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大论战》求取 ⇩

一、理论风云多变幻1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说得清,还是说不清1

邢贲思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1

章圣之撰文,挖苦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论者2

龚育之诠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4

郑必坚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8

于光远考证:把“公有”认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性质不确切9

何伟认为:小平同志没有把公有制、没有剥削和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11

罗超: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12

李光远: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旗帜14

王珏说: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制是姓社不姓资,姓公不姓私,姓马也姓中15

杨培新痛斥“嫁靓女”,称其为搞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17

董辅礽比喻社会主义经济就好象一盆“八宝饭”18

蒋学模说:以他一生经历,不可能相信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19

(二)生产力标准:硬道理,还是软道理19

胡绳论邓小平的生产力观19

杨耕撰文:“生产力标准”是根本标准,不是唯一标准21

周新城:在任何社会里,发展生产力都不是最终目的22

厉以宁:不要歪曲“猫论”原意23

李明三称:某些人“就是认为共产党组织的存在”“妨碍了生产力发展”24

严思:难道共产党应该改名为“生产力党”吗?25

黎风:经济民主也是一种生产力26

(三)政治经济学:脱胎换骨,还是修修补补27

蒋学模认为:目前不可能构筑出一部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7

何炼成认为:肃清“左”的流毒,才有可能建立崭新的经济学29

谷书堂认为:重大经济理论应重构,增加实证分析,减少意识形态因素30

曹钢呼吁:政经教材应彻底冲破姓“资”姓“社”的束缚31

谷书堂、柳欣-提出新的劳动价值一元论32

苏星提出:要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34

何炼成提出:两种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35

黄佶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循环论证37

胡义成:把马恩的价值理论仅归结为劳动价值论是片面的38

陆家骝分析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逻辑限度39

美国学者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41

(四)论坛纷争:百家争鸣能否“鸣”,百花齐放能否“放”42

龚育之认为:对邓小平思想不能持“不以为新”和“视为异端”的态度42

俞吾金驳斥贬损邓小平形象的舆论44

严思:不要歪曲邓小平同志“不要争论”的含义45

邓伟志倡导:理论家要敢碰敏感问题46

周瑞金强调:争论不要搞人身攻击,不要乱扣帽子47

有林:在改革过程中,要警惕党的高层领导出问题49

王永祥:“分家论”者低估了共产党治理腐败的能力50

何新:国家已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可能失去政治稳定51

宋涛说:马列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54

理人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三阶段论55

辛未易驳:以“改革派”自居的“新社会主义”论者57

杨平说;出现了“新左翼”思潮58

陈恺:极左分子煽动群众闹事,自由化分子钻改革60

二、争论不休的所有制观61

(一)所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61

周叔莲坚持“所有制手段论”61

严思批“所有制手段论”62

卫兴华认为:公有制既是手段也是目的63

周叔莲指责《真理的追求》搞“乱扣帽子的大批判”65

(二)公有制主体:坚持还是放弃68

孙尚清认为: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公正的基础68

陈武明认为:公有制是大局稳定的决定因素69

丁冰批判各种“不利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言论70

刘国光:将国有制“糊弄”到私有制,会造成整个社会不公平和腐败72

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研究称:国有工业比重降至25%,公有制比重降至50%,公有制的基础地位不会动摇73

缪建仁、吕韵华:全民所有制要让人人有感觉75

梁中堂:没有理由把今天的公有制形式看得比马克思当年还少76

厉以宁批评建立了公有制就能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观点是“睁眼不看现实”77

周叔莲批评国有制拜物教,提出不迷信任何所有制78

蒋民宽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79

董辅礽质疑: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80

(三)私营经济:姓资还是姓社82

方恭温析私营企业戴“红帽子”现象82

王滨河说:不能让私营企业主入党83

岳歧峰主张:在政治上给民营企业家以应有地位84

秦柳方撰文:不允许用“阶层”来概括私营企业主的阶级属性85

正威:理智、客观、公正地看待私营经济的发展86

袁岳说:私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影响已等量齐观88

何伟:官办经济、民办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89

(四)私有化:正途还是歧途90

吴戈列举私有化思潮的种种表现90

宫希魁称:与其偷偷摸摸、无规则的私有化,宁肯要公开有序的“私有化”91

冒天启认为:“私有化”措施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色彩92

周叔莲说:“私有化”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94

王琢说:所有制无关紧要论是私有化主张的遮羞布95

张昆仑:私有产权并非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96

袁木:私有化不足为训98

许毅认为:“法人所有制”是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桥梁100

梁中堂认为:国有资产交易不是私有化102

吴易风认为:有些经济学家已陷入“私有化”陷阱103

三、艰难的国有企业改革106

(一)股份制改革:是也?非也?106

陶大镛说:如果要在国有企业中普遍推行股份制,则先得修改宪法106

朱绍文说:对国有企业全面实行股份制是一种倒退107

王珏回答:股份制是否远水解不了近渴?108

晓亮称:“股份制必须以公有制为主”的指导思想110

俞卫国说:公有制的股份制不可能取得私有制股份制的效益110

俞征:困扰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八大难题111

孙效良认为:发展股份制的关键在于规范化113

董辅礽说:股份合作企业不是也不能成为一种规范的企业制度116

戎文佐说:股份合作制完全有可能长期发展下去119

袁志刚: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最后一顶帽子了121

黄速建:现代企业制度也有局限性122

王珏: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能否推进、能否规范,关键在政府124

(二)国企产权;明晰乎?核心乎?125

高鸿业:国有企业的产权明晰程度不亚于私有企业125

王子军挑战高鸿业:公有产权的明晰程度不亚于私有产权吗?125

刘国光说:产权明晰是政企分开的前提127

冒天启说: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产权制度变革没有实质性进展128

胡钧批“产权改革是企业制度改革核心”论130

杨德明:科斯定理是伪科学,是人为炒起来的泡沫理论131

(三)国有资产流失:听之?任之?132

吴敬琏担忧:如任国资流失,大众将沦为“新贫阶级”132

郭才:国有资产转化为价值形态的交易也是产权私有化133

玉琢评论:“顺德嫁靓女”不符合小平一贯思想134

中策现象:合资嫁接还是国有资产流失135

刘国光认为:对“中策现象”的议论属于姓“社”姓“资”的老问题137

王振中评中策现象,驳“资本没有旗帜”论138

秦海:大量引进外资不等于要让外资控股140

倪吉祥:警惕外商从“控股”到“控市”141

金玉国反映:“合资热”中崽卖爷田不心疼142

(四)国企职工:主人、商品,孰是?孰非?143

宋涛批判劳动力商品论:不能把处于领导地位的党变为由劳动力交换者组织起来的党143

李平:职工地位下降将危及共产党自身的生存145

陶大镛请求:在劳动力商品问题上中央表个态145

卫兴华认为:几届人大代表工人比例下降,表明没有真正确认职工主人翁地位146

闻进:舆论中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逐步弱小147

贺天中说:职工当家作主不能靠“恩赐”148

卢昌崇:《公司法》歧视合股公司的职工150

钟启权认为:职工不应向国企提出产权要求150

戎文佐说:职工内部持股将使工人阶级从“四有”变为“五有”152

(五)国企改革思路纵横谈152

洪虎:现在不提搞活国有企业而提搞活国有经济了152

于祖尧驳:不提“搞活国有企业”而提“搞活国有经济”153

卫兴华:国企要有“自主权”,更要有“自主钱”155

张新阶:国企困境不怨产权怨官权156

刘昌黎:国有资产增殖保值的责任在国家而不在企业157

孙勇:不能把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移花接木159

王珏主张:出卖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资产161

张军扩认为: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不现实163

香港学者肖耿先生:国有资产的出路在于搭便车164

杜润生说:国营经济拿出一大块,交给地方三下五除二166

杨培新上书中央:让国企破产不是好办法167

陆涌华:用卖掉好企业的钱改造破产企业168

马英丽等人反映:企业破产,时下权比法大168

戎文佐就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袁木商榷170

四、改革焦点频频现172

(一)市场经济:众说纷纭寻找答案172

余学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172

胡钧说:不能神化市场的作用,否定集中计划的作用173

李振中说:计划经济不是“一无是处”174

杨德明反驳“不允许有旧体制的半点痕迹”论175

程恩富撰文:不必忌讳“计划调节”176

杨叔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让猫公平地捉老鼠177

田国强:许多领导干部还是用搞计划经济的方式搞市场经济178

沈丘人说:计划不是宏观调控手段179

“吴市场”反思市场180

(二)中央和地方:集权分权难两全181

于光远反对提“诸侯经济”181

胡鞍钢谈:“弱政府”和“强政府”181

严文广列举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183

萧功秦论“软政权”和分利集团化184

吴明瑜:藏富于民和地方,有什么不好?186

(三)财税改革担忧多188

胡鞍钢;我国的中央财政陷入了“弱中央”的境地188

魏杰认为:在我国形成诸侯经济、出现政治分裂不过是危言耸听189

杨培新:两个比重下降并非坏事,而是好事190

丛明认为:新税制尚不完善191

羊毛出在驴身上:我国有五成个人所得税被偷逃192

记者呼吁:缴纳所得税,领导人要“以身作则”194

王琢:新的财税改革是“杀鸡取蛋”195

黄达;政府收入太少、财政体制非改不可197

刘磊、李保民: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先天不足198

周其仁献策:建立村庄财政解决农民负担199

(四)金融改革路遥遥200

周正庆披露:金融改革的推进已亮出谱来200

张杰:银行改革路径已到尽头,不变革金融产权制度就没有出路201

戴根有坦言:谨防国有银行步国有企业之后尘203

刘国光说:拿出改革汇率一样的勇气来改革利率205

李晓西告诫:中国利率水平已达全球之冠,再难上调207

杨海群:利率不是市场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机制208

王玉珍文:汇率并轨,人民币能坚挺多久?208

经钟宏归纳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五种思路210

杀牛用牛刀:张维迎提出国企债务重组又一新思路212

陈清泰主张:投入25亿解决1000亿债务重组问题213

王少云:企业“三角债”有了新伙伴——银行“三角债”214

刘遵义建议:用银行作业方式解决“三角债”215

(五)改革方略任评说215

吴敬琏批评“渐进改革论”215

杨培新认为:中国存在类似休克疗法的思潮217

林毅夫认为:战略抉择比制度选择更重要218

潘熙宁剖析:改革为何“试点就成功,推广就失败”220

朱镕基:取消物价局失策,不给“亏企”贷款不对222

杨培新建议:成立比物价局层次更高的物价委员会222

吴易风呼吁:“领导决策机关”“不要只听一派经济学家的意见”224

五、宏观经济冷热观226

(一)失业、通胀谁为祸首?226

朱镕基在清华园谈失业和通胀226

陈岱孙驳:“国民生产总值两位数才过瘾,通货膨胀率两位数不要紧”227

厉以宁认为;通货膨胀无人闹事失业影响社会稳定227

吴敬琏谈“以通胀抑制衰退”之策绝对不可取228

肖灼基:现在面临的还不是“恶性通货膨胀”,不必惊慌失措229

刘福坦说:物价腾升不可怕230

马凯:通货膨胀是一条铺满鲜花、通向陷阱的危险之路231

刘涤源认为:主张改革开放与通货膨胀并举,将是经济学上的战略性失误232

张卓元:货币扩张引起价格上升三步曲233

(二)宏观调控:几家欢喜,几家愁235

童大林:北方人怕“热”不怕“冷”;南方人怕“冷”不怕执235

于光远称:“过热”概念站不住脚236

肖灼基质疑“资金偏紧就是宏观调控”236

樊纲认为:“发展是硬道理”并不否定宏观调控和防止“过热”237

宋承先说:宏观调控绝对必要,100%正确238

胡代光批驳“谨防利用宏观调控走回头路”论240

丁鹄驳斥“人民银行逼死人”241

马宾说:只有发乱世财的人才会对金融混乱不发一言242

(三)经济泡沫:有人吹来有人灭244

厉以宁称:泡沫经济对中国是灾难性的244

肖灼基:中国不存在泡沫经济245

戴园晨:经济不过热,运行中必然有点泡沫246

李拉亚认为:投机资本吹大了泡沫247

胡喜梅辩析“期货”:“期祸”——“期货”?248

胡培兆说:海南是全国洗钱中心249

(四)中国股市:低迷还是狂热?250

钮文新文:中国股市可怕的不是“低迷”,甚至不是“崩盘”,而是“狂热”250

肖灼基认为:股市低迷极不正常,允许干部炒股是251

程博明称:股市结构不合理是股市低迷的重要原因252

香港金融专家陆向谦说:中国股市既不“低”,也不“迷”254

商季光称:宏观调控是股市暴跌和持续低迷的首要和主要原因254

刘伟说:政府不救股市,“不是共产党的态度”255

王国刚讥议:救市政策“套”牢了证监会256

肖灼基说:股市是所大学校,股民是支突击队257

王宏仁文:中国股市众生相258

夏洪超历数股市之弊端260

吴敬琏搜寻股市大智慧261

证监会人士称:我国应形成东、南、西、北、中“五足 鼎立”的交易所格局266

田广研文:治标不治本只能使股市昙花一现——困扰中国股市的五大因素267

业内人士称:股市连续低迷是我国新兴股市走向成熟的标志269

陆向谦:当局应成为“裁判员”,不能再当“运动员”270

六、转型期的社会生活271

(一)国事、大事、天下事271

伊尔伯格宁:中国已进入剧烈的社会变动期271

萧功秦:改革中期可能会发生社会性的危机273

付毅慧:农民阶级分化出新的阶层274

李强:中国应防止出现贫民社会277

胡培兆说:现在自力更生精神少了279

老“三大差别”演变为新“三大差别”281

周其仁说;占人口 80%的农民消费的农产品无须多虑282

顾海兵文:现行小康标准存在严重偏误283

张卓元:按月公布各地物价指数办法似需斟酌285

胡继晔指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的四大遗漏286

40年天灾知多少几多人财东流去287

(二)老百姓自己的事288

王林文:’95中国社会经济生活预言288

杨东平文:北京、上海、广州谁领华夏风骚290

陈吉元:抓“菜篮子”、“米袋子”,不能忽视农民的“钱夹子”291

在家庭投资中选择何种投资方式才能获得最佳效益?293

养部轿车得花多少钱?293

三百元好干啥?294

吴仁宝:南方人肯吃苦北方人能熬苦295

刘玉珍文:城市“绿卡”就象一张旧船票296

鸿沟,横亘在市民和农民之间297

赶夫:市场经济心疼谁?299

七、针砭时弊,旗帜鲜明301

(一)唇枪舌剑反腐败301

丁学良:腐败是改革的润滑油还是改革的腐蚀剂?301

刘迎秋提醒:中国存在权力资本302

吴敬琏说:给权力下海亮红灯304

黄密说:某些“领导干部”“是公有制被削弱的得益者”304

指定“信息披露传媒”——中国报刊中新出现的特权阶层305

佟景春:公车消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8%306

银行在捞黑钱307

厂长经理买文凭,硕士学位快砸牌309

李顺生文:“要饭花子”坐轿车311

(二)众口一词斥浮夸312

杨文增文:“假”祸乱中华,村骗乡、乡骗县、层层骗到国务院312

何去永、晨昕文:浮夸风又卷土重来313

程建平文:“打埋伏”也是一种浮夸317

(三)众目睽睽盯“大款”318

香港《镜报》载文:当今大陆谁最富?318

《福布斯》公布中国富豪名单320

何求文:贫富反差有多大?321

老外盯准了中国5%先富公民的钱袋子323

洋行中方雇员收入知多少?323

中国富裕群体收入知多少?324

数万人打彩碰运气,有几个一夜成暴?325

朱镕基说:现在没有一个“大亨”能和我们政府较量327

顾兆农文:“公费大款”现象327

八、经济学圈无闲言330

(一)文人相敬与相轻330

于光远言:一些“左”的理论家兴趣只在挥舞“左”的棍子上330

陈岱孙语重心长话西方经济学330

高鸿业言:对西方经济学要慎用“拿来主义”331

杨小凯蔑视西方经济学332

吴敬琏缅怀顾准;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333

经济学界的左氏风波334

指控:某些经济学家被收买反驳:批评不要人格攻击335

(二)知识“卖”给谁人家337

丛明批评:一些“大经济学家”正成为“大款经济学家”337

柳新元说:不能既是经济学家又是投机家337

于祖尧说:学术研究不能跟市场行情走339

胡培兆称;有的经济学家为新的房地产热推波助澜340

(三)一言九鼎莫轻谈342

于光远强调经济学家在造舆论中的作用342

徐友渔:中国学术思想近十年之走势343

赵为民:站在改革前沿的一些经济学家343

虞月君:时代呼唤经济学大师346

陈听认为,10年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正进入第四个阶段347

谷雨点评两种经济思潮:改革完美主义与发展至上主义349

九、海外来鸿快语多351

(一)蓝眼睛看中国351

萨克斯警告:中国经济改革要小心“陷阱”351

诺奖得主贝克尔说:中国收入差距仍太小352

外国经济学家告诫储户:中国“保值”储蓄不保值353

世界观测研究所所长预测:中国人口增加将吃空世界粮仓355

哈默称:中国权力下放程度已超过美国、加拿大356

美国林南教授论中国农村改革的乡土社会主义357

洋教授美言国有企业:亏损并不表明没有活力359

《日本经济新闻》载文说,外资助长了中国经济过热360

美国媒体惊呼:“中国人在购买纽约”361

(二)黑眼睛看世界363

金正日经济思想录363

朝鲜式的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不以经济为中心365

越南改革模式:定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366

反思三M:天下没有白吃的美餐368

俄罗斯六大利益集团369

俄、保经济学家论休克疗法四则370

“三M”公司资本家夺权未逞374

陈良:莫斯科正在成为欧洲最昂贵、最时髦的城市377

徐维礼:俄罗斯80%的财富集中在莫斯科378

郭仁松:俄罗斯的暴发户与原苏联政府要人379

附录:精选数据无觅处片言只字值千金382

各地人均国民收入排名榜382

各地区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预测表383

向商家推荐:各地投资环境排名榜384

我国16省、市、区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一览表385

我国农村离小康还有多远?386

国外及港台地区法定工时一览表388

谁最穷兵黩武?389

世界名牌商标价值’94排行榜390

1994年度销售额前50名商场排名391

后记/编者393

1996《中国经济大论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问敏等编 1996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1986 PDF版)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1986 PDF版)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
1986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1986 PDF版)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
1986
战时经济论(1935 PDF版)
战时经济论
1935
现代日本经济论——从战败到步出“经济大国”(1996年08月第1版 PDF版)
现代日本经济论——从战败到步出“经济大国”
1996年08月第1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三辑)(1998年0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三辑)
1998年02月第1版 经济管理出版社
抗战中的中国经济(1957.05 PDF版)
抗战中的中国经济
1957.05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1998 PDF版)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
1998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  经济理论卷(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 经济理论卷
1993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国际经济间谍大战(1995 PDF版)
国际经济间谍大战
1995 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抗战中的中国经济(1957 PDF版)
抗战中的中国经济
1957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2辑(1997 PDF版)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2辑
1997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4辑(1999 PDF版)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4辑
1999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概论(1989 PDF版)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概论
198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  分论(1988 PDF版)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 分论
198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