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求取 ⇩

第一编先秦时代——中国历史学萌芽时期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历史典籍的丰富1

一、中国历史年代的悠久1

二、历代设置史官的作用2

三、历代学者的努力5

四、造纸及印刷术的推动7

第二节 中国历史典籍的发展10

一、中国史籍发展的阶段10

二、两汉以前整理史籍的概况11

三、魏晋南北朝整理史籍的概况12

四、隋唐整理史籍的概况12

五、宋元明清整理史籍的概况13

六、丛书的兴修14

七、历史典籍的厄运15

第三节 中国历史典籍的分类17

一、中国史籍分类的源流17

二、中国史籍分类的演变18

三、中国史籍分类的综合20

第四节 中国历史要籍的学习方法和任务22

一、中国历史要籍的学习方法22

二、中国历史要籍的学习任务29

第二章 群经史料31

第一节 群经史料概述31

一、经的意义31

二、经的发展31

三、经的注疏32

四、经的争论33

五、经的史料34

一、尚书的意义及编订36

第二节 尚书36

二、尚书今古文的纠纷37

三、尚书的篇目及内容37

四、尚书的史料价值39

第三节 诗经40

一、诗经的来源及编订40

二、诗经的体例及内容40

三、诗经的史料价值41

第四节 春秋经传43

一、春秋的作者及意义43

二、春秋的体例及内容44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45

四、左传的体例及内容46

五、左传的史料价值47

一、论语与孔子事略48

第五节 论语48

二、论语的记述和编纂49

三、论语的篇目及内容49

四、论语的史料价值50

第六节 孟子53

一、孟子事略及时代53

二、孟子的篇目54

三、孟子的史料价值55

一、礼记的概况56

第七节 札记56

二、礼记的篇目及内容58

三、礼记的史料价值60

第三章 诸子史料64

第一节 诸子史料概述64

一、诸子的意义及范围64

二、诸子的著述及史料65

一、墨子事略及墨家66

第二节 墨子66

二、墨子的篇目及内容67

三、墨子的史料价值69

第三节 管子70

一、管子的作者及体例70

二、管子的篇目及内容71

三、管子的史料价值72

第四节 商君书73

一、商鞅事略及商君书73

二、商君书的篇目及价值74

第五节 韩非子75

一、韩非事略及韩非子75

二、韩非子的篇目及内容76

三、韩非子的史料价值77

第六节 吕氏春秋78

一、吕不韦事略及吕氏春秋的编著经过78

二、吕氏春秋的篇目及内容79

三、吕氏春秋的史料价值81

第四章 杂史史料83

第一节 杂史史料概述83

一、杂史的意义83

二、杂史的范围84

三、杂史的地位85

第二节 国语85

一、国语的编著经过85

二、国语的体例及内容87

三、国语的史料价值87

第三节 战国策88

一、战国策的编纂经过88

二、战国策的篇目及内容90

三、战国策的史料价值91

一、汲冢书的发现92

第四节 竹书纪年92

二、竹书纪年今古本的区别94

三、竹书纪年的体例及史料95

第五节 穆天子传97

一、穆天子传的体例及内容97

二、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98

第六节 逸周书99

一、逸周书的来历99

二、逸周书的篇目100

三、逸周书的史料价值101

第七节 山海经102

一、山海经的作者及编撰102

二、山海经的篇目、内容及史料价值104

第八节 世本106

一、世本的来历106

二、世本的辑佚107

三、世本的史料价值108

第二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学成立时期111

第一章 正史111

第一节 正史概述111

一、正史的产生111

二、正史的意义112

三、正史的初步发展113

第二节 史记115

一、著者司马迁的事略115

二、史记的编著过程117

三、史记的篇目及内容120

四、史记的体例及价值122

第三节 汉书124

一、著者班固的事略124

二、汉书的编著过程125

三、汉书的体例及篇目128

四、汉书的特点129

第四节 三国志130

一、著者陈寿的事略130

二、三国志的材料131

三、三国志的编著132

四、三国志的篇目133

五、三国志的价值133

六、裴松之注的价值135

第五节 后汉书136

一、著者范晔的事略136

二、后汉书的材料137

三、后汉书的编著138

五、后汉书的特点139

四、后汉书的篇目139

第六节 南北朝史142

一、宋书142

(一)著者沈约的事略142

(二)宋书的材料143

(三)宋书的编著143

(四)宋书的篇目144

(五)宋书的特点144

二、南齐书146

(一)著者萧子显的事略146

(二)南齐书的材料146

(三)南齐书的编著146

(四)南齐书的篇目147

(五)南齐书的特点148

(一)著者魏收的事略149

(二)魏书的材料149

三、魏书149

(三)魏书的编著150

(四)魏书的篇目151

(五)魏书的评价152

第二章 别史155

第一节 别史概述155

一、别史的意义155

二、别史的范围156

三、别史的发展156

第二节 两汉别史163

一、前汉纪163

(一)前汉纪的编著163

(二)前汉纪的篇目164

二、后汉纪165

(一)著者袁宏的事略165

(三)前汉纪的特点165

(二)后汉纪的编著166

(三)后汉纪的篇目166

(四)后汉纪的特点166

三、东观汉记167

(一)东观汉记的编著167

(二)东观汉记的体例168

(三)东观汉记的辑本168

(一)著者常璩的事略169

(二)华阳国志的编著169

第三节 南北朝别史169

一、华阳国志169

(三)华阳国志的体例170

(四)华阳国志的史料价值171

二、十六国春秋172

(一)著者崔鸿的事略172

(三)十六国春秋的编著经过173

(二)十六国春秋的编著目的173

(四)十六国春秋的体例174

(五)十六国春秋的辑本175

(六)十六国春秋的史料价值176

第三章 杂史178

第一节 杂史概述178

一、杂史的性质178

二、杂史的发展179

三、杂史的分类179

第二节 两汉杂史181

一、新序181

(一)著者刘向的事略181

(二)新序的内容181

(三)新序的价值182

二、说苑182

(一)说苑的内容182

(二)说苑的史料价值183

三、别录184

(一)别录的内容184

(二)别录的地位184

四、七略185

(一)七略的编著185

(二)七略的价值185

(三)刘向、刘歆对历史文化的贡献186

五、列女传188

(一)列女传的编著188

(二)列女传的内容189

(三)列女传的价值189

六、越绝书189

(一)越绝书的作者189

(二)越绝书的史料价值190

(一)著者赵晔的事略191

七、吴越春秋191

(二)吴越春秋的内容192

(三)吴越春秋的史料价值192

八、风俗通义193

(一)著者应劭的事略193

(二)风俗通义的篇目193

(三)风俗通义的价值19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杂史195

一、古史考195

(一)著者谯周的事略195

(二)古史考的内容195

(三)古史考的地位196

二、帝王世纪196

(一)著者皇甫谧的事略196

(三)帝王世纪的价值197

(二)帝王世纪的编著目的197

三、弘明集(广弘明集)198

(一)弘明集的内容198

(二)范缜神灭论的价值199

(三)广弘明集的内容199

(四)阮孝绪七录的价值200

第四章 史料杂著203

第一节 史料杂著概述203

一、史料杂著的意义203

二、史料杂著的范围204

第二节 基本的史料杂著205

一、起居注的出现205

二、人物传记的出现207

三、谱牒的出现208

四、地理志的出现211

一、目录书的出现214

第三节 考据的史料杂著214

二、类书的出现216

三、史注的出现217

第四节 辅助的史料杂著220

一、子书的史料220

二、故事杂记的史料221

第三编隋唐五代宋元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时期223

第一章 正史的发展223

第一节 设馆修史与正史发展的关系223

一、设馆修史的起源223

二、设馆修史制度的建立224

三、设馆修史的成绩226

四、设馆修史的原因228

一、唐前五代史的创修229

(一)唐前五代史的修撰229

第二节 唐修正史229

(二)唐前五代史的改称230

二、梁书230

(一)梁书的编撰经过230

(二)梁书的篇目232

(三)梁书的特点232

三、陈书233

(一)陈书的编撰经过233

(二)陈书的篇目234

(三)陈书的特点234

四、北齐书235

(一)北齐书的编撰经过235

(二)北齐书的篇目236

(三)北齐书的特点237

五、北周书238

(一)北周书的编撰经过238

(二)北周书的篇目239

(三)北周书的特点240

六、隋书242

(一)隋书的编撰经过242

(二)隋书的篇目243

(三)隋书的特点243

七、晋书246

(一)晋书的编撰246

(二)晋书的材料247

(三)晋书的篇目249

(四)晋书的特点250

八、南北史253

(一)南北史的编撰经过253

(二)南北史的篇目255

(三)南北史的特点256

(一)唐书的编撰258

一、唐书258

第三节 唐及五代正史258

(二)唐书的材料259

(三)唐书的篇目261

(四)唐书的特点263

二、新唐书265

(一)新唐书的编撰265

(二)新唐书的材料266

(三)新唐书的篇目268

(四)新唐书的特点269

三、五代史272

(一)五代史的编撰272

(二)五代史的辑本273

(三)五代史的篇目274

(四)五代史的特点276

(一)著者欧阳修的事略278

四、新五代史278

(二)新五代史的编著目的279

(三)新五代史的材料280

(四)新五代史的篇目281

(五)新五代史的特点282

第四节 元修正史284

一、宋史284

(一)宋史的编撰284

(二)宋史的材料285

(三)宋史的篇目288

(四)宋史的特点289

二、辽史291

(一)辽史的编撰291

(二)辽史的材料293

(三)辽史的篇目294

(四)辽史的特点295

三、金史298

(一)金史的编撰298

(二)金史的材料298

(三)金史的篇目299

(四)金史的特点300

第二章 别史的发展303

第一节 别史发展概述303

一、别史的体裁发展303

二、别史的通史要求306

第二节 典志体的发展307

一、通典307

(一)著者杜佑的事略307

(二)通典的编著经过308

(三)通典的材料308

(四)通典的篇目内容309

(五)通典的史料价值311

(一)著者郑樵的事略313

二、通志313

(二)通志的编著经过316

(三)通志的编著目的316

(四)通志的篇目内容318

(五)通志的史料价值319

三、文献通考321

(一)著者马端临的事略321

(二)文献通考的编著经过322

(三)文献通考的篇目内容324

(四)文献通考的史料价值328

四、唐会要331

(一)著者王溥的事略331

(二)唐会要的编著331

(三)唐会要的篇目内容331

(五)会要的继起333

(四)唐会要的史料价值333

第三节 编年体的发展335

一、资治通鉴335

(一)著者司马光的事略335

(二)资治通鉴的编著经过335

(三)资治通鉴的材料336

(四)资治通鉴的编著方法336

(五)资治通鉴的编著目的337

(六)资治通鉴的篇目内容338

(七)资治通鉴的史料价值339

二、通鉴的继起341

(一)通鉴的前后续编341

(二)通鉴纲目的创始342

(二)通鉴纪事本末的编著经过345

(一)著者袁枢的事略345

一、通鉴纪事本末345

第四节 纪事本末体的发展345

(三)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内容346

(四)通鉴纪事本末的价值349

二、纪事本末的继起352

(一)纪事本末体的特点352

(二)纪事本末的分类352

第三章 杂史的发展356

第一节 杂史发展概述356

一、杂文范围的扩大356

二、杂史的分类357

第二节 史通361

一、著者刘知几的事略361

二、史通的编著目的362

三、史通的篇目内容363

四、史通的价值和作用363

一、元史的编撰经过367

第一节 元史367

第四编明清及近代——中国历史学的科学研究时期367

第一章 正史的完成367

二、元史的材料368

三、元史的篇目369

四、元史的史料价值370

第二节 明史374

一、明史的编撰经过374

二、明史的材料376

三、明史的篇目379

四、明史的史料价值381

第三节 新元史384

一、著者柯劭忞的事略384

二、明清学者对于元史的研究384

三、新元史的编著386

四、新元史的篇目387

五、新元史的史料价值388

第四节 清史稿391

一、清史稿的编修经过391

二、清史稿的材料来源393

三、清史稿的篇目内容396

四、清史稿的史料价值398

第二章 别史和杂史的继续发展401

第一节 别史、杂史发展概述401

一、一般的社会情况401

二、别史和杂史继续发展的具体情况402

第二节 典志体的名著407

一、清朝续文献通考407

(一)著者刘锦藻的事略407

(二)编著经过407

(三)篇目内容408

(四)史料价值411

二、六典通考413

(一)著者阎镇珩的事略413

(二)六典的源流414

(三)六典通考的篇目415

(四)六典通考的史料价值417

第三节 古史的续编419

一、绎史419

(一)著者马?的事略419

(二)绎史的编著经过419

(三)绎史的材料来源420

(四)绎史的篇目421

(五)绎史的史料价值423

二、十国春秋426

(一)著者吴任臣的事略426

(三)十国春秋的篇目内容427

(二)十国春秋的编著经过427

(四)十国春秋的史料价值428

第四节 杂史的名著429

一、天工开物429

(一)著者宋应星的事略429

(二)天工开物的篇目内容430

(三)天工开物的史料价值431

二、农政全书433

(一)著者徐光启的事略433

(二)农政全书的编著经过434

(三)农政全书的篇目内容436

(四)农政全书的史料价值437

第五节 传记的名著440

一、碑传集440

(一)编者事略440

(二)篇目内容441

(三)史料价值442

二、畴人传443

(一)著者事略443

(二)篇目内容444

(三)史料价值446

第六节 学术史的名著447

一、明儒学案447

(一)著者黄宗羲的事略447

(二)明儒学案的篇目内容448

(三)明儒学案的史料价值450

二、宋元学案452

(一)著者全祖望的事略452

(二)宋元学案的编著经过453

(三)宋元学案的篇目内容453

(四)宋元学案的史料价值456

(一)著者江藩、唐鉴的事略457

三、清儒学案457

(二)清儒学案的篇目内容458

(三)清儒学案的史料价值460

第三章 历史的科学研究463

第一节 历史研究概述463

一、考据学的盛行463

二、永乐大典的纂修464

三、四库全书的编纂465

四、古书的辑佚466

五、史书的增补468

六、古书的考证469

第二节 古今图书集成470

一、编纂经过470

二、篇目内容472

三、史料价值473

二、编纂经过475

第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75

一、著者纪昀的事略475

三、篇目内容477

四、史料价值478

第四节 廿二史札记480

一、著者赵翼的事略480

二、编著经过480

三、篇目内容481

四、史料价值482

第五节 文史通义485

一、著者章学诚的事略485

二、编著经过486

三、篇目内容487

四、章学诚对史学的贡献488

1982《中国历史要籍介绍》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宗邺著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997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199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1982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982
中国史学要藉介绍(1984.02 PDF版)
中国史学要藉介绍
1984.02 新文丰出版公司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上册)(1982年0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上册)
1982年09月第1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 读(1991年04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 读
1991年04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学界几个重要学术争论的介绍(1962 PDF版)
中国历史学界几个重要学术争论的介绍
1962
龙门洞历史介绍( PDF版)
龙门洞历史介绍
中国古代重要史籍介绍(1978 PDF版)
中国古代重要史籍介绍
1978 河北大学历史系
有关古典要籍介绍  上(1962 PDF版)
有关古典要籍介绍 上
1962
加拿大近百年史  1867-1967年  下(1972 PDF版)
加拿大近百年史 1867-1967年 下
1972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994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1994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989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1989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集成生产控制系统  管理、分析、设计(1992 PDF版)
集成生产控制系统 管理、分析、设计
1992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上(1990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上
1990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上(1988 PDF版)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上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