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文学概论》求取 ⇩

第一编总论1

第一节 开卷语1

第二节 最高生命之文学3

第三节 中国文学之向上运动与向下运动10

第四节 中国文学史上的异姓结婚12

第五节 中国诗歌分类14

第六节 民众文学的特点18

第七节 民众文学之口耳相传的特质19

第八节 平民文学家之出幕式20

第九节 音乐文学与女性赞美26

第二编音乐史31

第一章概论31

第一节 旋律之世界31

第二节 平民音乐与贵族音乐32

第三节外国音乐输入中国的时代36

1.第一期 北周36

2.第二期 隋唐37

第四节 燕乐宫调39

第五节 燕乐之乐器41

第六节 古今音调高下46

第七节 龟兹乐输入中国后之分裂状况46

第八节 外国乐曲输入中国的译音变化52

第九节 隋南方音乐61

第十节唐之旧乐63

1.雅乐63

2.清乐64

第十一节 唐代音乐总表64

第十二节 唐代外国音乐输入中国的导管72

第二章外国新乐73

第一节 印度系统74

第二节 西域系统74

第三节 蒙古高丽系统74

第四节 云南系统74

第三章印度系统75

第一节 佛曲75

第二节 唐乐署供奉之印度79

第三节 羯鼓录所载之印度79

第四节 文叙子80

第五节 霓裳羽衣曲81

第六节 天竺乐88

第七节 骠国乐91

第四章西域系统93

第一节 龟兹乐93

第二节 安国乐95

第三节 疎勒乐97

第四节 康国乐98

第五节 高昌乐99

第六节 西凉乐100

第七节波斯乐100

1.上云乐103

2.西凉伎111

第八节 拂菻乐112

第五章蒙古高丽系统113

第一节吐谷浑部落稽113

第二节 高丽乐百济乐113

第六章云南系统115

第一节 南诏乐115

第二节 爨乐115

第三节 牂牁乐116

第七章 燉煌佛曲119

第八章唐代民间七字唱本122

第一节 文殊问疾123

第二节 佛曲之起源127

第三节 佛曲和中国民间文学的关系128

第四节 季布歌128

第五节 季布歌之文章129

第六节 董永传131

第七节 孝子董永传之文章131

第八节 印度佛曲输入中国以后的变化132

第九节 印度文学大要135

第三编词史141

第一章大曲141

第一节 大曲和词和戏剧之关系141

第二节 大曲之特点141

第三节 大曲之乐器144

第四节 原始大曲147

第五节 大曲与慢词151

第六节 大曲为独立音乐153

第七节 杂剧与大曲之起源的分别153

第八节 杂剧大曲脚色之分别154

第九节 大曲与队舞及杂剧之分别157

第十节大曲遍数161

1.遍数之比较研究162

2.唐大曲比较表163

3.宋大曲遍数比较表165

第十一节大曲之文章167

1.道宫薄媚大曲167

2.采莲大曲167

3.冯燕大曲167

第十二节 最初之大曲175

第十三节 大曲一变而为词175

第十四节 大曲一变而为杂剧177

第二章183

第一节 词之分类183

第二节七绝体民谣的起源185

1.唐代的七绝体民歌186

2.扬子江上游的民谣187

3.七绝体的民谣和外国乐曲187

4.外国乐谱之长短189

5.七绝体的歌谣怎样变成长短句189

6.新音乐乐谱的影子191

第三节民众之词与文人之词195

1.长相思196

2.雀踏枝197

3.叹五更202

4.天下传孝十二时202

5.九张机203

第四节平民化之词204

1.抒情的204

2.明快的205

第五节 词之衰老206

第六节 词调之来源209

第七节慢词213

1.慢词的起源213

2.慢词之性质214

第八节调笑转踏219

1.调笑之组织220

2.调笑之特点及其文章224

第九节 宋代歌法230

第四编戏曲史233

第一章概论233

第一节 民众戏曲之特质233

第二节 民众戏曲与文人戏曲234

第三节 平民化之戏曲与古典戏曲238

第四节 唐代的散乐241

第五节 唐代滑稽剧243

第二章南北曲起源总论244

第一节 南北曲起源於宋244

第二节 汴京陷落与南北曲245

第三节 文学起源之注意点245

第四节 北曲起源及北宋社会文化246

第五节 北曲中心之汴京风俗概况246

第六节 汴京的一般伎艺247

第七节汴京时代杂剧之推测252

1.傀儡253

2.哑杂剧253

3.假面剧254

第八节歌舞表演剧化合之由来255

1.连厢之组织257

2.连厢的发源地258

第九节 南曲起源258

第十节南宋歌舞之时代背景259

1.南曲中心之杭州259

2.宋代民间歌舞260

第十一节杂剧院本与元曲之关系263

第十二节 杂剧院本北曲源流表266

第十三节南宋的一般技艺267

A.说书类268

B.歌唱类268

C.表演类268

D.杂剧269

第三章宋代杂剧总论286

第一节 南北曲未生产以前之民间杂剧287

第二节 宋代杂剧之起源及性质287

第三节 宋代杂剧之组织292

第四节宋代杂剧之内容296

1.以脚色命名者296

2.以音调命名者297

3.仅以历史故事为题299

4.说书299

第四章宋代杂剧各论299

第一类 以脚色命名者300

第二类 以音调命名者302

第三类 以历史故事命名不知其宫调脚色者314

第四类近於说书者314

第五章金院本总论314

第一节 概论314

第二节院本分论316

1.说书之院本317

2.表演类之院本318

第六章金院本各论318

第一类 以脚色命名者319

第二类 以音调命名者321

第三类 以历史故事命名不知其宫调脚色者323

第四类 近於说书者326

第七章结论330

第一节 致语口号起源330

第二节 脚色考(附表)339

第三节 都成纪胜梦梁录较读表345

第四节 丁仙现347

第五编队舞349

第一章队舞之分类及组织349

第一节概论349

第二节 队舞之乐曲351

第三节 宋代宫廷舞队概况352

第四节 队舞之性质353

第五节 队舞之组织353

甲、采莲舞354

乙、花舞357

丙、剑舞359

丁、渔父舞361

戍、结论364

第六节 队舞之文章367

1.花舞367

2.舞剑372

3.太清舞374

4.枯枝舞378

5.采莲舞380

6.渔父舞385

1936《近古文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嘉瑞编著 1936 北新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