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综论》求取 ⇩

第一篇导言3

第一章 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3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一、金融与金融体制3

二、金融体制与国民经济体制5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7

第二节金融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9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9

二、重塑微观经济基础与金融体制改革13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15

四、宏观经济运行调控体系的重新建立与金融体制改革18

第三节金融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20

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20

二、国民经济增长、发展与金融21

三、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24

一、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29

第一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9

第二章 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的金融29

第二篇 历史的回顾与国外银行经验的借鉴29

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30

三、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弊端31

第二节“大一统”金融体制的“统收统支”信贷资金管理33

一、“统收统支”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建立33

二、“统收统支”信贷资金管理的历史作用与弊端33

一、单一信用形式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产物37

第三节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形式下的单一信用形式37

二、单一信用形式的主要特征38

三、高度集中单一的信用形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9

第四节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把银行变成了“出纳机关”41

一、银行形成“出纳机关”的原因41

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下银行调控机制的一般特征43

三、银行不能充分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44

第三章各国金融体制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47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变革的进程47

一、美国金融形势的新变化47

二、英国金融形势的变革51

三、日本金融形势的新变革53

第二节匈牙利银行改革状况56

一、匈牙利的经济改革56

二、匈牙利的银行制度改革57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银行制度改革58

一、印度、巴西、新加坡的银行制度与发展58

二、第三世界银行发展趋势和特点61

第三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65

第四章 银行业务制度的改革65

第一节 扩大银行信用领域65

一、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信用资金65

二、开展多种贷款形式,充分发挥银行信用功能68

第二节发展多种信用形式74

一、恢复和发展商业信用74

二、国家信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个人信用等逐渐发展77

第五章金融机构多元化79

一、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组织准备和前提80

第一节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80

二、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必要性81

三、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划分82

第二节综合性银行的出现83

一、交通银行的恢复83

二、中信实业银行的成立83

三、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83

一、保险机构的恢复和发展85

第三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创立和外资银行的引入85

四、专项储蓄银行的组建85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大发展86

三、城市信用社的诞生和发展87

四、信托投资公司的建立88

五、其他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的涌现88

六、外资银行的引入89

第六章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91

第一节 坚持“发展经济、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91

一、货币政策实施的第一阶段(1979—1983年)92

二、货币政策实施的第二阶段(1984—1988年)94

三、货币政策实施的第三阶段(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97

第二节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建立与完善99

一、信贷计划99

二、中央银行贷款101

三、存款准备金(率)103

四、利率政策104

五、公开市场业务106

一、信贷差额包干的基本内容107

第一节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107

第七章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107

二、信贷差额包干的主要特点108

第二节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109

一、“实贷实存”的基本内容109

二、“实贷实存”办法的特点与问题110

三、完善和发展“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110

第三节流动资金实行统一管理111

一、流动资金统管的作法111

二、流动资金统管的利弊112

第八章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尝试114

第一节 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必要性114

一、加强宏观调控、微观搞活,要求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114

二、发展金融市场要求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115

三、工商企业“企业化”要求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115

第二节我国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历程115

一、划分信贷基金,自主经营116

二、扩大基层经营单位自主权116

三、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117

四、建立经济责任制119

第九章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24

第一节 建立金融市场的意义124

一、建立金融市场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124

二、社会主义金融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125

三、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出现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126

第二节短期资金市场的发展126

一、同业拆借市场126

二、票据贴现市场128

三、短期证券交易市场129

第三节长期资金市场的发展131

一、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转让市场131

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转让134

三、金融债券的发行市场与转让市场134

四、企业债券的发行与转让135

五、股票的发行与转让137

一、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42

第一节利率的作用142

第十章 银行利率体系的改革142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43

三、集聚资金143

四、引导资金流向,调整经济结构143

第二节银行利率体系改革的历程144

一、提高利率总水平,增加利率档次和种类,改变低利率政策144

二、调整利率结构,理顺利率体系147

三、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149

一、建立健全外汇管理机构,完善外汇管理的立法和制度152

第十一章外汇、保险体制改革152

第一节 外汇体制改革152

二、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留成办法153

三、外汇调剂市场的建立与发展154

四、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外债管理155

五、人民币汇价改革156

六、发展对外金融关系,开展国际间合作158

第二节保险业务的恢复与发展158

一、国内保险业务的发展159

二、涉外保险业务的发展160

三、多家办保险的尝试161

第四篇对我国金融改革问题的分析165

第十二章 利益调节与行为约束的失衡165

第一节 利益调节超前165

一、“实贷实存”的推行与再贷款的失控168

二、“统管分供”异化为统包169

三、金融市场的收益与风险背离171

一、微观经济运行主体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173

第二节行为约束滞后173

二、宏观调控措施不力178

第十三章通货膨胀的压力181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181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种类181

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与现实性183

三、改革中的历次通货膨胀185

四、通货膨胀的潜在危险186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188

一、短缺经济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基础188

二、货币超量发行是形成通货膨胀的表层原因190

三、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是形成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191

四、预期心理会促进通货膨胀的加速194

第三节通货膨胀效应分析196

一、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196

二、通货膨胀的积累效应197

四、“通货膨胀有益论”不可取198

三、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198

第四节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202

一、以质量和效益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202

二、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信贷结构204

三、深入开展储蓄、发展多样化金融资产205

四、协调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关系206

第十四章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209

第一节 总量失衡209

一、货币发行扩张210

二、信贷投放膨胀212

第二节结构失调213

一、负债结构不合理214

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215

三、资产结构失调216

第十五章信贷资金运行的问题219

第一节 信贷资金运行概况219

一、信贷投放同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221

二、信贷投放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223

三、信贷投放周期短期化、频繁化、波幅大225

第二节松紧交替的启示225

一、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信用膨胀226

二、新旧体制交替中的需求膨胀227

三、信贷政策的独立性和调节目标模糊228

第五篇深化和加快金融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231

第十六章 强化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231

第一节 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231

一、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232

二、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稳定币值的关系232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几种意见233

第二节加强对总量的控制233

一、加强研究与分析,健全中央银行决策系统234

二、运用货币乘数机制控制与调节贷款总规模和货币供应量234

三、改善宏观经济环境,与其它经济改革相配套235

一、编好年度贷款计划,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指标236

第三节控制基础货币,加强和改善中央银行的贷款管理236

二、对专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237

三、优化增量,盘活存量,调整信贷结构237

第四节增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238

一、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238

二、再贴现与再贷款利率机制的运用240

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公开市场业务241

一、监测指标设置的原则242

第五节建立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制度242

二、监测指标应包括的项目243

三、建立对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监控的队伍244

第十七章进一步改革现行金融体制,发展多样化金融机构,扩大金融对外开放245

第一节 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246

一、强化中央银行的领导和管理,转换人民银行职能246

二、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发挥我国金融业务的主体作用247

三、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247

四、积极发展城市信用联社,加强对城市信用社的领导和管理248

一、所有制结构、性质、组织形式249

二、关于机构的调整、设置问题249

五、金融机构应向多功能、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249

第二节金融机构的调整、设置及业务范围的管理249

三、以专业为主,合理分工,业务交叉,平等竞争,发挥金融部门的整体调控功能250

第三节加强金融法律规范化的建设,建立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251

一、加快立法进程,促使各项金融活动做到有法可依251

二、加快会计结算制度改革251

三、加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251

二、抓住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有利时机,做好对外筹资工作252

三、创造条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改进外资规模控制办法252

一、根据市场发育程度,进一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推动国内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252

第四节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我国金融国际化252

第十八章 转换专业银行经营机制,促进银行企业化经营254

第一节 专业银行的企业化与政策性问题254

一、既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又承担宏观调控任务255

二、既要坚持专业分工,又要实行企业化经营256

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与企业性的对立统一问题257

第二节关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方向问题259

二、如何实现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化管理目标260

一、把独立经济核算的实体落实到基层260

三、完善内部经营机制,逐步落实经营自主权261

四、改革内部财务核算与分配制度262

第三节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263

一、强化信贷资金比例管理263

二、实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264

三、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265

第十九章培育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267

第一节 大力发展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267

三、加强宏观管理,使同业拆借达到规范化268

第二节抓住机遇,扩大债券发行规模268

一、专业银行应积极参与拆借市场,作为短期融资的重要补充268

二、发展同业间的短期融资,形成地区性、全国性的拆借中心268

一、完善和发展国债发行与交易市场269

二、开放证券市场,推动企业面向社会筹集资金270

三、搞活二级(流通)市场,扩大证券流通的范围和种类270

四、完善证券市场管理271

第三节推进股份制试点,稳步发展股票市场271

一、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实行股份制的根本目的272

三、制定、健全各项法规,推动股票市场的规范化273

二、积极、稳步地发展股票市场,增加股票的发行273

四、加强基础建设,培养人才,提高各种管理人员的素质274

五、加强宣传,增强风险意识,正确认识股票的地位和作用274

第四节发展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积极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275

一、开办贴现业务,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275

二、加强宣传,采取措施,推行商业票据276

第五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外汇调剂市场276

一、设立外汇平准基金,逐步增强中央银行对外汇调剂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277

二、改革交易方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277

三、外汇调剂市场实行会员制度,有利于加强市场管理和提高专业水平278

四、外汇调剂的调控与管理应纳入法制轨道278

第二十章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保险事业279

第一节 充分发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主渠道作用279

一、在保险市场竞争中发挥主渠道作用279

第二节拓宽领域,配合改革开放开办新险种280

一、开办各种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特殊需要的保险280

二、坚持优化服务,在竞争中取胜280

二、不断拓宽领域,扩大服务281

第三节抓住时机,加速发展各项保险业务281

一、搞好经济补偿服务,认真贯彻“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八字方针281

二、努力做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和涉外保险业务282

三、大力发展各种人身保险业务,充分发挥人身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282

第二十一章拓宽金融领域,介入房地产经济283

第一节 建立住宅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283

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住宅商品化284

一、住房制度不合理,消费结构扭曲,影响产业结构与分配284

三、实现住宅资金的良性循环问题285

第二节金融介入房地产经济,参与住房改革286

一、房地产信贷业务是金融业的传统业务286

二、发挥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作用287

三、拓宽金融领域,为房地产经济服务287

第三节建立房地产金融学科,为住房改革服务288

一、研究如何理顺房地产资金渠道,实现良性循环289

二、研究如何发挥金融的调节功能,促进住房制度的改革289

三、研究如何建立房地产资金市场290

199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商季光主编 1993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金融体制改革知识问答(1989 PDF版)
金融体制改革知识问答
1989 北京:新华出版社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1987 PDF版)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1987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1996 PDF版)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1996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开拓奋进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91 PDF版)
开拓奋进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1991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体制改革与实践(1991 PDF版)
金融体制改革与实践
1991 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分行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讲座(1988 PDF版)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讲座
1988 能源出版社
金融体制改革研究(1992 PDF版)
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1992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1987 PDF版)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1987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新举措(1994 PDF版)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新举措
199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1986 PDF版)
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
1986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讨(1993 PDF版)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讨
1993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系列讲座(1994 PDF版)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系列讲座
1994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20年(1998 PDF版)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20年
199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金融体制改革初探(1987 PDF版)
金融体制改革初探
1987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1992 PDF版)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