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荆树及其利用》求取 ⇩

第1章通论1

1.1 澳大利亚原产地的黑荆树及其生物学特征1

1.1.1 树种特征1

1.1.1.1 一般描述1

1.1.1.2 分类2

1.1.1.3 种内变异2

1.1.1.4 与其他二回羽状复叶的金合欢属树种伴生情况2

1.1.1.5 种间杂交3

1.1.1.6 开花和播种3

1.1.1.7 固氮作用3

1.1.1.9.1 昆虫4

1.1.1.9 与动物区系之间的关系4

1.1.1.8 病害4

1.1.1.9.2 鸟类5

1.1.1.9.3 有袋动物5

1.1.2 天然分布情况5

1.1.2.1 地理分布5

1.1.2.2 天然分布的变化6

1.1.2.3 天然种群的鉴定7

1.1.2.4 植被类型7

1.1.2.5 土壤和成土母质7

1.1.3.2 单宁8

1.1.3.1 概况8

1.1.3 黑荆树在澳大利亚的利用8

1.1.2.6 气候8

1.1.3.3 木材9

1.1.3.4 造林10

1.1.3.5 花粉10

1.1.3.6 树胶10

附录1 黑荆树植物学特性描述10

附录2生长在中国的二回羽状复叶金合欢属植物检索表12

1.2 世界黑荆树引种区的气候因素13

1.2.1 成功的黑荆树人工林的气候条件13

1.2.2 确定中国气候适宜的地区16

1.3.2 开花生物学18

1.3 开花生物学、遗传和育种18

1.3.1 引言18

1.3.2.1 花的形态学19

1.3.2.2 授粉生物学20

1.3.2.3 控制授粉21

1.3.2.4 种子园种子收集21

1.3.3 无性繁殖22

1.3.4 遗传参数22

1.3.4.1 遗传变异22

1.3.4.2 遗传参数24

1.3.6 近亲衰退26

1.3.5 早期鉴定26

1.3.7 育种策略27

第2章南非的黑荆树人工林34

2.1 概况34

2.1.1 引种史34

2.1.2 地理分布34

2.1.3 气候因子34

2.1.4 土壤条件36

2.2 营林37

2.2.1 种子37

2.2.2 育苗38

2.2.3 整地41

2.2.4 造林与更新43

2.2.5 施肥48

2.2.6 杂草控制51

2.2.7 修枝52

2.2.8 疏伐54

2.3 经理61

2.3.1 伐期与产量61

2.3.2 采收62

2.3.3 枝桠材的处理63

2.4.1 有害动物64

2.4 保护64

2.4.2 虫害65

2.4.3 病害70

2.4.4 火灾76

2.4.5 灾害性气候条件77

2.5 遗传与育种80

2.5.1 历史沿革(1927—1947)80

2.5.2 种源选择81

2.5.2.1 生长势81

2.5.2.2 干形81

2.5.2.4 流胶病及其早期预测82

2.5.2.3 树皮生物量及单宁总量82

2.5.2.5 耐寒性比较83

2.5.3 子代测定84

2.5.3.1 子代测定及其意义84

2.5.3.2 黑荆子代测定交配设计方式85

2.5.4 无性系测定85

2.5.5 杂交选育86

2.5.5.1 种内近亲交配及选育86

2.5.5.1.1 黑荆自交品种的选育86

2.5.5.1.2 异交选育87

2.5.5.2 种间杂交87

2.5.5.2.1 黑荆×绿荆杂交及选育87

2.5.5.2.2 黑荆与其它相思树种杂交及选育88

2.5.6.1 授粉方式及可孕性89

2.5.6 黑荆授粉生物学89

2.5.6.2 花粉传播90

2.5.7 种子园营建90

2.5.7.1 优树选择90

2.5.7.2 种子园配置设计90

2.5.7.3 种子园改良效果92

3.2 津巴布韦96

3.2.1 津巴布韦引种黑荆树的历史96

3.1 引言96

第3章津巴布韦、肯尼亚、坦桑尼亚的人工林96

3.2.2 气候带和土壤97

3.2.3 苗圃作业98

3.2.4 造林98

3.2.5 抚育99

3.2.6 保护99

3.2.7 采伐和收获100

3.2.8 利用100

3.2.9 需要研究的问题101

3.3 肯尼亚101

3.3.1 引种史和人工林的发展101

3.3.2 气候和土壤103

3.3.4 造林104

3.3.3 育苗104

3.3.5 抚育105

3.3.6 保护105

3.3.7 采伐和收获105

3.3.7.1 采伐105

3.3.8.1 单宁106

3.3.8.2 木材产品106

3.3.8.2.1 木炭106

3.3.8 利用106

3.3.7.2 收获106

3.3.8.2.2 蘑菇107

3.3.9 需要研究的问题107

3.4 坦桑尼亚107

3.4.1 引种史和发展107

3.4.2 气候和土壤109

3.4.3 育苗109

3.4.4 造林和抚育109

3.4.5 保护110

3.4.6 采伐和收获110

3.5 结论110

4.2.1 地理分布113

4.2 黑荆树林的分布地区113

第4章巴西的黑荆树林113

4.1 序言113

4.2.2 地形和土壤气象因素114

4.2.2.1 地形114

4.2.2.2 土壤114

4.2.2.3 气象114

4.3 本树种的社会和经济重要性114

4.3.1 黑荆树产品的工业用途114

4.3.2 黑荆树人工林的发展114

4.4.1 品种特征115

4.4.2 品种的繁殖115

4.4 林业实践115

4.3.3 栲胶产品的出路115

4.4.3 育苗116

4.4.3.1 土块育苗116

4.4.3.2 层积木套筒育苗116

4.4.3.3 塑料管或塑料杯育苗116

4.4.4 造林116

4.4.4.1 整地117

4.4.4.2 株行距117

4.4.4.3 施肥117

4.4.5.4 清理118

4.4.5.3 锄耙118

4.4.6 病虫害118

4.4.5.1 除草118

4.4.5.2 间苗118

4.4.5 种植方法118

4.4.7 采伐119

4.5 黑荆树林的科研工作119

4.6 森林调查120

第5章中国发展黑荆树的状况121

5.1 引种史121

5.2 种植地区、面积和种源123

5.2.1 种植地区123

5.2.3.1 种源126

5.2.3 种源、类型与林种126

5.2.2 种植面积126

5.2.3.2 类型127

5.2.3.3 林种127

5.3 工业原料林的栽培技术128

5.3.1 良种壮苗128

5.3.1.1 采集良种128

5.3.1.2 育苗130

5.3.2 造林135

5.3.2.1 林地选择135

5.3.2.2 整地137

5.3.2.3 造林技术139

5.3.3 施肥143

5.3.3.1 基肥143

5.3.3.2 追肥143

5.3.4 幼林抚育管理144

5.3.4.1 抚育内容144

5.3.4.2 抚育时间144

5.3.4.3 施追肥145

5.3.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145

5.3.5.1 病害145

5.3.5.2 虫害147

5.3.6 疏伐(间伐)148

5.3.7 主伐149

5.3.7.1 采伐年龄的确定149

5.3.7.2 树皮的收获149

5.3.7.3 树皮的干燥和运输150

5.3.7.4 产量151

5.3.8 其他林种的造林技术简介151

5.3.8.1 能源(薪炭)林的栽培技术151

5.3.8.2 水土保持林的栽培技术152

第6章木材性质和用途155

6.1 木材解剖和一般性质155

6.2 化学性质155

6.3 物理与力学性质156

6.3.1 密度和收缩157

6.3.2 力学性质157

6.4 加工和防腐157

6.4.1 锯解157

6.4.2 干燥157

6.4.3 防腐158

6.5 用途158

6.5.1 木制品158

6.5.2 圆木158

6.5.3 纸浆、纸和人造板158

6.5.4 薪材和木炭160

第7章树皮的性质162

7.1 树皮解剖和一般性质162

7.1.1 厚度162

7.1.2 解剖分子和单宁存在的部位164

7.1.3 树皮的变异性164

7.2 化学组成165

7.2.1 引言165

7.2.2 提取物165

7.2.2.1 分析方法165

7.2.2.2 单宁含量及变化166

7.2.2.3 单宁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167

7.2.2.4 非单宁169

7.2.3 结构成分170

7.3 单宁化学170

7.3.1 单宁的定义170

7.3.2 生物合成171

7.3.3 缩合单宁171

7.3.3.1 单体多酚171

7.3.3.2 儿茶素类、黄烷-3,4-二醇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174

7.3.3.3 二聚、三聚和多聚黄烷-3,4-二醇175

7.3.3.4 高聚黄烷醇181

7.3.3.5.2 与亚硫酸酸式盐的反应182

7.3.3.5.1 氧化和变红182

7.3.3.5 反应性182

7.3.3.5.3 与酸、碱反应183

7.3.3.5.4 与甲醛反应185

7.3.3.6 络合物的生成186

7.3.4 水解单宁186

7.3.4.1 棓酸衍生物186

第8章栲胶的生产194

8.1 栲胶生产工艺194

8.1.1 粉碎195

8.1.2.1 浸提工艺要求196

8.1.2.2 扩散原理196

8.1.2 浸提196

8.1.2.3 罐组浸提197

8.1.2.4 影响浸提的因素198

8.1.2.5 浸提工艺条件200

8.1.3 蒸发200

8.1.4 亚硫酸盐处理202

8.1.5 干燥204

8.2 栲胶生产设备206

8.2.1 备料设备206

8.2.1.1 树皮切断机206

8.2.1.2 锤式粉碎机207

8.2.2.1 金属浸提罐208

8.2.1.3 振动筛208

8.2.2 浸提设备208

8.2.2.2 中国试用的平转型连续浸提器210

8.2.3 蒸发设备213

8.2.3.1 降膜蒸发器213

8.2.3.2 热泵在降膜蒸发上的应用214

8.2.3.3 降膜蒸发器设备尺寸确定215

8.2.4 干燥设备217

8.2.4.1 离心喷雾器218

8.2.4.2 干燥塔220

8.3.1 树皮质量标准222

8.3 树皮与栲胶质量标准222

8.2.4.3 回收设备222

8.3.2 栲胶质量标准223

8.3.3 单宁分析方法224

8.3.3.1 皮粉法225

8.3.3.2 折射法227

8.3.3.3 分光光度法228

8.3.3.4 紫外分光光度法229

8.3.3.5 吸附法230

8.3.3.6 沉淀法231

9.1.1 引言233

第9章黑荆树产品的利用233

9.1 制革用鞣皮剂233

9.1.2 黑荆树栲胶的鞣制作用和理化性质234

9.1.2.1 鞣制作用234

9.1.2.2 理化性质235

9.1.2.3 鞣制性能236

9.1.2.4 使用评价237

9.1.3 鞣制方法237

9.1.3.1 池鞣法237

9.1.4.1 重革鞣制238

9.1.4 鞣革实例238

9.1.3.2 池、鼓结合鞣法238

9.1.3.3 少液速鞣法238

9.1.4.2 小皮(羊皮)与轻量革植鞣240

9.2 单宁胶粘剂241

9.2.1 引言241

9.2.2 荆树单宁胶粘剂的特性242

9.2.2.1 与甲醛的反应活性242

9.2.2.2 凝胶时间243

9.2.2.3 粘度244

9.2.2.4 木材含水率245

9.2.3 胶粘剂配方247

9.2.4.1 冷固型胶粘剂249

9.2.4 木材胶粘剂249

9.2.4.2 热固型胶粘剂252

9.2.5 瓦楞纸板胶粘剂258

9.3 金属的防腐259

9.3.1 引言259

9.3.2 单宁用于水处理260

9.3.2.1 冷却系统260

9.3.2.2 蒸汽锅炉系统260

9.3.2.3 单宁防止浸钢腐蚀的机理261

9.3.2.4 单宁用于水处理的前景262

9.3.3 单宁用于保护涂料262

9.3.3.2 黑荆树提取物在保护涂料中的使用前景264

9.3.3.1 钢表面防腐蚀的机理264

9.4 其它用途265

9.4.1 钻探泥浆调节剂265

9.4.2 矿石浮选中作为方解石的抑制剂266

9.4.3 水处理絮凝剂267

9.4.4 离子交换树脂268

9.4.5 木材表面涂料270

10.1.1 概况278

10.1.2.1 种源试验278

10.1.2 林业研究278

10.1 研究工作278

第10章中国对于黑荆树的研究和展望278

10.1.2.2 不同作业方式的试验283

10.1.2.2.1 短轮伐期矮林作业283

10.1.2.2.2 乔林丰产试验283

10.1.2.3 最佳轮伐期的研究285

10.1.2.4 经营数表的编制290

10.1.2.5 树皮产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292

10.1.2.6 黑荆树作为薪炭树种的研究296

10.1.2.7 水土保持与沙地造林298

10.1.2.7.1 水土保持298

10.1.2.7.2 沙地造林301

10.1.2.8 苗期和幼林的营养研究302

10.1.3 产品性质及利用研究303

10.1.3.1 木材和树皮性质的研究测定303

10.1.3.1.1 木材和树皮的解剖与纤维形态303

10.1.3.1.2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成306

10.1.3.2 不同条件下单宁含量的变异309

10.1.3.2.1 树皮的单宁含量与厚度和树龄的关系309

10.1.3.2.2 黑荆树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310

10.1.3.2.3 黑荆树皮单宁含量与作业方式的关系310

10.1.3.3 黑荆树皮提取物(栲胶)的研究311

10.1.3.3.1 黑荆树皮栲胶水溶液的流变特性及粘度的研究311

10.1.3.4 关于黑荆树叶片成分的研究315

10.1.3.3.2 黑荆树皮栲胶的分子量分布及甲醛缩聚率315

10.1.3.5 食用菌栽培试验316

10.1.3.6 其他研究工作318

10.2 效益与展望318

10.2.1 黑荆树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18

10.2.2 中国发展黑荆树的展望319

10.2.2.1 中国发展黑荆树的主要目的319

10.2.2.2 中国发展黑荆树经济效益的估测319

10.2.2.3 进一步提高黑荆树经济效益的途径322

10.2.2.4 结束语322

主题索引326

拉汉树种名称索引329

1991《黑荆树及其利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贺近恪,(澳)布 朗(Brown,A.G.)主编 199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沼气及其利用(1958 PDF版)
沼气及其利用
195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土壤图及其利用(1957 PDF版)
土壤图及其利用
1957
蜗牛及其利用(1982年8月第1版 PDF版)
蜗牛及其利用
1982年8月第1版
脲醛树脂及其应用( PDF版)
脲醛树脂及其应用
信息服务及其利用(1996 PDF版)
信息服务及其利用
1996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1986 PDF版)
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1986 北京:气象出版社
植物淀粉及其利用(1990 PDF版)
植物淀粉及其利用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太阳能及其利用(1975 PDF版)
太阳能及其利用
197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吸附树脂及其应用(1990 PDF版)
吸附树脂及其应用
1990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酚醛树脂及其应用(1990 PDF版)
酚醛树脂及其应用
1990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黑荆树栽培及利用(1991 PDF版)
黑荆树栽培及利用
199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风能及其利用(1984 PDF版)
风能及其利用
1984 能源出版社
紫荆树下(1998 PDF版)
紫荆树下
1998 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
紫荆树下(1996 PDF版)
紫荆树下
1996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照相判读及其利用(1941 PDF版)
照相判读及其利用
1941 航空委员会训练监编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