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第3册 封建社会 2 古代部分》求取 ⇩

〔肆〕封建社会(二)1

三国至南北朝末1

一 三国并立和西晋的统一1

(一)三国局势的形成1

1.州牧设置1

第三册目录1

2.董卓之乱2

3.三国并立6

(1)曹操统一北方和官渡之战6

(甲)曹操镇压黄巾军和割据势力的形成6

(乙)官渡之战和破灭袁氏割据势力11

(丙)曹操平定关中16

(2)孙策占据江东和赤壁之战17

(甲)孙策占领江东17

(3)刘备据蜀和夷陵之战19

(乙)赤壁之战19

(二)三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24

1.魏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24

(1)曹魏屯田24

(2)户调制 抑制豪强26

(3)手工业、商业的恢复27

(4)唯才是举和九品官人法28

2.蜀汉的政治30

(1)诸葛亮治蜀和伐魏30

(2)南中各族与蜀汉的关系32

3.孙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34

(1)孙吴强迫山越出山34

(2)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35

(甲)吴的屯田与农业35

(3)吴的豪强兼并和人民的痛苦37

(甲)豪强兼并和封建依附者37

(乙)吴的手工业、商业和海上交通37

(乙)赋役剥削和人民的痛苦40

(三)西晋的短期统一和世族门阀的统治42

1.西晋的统一42

(1)司马氏掌握政权42

(2)蜀汉及吴的灭亡44

(甲)蜀汉的灭亡44

(乙)吴的灭亡45

2.晋统一前后的经济措施47

(1)屯田制的破坏及民屯的废罢47

(2)户调式48

3.西晋的政治 统治者的腐朽和内乱48

(1)西晋的政治48

(2)西晋统治者的腐化50

(3)八王之乱52

1.西晋时期的内迁各族55

(一)各族人民起义和西晋灭亡55

二 各族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共同斗争东晋建国和十六国55

2.各族人民大起义58

(1)氐、汉流民起义和巴氐李氏建立成汉58

(2)长江中游的人民起义60

(甲)张昌领导的荆州人民起义60

(乙)巴蜀流民在荆湘的起义62

(3)匈奴人民的起义和匈奴贵族建立汉国63

(4)北方人民起义64

(甲)青、兗人民起义64

(乙)汲桑领导的冀州人民起义65

3.西晋灭亡66

(二)西晋灭亡后六十年间(公元315—383年)的北方形势68

1.汉和前、后赵在北方的统治68

(1)汉和前赵的兴亡68

(2)后赵的统治70

(甲)羯族石勒建立后赵70

(乙)后赵统治期间的经济和政治71

(丙)石虎的残暴统治和人民起义75

(丁)后赵的灭亡77

2.前燕、前秦、前凉的分立和前秦的统一78

(1)鲜卑慕容部割据辽东、西和黄河流域78

(2)张氏割据凉州80

(3)氐族苻氏割据关中82

(4)前秦统一北方及其经济和政治83

(甲)前秦灭前燕、前凉83

(乙)前秦的经济和政治85

(三)晋的南渡和南北战争88

1.东晋政权的建立88

(1)南北大族建立东晋政权和宽纵豪强的统治政策88

(2)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90

(甲)江南士族镇压农民起义军 寒门和士族间及南北士族间的矛盾90

(乙)王敦之乱93

(丙)苏峻之乱95

2.东晋的北伐战争97

(1)祖逖北伐97

(2)桓温灭蜀及北伐100

3.淝水之战104

(四)淝水战后的北方形势和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109

1.羌族姚氏、匈奴赫连氏先后割据关中 魏灭夏109

(1)羌族姚氏建立后秦109

(2)匈奴赫连氏建立夏 魏灭夏110

2.鲜卑慕容部重建燕国 魏灭后燕、北燕113

(1)后燕的建立和迅速瓦解113

(2)后燕瓦解后的南、北燕和魏灭北燕116

(甲)南燕割据青、兗116

(乙)冯氏割据辽西和魏灭北燕117

3.卢水胡沮渠氏割据凉州和魏灭北凉118

(1)土地兼并和赋役剥削121

1.东晋末年的黑暗统治121

(一)孙恩卢循领导的起义121

三 孙恩卢循领导的起义 南朝的政治和经济121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125

2.孙恩卢循领导的起义128

3.东晋的灭亡132

(二)南朝的政治135

1.宋、齐、梁、陈的更迭及南北形势135

(1)刘裕的政治经济措施和元嘉之治135

(2)刘裕的北伐和宋魏间的战争142

(3)赵广领导的益州地区人民起义145

(4)刘宋皇室内部纷争和萧道成代宋148

(5)检籍、唐?之起义150

(6)萧衍代齐和侯景之乱154

(7)西魏破江陵和陈霸先代梁157

2.南朝门阀的僵化和寒人掌机要164

(1)谱学和寒人的挤入士族164

(2)士族的腐朽和寒人的掌权166

3.南方诸少数民族170

(1)蛮族170

(2)僚族173

(3)俚族174

(三)南朝社会经济 劳动人民的境遇175

1.农业和农业生产者175

(1)农业的发展175

(2)对自耕农民的赋役剥削177

(甲)租调杂税和征收制度177

(乙)徭役制度181

(3)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185

(4)封建依附农民的扩大187

2.手工业和手工业者189

(1)手工业的发展189

(甲)纺织手工业189

(乙)坑冶手工业190

(丙)烧瓷手工业192

(丁)其他192

(2)官府手工业中的劳动者——百工、刑徒、募吏193

3.商业、贵族官僚经商和商人的地位194

(1)商业的发展194

(甲)商税194

(乙)都市和交通196

(丙)南北商业来往和海外贸易198

(丁)货币199

(2)贵族、官僚、军人经商和一般商人的地位200

四 北朝的政治和经济203

(一)北魏前期的经济和政治203

1.鲜卑拓跋部的社会发展过程203

(1)奴隶生产制的发生和官府控制的人户203

(甲)奴婢和隶户203

(乙)隶属官府的各种人户204

(丙)计口受田的新民206

(2)拓跋部成员的贫富分化和部落氏族的解体207

(甲)拓跋部成员的贫富分化207

(乙)统治机构的形成208

(丙)部落氏族的解体210

(丁)隶属于拓跋政权的未离散的北边部落211

2.北魏前期在黄河流域的统治212

(1)灭燕以后拓跋统治者和汉族豪强大地主的复杂关系212

(甲)拓跋统治者与汉族豪强大地主的勾结和矛盾212

(乙)北方宗族的强大和宗主督护制216

(2)北魏前期的赋役征发和吏治217

(甲)人民的赋役负担217

(乙)北魏前期的地方制度和官吏贪污219

(3)人民的逃亡和武装斗争220

(甲)人民逃亡220

(乙)盖吴领导的起义和边冏、梁会领导的起义221

3.柔然和塞外高车225

(二)孝文帝的改革229

1.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229

(1)整顿吏治229

(2)均田令230

(3)三长制和调整租调232

2.迁都洛阳和改革鲜卑旧俗233

(1)迁都洛阳和鲜卑贵族中间改革和反对改革的斗争233

(2)改革鲜卑旧俗237

(3)鲜卑贵族的门阀化 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地主的进一步结合238

(甲)定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地主的姓族等级238

(乙)改姓和通婚239

(三)北魏末期各族人民大起义241

1.北魏末期的黑暗统治241

(1)吏治的败坏241

(2)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243

(3)赋役剥削的加重245

(4)僧俗地主的大土地占有及高利贷248

(5)农民破产逃亡250

2.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251

(1)六镇起义251

(2)关陇人民起义258

(3)河北流民起义263

(四)北魏的分裂 东魏北齐的政治和经济264

1.北魏的分裂264

(1)尔朱氏之乱264

(2)高欢掌握北魏政权和东、西魏的分裂266

2.东魏、北齐的社会经济270

(1)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及均田制270

(2)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273

(1)统治集团的贪污骄纵275

(2)东魏和北齐初期的一些改革措施275

3.东魏、北齐的政治275

(3)北齐后期的腐朽统治278

(五)西魏北周的政治和经济 隋的代周280

1.北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和经济280

(1)宇文氏政权的建立280

(2)西魏北周时期政治军事制度的改革283

(甲)吏治的整顿283

(乙)改官制285

(丙)府兵制286

(丁)周武帝禁断佛道287

(3)西魏北周的社会经济288

(甲)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及均田制288

(乙)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289

(丙)周武帝的释放奴婢和杂户290

(1)北周统一北方291

(甲)取蜀及平江陵291

2.北周的统一北方和隋的代周291

(乙)灭北齐292

(2)周宣帝的昏暴及隋的代周295

五 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98

(一)玄学和佛教道教 无神论的发展298

1.玄学298

2.佛教和道教302

(1)佛教与玄学的合流302

(2)道教的演变306

3.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308

(1)鲍敬言的无君论308

(2)范缜的神灭论312

(二)文学、史学和地志学318

1.文学和文艺理论的新成就318

(1)建安文学318

(2)东晋杰出的诗人陶潜323

(甲)吴歌325

(3)民歌325

(乙)西曲326

(丙)北曲327

(4)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刘勰328

2.史学及地志学330

(1)史学330

(2)地志学333

3.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的兴起335

(1)书法335

(2)绘画337

(3)雕塑338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339

1.历算339

(1)刘徽 何承天339

(2)祖冲之 祖暅之340

(3)张子信342

2.机械制造343

3.地图学344

4.农业科学345

5.医学345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47

1.对大秦——东罗马的交通347

2.对中亚及西亚各国的交通349

3.对印度、巴基斯坦、锡兰的交通351

4.对越南和南洋的交通355

5.对高丽、百济、新罗及倭国的交通357

附录一:中国青瓷史略361

附录二:十六国兴亡表之一367

十六国兴亡表之二368

附录三:魏晋南北朝帝系纪元年表370

附录四:重要地名表391

本书第三册引用书目407

1965《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第3册 封建社会 2 古代部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唐长孺主编 1965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