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求取 ⇩

前言1

税收基础理论6

税收的本质及其特征6

一、税收的本质8

(一)社会再生产的一般需要和社会费用8

(二)社会再生产三种费用的内在矛盾,决定社会费用的补偿形式14

(三)税收作为分配范畴的一般规定性19

(四)关于税收二般本质的不同观点22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25

(一)税收的强制性26

(二)税收的无偿性29

(三)税收的规范性30

三、税收的社会特殊性32

(一)税收分配关系的性质不同33

(二)税收对社会和经济的作用不同36

(三)纳税主体不同37

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39

一、问题的提出40

二、决定税收存在的一般条件47

(一)广泛的剩余产品生产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前提48

(二)经常化的社会公共需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前提49

(三)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独立化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52

(四)强制性的社会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上层条件54

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57

税收与社会产品分配66

一、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66

(一)社会总产品的二重性和分配的二重性66

(二)社会产品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矛盾和分配的关系69

(三)社会总产品分配过程和分配形式71

(四)正确处理社会产品分配中的各种关系75

(一)V的内涵77

二、税收分配价值源泉的再认识77

(二)工资或劳动收入和V价值不能划等号79

(三)工资是可以含税的80

(四)我国劳动者个人收入中的V和M82

三、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85

(一)第一层次的分配86

(二)第二层次的分配86

(三)第三层次的分配88

税收的职能与作用91

一、税收职能作用的一般分析91

(一)税收职能的含义91

(二)税收职能的两个方面93

(三)税收作用的含义94

二、税收作用的主要表现96

(一)组织收入作用98

(二)调节经济作用99

(三)政治作用103

(四)调整社会分配关系的作用104

(五)处理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106

(六)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106

(一)税收两大基本作用的关系108

三、正确发挥税收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108

(二)税收中性化选择问题110

(三)税收作用的现实问题考察112

(四)有效发挥税收作用的几个问题113

税收原则117

一、效益原则118

(一)税收效益118

(二)税收效益原则的内涵11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效益原则的运用120

二、公平原则123

(一)税收公平原则123

(二)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12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公平原则的运用127

三、财政原则129

(一)财政原则的确立129

(二)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13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财政原则的运用132

四、法治原则133

(一)法治原则的重要性134

(二)税收法治原则的内涵13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法治原则的运用138

(四)税收诸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140

(一)经济杠杆作用的一般特点144

税收经济杠杆的理论与实践144

一、税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144

(二)税收经济杠杆的特点148

(三)税收杠杆机制的具体应用150

二、税收杠杆与其它经济杠杆的关系153

(一)税收杠杆与价格杠杆153

(二)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155

(三)税收杠杆与工资杠杆156

(四)税收杠杆与利润杠杆158

(一)我国税收杠杆运用的历史回顾159

三、税收经济杠杆的运用159

(二)市场经济国家运用税收杠杆的启示161

(三)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对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调节作用165

税收负担170

一、税收负担概念及其衡量的指标体系170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及分类170

(二)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172

二、确定我国税收负担的原则175

(一)合理负担原则176

(二)税负公平原则179

(三)确实的原则181

三、我国现行税收负担基本状况的分析182

(一)总量考察182

(二)结构考察184

四、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186

(一)经济方面的因素对税收负担的影响187

(二)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因素对税收负担的影响188

(三)财政体制方面的因素对税收负担的影响191

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税负运动194

(一)税负运动的含义194

(二)税负运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95

(三)税负运动的表现形式及特点198

(四)我国的流转税是否存在税负转嫁问题199

税制结构210

税制结构模式210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210

二、决定税制结构的条件212

(一)经济发展水平212

(二)经济形态与经济运行机制213

(三)国民经济结构214

三、税种的分类与选择215

(一)以课税对象为标准的分类216

(二)以管理权限为标准的分类216

(三)以征收内容为标准的分类216

(四)以计税依据为标准的分类217

(五)以课征方法为标准的分类217

(六)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的分类217

(七)以税收的征收有无特定用途为标准的分类218

(八)根据价格与税收的关系分类218

(一)生产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218

(三)分配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219

(四)消费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219

(二)流通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219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税制结构目标模式220

(一)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制结构目标模式的指导原则220

(二)税制结构目标模式选择的几种观点222

(三)以流转税与所得税并行的税制结构,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目标模式22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制建设232

一、新中国工商税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依据232

(一)1949—1958年232

(二)1958—1978年235

(三)1978年到现在237

二、税制改革的几点启示242

(一)正确认识税收,才能运用和发挥它的职能作用242

(二)税负总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税负应体现政策,其侧重点是发展经济243

(三)新时期建立的复税制是我国税制建设的一个大发展244

(四)税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不断完善的过程246

(五)增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地方理财的积极性,要实行分税制247

三、现行税制及其展望248

(一)现行税制基本上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248

(二)积极稳妥地完善现行税制251

一、流转税概述254

(一)流转税的起源和发展254

流转税254

(二)流转税的类型256

(三)流转税的特点256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流转税制的演变258

(一)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的流转税制度阶段259

(二)简化税制,实行商品流通税阶段260

(三)1958年进一步简化税制到1973年实行工商税阶段261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税制改革262

三、我国现行流转税概要263

(一)产品税263

(二)增值税264

(三)营业税268

(四)发挥流转税优惠减免促产作用268

四、现行流转税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269

(一)调整结构体系270

(二)合理运用税种270

(三)规范增值税的征收制度270

(四)建立消费税的原则271

(五)完成立法手续272

所得税273

一、所得税的起源273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74

二、新中国所得税制的建立和发展274

(二)开始全面建设时期275

(三)经济建设新时期277

三、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280

(一)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客观必然性280

(二)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处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种新型方式282

(三)对我国现行国营企业所得税几个问题的探讨287

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完善我国所得税293

(一)现行所得税制的内在矛盾和改革的客观条件293

(二)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探索295

一、资源税302

资源级差税302

(一)资源级差转化为企业级差收入及其影响303

(二)怎样运用经济杠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306

(三)资源税的完善与发展——普遍征收调节级差309

二、盐税314

财产税及其他税322

一、我国财产税的产生与发展322

(一)财产税的概念322

(二)财产税的产生与发展323

(三)财产税的特点和作用324

二、我国现行财产税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326

(一)房产税326

(二)土地使用税327

(三)车船使用税328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财产税体系329

(一)建立和完善财产税体系的指导思想329

(二)建立和完善财产税体系的初步设想330

四、其他税(行为目的税)331

(一)行为目的税概述331

(二)现行行为目的税的主要税种及存在的问题333

(三)行为目的税总体评价及其展望337

税收管理体制342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342

税务管理342

二、税收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作用344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重要性344

(二)税收管理体制的作用346

三、税收管理体制建立的依据347

(一)国家政治体制347

(二)国家经济体制348

(三)财政管理体制349

(四)税收的作用和国家赋予税收的任务349

四、新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历史回顾349

(一)新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建立350

(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354

(二)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需要354

五、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客观必然性354

六、我国建立分税管理体制的原则355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55

(三)依法治税的需要355

七、分税管理体制的设想356

(一)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大税收体系356

(二)有利于形成中央和地方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356

(二)权限划分与制衡机制358

(三)征税机构的设置359

附:一些国家的税收管理体制359

一、国际税收的产生及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363

(一)国际税收的产生和发展363

国际税收363

(二)国家税收与国际税收关系366

二、税收管辖权367

(一)税收管辖权的概念367

(二)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原则368

(三)税收管辖权的选择370

三、国际税收协定372

(一)国际税收协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73

(二)国际税收协定中应坚持的一些原则375

(三)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法的关系377

四、区域性经济联盟与国际税收379

五、国际避税与反避税385

(一)国际上主要的避税手法385

(二)国际避税的原因及规律390

(三)我国“三资”企业避税情况392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内容及作用402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及其属性402

税收征收管理402

(二)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403

(三)税收征收管理的意义和作用406

二、我国税收征管的历史409

(一)实现税收职能,必须加强征收管理409

(二)正确处理征管和促进生产的关系是做好征管工作的指导思想410

(三)专业管理和群众办税、部门协作是做好征管工作的有效途径411

(四)征管模式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情况412

(五)税收征管工作要正确处理执行税法和完成税收计划的关系412

(六)加强征收管理必须强化法治413

三、税收征管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原则413

(一)征管改革的必要性413

(二)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414

(三)税收征管改革应遵循的原则415

四、建立税收征管体系417

(一)征管法规417

(二)征管组织机构421

(三)征管实施方法421

(四)征管监控体系424

附:一些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425

税收法治435

一、概述435

(一)税收法治的概念435

(二)税收法治与税收法制的关系436

(一)税收法治是实现税收职能的保证437

(二)加强税收法治是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的要求437

二、税收法治的意义437

三、税收法制的作用438

(四)加强税收法治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438

(一)税收法律规范的一般作用438

(三)税收法治是实现税收强制性的基本手段438

(二)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法律的社会作用440

四、税收法治的基本内容440

(一)立法441

(二)执法442

(一)税收法治意识薄弱444

(二)税收法律约束力小,权威性差444

五、现行税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444

六、加强税收法治447

(一)明确建设税收法制的原则447

(二)建立健全相对的税收法律独立体系449

(三)强化税收法律机制451

(四)增强税收法律意识453

一、税收优惠的概述454

(一)税收优惠的概念454

税收优惠454

(二)税收优惠的客观必然性455

(三)税收优惠的特点457

二、对我国税收优惠的回顾458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税收优惠(1949—1952年)458

(四)十年动乱时期的税收优惠(1966—1976年)459

(三)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税收优惠(1957—1966年)459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税收优惠(1976年—459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税收优惠(1953—1956年)459

三、税收优惠的原则460

(一)适度原则460

(二)配合原则461

(三)倾斜原则462

(四)效益原则463

(一)税收减免464

(二)起征点464

四、税收优惠的形式464

(三)税收扣除465

(四)优惠退税466

(五)盈亏互抵466

(六)加速 折旧467

(七)税收抵免467

(九)税收饶让468

(十)税收递延468

(八)优惠税率468

五、税收优惠的管理469

(一)减税免税的管理469

(十一)税收还贷469

(二)出口产品退税的管理472

(三)税收还贷的管理473

附:西方的税式支出理论与实践475

一、税收监督的一般概念480

(一)税收监督的定义480

税收监督480

(二)税收监督的特点481

二、税收监督的存在和发展484

(一)内在根源484

(二)外部条件487

(三)税收监督的发展488

三、税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492

(一)税收监督的意义493

(二)税务监督的作用494

(三)税收监督作用产生的效应496

四、税收监督的内容与形式497

(一)税收监督的内容498

(二)税收监督的对象500

(三)关于监督形式501

编后505

(二)税收管理体制的几次调整550

1992《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志城主编 1992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改革简史(1988 PDF版)
社会主义改革简史
198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当代社会主义若干问题200问(1990.12 PDF版)
当代社会主义若干问题200问
1990.12 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  (续集)(1982年10月第1版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 (续集)
1982年10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储蓄若干理论问题(1986 PDF版)
社会主义储蓄若干理论问题
1986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若干问题(1980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若干问题
1980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税收若干问题研究(1996 PDF版)
社会主义税收若干问题研究
1996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若干理论问题(1983 PDF版)
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若干理论问题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财政理论若干问题(1984 PDF版)
社会主义财政理论若干问题
198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若干问题争论  试用本(1984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若干问题争论 试用本
1984 北京:新华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1979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
1979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解答(1990 PDF版)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解答
199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十五讲(1990 PDF版)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十五讲
1990 北京:新华出版社
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983 PDF版)
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1983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讲座(1990 PDF版)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讲座
1990 北京:红旗出版社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讲话(1990 PDF版)
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讲话
1990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