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病新概念》求取 ⇩

第一章 早期食管癌与贲门癌的临床研究1

第一节 早期食管癌与贲门癌的诊断1

一、早期食管癌的发现与诊断1

二、早期食管癌的内镜征象3

三、早期食管癌病灶长度和范围的内镜观察4

四、早期食管癌内镜下病灶形态分型5

五、早期贲门癌的发病部位和诊断5

六、早期贲门癌的内镜形态特征和分型6

一、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措施7

第二节 早期食管癌与贲门癌的治疗7

二、内镜治疗早期癌的现状8

三、放射治疗的地位12

四、化学治疗的应用12

五、其他治疗13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15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15

一、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15

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15

第二节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与实验诊断19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19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其他有关因素19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检查20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诊断21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功能检查23

五、症状指数与食管炎分期24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科治疗26

一、改变生活方式26

二、药物治疗的选择26

第一节 胃酸过多是溃疡病的基本条件29

一、壁细胞泌酸过程29

第三章 消化性溃疡的现代概念29

二、胃酸分泌的调节30

三、胃酸过多是溃疡形成的基本条件31

第二节 粘膜防御基本概念31

一、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作用31

二、粘液一重碳酸盐屏障31

三、其他粘膜防御因素32

四、粘膜的修复机制32

五、粘膜防御的调节32

六、粘膜防御损害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33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病的关系33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溃疡发病中的地位34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34

一、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34

第四节 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35

一、对胃酸的作用35

二、药物动力学35

三、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36

四、药物间相互作用36

第五节 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36

一、药理作用37

二、临床应用37

四、兰索拉唑的应用38

三、不良反应38

第六节 粘膜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39

一、胶态铋剂39

二、前列腺素40

三、表皮生长因子40

四、硫糖铝40

五、左旋多巴41

六、其他药物41

第七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对策41

一、幽门螺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41

二、几种药物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42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对策43

第八节 溃疡病药物治疗的探讨44

一、药物的选择44

二、溃疡复发的防治44

三、难治性溃疡和顽固性溃疡的治疗44

四、非类固醇抗炎剂相关性溃疡的治疗44

一、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征45

五、溃疡病的维持治疗45

三、幽门螺杆菌的生化特性46

二、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特征46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46

第四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46

四、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47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49

一、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49

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49

三、幽门螺杆菌与胃癌50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50

一、细菌的直接检查50

二、尿素酶检查51

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适应证52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52

三、免疫学检测52

四、聚合酶链反应技术52

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概念与标准53

三、抗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试验研究55

四、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评价55

五、影响临床抗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因素58

六、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安全性58

七、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59

八、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评价与展望59

一、早期胃癌的X线检查61

二、早期胃癌的内镜检查61

第一节 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61

第五章 胃癌临床研究的现状61

三、超声胃镜检查的应用62

第二节 胃癌的基础研究62

一、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应用62

二、肿瘤标记物检测的应用63

三、微量元素和胃癌63

四、激光对胃癌的诊断作用63

五、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63

六、p53基因与胃癌65

第三节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66

一、局部注射药物66

二、电凝或圈套摘除术67

三、微波治疗67

四、激光治疗67

五、剥离活检术68

六、双圈套息肉切除术68

七、高渗盐水及肾上腺素注射与内镜切除术68

一、化学药物治疗69

第四节 进展期胃癌的内科治疗69

八、胃内冷冻术69

二、内镜下治疗70

三、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71

四、持续性温热腹腔灌注疗法71

第五节 胃癌化疗的评价72

一、单一化疗的效果72

二、联合化疗的应用73

三、胃癌术前化疗的探讨75

第二节 肿瘤细胞浸润的三步假说77

一、恶性肿瘤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是形成转移的前提77

二、肿瘤细胞转移的异质性77

第六章 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77

第一节 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过程及异质性77

一、粘附78

二、降解78

三、移动78

第三节 肿瘤浸润转移的基因调控79

一、基因调控的研究79

二、机体免疫监护的影响80

三、肿瘤转移机制基因的研究80

一、整合蛋白及其配体与胃癌生长方式及浸润转移的关系82

第四节 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82

二、钙粘蛋白E与胃癌生长方式及浸润转移的关系83

三、其他与肿瘤浸润转移可能有关的细胞粘附分子83

第五节 降解酶类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84

一、丝氨酸蛋白酶类84

二、金属蛋白酶类85

三、巯基蛋白酶类86

四、酸性蛋白酶88

第六节 细胞移动的分子机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88

一、细胞移动分子机制的研究88

二、细胞移动因子及其受体在细胞移动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89

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细胞移动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90

第七章 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现状92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92

一、炎症介质的作用92

二、免疫致病机制93

三、遗传因素94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96

一、溃疡性结肠炎96

二、克隆病97

三、鉴别诊断98

一、药物治疗机制与选用100

第三节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100

二、营养的补充106

三、手术治疗问题106

第八章 感染性腹泻新概念108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的多病因性108

一、病毒感染108

二、细菌感染109

三、真菌感染111

四、寄生虫感染111

三、寄生虫性腹泻112

二、侵袭性腹泻112

第二节 发病机制与临床联系112

一、毒素介导性腹泻112

四、临床表现113

第三节 治疗中的几个问题113

一、口服补液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113

二、改变肠道动力的药物114

三、特异性治疗114

一、国外发病情况118

二、国内发病情况118

第一节 大肠癌的发病迅速上升118

第九章 大肠癌临床研究的现状118

第二节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119

一、大肠腺瘤的分类119

二、大肠腺瘤的癌变119

三、大肠腺瘤的诊断120

四、治疗对策120

五、大肠腺瘤的多发倾向121

第三节 多原发大肠癌的研究121

一、同时多原发大肠癌121

二、异时多原发大肠癌121

一、早期大肠癌的概念与诊断标准122

三、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122

第四节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检查122

二、早期大肠癌与腺瘤123

三、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123

四、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124

第五节 青年人大肠癌124

一、发病情况124

二、临床特点124

一、发病情况125

二、临床特点125

第六节 老年人大肠癌125

第七节 大肠癌部位分布的变化126

一、结、直肠癌比例的改变126

二、大肠癌部位分布变化的临床意义126

第八节 遗传与大肠癌126

一、病人亲属患病情况126

二、家族性大肠腺瘤病127

三、Lynch综合征127

四、分子遗传学资料127

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问题128

一、临床病理观点128

第九节 直肠癌的保肛手术128

第十节 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129

一、大肠癌与糖尿病关系129

二、抗生素应用问题129

三、输血对预后的影响130

第十章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31

第一节 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131

一、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31

二、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与意义134

一、临床分型分期及其表现137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研究137

二、各型肝炎病理特点138

三、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实验室检查139

四、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139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140

一、抗病毒治疗140

二、降酶药物的应用142

三、胆汁郁积的治疗142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主要并发症142

一、急性肝功能衰竭142

三、肾功能衰竭143

二、血液学异常143

第十一章 肝硬化腹水与肝性脑病的现代概念145

第一节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及有关问题145

一、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145

二、腹水性质的判断147

三、肝硬化腹水的分型148

四、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48

五、肝性胸水149

第二节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措施149

二、利尿剂的应用150

一、限制水、钠的摄入150

三、放腹水疗法的重新评价151

四、腹水超滤回输术的评价151

五、Le-Veen腹腔-颈静脉转流术的评价152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152

一、肝性脑病的分期与特点152

二、肝性脑病的特征性表现153

第四节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探讨153

一、中毒物质的作用153

二、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154

一、尽可能改善肝功能155

二、避免肝性脑病的潜在因素155

第五节 肝性脑病的综合治疗155

三、清除肠道细菌156

四、去氨药物的评价157

五、支链氨基酸的应用157

六、肝脏移植157

第十二章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的现状159

第一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159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病基础159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液动力学160

三、门静脉高压的前向与后向血流学说160

一、垂体后叶素及其衍生物161

第二节 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161

二、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162

三、β-受体阻滞剂162

四、α-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药163

五、硝基血管扩张剂163

六、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163

七、钙通道拮抗剂164

第三节 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164

一、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疗法164

第四节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167

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结扎法167

一、操作技术168

二、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168

三、临床价值169

第五节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169

一、内镜下表现169

二、组织学表现170

三、病理生理170

四、临床治疗170

一、参与细胞外间质合成的细胞172

第一节 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172

第十三章 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72

二、参与肝纤维化调节的细胞因子173

三、细胞外间质成分174

第二节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174

一、胶原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174

二、与胶原代谢有关的酶学检测176

三、非胶原性糖蛋白检测176

四、蛋白多糖及其有关的酶177

第三节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178

二、发病机制180

一、常见病因180

第十四章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与处理180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180

第二节 药物性肝病临床病理类型184

一、肝细胞坏死为主184

二、血管病变为主184

三、急性药物性肝病185

四、慢性药物性肝病185

第三节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186

一、诊断要点186

二、治疗原则186

一、肝癌的分期192

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现状192

第一节 关于早期肝癌的概念192

二、“小肝癌”的概念194

三、关于“亚临床肝癌”194

第二节 肝癌的早期发现195

一、肝癌早期发现的意义195

二、肝癌早期发现的途径195

三、对肝癌早期发现工作的评价197

第三节 肝癌的早期诊断198

一、肝癌的定性诊断198

二、肝癌的定位诊断199

三、肝癌的诊断标准201

第四节 肝癌冶疗的现状202

一、手术切除202

二、不能切除病例的外科治疗203

三、放射治疗203

四、化学药物治疗204

五、栓塞化疗205

六、经皮穿刺酒精注射疗法206

七、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207

八、导向治疗207

十、内分泌治疗208

九、中药治疗208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与肝病的研究210

第一节 肿瘤坏死因子与慢性肝病210

一、肿瘤坏死因子的分类、结构特征、主要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肝脏代谢210

二、肿瘤坏死因子的抗病毒、抗肿瘤作用210

三、肿瘤坏死因子致肝纤维化作用211

四、慢性肝病中肿瘤坏死因子与内毒素211

五、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212

第二节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慢性肝病212

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分类、结构特点及检测方法212

四、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213

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激活及信号传导机制213

三、某些调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的因素213

五、慢性肝病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可溶性受体的意义214

第三节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脏疾病215

一、转化生长因子β的结构与功能215

二、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再生216

三、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纤维化216

四、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癌217

第四节 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与基因治疗217

一、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217

二、肝癌的基因治疗219

一、氧自由基的作用221

第十七章 急性胰腺炎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现状221

第一节 组织炎性介质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作用221

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222

三、前列腺素的作用222

四、白三烯的作用223

五、胰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的作用223

六、补体的作用223

七、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223

四、其他酶类的作用224

三、胰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的作用224

一、磷脂酶A2的作用224

二、胰弹力蛋白酶的作用224

第二节 胰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作用224

第三节 血液循环与急性胰腺炎225

一、胰腺缺血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始发因素225

二、导致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缺血的机制225

三、改善胰腺血循环治疗急性胰腺炎226

第四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的现状226

一、临床判断指标226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227

三、影象学诊断228

第五节 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229

一、细菌侵入途径229

二、病原菌类型230

三、细菌感染的诊断230

四、影响抗生素控制胰腺组织细菌感染的因素230

五、急性胰腺炎抗生素的选用230

六、抗生素应用时机的选择231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的现状231

一、胰酶抑制剂的应用231

三、前列腺素族的应用232

二、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232

五、氧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233

六、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233

四、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233

第七节 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现状234

一、外科治疗的适应证234

二、外科治疗的方法234

第八节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234

一、理论基础234

二、营养途径和营养成分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234

三、临床应用235

一、呕血、黑粪与便血的分析236

第十八章 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现状236

第一节 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临床思路236

二、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237

三、出血程度的估计237

四、病史是诊断的基础237

第二节 内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238

一、食管疾病出血238

二、胃、十二指肠疾病出血239

三、肠道疾病出血239

二、胃肠X线检查的应用240

第三节 影象诊断方法的应用240

一、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240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应用241

四、鼻胃管抽吸检查的应用241

第四节 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241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241

二、急性胃粘膜病变241

八、结肠疾病242

七、其他胃病242

六、胆道出血242

五、胃癌242

四、食管炎症与肿瘤242

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42

九、小肠疾病243

十、直肠肛管疾病243

第五节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244

一、紧急处理与监护244

二、内镜下局部止血244

三、消化性溃疡与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治疗245

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245

六、外科手术适应证247

五、其他疾病出血的治疗247

第十九章 胃肠激素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249

第一节 胃肠激素测定方法250

一、胃肠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250

二、胃肠激素的生物测定251

第二节 胃肠激素受体251

一、胃肠激素受体的结构和调节251

二、受体后信息传递途径252

四、胃肠激素受体结合的研究方法253

三、消化系细胞的胃肠激素受体253

第三节 胃肠激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54

一、胃肠激素的基因转录、翻译和翻译后加工254

二、主要胃肠激素和胃肠激素受体基因的研究255

三、胃肠激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应用及前景257

第四节 胃肠激素与疾病257

一、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258

二、胃肠激素和十二指肠溃疡258

三、慢性胰腺炎258

七、肽能神经元病259

六、类癌综合征259

四、消化系非内分泌肿瘤259

五、成人乳糜泻259

八、胃肠动力性疾病260

九、胃肠道外营养支持260

十、胃肠道手术后的胃肠激素变化260

十一、慢性肾功能不全260

十二、受体病260

第五节 胃肠激素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60

一、胃肠激素在诊断中的应用260

二、胃肠激素在治疗中的应用261

一、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263

第廿章 消化病介入治疗的应用263

第一节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263

二、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264

第二节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266

一、原理与方法266

二、疗效与并发症268

第三节 肝癌的介入治疗268

一、肝癌的栓塞与化疗269

二、肝癌的经皮酒精注射272

三、肝动脉内灌注内放射治疗272

第四节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和胆管引流272

一、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273

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274

第五节 脾动脉和脾脏的栓塞治疗275

一、原理与方法275

二、疗效与并发症277

第廿一章 消化内镜新技术的临床应用279

第一节 内镜治疗技术应用概况279

一、内镜下局部止血术279

二、内镜下息肉治疗术280

三、食管贲门狭窄的内镜治疗281

四、内镜下异物治疗术282

五、胆管疾病的内镜治疗283

六、腹腔镜外科治疗284

第二节 内镜微波在消化病的应用284

一、微波诊断术的应用284

二、微波治疗术应用的原理285

三、微波治疗消化道出血286

四、微波治疗早期胃癌286

五、微波治疗管腔狭窄286

六、微波治疗胃肠道息肉287

七、微波的其他治疗应用287

第三节 内镜激光在消化病的应用287

二、内镜激光诊断消化道疾病288

一、内镜激光的生物效应288

三、内镜激光治疗消化道出血289

四、内镜激光治疗管腔狭窄290

五、内镜激光治疗肿瘤291

六、内镜激光的其他应用292

第四节 超声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292

一、食管的超声内镜检查292

二、胃、十二指肠的超声内镜检查293

三、胆囊、胆管占位病变的超声内镜检查295

四、胰腺疾病的超声内镜检查295

五、超声肠镜的应用296

第廿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与消化病298

第一节 消化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作用298

一、消化道的正常分泌298

二、水电解质在消化道的吸收299

第二节 胃肠道疾病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00

一、消化道炎性疾病300

二、消化道梗阻性疾病302

三、消化道瘘303

四、消化道内分泌肿瘤303

一、水代谢304

第三节 肝功能不全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04

二、钠代谢305

三、钾代谢306

四、酸碱代谢紊乱306

五、肝肾综合征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06

第廿三章 肠外营养在胃肠疾病的应用307

第一节 营养状态的评价307

一、人体测量项目307

二、肝酐-身高指数308

六、3-甲基组氨酸测定309

五、氮平衡测定309

四、免疫功能测定309

三、内脏蛋白测定309

七、机体细胞总体测定310

八、预后营养指标310

第二节 饥饿的生理反应310

一、内分泌系统变化310

二、能量储备310

三、氨基酸代谢及糖异生310

三、能量需要增加311

二、水与电解质改变311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311

第三节 创伤和应激后的病理反应311

四、脂肪代谢311

五、内脏改变311

四、蛋白质代谢改变312

五、碳水化合物代谢改变312

六、脂肪代谢改变312

第四节 肠外营养在胃肠疾病的应用312

三、肠外营养应用于短肠综合征313

四、肠外营养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313

二、肠外营养应用于重症胰腺炎313

一、肠外营养应用于肠道炎症性疾病313

五、肠外营养应用于肝功能衰竭314

六、肠外营养的其他应用314

第五节 常用营养制剂314

一、能量物质314

二、蛋白质源315

三、电解质319

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19

第六节 肠外营养的实施320

一、器械准备320

二、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321

三、营养液组成及配制322

四、肠外营养液的输注323

第七节 特种营养治疗323

一、周围肠外营养323

二、家庭肠外营养324

三、肠道营养324

第八节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与监测325

一、机械性并发症325

二、代谢性并发症326

三、感染性并发症327

四、肠外营养的监测327

第廿四章 氧自由基与消化病329

第一节 氧自由基概述329

一、氧自由基的特征329

二、氧自由基的产生329

三、氧自由基的清除329

四、氧自由基致病的原理330

二、氧自由基对粘膜组织损害的机制331

三、谷胱甘肽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331

第二节 氧自由基与胃部疾病331

一、胃内氧自由基的生成331

第三节 氧自由基与肝病332

第四节 氧自由基与炎症性肠病333

第五节 氧自由基与胰腺疾病333

第六节 氧自由基与肿瘤334

一、氧自由基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334

二、硒与肿瘤的关系334

四、别嘌呤醇335

七、谷胱甘肽335

六、右旋儿茶素和水飞蓟素335

五、去铁胺335

二、N-乙酰基半胱氨酸335

三、二甲基亚砜335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335

第七节 氧自由基与抗氧化剂335

八、生长抑素336

九、其他药物336

第廿五章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一氧化氨与胃肠疾病337

第一节 表皮生长因子与胃肠疾病337

一、表皮生长因子的结构337

二、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生物活性337

四、胃肠疾病时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表达338

三、胃肠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表达338

五、表皮生长因子的治疗性研究340

第二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341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构与功能341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肠道的分布341

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342

第三节 一氧化氮与胃肠疾病343

一、一氧化氮的生成与作用机制343

二、一氧化氮与胃肠粘膜保护344

五、一氧化氮与肝硬化的血液动力学失调345

四、一氧化氮与胃肠运动345

三、一氧化氮对胃肠与胰腺分泌的调节作用345

六、一氧化氮对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调节346

七、一氧化氮对肝脏毒性作用的调节347

八、一氧化氮与机体的防御功能347

第廿六章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学进展348

第一节 胃肠肿瘤相关的癌基因的变化348

一、ras癌基因348

二、myc癌基因349

三、生长因子受体及相关基因349

一、APC和MCC基因351

第二节 胃肠肿瘤有关的抑癌基因的变化351

二、p53基因353

三、DCC基因355

四、nm23基因355

五、Rb基因356

六、其他基因356

第三节 胃肠肿瘤形成的分子病理学发病模式的比较356

一、结肠腺瘤-腺癌序列演进模式356

二、有关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357

一、有关研究材料方面357

第四节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的探讨357

二、胃癌发病的模式有待建立357

三、有关DNA的序列测定358

四、检测基因突变的新方法358

第五节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临床应用与展望358

一、估计癌症发生的危险性358

二、提高诊断的精确性359

三、预测预后359

第廿七章 定量病理技术在胃肠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61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象细胞仪及其在胃肠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61

一、流式细胞仪、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象细胞仪的原理和方法及比较361

二、流式细胞仪、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象细胞仪在胃肠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63

三、质量监控与发展方向366

第二节 自动化图象分析仪的形态计量测定在胃肠肿瘤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367

一、自动化图象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67

二、常用的测量指标和参数368

三、形态计量测定在胃肠癌和癌前病变研究中的应用369

第廿八章 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372

第一节 生长抑素在胃肠疾病的应用372

一、生长抑素的性能与作用372

二、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73

五、生长抑素治疗其他消化疾病374

三、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374

四、生长抑素治疗胰瘘和胃肠瘘374

第二节 前列腺素治疗溃疡病375

一、前列腺素的名称、分类与代谢375

二、前列腺素与胃肠功能376

三、前列腺素衍生物的应用377

第三节 胃肠动力性药物的应用378

一、甲氧普胺的应用378

二、多潘立酮的应用379

三、洛哌丁胺的应用380

五、复方苯乙哌啶的应用381

四、西沙比利的应用381

第四节 胃肠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382

一、肿瘤细胞动力学382

二、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与分类382

三、应用于胃肠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383

四、胃肠恶性肿瘤的联合化疗385

第五节 胃肠肿瘤的免疫治疗387

一、生物反应调节因子治疗的概念387

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387

四、转移因子的应用389

三、胸腺素的应用389

五、干扰素的应用390

六、白介素-2的应用391

七、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392

八、肿瘤坏死因子的应用392

第六节 糖皮质激素在胃肠疾病的应用393

一、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和药理作用393

二、糖皮质激素应用的适应证395

三、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禁忌证395

四、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法395

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396

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397

1997《消化病新概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庚金主编;王国清等编写 1997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编消化病诊疗手册(1996 PDF版)
新编消化病诊疗手册
1996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 PDF版)
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 PDF版)
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
疾病概念(1946 PDF版)
疾病概念
1946 七旅卫生部
植物病害概念( PDF版)
植物病害概念
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东北商品检验局
消化系疾病(1996 PDF版)
消化系疾病
1996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消化系统疾病(1999 PDF版)
消化系统疾病
1999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消化系疾病(1987 PDF版)
消化系疾病
1987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消化性疾病(1998 PDF版)
消化性疾病
1998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科文出版有限公司
消化道疾病(1984 PDF版)
消化道疾病
1984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心血管病诊疗的新概念(1990 PDF版)
心血管病诊疗的新概念
1990 济南:黄河出版社
承包经营责任制探讨(1988 PDF版)
承包经营责任制探讨
198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消化系病急诊(1993 PDF版)
消化系病急诊
1993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急性消化病学(1989 PDF版)
急性消化病学
1989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消化病学进展(1982 PDF版)
消化病学进展
1982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