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学原理》求取 ⇩

前言1

导论1

第一章 计划学的研究对象5

第一节 计划学的性质5

一、计划与计划学5

二、计划学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17

三、计划学与其他经济科学的关系18

第二节计划学的研究对象20

一、计划学的研究对象是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性21

二、计划学的理论基础23

三、计划学的作用和任务26

第三节计划学的科学体系28

一、划分计划学科学体系的指导思想28

二、计划学的体系29

三、计划学的研究方法30

第二章计划的形式与体系32

第一节 计划的管理32

一、计划的管理32

二、计划的形式34

三、计划指标39

第二节计划体系46

一、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47

二、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和基层计划52

三、流通计划、生产计划、分配计划和消费计划54

四、经济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58

五、人力计划、物力计划、财力计划61

一、计划方法的一般理论基础65

第三章计划方法65

第一节 计划方法的理论基础65

二、计划方法的方法论基础69

第二节平衡法72

一、平衡法是计划的基本方法73

二、综合平衡和综合平衡法75

三、平衡法的表现形式78

第三节计划的其它方法和工作程序84

一、计划的其他方法84

二、计划的工作程序90

第四章计划信息93

第一节 计划信息的作用和分类93

一、计划信息的概念93

二、计划信息的特征94

三、计划信息的作用95

四、计划信息的分类97

第二节计划信息处理的内容和要求99

一、计划信息处理的内容99

二、计划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103

第三节完善现有的计划信息系统106

一、完善现代化计划信息系统的必要性106

二、完善现代化计划信息系统的原则107

三、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化的计划信息系统112

第五章计划预测115

第一节 计划预测的作用和分类115

一、计划预测的意义115

三、计划预测在计划管理中的作用117

四、计划预测的分类118

第二节计划预测的原则和程序120

一、计划预测工作的原则120

二、计划预测的程序123

第三节直观法124

一、专家意见法125

二、主观概率法127

三、前导指标预测法130

四、弹性分析预测法132

第四节外推法135

一、移动平均法136

二、指数平滑法139

三、线性趋势预测139

第五节因果预测法146

一、回归分析的一般概述147

二、回归分析法148

第一节计划综合平衡的意义154

一、什么是计划综合平衡154

第六章计划综合平衡154

二、计划综合平衡的基本职能155

三、计划综合平衡的内容156 第二节 计划综合平衡的原则与类型157

一、综合平衡的原则157

二、综合平衡的类型159

第三节计划综合平衡工具164

一、计划综合平衡的表式工具164

二、计划综合平衡的图式工具165

三、计划综合平衡的数学工具167

第四节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平衡168

一、计划综合平衡内容体系的基本轮廓168

二、人财物力资源各自的平衡配置170

三、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统一平衡174

第一节计划决策的内涵和特点178

一、传统决策理论与现代决策理论178

第七章计划决策178

二、计划决策的涵义和特点179

三、计划决策的分类180

四、计划决策的原则门181

第二节有效决策的要素183

一、科学的计划决策程序183

二、有效的决策标准186

三、计划决策的基本原则187

四、优秀的决策者189

第三节计划决策的一般方法190

一、差量分析法190

二、量、本、利分析法192

三、线性规划法196

四、期望值优选法198

五、决策树法201

六、最大最小收益值法204

七、最大最小后悔值法205

第四节投入产出法206

一、投入产出法的特点207

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208

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208

四、投入产出法在计划决策中的作用211

第五节计划评审方法212

一、网络图的几个基本概念213

二、网络图绘测213

三、网络时间的计算214

四、网络的优化技术218

第六节增量分析224

一、增量分析的基本概念224

二、增量分析在计划决策中的应用225

第一节计划任务的落实229

一、计划的分解和下达229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229

二、计划落实的措施231

第二节计划的调节236

一、计划调节及其作用236

二、计划调节手段239

第三节计划实施的检查和评价242

一、计划检查和评价的作用242

二、检查和评价的原则和内容243

三、检查和评价的方法246

四、加权平均法249

第一节计划与发展战略255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与特点255

第九章经济发展战略255

二、经济发展战略是制定计划的总依据257

三、国际上几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战略259

第二节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262

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262

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266

第三节发展战略的制定273

一、战略指导思想273

二、战略目标的制定275

三、战略重点的选择277

四、战略对策的制定279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内涵287

第一节经济增长速度的意义287

二、经济增长速度的意义287

第十章经济增长速度287

第二节 影响增长速度的因素288

一、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外部因素分析289

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具体内部因素分析291

第三节增长速度的适度性292

一、适度增长速度的内涵292

二、拟定适度增长速度的原则294

第四节确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方法297

一、因素分析法297

二、系数法298

三、产供销综合测算法299

第一节比例关系的作用与分类300

一、比例关系的内涵300

第十一章比例关系300

二、比例关系的作用301

三、比例关系的分类302

第二节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304

一、两种生产的辩证关系305

二、劳动力生产与全部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306

三、全部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310

第三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比例关系312

一、经济、社会、科技的辩证关系313

二、合理比例关系的标志314

三、调整三者比例关系的原则315

第四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316

一、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意义316

二、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319

三、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和方法321

第一节经济效益的意义326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326

第十二章经济效益326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331

第二节经济效益的评价333

一、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333

二、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338

三、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339

四、经济效益评价的时期340

五、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341

一、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346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提高科技成果的作用346

第三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346

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理顺供产销关系347

四、正确处理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系,有计划地推行技术进步348

五、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社会资源349

六、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349

七、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350

八、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350

第四节速度、比例、效益的统一351

一、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关系的重要意义351

二、速度、比例、效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53

三、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关系的原则355

二、计划预测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6

1993《计划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思奋,刘能坚主编 1993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济计划原理与方法(1991 PDF版)
经济计划原理与方法
1991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长垣县戏曲志( PDF版)
长垣县戏曲志
城镇计划原理讲义( PDF版)
城镇计划原理讲义
运动园规划设计原理( PDF版)
运动园规划设计原理
计划经济学基本原理( PDF版)
计划经济学基本原理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学习提要(1985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学习提要
1985 湖北自修大学财经分校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1992 PDF版)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
199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经济计划原理(1965 PDF版)
经济计划原理
1965 北京:商务印书馆
国家税收概论(1985 PDF版)
国家税收概论
1985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1986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
1986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计划管理原理(1988 PDF版)
计划管理原理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1987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
198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1991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
1991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1983 PDF版)
国民经济计划原理
198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计划学原理(1993 PDF版)
计划学原理
1993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