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七十年》求取 ⇩

上卷目录3

光辉成就篇3

一、中国共产党光辉的七十年3

(一)历史的选择4

(二)奋斗的二十八年10

(三)辉煌的四十二年17

(四)向新的阶段迈进22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成就33

(一)建立了一个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组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强大的领导力量33

(二)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宝库37

(三)建立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之下的人民军队。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41

(四)建立和形成了党领导下的团结在党的周围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赢得胜利的一大法宝44

(五)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51

(六)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55

(七)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61

(八)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实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7

(九)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82

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辉煌成就85

(一)中国共产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85

(二)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88

(三)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和扩大了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92

(四)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胜利97

(五)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使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06

(六)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在由温饱型走向小康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116

(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进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卫生、体育事业欣欣向荣119

(八)实践充分证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深入人心的146

(九)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主要的是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152

(十)国防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156

(十一)在国际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159

党的历史篇167

一、党的创立时期167

(一)五四运动168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71

(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活动173

(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76

(五)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78

二、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时期181

(一)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82

(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84

(三)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187

(四)工农运动的恢复189

(五)黄埔军校的建立191

(六)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193

(七)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6

(八)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199

(九)国民会议运动202

(十)北伐战争204

(十一)以两湖地区为中心的农民运动206

(十二)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09

(十三)国民革命的失败211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15

(一)八一南昌起义216

(二)八七会议218

(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220

(四)广州起义224

(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227

(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29

(七)古田会议231

(八)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233

(九)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236

(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239

(十一)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241

(十二)九一八事变244

(十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三次“左”倾错误246

(十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49

(十五)南方三年游击战争252

(十六)遵义会议257

(十七)一二九运动258

(十八)瓦窑堡会议261

(十九)西安事变262

四、抗日战争时期266

(一)全面抗战的爆发267

(二)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御269

(三)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272

(四)八路军、新四军的改编274

(五)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276

(六)毛泽东论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和游击战279

(七)百团大战281

(八)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书的发表283

(九)皖南事变285

(十)延安整风运动287

(十一)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290

(十二)解放区军民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斗争292

(十三)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统区的活动295

(十四)国统区的民主宪政运动297

(十五)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299

(十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01

(十七)解放区军民的战略大反攻303

(十八)侵华日军的投降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305

五、解放战争时期308

(一)重庆谈判309

(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12

(三)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315

(四)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318

(五)党的十二月会议320

(六)解放区的土改与整党运动323

(七)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328

(八)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胜利331

(九)党的七届二中全会334

(十)国民党“求和”阴谋被粉碎337

(十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40

六、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34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47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348

(三)统一财经,稳定物价348

(四)党的七届三中全会349

(五)没收官僚资本350

(六)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350

(七)和平解放西藏351

(八)抗美援朝运动352

(九)“三反”“五反”运动353

(十)《毛泽东选集》出版354

(十一)建国初期的整党整风运动355

(十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356

(十三)觉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57

(十四)建国初期思想文化领域几次较大的斗争358

(十五)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粉碎高岗、饶漱石反党篡权阴谋360

(十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361

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364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65

(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68

(三)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370

(四)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373

(五)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375

(六)“大跃进”运动378

(七)党的庐山会议与“反右倾”运动381

(八)六十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384

(九)七千人大会387

(十)党的八届十中全会389

(十一)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92

(十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395

八、“文化大革命”的十年399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400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402

(三)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与刘少奇被“开除出党”405

(四)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8

(五)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与覆灭410

(六)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后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413

(七)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416

(八)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后对各项工作的再整顿418

(九)“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421

(十)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423

九、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426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27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28

(三)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430

(四)农村经济体制的第一步改革431

(五)对外开放432

(六)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433

(七)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434

(八)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435

(九)理论战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436

(十)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438

(十一)乡镇企业的兴起439

(十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41

(十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442

(十四)“六五”计划及其实施444

(十五)科技体制改革445

(十六)教育体制改革446

(十七)全面整党447

(十八)政治体制改革448

(十九)按“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449

(二十)海峡两岸交流的开展450

(二十一)“七五”计划及其实施452

(二十二)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453

(二十三)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455

(二十四)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456

(二十五)1989年“两乱”事件457

(二十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460

(二十七)“扫黄”和“除六害”斗争461

(二十八)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462

(二十九)多党合作制的新发展463

(三十)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464

(三十一)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465

(三十二)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46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47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471

党的思想理论篇471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休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476

(三)第二次历史飞跃——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80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思想理论48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486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500

(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520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36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548

(六)党的建设的理论560

(七)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574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58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589

(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的理论593

(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理论59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理论602

(五)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605

(六)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的理论610

(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理论613

(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两个基本点相结合、缺一不可的理论618

(九)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实现国家统一的理论622

(十)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理论625

(十一)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外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的理论632

(十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理论635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639

(一)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639

(二)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搞好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642

(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企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644

(四)采取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举办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和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645

(五)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并对它们加强正确的管理和引导646

(六)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647

(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648

(八)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649

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649

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49

(九)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651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651

(十)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652

652

强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653

(十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加653

强领导核心653

切国家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653

(十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653

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653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篇659

一、理论联系实际659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渊源659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662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内涵667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主要表现668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669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渊源672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72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675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内涵679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主要表现681

(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682

三、密切联系群众684

(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渊源684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686

(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内涵691

(四)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691

(五)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693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渊源695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695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697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内涵700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主要表现701

(五)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701

五、谦虚谨慎703

(一)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渊源703

(二)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704

(四)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主要表现707

(五)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709

(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渊源712

六、艰苦奋斗712

(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713

(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论内涵716

(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主要表现717

(五)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718

党的建设篇723

一、七十年党的建设的历史回顾723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党的建设724

(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725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727

(四)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建设729

(五)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建设731

(六)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建设732

(七)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建设733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严重教训735

(九)新时期党的建设735

二、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738

(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方向738

(二)着重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741

(三)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743

(四)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744

(五)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证745

(六)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747

(二)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指导思想为前提749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行动指南749

三、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749

(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是保证党的建设正常进行的极为重要条件750

(四)注重党自身的系统建设750

(五)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751

(六)要使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手里751

(七)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752

党的工作篇755

一、总论755

二、党的组织工作765

(一)党的组织工作的历史回顾765

(二)党的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794

(三)组织工作的基本经验816

三、党的宣传工作822

(一)七十年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回顾823

(二)总结经验,继往开来876

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879

(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回顾879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与原则、方法901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907

五、党的群众工作912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回顾912

(二)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925

六、党的军事工作944

(一)我党军事工作的历史回顾944

(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军事工作的具体工作方式、方法947

(三)我党军事工作的主要经验978

七、党的纪律检查工作984

(一)七十年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984

(二)纪律检查工作的性质、职能和任务1001

(三)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经验1014

八、党的统战工作1026

(一)七十年统战工作的光辉历史1026

(二)党的统战工作的内容1050

(三)党的统战工作的基本经验1059

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1066

(一)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历史回顾1067

(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与政策1085

(三)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与教训1105

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1113

(一)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历史回顾1114

(二)党的政法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1120

(三)经验和教训1132

十一、党的教育工作1137

(一)党的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1138

(二)党的教育工作的性质、目的和基本方针1174

(三)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1184

十二、党的科技工作1210

(一)党的科技工作的历史回顾1211

(二)党的科技工作的主要内容1222

(三)党的科技工作的历史经验1234

下卷目录1241

党的基本知识篇1241

一、党的性质1241

(一)政党1241

(二)共产党1242

(三)中国共产党1243

(四)党的性质1244

(五)正确认识和坚决维护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1247

二、党的指导思想1251

(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251

(二)马克思主义1252

(三)列宁主义1254

(四)毛泽东思想1255

(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256

(六)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1257

(七)列宁建党学说1259

(八)毛泽东建党学说1260

(九)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新时期的发展1261

(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1263

三、党的纲领1265

(一)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最高纲领1265

(二)共产党的纲领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1266

(三)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67

(四)党的章程1269

四、党的组织原则1270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1270

(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和内容1271

(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1276

(一)党的中央组织1276

五、党的组织机构1276

(三)党的全国代表会议1277

(四)中共中央委员会1277

(五)中共中央政治局1278

(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278

(七)中共中央书记处1278

(八)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1279

(十)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280

(十一)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280

(九)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280

(十二)党的中央委员会主席1281

(十三)中共中央组织部1281

(十四)中共中央宣传部1282

(十五)中共中央统战部1282

(十六)中共中央党校1283

(十七)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1283

(十八)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1284

(十九)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284

(二十三)党的自治州委员会1285

(二十二)党的直辖市委员会1285

(二十一)党的自治区委员会1285

(二十)党的省委员会1285

(二十四)党的市委员会1286

(二十五)党的市辖区委员会1286

(二十六)党的县(旗)委员会1286

(二十七)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顾问委员会1287

(二十八)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1287

(二十九)党组1287

(三十三)党的基层组织1288

(三十二)党的纪律检查组1288

(三十一)党的区委员会1288

(三十)党的地区委员会1288

(三十四)党的基层代表大会1289

(三十五)党的基层委员会1289

(三十六)党的总支部党员大会1290

(三十七)党的总支部委员会1290

(三十八)党的支部党员大会1290

(三十九)党的支部委员会1291

(四十)党的联合支部委员会1291

(四十一)党的临时支部委员会1292

(四十二)组织员1292

(一)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1293

(二)党员必须坚决执行党的决议1293

六、党的生活准则和党内生活制度1293

(三)党内不允许组织秘密集团,不允许搞派别活动1294

(四)党员必须忠诚老实,言行一致1294

(五)坚持“三不主义”,正确对待不同意见1295

(六)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和党的报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的讨论1296

(七)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对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提出批评1296

(八)党组织对党员的鉴定、结论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1297

(九)党员必须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做坚决斗争1297

(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的方针1297

(十二)党内一律互称同志1298

(十一)领导干部不准搞特权1298

(十三)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1299

(十四)党员必须在党内的一个组织中过组织生活1300

(十五)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党的双重组织生活1301

(十六)党员应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1301

七、党性、党风、党纪1302

(一)工人阶级政党的党性及其特点1302

(二)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1303

(三)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的党性要求1304

(四)共产党员提高党性觉悟的途径1305

(五)党风1306

(六)党风建设1307

(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308

(八)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1309

(九)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310

(十)从严治党1311

八、共产党员1313

(一)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1313

(二)共产党员的标准1315

(三)共产党员的权利1315

(四)共产党员的义务1315

(五)严格履行党员义务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1316

(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317

(七)坚持党员标准,提高党员质量是执政党建设的关键1318

(八)执政党必须对党员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1320

(九)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1323

(十)提高党员质量,最根本是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1324

(十一)必须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发展党员1326

(十二)发展党员的重要意义1327

(十三)党员发展工作中应该抓好的环节1327

(十四)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1328

(十五)入党介绍人的责任1328

(十六)对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1328

(十八)预备党员的预备期1329

(十九)认真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1329

(十七)入党宣誓及誓词1329

(二十)预备党员的义务和权利1330

九、党的干部1331

(一)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1331

(二)党的干部的标准1331

(三)党的干部路线1332

(四)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1333

(五)建立干部队伍的梯队结构1333

(七)关心和爱护干部1334

(六)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1334

(八)培养和提高干部1335

(九)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1335

(十)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1335

(十一)注意培养选拔妇女干部1336

(十二)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336

(十三)坚持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1337

党的重要人物篇1341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1341

(一)1345

毛泽东(1341)周恩来(1343)刘少奇(1344)朱德1345

王明(1347)王尽美(1347)王若飞(1348)王树声(1349)王稼祥(1350)韦拔群(1351)方志敏(1353)邓子恢(1354)邓中夏(1355)邓发(1357)邓恩铭(1358)古柏(1359)左权(1359)叶挺(1360)叶剑英(1361)向忠发(1362)向警予(1362)关向应(1384

(二)1384

张闻天(1385)罗荣桓(1385)林彪(1386)林伯渠(1387)恽代英(1388)项英(1390)赵世炎(1390)贺龙(1391)陶铸(1392)徐向前(1393)徐海东1393

徐特立(1394)高岗(1395)粟裕(1395)康生(1396)黄公略(1397)谢觉哉(1397)彭德怀(1398)彭湃(1399)博古(1401)董必武(1402)谭震林1403

蔡和森(1404)滕代远(1404)瞿秋白1405

二、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共产党英烈1407

施洋(1407)林祥谦(1407)刘华(1408)顾正红(1408)赵醒侬(1409)王荷波(1409)卢德铭(1410)史可轩(1410)孙炳文(1411)杨闇公(1411)潘忠汝(1412)宣中华(1413)李源(1413)张秋人(1414)夏明翰(1415)罗亦农(1417)魏野畴(1417)李子1445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先进模范人物1446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1446

战斗英雄杨根思1448

志愿军优秀女护士刘秀珍1449

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乐的时传祥1450

大庆“铁人”王进喜1452

机械工业战线的红旗马恒昌1453

艰苦奋斗的老英雄孟泰1455

纺织工业女劳模郝建秀1457

舍身扑火的向秀丽1458

党的忠实女儿赵梦桃1463

伟大而平凡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1465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1470

英勇救列车的欧阳海1471

舍己救人的王杰1471

爱国科学家李四光1472

当代雷锋朱伯儒1476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1476

“一团火”张秉贵1478

中国当代保尔张海迪1484

为四化献出了全部光和热的女工赵春娥1488

为人民服务其乐无穷的杨怀远1491

杰出的中年科学家蒋筑英1494

科技精英罗健夫1495

为事业燃烧的张洁世1497

奉献,直到最后一息的华怡1500

以身许国的科学家王淦昌1503

中国人的骄傲钱学森1506

民族之光邓稼先1510

多种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黄纬禄1518

时刻想着国家利益的马胜利1520

领导干部的楷模娄溥礼1524

新一代雷锋式的大学生张华1530

优秀女教师任小艾1538

战斗英雄史光柱1542

新时代的活雷锋张子祥1542

学雷锋标兵李润虎1545

执着追求的修脚工杜德顺1547

青年专家李华1549

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1551

党的优秀宣传员傅显忠1552

优秀共产党员严力宾1557

党的好干部郝文山1558

著名眼科专家共产党员张晓楼1560

草原活雷锋蒙托那义1563

党的重要文献篇1567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1567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1568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1570

中国共产党章程1578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1581

(1922年7月16日一23日议决)1581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581

(1927年8月7日)1589

中央通告第二号1589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总结与精神1601

(1928年9月17日)1601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1601

(1929年12月于闽西古田)1621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1621

(1935年1月8日政治局会议通过)1630

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630

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1640

(1935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通过)1640

(瓦窑堡会议)1640

(1939年8月25日)1642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1642

(1940年7月7日抗战三周年纪念日)1646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1646

(1944年4月12日留守兵团政治部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的政治工作报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663

(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1682

论联合政府1682

(1945年4月24日)1714

中国共产党党章1714

和平建国纲领草案1724

(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1724

(1946年1月16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1731

“五一”劳动节口号173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8年4月30日发布1733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733

(1949年3月5日)1733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1740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757

(中共中央宣传部1953年12月制发,经过中共中央批准)175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1757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790

(1956年9月15日)1790

(1956年9月16日)1811

中国共产党章程181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1956年9月26日)182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823

(1978年12月22日通过)1829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82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1839

(1980年2月29日)183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1839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1840

(1980年7月30日)1840

(1981年1月29日)184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844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1869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86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892

(1982年9月1日)1892

中国共产党章程189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6日通过)190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05

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1910

(1983年1月20日)1910

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1911

(1983年7月1日)1911

(1983年6月20日)1922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22

(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1931

(1983年10月11日)193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3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84年10月20日通过)1943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43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195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986年9月28日通过)1951

(1987年1月28日)1955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的通知1955

(1987年2月15日)1956

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1956

(1987年1月27日)1968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68

(1987年5月29日)1974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74

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1998

(1987年10月25日)1998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1月1日通过)2000

中共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2000

(1988年6月1日)200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01

(1988年9月30日通过)200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节选)200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88年9月30日原则通过)2006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200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1

(1988年12月25日)2011

(1989年6月24日通过)20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摘要)2013

(1989年12月21日)2018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018

(1989年12月30日)202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23

(1990年3月12日通过)202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24

(1990年3月12日)2030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203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2034

(1990年9月)2034

(1990年12月30日通过)203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2037

(199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2059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大事记篇2059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年5月——1923年5月)2059

二、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2063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2073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2089

五、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2097

六、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9月)2105

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2115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2130

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2141

资料篇2173

一、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简况一览表2173

二、中国共产党除全国代表大会外历次重要会议一览表2175

三、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出席代表及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2188

四、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决议2200

五、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人及领导机构一览表2203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历次重要会议一览表2210

七、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发展情况统计表2218

八、中共中央驻地变化情况统计表2219

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六次整党整风统计表2220

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2221

十一、中共中央军委组织沿革及主要领导人名录表2222

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军队部队序列2225

十三、人民军队几个时期数字及战绩统计2242

十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料选编2248

(一)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248

(二)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发展速度2252

(三)社会总产值2258

(四)社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2259

(五)社会总产值指数(以上年为100)2260

(六)工农业总产值2261

(七)国民收入2262

(八)国民收入指数(以1952年为100)2263

(九)国民收入指数(以上年为100)2264

(十)工业总产值2265

(十一)工业总产值指数(以上年为100)2266

(十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表2267

(十三)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2268

(十四)建国以来主要行业重大建设工程2269

(十五)运输线路长度2273

(十六)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情况2274

(十七)居民消费水平2275

(十八)居民消费水平指数2276

(十九)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速度2276

(二十)农民家庭基本情况2277

(二十一)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和纯收入2278

(二十二)全国城乡居民居住情况2279

(二十三)农民家庭房屋情况2279

(二十四)消费品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量2280

(二十五)耐用消费品年底社会拥有量2281

(二十七)文化艺术、文物事业单位数2282

(二十六)文化事业机构和人员数2282

(二十八)艺术事业机构和人员数2283

(二十九)电影事业机构和人员数2283

(三十)出版、发行、文物、图书馆、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和人员数2284

(三十一)图书出版分类构成情况2284

(三十二)图书出版数量2285

(三十三)杂志出版数量2285

(三十四)报纸出版数量2286

(三十五)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情况2286

(三十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2287

(三十七)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2287

(三十八)卫生机构数2288

(三十九)卫生机构的人员数2289

(四十)卫生机构床位数2290

(四十一)新建体育场地数2291

(四十二)我国运动员历年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情况2291

(四十三)破全国纪录情况2292

(四十四)我国与外国体育活动交往情况2292

(四十五)群众体育活动情况2292

(四十六)我国运动员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情况2293

(四十七)我国运动员历年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世界冠军情况2293

(四十八)我国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世界冠军情况2294

(四十九)我国运动员分项目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情况2294

(五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情况2295

(五十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296

(五十二)社会福利事业、企业单位和工作人员数2297

(五十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基本情况2297

附录:2298

(一)经济增长率的国际比较2298

(二)人均国民收入的国际比较(按当年价格和汇率折算)2298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2299

(四)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比较表2300

(五)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指数(1980年=100)2301

(六)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产品产量和人均产量2302

后记2304

1991《光辉的七十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编 1991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光辉的百年历程(1984 PDF版)
光辉的百年历程
198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李登辉的七十年——李登辉评传(1993年03月第1版 PDF版)
李登辉的七十年——李登辉评传
1993年03月第1版
李登辉的七十年·又名·李登辉评传( PDF版)
李登辉的七十年·又名·李登辉评传
光辉的七十年  下( PDF版)
光辉的七十年 下
诗词集  光辉的七十年赞歌献给党(1991 PDF版)
诗词集 光辉的七十年赞歌献给党
1991
光辉的五十年  诗联选(1999 PDF版)
光辉的五十年 诗联选
1999
辉煌的五十年(1999 PDF版)
辉煌的五十年
1999
辉煌的二十年( PDF版)
辉煌的二十年
联共(布)党史名词简释与问题解答(1954 PDF版)
联共(布)党史名词简释与问题解答
1954 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
辉煌的十年  下(1959 PDF版)
辉煌的十年 下
1959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有效信访(1989 PDF版)
有效信访
1989 北京:知识出版社
辉煌的十年  上(1959 PDF版)
辉煌的十年 上
1959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光辉的年代  诗歌(1965 PDF版)
光辉的年代 诗歌
1965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 PDF版)
祖国!光辉的十月
1958 北京:作家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七十年(1991 PDF版)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七十年
1991 北京: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