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基础与临床》求取 ⇩

第一章 临床呼吸生理3

第一节 气体的物理性质3

一、气体的基本性质3

二、大气压与分压3

第一篇呼吸衰竭基础3

三、弥散4

四、流体力学名词4

一、上呼吸道6

二、下呼吸道6

第二节 呼吸道的结构6

五、气体体积的换算和校正6

三、肺泡超微结构9

第三节 呼吸动力机制9

一、呼吸肌10

二、胸内压与肺内压11

三、顺应性12

五、等压点与气体滞留14

四、呼吸道阻力14

六、肺的时间常数15

七、呼吸功16

第四节 肺的容量和通气16

一、肺的容量和通气功能检查16

二、呼吸死腔与肺泡通气19

三、肺内气体分布与闭合气量20

第五节 肺循环21

一、结构与功能特点21

二、肺循环的压力22

三、肺循环血量及肺血流量23

四、肺的水平衡24

第六节 肺的换气24

一、通气与血流比值(V/Q)24

二、肺内分流25

三、弥散26

二、呼吸的化学调节27

一、呼吸中枢27

第七节 呼吸的调节27

三、呼吸调节异常29

第八节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29

一、对有害气体的防御30

二、对有害颗粒的防御作用30

三、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31

四、影响呼吸道防御功能的因素31

一、肺泡上皮32

二、肺Ⅱ型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32

第一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历史32

第二节 肺泡超微结构与肺表面活性物质32

第二章 肺表面活性物质32

三、肺泡衬里33

第三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33

一、磷脂的生物化学33

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34

一、表面张力的物理35

第四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35

二、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的动态平衡36

三、表面活性物质对肺的作用37

第五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与调节39

第六节 表面活性物质的检查方法40

一、生化检查-磷脂分析40

二、物理检查-表面张力测定41

三、生理检查-顺应性测定42

第七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42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42

二、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3

三、肺炎44

四、其他肺疾患44

五、影响表面活性物质的病理因素45

第八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46

二、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49

一、二氧化碳在血液内存在形式49

第一节 二氧化碳在血液内的运输49

第三章 二氧化碳与酸碱平衡49

三、二氧化碳解离曲线50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51

一、体液的缓冲系统51

二、肺的调节51

一、pH值52

三、实际碳酸氢根(HCO?、AB)52

二、二氧化碳分压(PCO2)52

第三节 临床常用指标的意义及正常范围52

三、肾脏的调节52

四、二氧化碳结合力53

五、标准碳酸氢根(SB)53

六、缓冲碱(BB)53

七、剩余碱(BE)53

八、二氧化碳(CO2)含量53

四、二氧化碳分压(PCO2)54

三、碳酸氢根(HCO?)54

一、血液pH54

二、剩余碱(BE)54

第四节 各项指标病理改变的意义及范围54

第五节 二氧化碳在体内的变化55

一、体内二氧化碳的分布55

二、通气量改变时二氧化碳的变化55

三、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液酸碱平衡的改变56

第六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57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57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代偿问题58

三、Siggaard-Andersen酸碱平衡诊断卡60

第七节 不同类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62

一、代谢性酸中毒62

二、呼吸性酸中毒62

三、代谢性碱中毒63

二、不同类型的治疗64

一、治疗总则64

第八节 酸硷平衡紊乱的治疗64

四、呼吸性碱中毒64

第四章 血氧及氧的运输66

第一节 生物氧化66

第二节 有关血氧的几项指标66

一、血氧分压66

二、血氧饱和度67

三、血氧含量67

四、P5068

五、肺泡-动脉氧差68

六、混合静脉血氧69

第三节 影响氧运输的因素69

一、影响动脉氧分压的因素70

二、影响血液携氧能力的因素70

三、影响氧运输的循环因素72

第四节 缺氧73

一、有关病理生理的几个问题73

二、不同类型的缺氧75

三、严重低氧血症对病人预后的影响76

第五节 动脉氧分压在诊断上的应用76

一、低氧血症与缺氧状态76

二、动脉氧分压改变的意义76

第五章 血液气体和酸碱平衡的检查79

第一节 取血方法及注意事项79

一、取血部位79

二、取血前准备79

三、取血时注意79

四、取血后处理79

五、血液的保存80

第二节 血液pH值及酸碱平衡的检查80

一、血液pH值的测定80

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测定80

三、酸碱平衡测定中直线图的应用81

一、氧分压测定83

第三节 血氧测定83

三、血氧分压与饱和度的换算84

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84

第四节 气体分压的测定(吸入气和呼出气)86

第五节 全自动化血气分析仪86

第六章 呼吸衰竭对机体影响87

第一节 高碳酸血症的影响87

一、高碳酸血症对机体作用的特点87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87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87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88

五、对肾脏及电解质影响89

第二节 低氧血症的影响89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89

四、对肾脏的影响90

五、对血液的影响90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90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90

六、对消化系统的影响91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91

一、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91

二、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91

三、呼吸衰竭的恶性循环91

四、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血气的关系92

一、呼吸频率95

第七章 呼吸衰竭的监测95

第一节 通气功能监测95

二、潮气量和通气量96

第二节 呼吸力学监测97

一、呼吸肌功能97

二、顺应性测定97

三、气道阻力99

第三节 气体交换监测100

一、经皮血气监测100

二、呼出气CO2监测102

三、脉搏血氧计103

第四节 呼吸机功能的监测104

一、气道压力105

二、氧浓度105

三、吸入气温度105

第五节 电子计算机在监测中的应用105

四、设备选择106

三、人工通气106

二、年龄106

一、病情106

第六节 呼吸监测方法的选择106

第八章 影像检查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107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呼吸衰竭的病因诊断107

一、胸片107

二、床旁胸片108

三、胸部CT108

二、X线表现109

第二节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9

一、病理改变109

第三节 肺部感染110

一、克雷白杆菌肺炎110

二、大肠杆菌肺炎111

三、绿脓杆菌肺炎111

四、革兰阳性球菌肺炎111

五、霉菌性肺炎112

六、病毒性肺炎112

七、卡氏囊虫肺炎112

第九章 肺部影像学在儿科呼吸危重症的应用113

第一节 危重病儿胸部影像学检查113

一、传统X线检查113

二、B型超声检查113

三、CT扫描检查114

第二节 儿科胸部急症原因和X线异常表现114

一、上气道阻塞114

二、下气道阻塞115

三、肺外积气致肺野透光度增高的原因和诊断117

四、肺弥漫性实质病变119

五、单侧胸部不透明123

六、呼吸泵的异常124

第三节 急救治疗之影像学监测125

一、气管切开和气管内插管的监测125

二、人工通气时的监测125

三、鼻饲管位置的监测125

四、中心静脉导管的监测126

五、胸腔导管的监测126

六、氧疗患儿的监测126

二、治疗应用127

一、诊断应用127

第一节 历史回顾及应用范围127

第十章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127

第二节 急性呼衰时行纤支镜检查的注意事项128

一、病例选择128

二、急救及应急措施128

三、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监测128

四、麻醉和术前用药128

五、纤支镜的选择129

六、检查方式129

第三节 呼衰时纤支镜检查的目的129

一、诊断129

二、治疗目的129

三、研究目的130

第四节 并发症130

一、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133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类型133

二、通气功能衰竭133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133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定义133

第十一章 呼吸衰竭的临床133

第二篇 临床治疗总论133

一、呼吸道梗阻134

二、肺实质疾患134

三、呼吸泵的异常135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病程137

二、血气分析138

一、可疑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138

第五节 呼吸衰竭的诊断138

三、呼吸衰竭病情的诊断分析140

第十二章 氧气治疗141

第一节 氧气治疗的作用141

第二节 给氧的指征142

一、动脉氧分压142

二、临床表现142

第三节 给氧的方法142

一、普通给氧方法*143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给氧方法144

一、原发病的分析和处理145

二、改善通气功能145

三、循环功能的维持145

四、注意解决给氧中的技术细节145

五、给氧时动脉PO2应维持在什么范围145

六、安全用氧145

第四节 氧气治疗的注意事项145

二、适应证146

三、应用CPAP的装置及方法146

一、作用机理146

第五节 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146

四、CPAP的效果及副作用148

五、对经鼻CPAP效果的评价148

第六节 氧对人体的有害作用149

一、氧中毒149

二、吸收性肺不张150

三、二氧化碳潴留151

第一节 湿化治疗基础152

一、湿化的生理与病理生理152

第十三章 湿化治疗152

二、雾粒在呼吸道的沉积154

第二节 湿化设备155

一、湿化器155

二、雾化器156

三、其它湿化装置和方法157

第三节 湿化治疗的应用157

一、适应证157

二、湿化装置的临床应用158

三、胸部物理治疗159

四、雾化用药159

第十四章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160

第一节 人工呼吸道160

一、人工呼吸道的应用160

二、人工呼吸道的材料160

三、人工呼吸道的构造及型号161

二、气管插管应用解剖163

第二节 气管插管163

一、指征163

三、插管方法164

四、插管后护理165

五、并发症165

六、拔管165

七、喉水肿的处理165

第三节 气管切开术165

一、指征165

二、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166

三、气管切开术的应用解剖166

四、气管切开的方法166

五、气管切开并发症167

六、气管切开的护理168

七、拔管168

第四节 人工呼吸道的选择168

三、减少呼吸功170

二、改善换气功能170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170

第一节 呼吸机的治疗作用170

一、改善通气功能170

第十五章 应用呼吸机基础知识170

第二节 呼吸机的类型及性能171

一、按吸气转换至呼气方式分类171

二、按吸气相特点分类172

三、呼吸机通气方式的分类173

第三节 呼吸机对生理功能的影响174

一、对呼吸的影响175

二、对循环的影响176

三、对其它系统的影响177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呼吸方式177

一、呼气终末正压呼吸177

二、间歇强制呼吸180

三、压力支持呼吸180

第五节 膜肺181

二、禁忌证182

一、适应证182

第一节 应用呼吸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82

第十六章 人工呼吸机的应用182

第二节 应用呼吸机的基本要点183

一、正确选择应用途径183

二、掌握合适的通气条件183

三、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84

四、辅助呼吸与控制呼吸186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187

六、正确用氧187

七、恢复期和呼吸机撤离188

第三节 应用呼吸机的并发症189

一、呼吸道感染189

二、肺不张190

三、压力损伤190

四、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度190

九、气管损伤191

八、喉损伤191

五、循环障碍191

六、堵管191

七、脱管191

第十七章 高频通气192

第一节 定义192

第二节 不同类型高频通气特点192

一、高频正压通气192

二、高频喷射通气192

三、高频震荡通气194

第三节 高频通气对机体影响195

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96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97

三、腹腔脏器197

第四节 高频通气的临床197

一、高频通气的适应证197

三、高频通气的并发症198

四、高频通气与常规通气的比较198

二、高频通气的实际应用198

第五节 高频通气的机理199

一、团块运动199

二、强化弥散200

三、摇摆舞肺200

第六节 对高频通气的评价200

三、呼吸骤停的诊断202

第二节 呼吸骤停的急救要点202

四、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202

一、呼吸骤停的病因202

二、呼吸骤停对患者的影响202

第一节 呼吸骤停的临床202

第十八章 呼吸骤停的急救202

第三节 保持呼吸道通畅203

第四节 喉罩气道的应用204

一、构造204

二、用法204

二、加压给氧气囊的应用205

一、口对口呼吸205

三、注意事项205

第五节 维持有效通气205

第六节 环甲膜穿刺206

第十九章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207

第一节 危重病人产生PEM的代谢基础207

一、危重病人PEM是入不敷出的结果207

二、危重病人在应激状态下的生化改变207

三、危重病人的负氮平衡207

第二节 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208

一、营养不良对全身的影响208

二、营养不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08

三、小儿营养不良时身体组成的改变208

第三节 静脉营养的适应证208

第四节 危重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液的组成209

一、热量209

二、不同年龄病人液体需要210

四、脂肪211

三、氨基酸211

五、维生素212

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212

第五节 静脉营养的并发症和监测213

一、并发症213

二、营养监测213

第二十章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214

第一节 呼吸衰竭病人易感染的原因214

第二节 呼吸衰竭合并感染的分类214

第三节 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215

一、直接吸入感染源215

二、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215

三、血源传播215

第四节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215

一、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215

一、预防给药216

二、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诊断216

第五节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216

二、注意口腔卫生217

三、呼吸道吸引217

四、洗手217

五、对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病人的无菌操作217

六、呼吸机的消毒217

二、影响抗生素疗效的因素218

一、正确治疗的前提是明确诊断218

第六节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218

八、室内环境的清洁218

七、湿化器、雾化器的消毒218

三、选择用药的原则219

四、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220

第三篇 呼吸衰竭各论225

第二十一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225

第一节 COPD引起呼吸衰竭的机理225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诊断226

二、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潴留226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226

一、缺氧为主者226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治疗227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227

二、氧气疗法228

三、呼吸兴奋剂229

四、解痉及粘液溶液剂229

五、人工通气的应用229

六、感染的防治231

七、营养支持232

第二十二章 新生儿和婴儿的呼吸衰竭236

第一节 围产期呼吸生理236

一、胎儿时期肺的发育期236

二、肺液236

三、生后呼吸的建立236

四、肺表面活性物质237

第二节 新生儿与婴儿呼吸生理238

一、新生儿与婴儿呼吸的特点238

二、血液气体240

三、临床表现的生理意义241

第三节 婴儿肺炎的呼吸衰竭242

一、通气功能障碍242

二、动脉血气改变243

三、呼吸力学与肺表面活性物质244

第四节 呼吸治疗在新生儿和婴儿的应用244

一、给氧245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246

三、呼吸机的应用246

第五节 几种常见病呼吸衰竭的处理248

一、重症肺炎248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249

第六节 呼吸机在儿科ICU的应用251

四、小儿外科疾病251

三、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51

第二十三章 神经系统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254

第一节 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254

第二节 病理生理基础254

第三节 治疗原则255

第四节 几种常见病呼吸衰竭的处理256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256

三、破伤风257

二、脑炎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57

第二十四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59

第一节 定义及分型259

一、定义259

二、分型259

第二节 发病情况259

第三节 病因260

第四节 发病机理260

第五节 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261

第六节 诊断263

一、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264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264

第七节 治疗264

第八节 几种特殊问题的考虑267

一、原发性(良性)打鼾267

二、儿童267

三、老年人267

第二十五章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268

第二节 流行病学269

第一节 定义269

第三节 病因学271

第四节 病理生理271

第五节 病理学变化272

第六节 发病机理272

一、白细胞272

第七节 临床表现273

五、氧中毒273

四、表面活性物质缺乏273

二、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73

三、血小板及其激活因子273

第八节 预防275

第九节 治疗275

一、呼吸监护275

二、改善血液动力学276

三、药物治疗276

四、营养277

[附]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草案)278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278

第二十六章 外科呼吸衰竭及围手术期呼吸障碍的紧急处理279

第一节 常见的外科呼吸衰竭及围手术期出现的呼吸障碍279

第二节 常见的呼吸急救方法和若干特殊手段280

一、气道开通280

二、人工通气术280

三、呼吸监护技术282

一、ARDS283

第三节 几种典型外科呼衰的具体处理283

四、肺灌洗技术283

六、药物及其它283

五、阻滞与止痛283

二、气道烧伤284

三、气管外肿物阻闭气管284

四、双侧(或单侧开胸健侧在下卧位)开胸病例284

五、肺内大出血284

六、胸部外伤284

七、颅腔手术284

八、其它285

第二十七章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呼吸管理286

第一节 气管插管的管理286

一、确定插管位置及深度286

二、定时吸痰286

第二节 停用呼吸机及拔除气管内插管287

五、呼吸机的调节287

四、气道护理287

三、测定血气287

第三节 拔管后处理288

第四节 其他附属处理289

第二十八章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与呼吸衰竭290

第一节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90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290

第三节 心脏手术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94

第四节 心脏手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改变295

第五节 心脏手术后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296

第六节 临床表现296

第七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297

一、预防措施297

二、治疗298

参考文献299

附录一、不同年龄正常人血气分析结果304

附录二、各种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病例分析305

1992《呼吸衰竭基础与临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声焕主编 1992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儿科基础与临床(1988 PDF版)
儿科基础与临床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呼吸生理の基础と临床(昭和41年07月 PDF版)
呼吸生理の基础と临床
昭和41年07月 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
呼吸衰竭( PDF版)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的扩血管治疗基础与临床医学的联系( PDF版)
心力衰竭的扩血管治疗基础与临床医学的联系
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紫外线疗法(1975 PDF版)
紫外线疗法
1975
头穴基础与临床( PDF版)
头穴基础与临床
电针基础与临床( PDF版)
电针基础与临床
呼吸科  临床资料汇编( PDF版)
呼吸科 临床资料汇编
人工呼吸的临床应用( PDF版)
人工呼吸的临床应用
临床基础(1971 PDF版)
临床基础
1971
呼吸衰竭防治200问(1997 PDF版)
呼吸衰竭防治200问
1997 北京:金盾出版社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与临床(1992 PDF版)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与临床
1992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荟萃(1988 PDF版)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荟萃
1988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机械呼吸的基础与临床(1993 PDF版)
机械呼吸的基础与临床
1993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呼吸病学进展(1999 PDF版)
临床呼吸病学进展
1999 济南市:黄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