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工程手册 第2版 8 自动化与通信卷 第4篇 工业自动化仪表和装置》求取 ⇩

第2篇 数控技术与加工自动化3

第7篇电气通信3

第1章 概论3

第1章 通信理论基础3

第3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3

第1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论3

1 计算机集成制造定义3

1 通信系统模型3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3

第6篇计算机应用3

第1章 概论3

1 管理上的应用3

2 CIM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4

1.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4

1 数控机床的组成和特点4

2 工程上的应用4

3 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

4 其他领域的应用5

第5篇连续性生产过程控制系统5

第2章 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5

1.3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5

第1章 概论5

1 数据库技术5

1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5

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5

1.1 数据管理方法的发展5

2.1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5

第4篇工业自动化仪表和装置5

第1章 概论5

1 概述5

2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的分类5

2.1 有效性6

2.2 可靠性6

3 信息论概述6

3.1 信息度量6

2.2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6

1.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6

2 数控机床典型加工的运动分析6

2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6

3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的发展趋势6

4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的常用术语和定义6

5 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7

第1篇电气传动控制系统7

第1章 概论7

3.1 常用的控制系统品质指标7

1 电气传动的组成7

2 电气传动的分类与比较7

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定义7

4 CIMS的集成概念和层次7

3.2 平均信息量7

4.1 CIMS集成的重要性7

4.2 CIMS集成的特征7

3.3 信道容量7

4.3 CIMS集成的层次和分类7

3 数控机床的分类7

4 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7

3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7

4 编码理论概述8

第2章 检测仪表8

3.2 控制系统品质指标的确定8

第2章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及辨识方法8

3 电气传动的发展方向8

1 概述8

第2章 传动电动机的选择8

2 温度检测仪表8

1 电动机的类型选择8

1.1 选择电动机的步骤和原则8

6 数控机床的经济分析和应用8

4.1 信源编码8

6.1 数控机床的经济分析8

2.1 温度检测仪表概述8

6.2 数控机床的应用8

1.1 逐点比较法9

1 概述9

1.1 数学模型的作用9

1.2 根据环境条件选择电动机的类型9

1.2 对数学模型的要求9

1.3 数据模型9

1.3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9

2.2 1990年国际温标9

第2章 数控加工控制原理9

2 被控对象动态模型的数学描述9

1 控制运动轨迹插补原理9

4.4 实现CIMS集成的步骤和方法9

2.1 连续系统9

5 CIMS的进展和基本经验9

3 基于机理分析的建模方法10

3.1 机理分析的一般方法10

3.2 机理建模的基本方程10

1.3 根据负载性质选择电动机的类型10

1.4 电动机转速的选择10

2.3 膨胀类温度计10

2.2 离散时间系统10

2 电气传动的计算公式和机械参数11

6.1 实现CIMS的主要问题11

6.2 CIMS的发展趋势11

4 对象动态特性的经典测试法11

7 CIMS在我国的发展11

2.1 电气传动的基本计算公式11

4.2 信道编码11

2.4 热电偶11

6 实现CIMS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11

1.2 数字积分法12

5 基本调制方式12

5.1 模拟调制12

4.1 测试注意事项12

2.2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参数12

8 CIMS的效益12

4.2 响应曲线测定法12

2.3 飞轮力矩的计算13

第2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方案13

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13

1.1 面向CIMS生命周期的体系结构13

1.3 数据采样法14

1.2 面向CIMS功能构成和控制结构的体系结构14

1.3 面向CIMS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14

2 总体CIMS功能模型14

2.4 机械参数14

2.5 热电阻与热敏电阻14

5.2 数字调制15

3 总体CIMS信息模型15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例15

3.1 CIMS信息的分类15

2.5 一般工业机械的功率计算15

3.2 CIMS全局信息交换15

2.6 根据打滑条件允许的最大加速度16

3 电动机的容量校验16

3.3 CIMS的信息模型说明16

2 刀具补偿16

3.1 恒定负载连续工作制下电动机的容量校验16

2.1 刀具补偿概念16

1.5 数据库设计17

3.2 短时工作制下电动机的容量校验17

3.3 变动负载连续周期工作制下电动机的容量校验17

3.4 断续周期工作制下电动机的容量校验17

2.2 刀具半径补偿计算17

4 CIMS技术方案17

4.1 CIMS逻辑方案17

2.3 C功能刀具补偿17

4.3 频率法17

2.6 接触式测温仪表的选用原则17

2.7 辐射测温仪表18

1.6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18

第3章 电器控制线路18

1 基本要求18

2 线路设计要点19

2.1 控制线路电源电压19

5.3 多路复用19

4.2 CIMS物理方案19

5 CIMS实施策略19

2.2 控制线路的联锁19

2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描述20

2 计算机信息管理20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20

2.1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20

4.4 工程估算方法20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20

1 概述20

1.1 管理信息系统在CIMS中的作用20

1.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20

2.3 线路设计与电器的配合20

1.3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20

3.1 隔离器的选择21

5 获取对象动态特性的辨识方法21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21

5.1 一般概念21

5.2 输入信号设计21

第2章 电话、电报和传真21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21

3 主要电器的选择原则21

2.4 直流电动机励磁回路21

1 电话21

1.1 电话机的工作原理22

3.2 断路器的选择22

5.3 脉冲响应辨识的相关分析方法22

2.8 温度开关23

3.2 加减速控制23

3.3 熔断器的选择23

2.3 子系统功能描述23

5.4 最小二乘法23

5.5 辅助变量法23

2.3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23

3 进给速度的控制23

3.1 进给速度的控制方法23

2.4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24

3 压力检测仪表24

3.1 压力检测仪表概述24

1.2 各种新型电话机24

3.2 液柱式压力计24

2 电报24

3.4 接触器的选择24

2.1 公众电报与用户电报24

5.6 其他辨识方法24

5.7 数学模型结构的确定24

2.2 用户电报网24

第3章 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25

1 概述25

3.5 保护继电器的选择25

6 数学模型的简化25

6.1 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25

2.3 常用电码25

6.3 其他简化方法26

4 各种控制方式电路的构成特点和功能26

2 平面轮廓的程编26

4.1 电动机的起动26

6.2 保留主特征值的降阶方法26

2.4 电报传输26

3.3 弹性式压力表27

第3章 常规实用控制系统27

1 单回路控制系统27

1.1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7

3 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建模27

1.2 控制方案的确定27

3 自由曲面的程编27

2.5 电报畸变27

2.6 电报终端27

2.7 智能用户电报28

3 传真28

3.1 自由曲面的拟合28

3.1 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概念模型28

3.2 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接口28

3.1 传真通信系统的组成29

4 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方案选择29

4.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选择29

3.2 滚筒扫描的原理29

4.2 电动机的制动29

1.3 控制规律的选择30

3.3 传真机的主要技术参数30

3.4 传真机的分类30

3.2 自由曲面数控加工NC代码的产生30

1 概述31

1.1 协同工程31

3.4 负荷式压力计31

3.5 发送扫描与光电变换31

3 信息检索31

3.1 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31

4.2 计算机系统硬件的选择31

4.3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选择31

第4章 技术信息系统31

3.4 压缩技术32

3.5 数字式压力计32

1.4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若干问题32

3.6 接收记录32

3.2 文献信息的构成32

3.3 主题词表及其内在关系32

1.2 设计自动化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33

3.5 检索技术33

第3章 信息处理33

1 概述33

3.6 压力传感器33

4.3 典型的控制线路及功能33

2 模式识别34

2.1 模式识别概述34

5 蓝图程编34

5.1 蓝图程编的特点34

2 串级控制系统34

2.1 串级控制系统概述34

2.2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的原则和适用场合34

4 图形显示和人机对话34

4.1 CNC装置的图形显示功能34

3.7 频带压缩34

4.2 CNC装置的对话式程编功能34

2.4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35

4.1 流量检测仪表概述35

2 技术信息系统的功能35

2.2 统计模式识别35

5.2 蓝图程编的过程35

3.7 压力开关35

2.3 串级控制系统的效果分析35

4 流量检测仪表35

1 概述36

1.1 伺服系统的组成36

3 前馈控制系统36

3.1 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36

1.2 伺服系统的分类36

2.1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36

2.2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36

第4章 伺服系统36

4.2 差压式流量计36

4.4 通用的电器控制设备36

3.8 传真的发展趋势37

3.2 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37

3.3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和实施要点37

2.3 数控编程37

2 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系统37

第3章 电话交换与综合业务数字网37

2.3 句法模式识别37

2.1 步进电动机的调速原理37

2.2 步进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构成与特点37

1 概述37

2.4 模式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应用举例37

3 图象处理38

3.1 图象处理概述38

2 电话通信网38

4.1 比值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38

4.2 比值控制系统的分析38

3.2 数字图象的获取与图象处理系统38

3 电话交换机38

4 比值控制系统38

2.3 功率驱动器的典型电路38

3.1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功能38

3.2 人工交换机39

4.3 比值控制系统的实施要点39

3.2 信息运行模式39

4.3 浮子流量计39

4.4 容积式流量计39

3.3 图象的正交变换39

3.4 图象复原39

3.3 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39

5 均匀控制系统39

5.1 均匀控制的目的与要求39

2.4 测试39

2.5 工程数据管理39

2.6 文档管理39

2.7 TIS的IDEFO功能模型39

3 技术信息系统的信息流39

3.1 信息描述39

5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电器控制中的应用40

5.1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的特点40

5.2 P1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0

4.5 水表40

4.6 涡轮流量计40

3.3 信息集成40

3.5 图象增强40

5.2 均匀控制系统的几种常用方案40

5.3 均匀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选型和参数整定40

3.6 图象编码40

3.5 程控空分制电子交换机41

3.6 程控数字交换机41

4.7 电磁流量计41

3.4 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41

4.8 靶式流量计41

6 分程控制系统41

3.4 信息模型41

6.1 分程控制系统的作用41

4 技术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41

4.1 系统结构41

3.7 图象分析技术41

4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42

4.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42

5.3 编程语言42

3.2 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构成与特点42

3.7 用户交换机42

4 局间中继线上话音信号的多路传输42

4.1 频分多路传输42

4.2 时分多路传输42

4.9 旋涡流量计42

6.2 实施分程控制的几个问题42

7 多冲量控制系统42

7.1 多冲量控制系统的典型例子42

3 直流伺服及其驱动系统42

3.1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原理42

3.8 图象处理的应用42

4.2 人工神经网络的典型模型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43

7.2 多冲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43

3.3 直流伺服系统典型的驱动电路43

5 公用电话网中采用的编码体制43

6 数字交换原理43

4.10 超声流量计43

4.11 冲量式流量计43

8 选择性控制系统44

6.2 空分交换44

8.1 选择性控制系统简介44

6.1 时隙交换44

6.3 数字交换部件44

4.12 科里奥利流量计44

5.4 P1C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45

4 交流伺服及其驱动系统45

4.1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原理45

8.2 若干应用实例45

8.3 选择性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45

4.2 关键技术45

4.13 热式流量计45

4.2 交流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构成与特点45

4.14 推导式质量流量计45

4.15 流量开关45

5 物位检测仪表46

5.1 物位检测仪表概述46

4.3 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现46

5 计算机视觉46

5.1 计算机视觉概述46

6.4 数字交换网46

6.5 数字交换系统的控制部分46

6.6 数字交换系统的接口模块46

9 程序控制系统46

9.1 程序控制系统的概念46

9.2 程序控制系统的例子46

4.3 交流伺服系统的典型电路46

10.1 顺序控制系统的概念47

7 电话网的信令系统47

10.2 顺序控制的基本装置47

第4章 直流调速系统47

5.2 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技术47

10.3 常见的几种顺序控制系统47

1 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47

1.1 调速的分类47

1.2 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47

6.7 现代数字交换系统举例47

6.8 综合数字网47

9.3 实现程序可变的技术工具47

10 顺序控制系统47

7.1 用户-网路信令系统48

5.2 直读式液位计48

第4章 高等过程控制48

2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案48

2.1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原理48

1 大时延对象的控制48

1.1 大时延对象的控制概述48

4.3 系统配置48

第5章 制造自动化系统48

1 概述48

2 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48

7.2 局间信令系统48

5.3 压力、差压式液位计48

8 综合业务数字网49

5.4 浮力式液位计49

2 多变量控制49

2.1 多变量系统的数学模型49

8.2 ISDN业务的带宽49

5 伺服系统与机床49

5.1 伺眼系统与机床的关系49

8.3 ISDN中的信道类型和用途49

5.3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49

8.1 CCITT对ISDN的定义49

3 制造系统49

1.2 史密斯补偿控制49

4 控制系统49

4.1 车间管理和控制49

4.2 单元控制50

4.3 工作站控制50

2.2 多变量系统的互联分析50

6.2 语音识别50

8.6 ISDN用户-网路接口的参考配置模型50

5.2 伺服系统的参数匹配50

6 语音信号处理50

8.4 电路交换、信息交换和分组交换50

6.1 语音信号处理概述50

8.5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50

4.4 物流控制51

5 物流自动化系统51

5.1 制造过程物流的功能需求51

2.3 解耦控制51

5.2 物料输送51

5.3 影响伺服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提高精度的措施51

8.7 ISDN终端设备在用户住所内的配置51

8.8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51

5.5 机械接触式料位计52

5.6 电容式物位计52

6.2 传动参数的计算52

6.3 语音合成52

7 文字识别52

7.1 文字识别概述52

2.4 逆奈氏阵列方法52

6 进给伺服系统的参数设计52

2.2 电动机-发电机组调速系统52

6.1 伺服系统的工程计算52

5.7 超声波式物位计53

5.3 物料存储53

6.3 机械传动机构的参数计算53

7.2 联机手写汉字识别53

3 预测控制53

9.2 新电话业务的操作53

9 新电话业务53

9.1 新电话业务的主要内容53

2.3 斩波器调速系统53

5.8 微波式液位计54

5.9 核辐射式物位计54

5.4 物料装卸54

7.3 印刷体汉字识别54

7 伺服电动机的选择54

3.1 基于非参数模型的预测控制54

2.4 晶闸管变流器调压调速系统54

10 智能网54

10.2 典型的智能网呼叫过程55

5.10 物位开关55

5.5 物料自动标识55

7.4 脱机手写汉字识别55

7.1 核算传动机械参数55

8 多媒体技术55

8.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55

10.3 智能网业务55

2.5 调压调磁控制系统55

3.2 广义预测控制55

4 推理控制55

10.1 智能网的基本结构55

4.1 推理控制系统的组成55

6.1 机械量检测仪表概述56

6 监测系统56

7.2 伺服电动机型号规格的选择56

8.2 支持多媒体发展的关键技术56

6 机械量检测仪表56

6.1 自动监测的作用56

6.2 自动监测的功能56

4.2 推理控制器的设计56

第4章 数据通信56

4.3 输出可测条件下的推理控制56

1 概述56

2 数据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57

6.2 力、重量检测仪表57

2.1 通信方式57

2.2 数据传输速率57

2.3 差错率57

2.6 晶闸管供电可逆调速系统57

7 机器人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57

8 制造自动化系统的不同模式57

4.4 应用举例57

9 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及集成技术58

9.1 建立过程及方法58

5 自适应控制58

5.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58

2.4 可靠度58

5.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58

2.5 带宽及频带利用率58

3 数据传输58

6.3 转矩检测仪表58

8.3 多媒体系统58

3.1 数据传输信道58

5.3 自校正控制59

7.3 各种伺服电动机的比较59

8.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展望60

6 动态系统故障诊断60

第4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0

6.1 动态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60

6.2 基于状态估计的故障诊断方法60

1 概述60

6.4 位移检测仪表60

1.1 CAD的发展过程60

第5章 数控机床位置检测元件60

1 概述60

2 旋转变压器60

2.1 旋转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0

3.2 基带信号传输60

1.2 CAD的应用领域61

1.3 应用CAD技术的优缺点61

6.3 基于时序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61

2.2 旋转变压器的应用61

3 感应同步器62

9.2 系统集成技术62

3.1 感应同步器的结构和特点62

3.3 频带传输62

2 CAD硬件62

3.2 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62

2.1 图形输入设备62

6.5 速度检测仪表62

6.6 尺度检测仪表63

3.4 多路复用技术63

6.4 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63

7 模糊控制63

7.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63

第6章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64

4 差错控制64

1 概述64

1.1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功能层次64

2.2 图形显示设备64

4 脉冲编码器64

4.1 增量式脉冲编码器64

4.2 简单差错控制码64

1.2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系统层次64

4.2 绝对式脉冲编码器64

4.1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64

7.2 控制规则可调整的模糊控制器64

7.4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65

5.2 光栅测量的工作原理65

第5章 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65

1 控制系统的投运65

1.1 控制系统投运前的准备工作65

1.3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与CIMS其他分系统的关系65

2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功能65

5 光栅65

7.3 模糊系统辨识65

5.1 光栅的结构和类型65

4.3 循环码65

2.2 质量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66

2.3 质量分析与评价66

2.4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66

5 数据通信网66

3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信息流66

3.1 信息描述66

6.7 机械振动检测仪表66

5.1 网络结构66

1.2 控制系统的现场调试66

2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66

2.1 控制器的整定参数66

2.1 质量决策与计划66

5.3 光栅测量系统的构成67

5.4 光栅读数头67

5.2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67

3.2 信息运行模式67

5.3 多路访问链路控制67

3.3 信息集成67

2.2 控制器整定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67

2.3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67

3 直流晶闸管调速装置参数计算68

3.1 主回路选择和变流器的基本参数68

6 磁尺68

7 在线分析仪68

7.1 在线分析仪概述68

6.1 磁尺的结构和类型68

7.2 在线物性分析仪68

2.3 绘图输出设备68

2.4 工作站及CAD系统68

4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结构68

5.4 数据交换网69

5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关键技术70

5.1 质量决策与计划中的关键技术70

1 概述70

5.2 质量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70

5.3 质量分析与评价中的关键技术70

6.2 磁尺的工作原理70

2 微波接力通信70

3.CAD支撑软件70

第5章 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70

3.1 图形标准70

2.4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70

3.2 2自由度PID控制器的整定71

5.4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技术71

6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设备配置71

7.3 在线液体分析仪71

2.1 微波通信的特点71

7 激光干涉传感器71

2.2 微波信号的传播71

第7章 CIMS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71

1 概述71

3.1 调频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和波形71

3 模拟微波通信的调制与解调71

7.1 激光测距的特点71

7.2 激光干涉法测距原理71

1.1 CIMS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特点71

2.5 控制器参数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71

3 2自由度PID控制器的原理及整定71

3.1 一般PID控制器整定的缺点71

7.4 双频激光干涉传感器测量系统72

4 控制器参数的自整定72

4.1 自整定控制器概述72

3.2 调频信号的频谱和频带宽度72

7.4 在线气体分析仪72

7.3 单频激光干涉传感器测量系统72

8 常用检测元件应用比较73

4.2 自整定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和基本原理73

3.3 调频信号的传输特性73

3.4 发信用中频调制器与解调器73

3.2 窗口系统73

1.2 CIMS网络的类型73

4.1 数字信号的微波传输74

1.3 CIMS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74

3.2 变流变压器的计算74

第6章 数控系统的可靠性74

4 数字微波通信的调制与解调74

1 概述74

4.2 数字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74

4.3 数字信号的相位调制与解调74

1.1 生产过程优化的目的与意义75

1.2 实现优化的条件75

第6章 工业过程的优化操作和优化控制75

7.5 在线分析仪取样系统75

2 数控系统可靠性的特征量及度量指标75

1 概述75

2.1 数控系统可靠性的特征量75

2.2 数控系统可靠性的度量指标75

3 数控系统中的故障类型75

3.3 用户接口75

3.3 交流进线电抗器的选择76

2 过程数学模型76

4.6 微波接力通信的实际应用76

4.4 数字信号的频率调制与解调76

4 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技术76

3.4 几何造型76

4.5 误码率76

4.1 避错技术76

4.2 容错技术76

4.3 维修技术77

5 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77

3.4 晶闸管的选择方法77

1.4 CIMS网络系统的功能77

2.1 模型的基本类型77

2.2 模型建立的方法77

2 CIMS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手段77

2.1 传输介质77

4.7 微波通信的主要设备77

5.1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78

3 生产过程优化操作78

3.1 目标函数78

3.2 约束条件78

4.8 微波接力通信的阻断与维护78

4.9 微波接力通信的设计78

5 通信卫星78

5.1 卫星轨道78

5.2 可靠性预测79

5.2 卫星运动规律79

6 数控系统可靠性的试验评定79

6.1 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试验79

6.2 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评定79

3.3 优化模型79

2.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79

4 优化方法79

4.1 优化方法的分类79

2.1 刀具实时监控系统80

5.3 摄动80

2.2 刀具磨损与破损的检测方法80

3.5 直流回路电抗器的选择和计算80

4.2 优化计算的方法80

第7章 切削过程的监测与控制80

2.3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和交换方式80

1 概述80

3.5 真实图形输出80

2 刀具监测与控制80

5.4 宇宙环境81

2.3 刀具寿命管理81

2.4 刀具长度监控81

2.5 切削力监控81

3.6 三维场的可视化81

8 灵巧型变送器81

8.1 灵巧型变送器概述81

5.5 卫星姿态稳定方式81

5.7 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82

2.6 功率(电流)监控82

5 生产过程优化控制82

2.7 声发射监控82

5.1 优化控制策略82

4 CAD的应用82

2.4 局域网(低层)协议标准——IEEE802协议82

4.1 机械CAD82

8.2 灵巧型差压变送器82

5.6 通信卫星的结构82

5.2 优化控制的实现82

8.4 现场通信器83

第7章 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83

1 概述83

5.8 静止卫星制83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83

3 精度监测与误差补偿技术83

3.1 数控机床加工误差的组成83

3.2 触发式测头测量系统83

2.5 现场总线网83

2.6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83

8.3 灵巧型温度变送器83

8.5 灵巧型变送器的应用84

3 制造自动化协议和技术办公协议84

3.1 制造自动化协议84

6 地球站技术84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84

6.1 天线馈源系统84

第3章 显示仪表85

1 概述85

1.1 显示仪表的用途与分类85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85

1.2 显示仪表的基本功能与性能85

1.3 显示仪表的发展趋势85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施85

6.2 发送系统85

3.3 空间误差补偿技术85

3.4 加工误差补偿技术85

6.3 接收系统85

4.2 电子CAD85

3.6 晶闸管变流装置的保护86

3.2 技术办公协议86

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86

2.1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构成86

4 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86

2 指示型显示仪表86

5 数控机床的适应控制86

2.1 指示型显示仪表的分类与特点86

2.2 动圈型指示显示仪表86

5.1 适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86

5.3 最佳适应控制87

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算法87

3.3 局域网络的网间连接87

7 多址联接87

7.1 频分多址方式87

4.3 计算机辅助教学87

5.2 约束适应控制87

8 移动卫星通信88

1.1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88

5.4 神经网络最优适应控制88

9 卫星的其他应用及发展88

3.4 传输控制协议与网际协议及其对MAP/TOP的作用88

9.1 卫星的其他应用88

7.2 时分多址方式88

7.4 码分多址方式88

7.5 国际电信卫星组织商用业务88

第5章 人工智能88

1 概述88

7.3 空分多址方式88

2.3 光柱型指示显示仪表88

3 记录型显示仪表89

3.1 记录型显示仪表的分类与特点89

1.2 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89

第8章 数控技术的发展89

1.3 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89

1 概述89

2 CAD/CAM与数控技术89

2 人工智能搜索策略89

2.1 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89

9.2 卫星通信的展望89

4 CIMS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典型应用89

4.1 电子邮件系统89

4.2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89

4.3 客户机/服务器90

3.2 自动干衡显示记录仪90

3.3 微机型显示记录仪90

2 光纤和光电子器件90

3 直接数控90

3.1 直接数控系统及构成90

3.2 直接数控系统的分类90

第6章 光纤通信90

1.2 光纤通信的优越性90

2.1 光纤中的导波传播90

1 概述90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90

1.3 光纤通信的应用90

4 数字型显示仪表91

4.1 数字型显示仪表的分类与特点91

2.3 数字PID控制器的工程实现91

4.4 网络的实际应用91

2.2 一般问题求解的搜索策略91

3.3 直接数控系统的特点和应用91

2.2 光纤的损耗和色散92

4.1 柔性制造单元的功能和构成92

4.2 简易型数字显示仪92

4 直流传动系统的动态校正与特性92

4.3 微机型数字显示仪92

第8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92

1 概述92

2 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92

4.1 动态特性与指标92

2.1 数据控制92

4 柔性制造单元92

4.2 柔性制造单元中的工业机器人93

4.3 规划柔性制造单元的基础——成组技术93

4.2 系统各主要环节的特性和传递函数93

2.3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93

2.4 光纤通信用的光电子器件94

3 光纤通信系统94

4.4 主要功能部件94

5 柔性制造系统94

2.3 “与或”问题求解的搜索策略94

5.1 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与构成94

5.2 柔性制造系统的加工系统94

2.2 全局数据管理94

5.3 微机型闪光报警显示仪95

5.4 闪光报警显示仪的工作状态95

3.1 常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95

2.4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95

5 闪光报警显示仪95

5.1 闪光报警显示仪的分类与特点95

2.4 博弈问题求解的搜索策略95

5.3 柔性制造系统的物流系统95

2.3 分布数据管理及分布式数据库95

5.2 常规型闪光报警显示仪95

3 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95

3.1 全局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95

3.1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的定义96

4.1 工程数据库技术96

5.5 闪光报警显示仪的性能比较与配套应用96

第4章 控制仪表96

1 概述96

3.2 常规光纤模拟电视系统96

3.3 相干光纤通信系统96

5.4 柔性制造系统的刀具管理96

5.5 柔性制造系统的监控与管理96

3.2 联邦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96

3.3 层次型数据系统96

3 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系统96

4 数据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96

2.3 基地式控制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97

6.1 高性能数控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97

3.2 专家系统的结构、类型和设计方法97

2 基地式控制仪表97

4.2 异种分布数据库技术97

4.3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97

2.1 基地式控制仪表概述97

2.2 基地式控制仪表的特点97

5.6 柔性制造系统的联网技术97

6 现代高性能数控技术的发展97

6.2 实现高性能数控的关键技术98

3.3 专家系统的基本技术98

3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98

3.1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98

3.2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98

3.4 多路载波光纤通信系统98

5 数据管理系统的配置和选择98

3.5 全光传输长途光纤通信系统99

参考文献99

2.4 基地式控制仪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99

4 分散控制系统99

4.1 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99

参考文献99

1.1 概述100

4.2 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100

4.3 DJK-7500型DCS及其应用100

第7章 移动通信100

1 移动通信技术100

2.5 基地式控制仪表的选用原则101

1.2 移动通信的通信方式和工作方式101

3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102

3.1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概述102

3.2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组成102

3.3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特点102

3.4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主要技术性能102

3.4 基于知识的系统应用简介102

1.3 移动通信系统102

1.4 移动通信系统信号电平估算103

5.2 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内容103

4 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103

3.5 变送单元103

4.1 智能机器人系统103

3.6 调节单元103

5 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103

5.1 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概念103

3.5 知识库技术103

3.8 计算单元104

3.9 给定单元104

3.10 转换单元104

5.3 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技术104

第8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104

1 概述104

1.1 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内容104

3.7 显示单元104

4.2 感知技术104

4.3 规划技术104

1.5 移动通信系统的电台干扰与抗电台干扰的一般方法105

3.11 辅助单元105

4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105

4.1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概述105

4.2 DDZ-Ⅱ与DDZ-Ⅲ系列仪表的组成与比较105

1.2 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的意义105

1.6 移动通信传输设备105

1.3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计划105

2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105

2.1 可靠性逻辑框图105

4.4 控制技术105

5.1 文法和语言106

4.3 变送单元106

4.3 系统简化106

5 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系统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106

2 移动通信网107

4.7 给定单元107

2.1 公用网107

5.2 语法分析技术107

4.8 调节单元107

4.9 执行单元107

4.10 辅助单元107

4.11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正常工作条件107

4.4 转换单元107

4.5 计算单元107

4.6 显示单元107

2.2 控制对象的可靠性分析107

2.3 常规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107

4.12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应用举例108

5.3 语义分析技术108

5.4 文本生成技术108

6 人工智能语言108

6.1 LISP语言108

2.4 微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评审108

2.5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评审108

3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09

3.1 常规控制系统的广义质量估值109

6.3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109

5 DDZ-S系列仪表109

5.1 DDZ-S系列仪表概述109

5.2 S系列仪表的分类与组成109

5.3 S系列仪表的基本品种和性能109

4.4 工程实际校正方法109

6.2 PROLOG语言109

7.1 智能计算机110

7.2 智能设计系统110

3.2 以可靠性为准则的控制系统设计110

7.3 智能管理系统110

7 人工智能的展望110

7.6 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应用111

3.3 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综合措施111

参考文献111

5.4 S系列仪表的通用技术要求111

7.4 智能控制系统111

7.5 智能教学系统111

2.2 专用业务移动通信网与集群移动无线通信系统112

参考文献112

5.5 S系列仪表的特点112

6 单(多)回路调节仪表113

6.1 单(多)回路调节仪表概述113

6.2 单(多)回路调节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13

6.3 单(多)回路调节器的特点113

2.3 无线电寻呼系统114

6.4 硬件、软件系统及其工作过程114

6.5 功能模块与组态方法115

6.6 单(多)回路调节器的应用举例115

5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化115

5.1 数字调速系统概述115

5.2 紧凑式数字调速系统115

2.5 无绳电话116

2.4 无中心选址移动通信系统116

5.3 模块式数字调速系统118

7 组装式控制仪表118

7.1 组装式控制仪表概述118

3 个人通信网118

7.2 组装式控制仪表的组成118

7.4 组装式控制仪表的应用119

7.3 组装式控制仪表的总体技术指标119

1.1 扩频通信简介120

6 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举例120

6.1 变流变压器选择计算120

6.2 晶闸管选择计算120

第8章 扩频通信120

1 概述120

1.2 伪随机码序列的产生、特性和用途121

6.3 交流侧过电压抑制回路计算121

6.4 调节系统校正装置参数计算121

2 各种扩频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122

第5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122

1 概述122

2 可编程序控制器122

2.1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122

2.1 直接码调制扩频系统122

2.3 跳时系统124

2.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结构124

2.4 微处理器与存储区124

第5章 交流调速系统124

1 交流调速系统方案124

1.1 变极调速124

1.2 转子串电阻调速124

2.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124

2.2 跳频系统124

2.4 线性调频脉冲系统125

2.5 混合型扩频系统125

2.5 输入输出模块125

1.3 串级调速125

2.6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电源126

2.7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外围设备126

3 分散型控制系统126

3.1 分散型控制系统概述126

1.4 调压调速126

3.3 典型配置与可靠性措施127

3.2 分散型控制系统的组成127

1.5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127

3 典型系统简介128

3.1 空间系统128

1.6 变频调速128

3.4 体系结构的开放性129

3.2 航空电子系统129

3.5 系统的主要功能129

1.7 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130

2 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130

2.1 基本控制方式130

第9章 电波传播与天线130

1 电波传播130

3.6 过程级设备130

3.7 监控级设备130

2.2 异步电动机在电压、频率协调控制下的机械特性131

1.1 电波传播的基本类型131

3.8 数据通信系统132

2.3 转差频率控制132

第6章 执行器133

1 概述133

1.1 执行器的基本要求133

1.2 执行器的特点133

2.4 矢量控制原则与坐标变换133

2 执行机构134

2.1 气动执行机构134

3 交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化135

3.1 数字化系统的硬件组成136

2.2 电动执行机构136

3.2 数字化系统的软件组成137

3.3 自调试功能138

1.2 电波传播工程的计算138

2.3 液动执行机构138

3.4 故障自诊断139

3.5 异步电动机的数字化模型139

4 脉冲调制式变频调速139

3 调节阀139

2 天线的电性能指标139

4.1 逆变器的谐波分析140

3.1 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0

3.2 阀的类型140

3 通信天线中的线天线141

3.1 振子天线141

4.2 PWM逆变器工作原理141

4.3 PWM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频控制142

4.4 功率器件的选择143

4.5 PWM波形的生成143

3.2 环天线144

3.3 天线阵144

4.2 电磁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5

5 异步电动机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145

5.1 交-直-交电压型变频器145

4 电磁阀145

4.1 电磁阀的分类与特点145

5 自力式调节阀146

5.1 自力式调节阀的分类与特点146

5.2 自力式调节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6

3.4 引向天线146

5.2 交-直-交电压型变频调速系统147

3.5 行波天线147

3.6 对数周期天线148

第7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的应用148

1 概述148

1.1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的作用148

1.2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的应用领域148

5.3 交-直-交电流型变频器148

2 大型火电机组的仪表与控制系统149

3.7 螺旋天线149

2.1 大型火电机组的仪表与控制系统的作用149

2.2 大型火电机组的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与趋势149

1.3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的选用原则149

2.3 组装仪表模式控制系统150

3.8 微带天线150

4 通信天线中的面天线150

4.1 喇叭天线150

4.2 反射面天线151

1 电视技术153

5.4 交-直-交电流型变频调速系统153

第10章 电视和广播153

1.1 电视原理153

1.2 黑白电视153

6 无换向器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154

6.1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基本构成154

3.2 控制系统的调试154

2.4 DCS模式控制系统154

3 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与投运154

3.1 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154

3.3 控制系统的投运155

1.3 彩色电视制式155

参考文献156

6.2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换相156

6.3 不同γ_0角时的运行状况157

6.4 增加换相极限,提高过载能力的基本方法158

1.4 可视图文158

6.5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58

6.6 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系统158

1.5 广播图文电视159

1.6 数字电视160

6.7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适用范围161

7 交-交变频调速系统161

1.7 高清晰度电视161

7.1 交-交变频器161

1.8 电视测量162

1.9 我国电视频道的划分164

2 广播系统165

2.1 调幅系统165

7.2 交-交变频传动系统166

8 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167

8.1 串级调速的主回路方案167

2.2 调频系统167

2.3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169

8.2 低同步串级调速系统170

2.4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171

2.5 电视差转系统172

8.3 串级调速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172

9.1 风机的基本参数173

9 交流调速系统设计举例173

9.2 风机的变频调速174

9.3 风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174

第11章 雷达与导航174

1 概述174

1.1 雷达的任务174

1.2 雷达的性能174

1.5 雷达信号的传播因素175

1.3 雷达的工作原理175

1.4 雷达方程175

2.2 调频/连续波雷达176

2 连续波雷达和脉冲调频雷达176

2.1 连续波雷达176

2.3 动目标雷达系统177

9.4 风机变频调速运行177

2.4 脉冲压缩雷达177

1.1 风机的参数和特性178

第6章 各类机械的电气传动与控制178

3 现代雷达体制178

3.1 单脉冲跟踪雷达178

1 风机与泵178

1.2 风机的调速控制179

3.2 相控阵雷达179

3.3 合成孔径雷达179

3.4 超视距雷达179

3.5 双基地雷达180

3.6 气象雷达180

1.3 泵的调速控制180

4 雷达部件180

4.1 发射机180

4.2 接收机181

4.3 收发开关181

4.4 天线182

4.5 显示器182

2 起重机械182

2.1 起重机械的分类182

2.2 起重电动机容量计算182

5 无线电导航182

5.1 无线电测向仪182

2.3 常用电气传动系统183

5.2 双曲线定位仪184

3.3 电梯的电气安全保护185

3 电梯185

5.3 全球定位系统185

3.1 电梯对电气传动与控制的要求185

参考文献185

3.2 电梯的分类185

3.4 电气传动系统的方案选择186

3.5 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188

3.6 电梯的速度给定曲线及减速、平层控制189

4 矿井提升机189

4.1 概述189

4.2 立井提升机的速度图和力图190

4.3 矿井提升机的传动系统190

5.1 轧制力、轧钢用电动机功率的计算192

4.4 提升机的安全保护及操作控制192

5 轧钢机192

5.2 可逆热轧机194

5.3 热连轧机195

5.4 带钢冷连轧机197

6 机床198

6.1 切削功率计算198

6.2 传动与控制方式199

6.3 主轴传动系统200

1.1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设计内容201

1.2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产品设计的内容与设计程序201

6.4 进给传动系统201

第7章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调试和使用维护201

1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设计201

1.3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产品设计要考虑的因素202

1.4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布置原则203

1.5 操作件的操作方向204

1.6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导线颜色与导线选择204

1.7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指示灯和按钮颜色205

1.8 晶体管散热器的选用206

1.9 风道及风机的选择206

2.1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常用结构208

2.2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防护等级208

2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结构与防护208

3.1 抗干扰设计的基本原则209

3.2 噪声的定义和分类209

3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抗干扰技术209

3.3 抗干扰的基本措施211

3.4 电网噪声的抑制211

3.5 模拟电路的噪声抑制211

3.6 数字电路的噪声抑制211

3.7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接地技术211

4.2 绝缘检查212

4.3 操作(控制)回路调试212

4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调试212

4.1 一般检查及线路检查212

4.4 控制单元调试213

4.5 故障检测元器件动作值的整定213

4.6 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调试213

4.7 系统调试213

5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216

5.1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216

5.2 安装配线时的注意事项216

5.3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使用维护要点217

参考文献218

1997《电机工程手册 第2版 8 自动化与通信卷 第4篇 工业自动化仪表和装置》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199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