中的作用 周琴南174

“75.8”暴雨的动力学分析 “75.8”暴雨会战组175

一种暴雨过程的非热成风分析 张元箴176

1981年7月4日吉林省暴雨的动力分析 吕志远177

问题的个例分析 兰州气象台、天水气象台178

盛夏西北区东部暴雨盛期的水汽输送及水份平衡178

“75.8”河南特大暴雨的动力学179

分析 “75.8”暴雨北方会战组179

估算降水量的一种简便方法180

杨大升、王永中、林枚180

高原东北部大雨日水汽输送的181

若干特征 甘肃省暴雨会战组181

“7701”程序计算方案 谢安、丁士晟、吕志远182

“7701”程序及其说明 丁士晟、吕志远、谢安183

计算垂直速度时风的误差造成的184

影响 吕志远、丁士晟、安丰杰184

此较几种计算垂直速度的方法185

丁士晟、谢安、吕志远185

用不同网格计算垂直速度的186

比较 丁士晟、吕志远、谢安186

计算垂直速度的几个问题 丁士晟、谢安、吕志远187

水汽净辐合及垂直运动和暴雨落区的关系 程麟生188

初论宁夏暴雨形成的原因 银川气象台189

分析 丁士晟、仲雅琴、杨自植190

用有限元法进行定量天气190

“7825”程序一有限元法计算三层物理量191

仲雅琴、丁士晟、吕志远191

“7821”程序—用有限元法计算192

九层物理量 仲雅琴、丁士晟、吕志远192

地形摩擦和加热作用在ω方程中数值贡献的计算方案193

程麟生、白肇烨、侯亦如193

梅雨期间次天气尺度扰动的194

动能平衡 谢安、肖文俊、陈受钓194

变形率与能量锋锋生 张元箴195

用有限元法计算垂直速度与暴雨 丁德刚、邓务胜196

物理量分析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白玉荣等197

暴雨诊断分析的初步试验198

席国耀、廉德华、黎清才等198

次天气尺度与天气尺度系统间动能交换的199

诊断分析 陈受钧、谢安199

暴雨动力分析计算方法(一) 丁士晟200

暴雨动力分析计算方法(二) 丁士晟201

暴雨动力分析计算方法(三) 丁士晟202

暴雨动力分析计算方法(四) 丁士晟203

暴雨动力分析计算方法(五) 丁士晟204

连续性方程修正方案计算垂直速度的205

探讨 丁士晟、吕志远205

诊断分析中插值问题的研究 丁士晟、吕志远206

黄河中游暴雨系统的能量平衡 侯亦如、白肇烨207

黄河中游暴雨分析预报的若干问题208

陕西省研究所、兰州大学、兰州气象台208

重力惯性波的不稳定和低空急流和209

暴雨的关系 陈秋士209

东北区传真广播物理量的意义及其计算210

丁士晟210

夏季华北地区副高西北缘对流暴雨过程211

分析 田生春211

任振球、张芝和、周万福212

华北汛期特大暴雨的天文成因探讨212

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平衡分析 卢敬华213

暴雨的动力对此分析及降水量计算214

试验 张绍本、李惠欣、冯承金214

气旋大暴雨稳定度因子分析 张廷治215

北京地区大暴雨分析和预报216

季志楠、米季德、郭龙海等216

对流性暴雨发生条件的217

若干研究 孙淑清、田生春217

暴雨和低层流场的位涡 杨大升、王永中218

十一、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数值)219

短期暴雨数值预报的若干问题 周晓平219

个例试验 张玉玲、闫书源220

对流参数化在暴雨预报中的220

数值预报模式中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平衡的221

个例分析 王晓林、闫秉耀、谢安221

大气边界层的初值形成 吴辉碇等223

梅雨暴雨的涡度平衡与积云对流224

陈受钧、郑良杰224

陈受钓、郑良杰、张兴旺225

应用实测风资料形成原始方程初值的一个方法225

一次降水气旋生成的数值模拟226

陈嘉滨、季仲贞、朱抱真226

细网格天气数值模式的说明227

周晓平、赵思雄、刘苏红227

一个用于降水预报的五层原始方程228

模式 北大协作组228

台风暴雨的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229

张廷治、王达文229

不等距五层原始方程模式降水预报230

试验 卢敬华、张玉玲、闫书源230

暴雨与次天气尺度扰动的低空急流的加强 张玉玲231

暴雨系统数值预报中气象变量的232

相对重要性 陈受钧、谢安、肖文俊232

登陆台风影响北方暴雨的数值试验233

谢安、肖文俊233

从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看暴雨形成中的234

某些问题 许焕斌、王思微、杨亚萱234

数值预报结果在暴雨形势预报中的235

应用 苏福庆、白韪安235

风场在预报暴雨发生中的作用236

赵思雄、周晓平236

风场变化 张玉玲237

暴雨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气压场和237

王晓林、闫秉耀238

次天气尺度系统个例的数值试验238

十二、湿斜压天气学和动力学分析(湿斜压)239

湿斜压大气的天气动力学问题 谢义炳239

关于湿斜压大气中某些能量关系的分析和240

应用 程麟生240

湿绝热大气及其降水模型 张学文241

假相当位温θse的新涵义及计算方法242

赵景忠、孙朝库242

试用湿斜压理论对一次西南低涡迅速发展的243

分析和探讨 孙寿全243

湿急流的结构及形成过程 陶祖钰244

广义湿绝热过程 张学文245

500毫巴湿位势倾向诊断分析246

吴正华、支德先、石林平等246

普遍化位涡度方程及其对湿斜压大气的247

应用 程麟生247

一种湿斜压不稳定扰动——次天气尺度Ω系统的248

研究 马鹤年248

诊断分析 马鹤年、刘子臣、徐达生249

次天气尺度Ω型暴雨系统发展和消亡的249

应用湿有效位能预报北京地区暴雨的思路250

宋润田250

湿斜压不稳定的条件、判据和临界波长 程麟生251

十三、低空急流的作用(急流)252

低空急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孙淑清252

盛夏大尺度低空急流及其与华北暴雨的关系253

孙淑清、赵思雄253

低层偏南气流中的最大风速轴与暴雨的关系254

河南省气象台254

低空急流与暴雨相互关系的对此分析255

孙淑清、马廷标、孙纪改255

两类低空急流的天气尺度特征 席国耀256

两次低空急流过程的对比分析 孙纪改257

暖湿东风过程及其与新疆暴雨的关系 张丙午258

登陆台风前部的低空急流 马瑞隽259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与南疆降水260

邓子风、王扣兰、王政宇260

次天气尺度系统低空急流的非地转与261

非热成风分析 王晓林、闫秉耀261

其对暴雨作用的分析研究 席国耀262

关于低空西南急流的“超地转”及262

十四、行星边界层的作用(边界层)263

行星边界层对低涡降水过程的作用 杨大升263

略论引星边界层和暴雨 雷雨顺264

次尺度锋的活动与河北暴雨265

赵亚民、马桂英265

关于行星边界层顶现象 雷雨顺266

行星边界层条件对暴雨作用267

陈哲彰、卢至、丁昭欣267

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动力条件268

分析 周友元、陈哲彰等268

行星边界层流场和暴雨预报269

陶祖钰、成秋影269

十五、地形的作用(地形)270

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章名立270

高原东北部暴雨系统剖析 夏建平、侯亦如271

地形在短历时暴雨中的作用 赵宾怀272

南疆盆地地形作用下涡度源汇的若干研究 孟齐辉273

地形对不同历时暴雨的影响 林敬凡、胡秀英274

蒲石河流域地形雨量定量估算及275

分析 辽宁省PMP会战组275

北京地区暴雨与地形的关系 章名立276

十六、中低纬度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277

初论西风带和热带辐合带环流系统的277

相互作用 谢义炳、张镡、蒋尚城277

暴雨分析工作中的基本观点和278

一些看法 谢义炳、张镡278

夏季西太平洋及东亚热带波动的运行及279

结构 仇永炎279

北方盛夏暴雨期低纬海平面环流形势280

初步分析 王景毅、王运生、刘鲁青、张镡280

十七、台风和暴雨(台风)281

从1956年8月上旬第二松花江流域281

特大暴雨谈起 穆家修281

一次台风倒槽暴雨分析 河北省气象局会战组282

“75.8”暴雨会战组283

“75.8”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283

关于7503号台风与河南特大暴雨284

谢义炳、张镡、谢安284

7704号台风与北方特大暴雨285

张廷治、杨扬、蒋尚城285

登陆北上减弱的台风所导致的暴雨286

——半热带系统暴雨 蒋尚城、张镡、周鸣盛等286

登陆台风的能量学分析287

谢安、肖文俊、陈受钧287

日历 丁士晟288

影响吉林省台风的警戒线、台风分类及288

7613号台风对华北暴雨的影响 谢安等289

北上台风中短期预报程序290

谢世俊、卢盛鹦290

西太平洋台风和北方暴雨291

蒋尚城、谢安291

台风或台风倒槽造成邯郸地区大—暴雨简析292

赵玉清292

诊断分析 辛宝恒、张桂荣293

1978年7月一次华北台风暴雨的293

远距离台风影响北方特大暴雨的294

过程模式 蒋尚城294

估计台风登陆后环流维持时间长短的295

一些条件 “75.8”暴雨会战组295

影响辽宁台风的西折条件 毛贤敏296

十八、气旋和暴雨(气旋)297

低南生低型的南来气旋 陈慎康297

一次黄河气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298

蒋尚城、游景炎等298

中亚气旋、云团与北疆大降水299

邓子风、张风廷299

江淮气旋个例分析 曹钢锋等300

1975年7月29日到8月1日华北气旋大暴雨301

个例分析 丁士晟301

一次次天气尺度气旋性风场扰动的特大暴雨302

过程 赵景忠302

一次与低空急流相联系的黄河气旋暴雨分析303

马瑞隽303

关系的初步探讨 牛德贵、刘家珍等304

锦州地区大—暴雨与七、八月南来气旋304

1975年7月末华北气旋大暴雨动力学分析之一305

“75.7”暴雨会战组305

“75.7”暴雨会战组306

1975年7月末华北气旋大暴雨动力学分析之二306

七、八月影响吉林省的气旋分类及日历 丁士晟307

江淮气旋波成因探讨 劳定波308

北上江淮气旋暴雨个例分析309

游景炎、赵亚民、马桂英309

丁一汇、陈国棉等310

一次河套气旋暴雨的初步分析310

王凤岐、陆一强311

江淮气旋与冷涡合并影响的暴雨过程分析311

一次黄河气旋强烈发展的天气动力学分析312

曹钢锋、宋锦乾等312

十九、切变线和暴雨(切变)313

一次黄海切变线暴雨过程的探讨 宗士豪313

1 959年7月21日至22日的暖切变暴雨314

过程分析 河北省暴雨会战组314

初步分析 刘景涛315

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次切变线特大暴雨过程的315

一次华北暖切变暴雨的分析316

周晓平、谷淑梅316

张庆云、孙淑清、赵思雄317

华北地区切变线的对此分析317

华北暖性切变线结构的一些特征 游景炎318

内蒙古盛夏冷性切变线大—暴雨的319

初步研究 刘景涛319

一次切变线低涡大暴雨过程分析320

席国耀、劳定波320

二十、低涡和暴雨(低涡)321

一次西北涡大暴雨的分析和预报 宋仲义321

冷涡连雨3—5天模式初步小结 丁士晟322

“北槽南涡”型暴雨——兰州1978年8月6日323

暴雨分析 兰州气象台323

1980年8月15日北京附近冷涡暴雨324

分析 米季德、高玉霞、赵景忠324

1981年8月15日—16日河北南部的325

低涡特大暴雨 赵亚民等325

分析 吴正华326

华北冷涡连续雷雨的大尺度环境条件326

欧亚大陆中部低涡的初步研究327

张家宝、郑祖光327

塔什干低涡及其与南疆降水的关系 叶于珞328

一次华北大暴雨过程分析 杨大升等329

二十一、锋面和暴雨(锋面)330

一次高空暖锋降水过程的分析 杨大升等330

盛夏一次冷空气活动所引起的暴雨 赵亚民331

符长锋332

副热带能量锋与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332

二十二、副热带高压和暴雨(副高)332

副高北侧暖区强暴雨分析 游景炎333

1977年出梅时期副高北跳过程的动力学334

分析 林本达、缪锦海334

夏季副高偏北短期活动条件及影响辽宁两类335

暴雨过程分析 王凤岐335

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的强对流降水带的336

初步分析 陶祖钰、孟广礼、陆光明336

伊朗副高北进与新疆夏季大降水的关系 张英337

兰州气象台338

兰州夏半年降水预报经验综合介绍338

二十三、天气模式预报方法(天气模式)338

天水地区夏季(6—8月)大暴雨降水分型339

短期预报 天水气象台339

北上台风与西风槽结合暴雨天气过程340

预报程序 张廷治、王景乾340

台风与副高特定形势副高后部暴雨341

预报方法 辽宁省暴雨会战组341

北方暴雨分析和预报的342

技术报告 陶祖钰、孟广礼、谢安等342

陶诗言、周晓平、李麦村等343

暴雨的分析和预报方法343

北槽南涡类气旋大暴雨的综合分析和344

预报 张廷治、吴达三344

二十四、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天气统计)345

1978年8月下旬后期雁北区暴雨过程的分析345

汪源正345

盛夏副高后部暴雨预报346

李仁遥、黄清标、王瑞泉等346

华北气旋大—暴雨模式和指标 丁士晟348

江淮气旋路径和雨量统计预报 丁士晟349

江淮气旋模式和指标 丁士晟350

从“江淮气旋北上与否”的两组统计预报方程来看351

短期预报因子的选择 丁士晟351

“0、1”回归权重法预报方程 丁士晟352

用布尔结构筛选因子作大雨预报 丁士晟353

黄淮气旋发生的判别分析预报方法354

曹钢锋、杨喜寿354

台风路径预报程序 丁士晟355

预报 丁士晟356

影响吉林省气旋的大雨、暴雨天气统计356

普查影响吉林省气旋大雨预报指标 丁士晟357

影响吉林省气旋大雨的群落分析 丁士晟358

吉林省暴雨预报科研小结 丁士晟359

东北冷涡会战总结 丁士晟360

双指数综合预报方法361

吴鼎容、赵德本、周远明361

北涡南槽型暴雨的统计预报362

杜育芝、吴高任362

大—暴雨预报 张淑芬、曹爱玲363

六—九月北京地区西南低涡过程363

台风暴雨预报 “75.8”暴雨会战组364

台风登陆后的路径预报 “75.8”暴雨会战组365

影响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的形势分析和366

预报方法 黄清标、王瑞泉366

客观分型与暴雨的统计预报 游景炎367

北上台风与西风槽结合暴雨预报368

张廷治、王景乾、李书龙368

山西省夏季低涡型大—暴雨的分析与预报 李南声369

一种方法 薛碧清、吴竟成370

八月份我省东南部地区大—暴雨预报的370

西南低涡的预报 河南省会战组371

陕西省前汛期连续暴雨统计预报 王明华372

南阳地区汛雨阶段大—暴雨分析与373

预报 李开秀、陈观秀等373

乌鲁木齐700毫巴上的东南风与降水的374

关系 蔺春英374

夏季南疆大于或等于10毫米降水系统的375

分析和预报 周琴南375

预报 赵景忠、孟广礼、米季德376

1979年8月份北京地区连续暴雨的36小时376

盛夏暴雨中期预报方法 王同庆377

1980年8月份北京地区逐日有无暴雨378

预报 赵景忠378

用实测风作短期对流降水落区预报 张兰香379

辽宁台风特大暴雨的天文成因分析 任振球380

丹东的飑线及其预报问题381

谢世俊、丛安佐、381

豫南汛期首场大—暴雨的初步探讨 黎清才382

王凤岐、陆一强等383

盛夏一种特定形势下的暴雨预报383

黄河“三花”间暴雨预报探讨384

黄河“三花”间暴雨会战组384

二十五、动力统计预报办法(动力统计)385

青海高原盛夏大—暴雨的分析预报和385

统计预报 青海省气象台385

高原东北部大暴雨过程物理量的分布及386

预报方法的初步探讨 兰州气象台、南气院386

估算台风暴雨24小时最大点雨量的一个387

初步试验 符长锋387

应用 张志银388

暴雨天气的物理量特征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388

局地物理量参数在业务预报中的应用389

兰州气象台389

天津暴雨预报程序 张武缝390

试用传真图作短期降水动力统计预报 丁士晟391

二十六、落区预报(落区)392

用强湿斜压和加权压能场预报392

高后横切暴雨 周一鹤、王义、王书治392

施友功、王义、粟惠玲393

湿辐合与暴雨落区预报的探讨393

丹东暴雨落点与地面流场的394

关系 谢世俊、丛安佐394

二十七、单站预报(单站)395

气压发展时间剖面图的分析与运用 汪景琇395

武都地区东片和康县盛夏大到暴雨的396

短期预报 甘肃省暴雨会战组396

提高县站预报的一项有效措施397

甘肃省暴雨会战组397

成县气象站、兰州气象台398

成县盛夏短期降水预报398

河南台风暴雨的单站预报方法399

“75.8”暴雨会战组399

县站台风暴雨“大中小结合”的400

预报方法 赵德本、牛德贵、周远明400

汛雨阶段大暴雨的分析和预报 丁勇新401

6—8月大—暴雨短时趋势预报方法 李开秀402

大同地区6—8月大到暴雨中短期预报模式403

雁北气象台403

地县结合暴雨预报方法的探讨 张绍本、李惠欣404

县站大—暴雨预报经验总结 冯纪秀405

北京单站测风垂直时间剖面在夏季降水预报中的406

应用 张兰香406

武都县大暴雨天气的一些规律 王德生、王爱新407

一个特大暴雨的云模式 蔡尔诚408

1980年10月三江平原特大降水的分析与409

预报 蔡尔诚、余自雄409

附录一 内容分类索引410

附录二 地区索引413

附录三 第一作者人名索引414

1983《暴雨文摘 东北、华北、西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方暴雨研究技术组辑 198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暴雨文摘  东北、华北、西北(1983 PDF版)
暴雨文摘 东北、华北、西北
198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东南西北( PDF版)
东南西北
中国县域经济(华北、东北卷)(1997年01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县域经济(华北、东北卷)
1997年01月第1版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1年河北暴雨文集(1982 PDF版)
1981年河北暴雨文集
1982
暴日侵寇东北专刊(1931 PDF版)
暴日侵寇东北专刊
1931
倭寇在东北的暴行记(1937 PDF版)
倭寇在东北的暴行记
1937
12  暴日占据东北痛史( PDF版)
12 暴日占据东北痛史
西北东南风( PDF版)
西北东南风
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东北( PDF版)
东北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华北暴雨(1992 PDF版)
华北暴雨
1992 北京:气象出版社
北方暴雨预报专家系统文集(1986 PDF版)
北方暴雨预报专家系统文集
1986 北京:气象出版社
东西南北中(1986 PDF版)
东西南北中
1986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西北东南风(1987 PDF版)
西北东南风
1987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东北古文化(1992 PDF版)
东北古文化
1992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从华北到西北  忆解放战争(1985 PDF版)
从华北到西北 忆解放战争
1985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