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 上》求取 ⇩

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1

上册 巴师夏和凯里1

第十四章:论工资11

导言18

Ⅰ.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18

1.生产18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25

(a)[生产和消费]27

(b)[生产和分配]32

(c)最后,交换和流通36

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37

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关系47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53

[手稿前半部分]53

Ⅱ.货币章53

[(A)蒲鲁东主义的“劳动货币”概念是站不住脚的。货币是产品的商品形式的发展的必然结果]53

[(1)蒲鲁东主义者不了解生产、分配和流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产关系的首要作用]53

[(a)蒲鲁东主义者达里蒙的幻想:把货币流通和信贷错误地等同起来,并且夸大银行在调节货币市场中的作用]53

[(b)用金银的特权地位错误地解释危机。关于银行券兑换金银的问题。对银行和货币进行改革不可能使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发生革命]68

[(2)蒲鲁东的流通理论同他的错误的价值理论的联系。货币的产生是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77

[(a)蒲鲁东主义者的幻想:通过实行“劳动货币”能够消除资产阶级社会的弊病]77

[(α)“劳动货币”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相容]77

[(β)“劳动货币”同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实际差别不相容]80

[(b)在交换过程中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价值转化为货币]84

[(c)产品的商品形式所固有的矛盾和以商品形式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在货币上的发展。危机的可能性]91

[(d)“劳动货币”同产品的商品形式不相容]98

[(3)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前的各社会形态又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102

[(4)资产阶级社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物化]106

[(5)价值的货币形式因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资产阶级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和共产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性的区别]112

[(6)贵金属作为货币关系的承担者]121

(a)金银和其他金属的比较122

(b)各种金属之间价值比例的变动127

[(B)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133

[(1)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相互制约的]133

[(2)货币在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中的三种基本职能和三者之间出现的矛盾]135

(a)[货币作为价值尺度]135

(b)[货币作为流通手段]142

(c)货币作为财富的物质代表(货币积累)152

[(α)关于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关系问题。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作为流通手段这两种职能之间的矛盾]152

[(β)货币在作为财富的物质代表的职能上超出简单流通的范围。货币作为目的本身。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向作为资本的货币过渡]166

[Ⅲ.]资本章190

[第一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190

[(A)]货币转化为资本190

[(1)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的简单商品流通。资产阶级的平等和资产阶级的自由]190

[(2)资本作为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关系]204

[(3)从商品的简单流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213

[(a)]流通和来自流通的交换价值是资本的前提213

[(b)]来自流通的交换价值作为流通的前提, 通过劳动在流通中保存自己并使自己增殖219

[(4)]资本和劳动相交换的两个不同过程230

[(a)引言]230

[(b)资本的研究结构问题。资本和现代土地所有权。从土地所有权过渡到雇佣劳动。市场]232

[(c)]资本和劳动能力的交换240

[(d)]包括在资本中的劳动过程255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62

[(1)]劳动转化为资本262

[(2)价值自行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条件]270

[(3)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的历史使命]282

[(4)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中关于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资产阶级财富作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媒介]288

[(5)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对剩余价值量的影响。相对剩余价值的增长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降低]298

[(C)]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307

[(1)]关于资本价值的增加。[李嘉图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和模糊认识]307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22

[(a)不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的保存]322

[(b)不变资本的使用价值通过新的活劳动而得到保存]329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337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对利润率的形成所起的不同作用]337

[(b)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344

[(c)资本不变部分同资本可变部分相比的相对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表现]361

[(4)资本的二重倾向:扩大所使用的活劳动和缩小必要劳动]373

[第二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383

[(A)资本在其流通过程中的再生产和积累]383

[(1)]资本从生产过程过渡到流通过程。[所使用资本的价值保存过程、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之间的统一和矛盾]383

[(2)资本力图无限制地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生产过剩390

[(3)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否认生产过剩。蒲鲁东为说明生产过剩所作的不成功的尝试。]工人怎么会在他购买的商品价格中既支付了利润等等,又得到了自己的必要工资411

[(4)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422

[(a)剩余劳动转化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特点]422

[(b)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它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进行的交换中得到实现]424

[(c)资本主义积累的比例。资本在危机时期的价值丧失]437

[(d)作为货币的资本所表现出的货币的各种职能。“资本一般”是经济范畴]442

[(e)剩余资本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转化为雇佣劳动本身的结果。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的再生产]446

[(5)]资本的原始积累456

[(a)资本的历史前提和这些前提同已经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456

[(b)个人服务是生产性雇佣劳动的对立面]463

[(B)]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470

[(1)个人占有劳动客观条件的自然的和经济的前提。公社的各种形式]470

[(a)劳动的个人对其劳动的自然条件的原始所有制]470

[(b)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472

[(c)古代的所有制形式]474

[(d)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它同亚细亚的和古代的所有制形式的区别]477

[(e)公社制的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在古代世界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和在共产主义下的财富]482

[(f)蒲鲁东对财产的起源问题的糊涂看法。财产的产生的真正前提。奴隶制和农奴制]487

[(g)公社和以公社为基础的所有制解体的原因]493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498

[(a)劳动者对劳动的客观条件的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各种形式的解体]498

[(b)劳动客观条件与劳动本身的分离。资本的原始形成]504

注释523

人名索引556

本卷中引用和提到的著作索引564

19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1979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8卷(1973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8卷
1973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卷(1958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卷
19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1957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
19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九卷(1961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九卷
196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六卷(1961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六卷
196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七卷(1959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七卷
195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9卷(1982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9卷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8卷(1985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8卷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7卷(1979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7卷
1979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  下(1980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 下
1980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1982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0卷(1982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0卷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9卷(1975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9卷
1975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8卷(1972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8卷
1972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1卷(1972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1卷
1972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