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事政策问题》求取 ⇩

第一部分关于当代科技问题1

第一章21世纪科技发展新趋势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1.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

2.三次技术革命带来三次工业革命2

3.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2

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3

1.信息社会重视未来发展趋势3

2.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4

3.当今世界变化的速度和节奏5

4.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5

第二章当今世界的高科技和新技术7

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7

1.计算机发展的个人化和网络化7

2.作为战略技术的信息技术8

3.人脑与电脑之比较9

4.智能革命和社会智能化9

二、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10

1.生物技术成为21世纪的主要技术10

2.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的主导科学11

3.人工生命代替自然生命成为可能13

三、环保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技术14

1.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技术14

2.空间缩小的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14

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15

第三章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17

一、信息产业革命引发社会变革17

1.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17

2.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17

3.信息密集型和智能型军事战争18

4.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培训19

5.重视发展趋势和智力库的领导19

二、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经济20

1.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0

2.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特征21

3.知识经济的知识和人才资源23

三、企业经营环境、组织结构和管理特点24

1.未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24

2.企业经济结构和经营特点25

3.企业必须具备4C+IQ功能25

4.知识管理和知识型组织26

第四章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8

一、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机遇28

1.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之比较28

2.迎接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挑战28

二、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9

1.科教兴国是全社会的行动29

2.落实科教兴国关键在领导30

3.大力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31

4.努力增加科教的有效投入31

三、科技改革发展的方针任务32

1.科技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32

2.集中力量加强基础研究33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4

4.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34

第二部分关于市场经济问题36

第一章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36

一、市场经济的理论演变36

1.亚当·斯密和凯恩斯36

2.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38

3.现代市场经济的综合发展趋势39

二、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40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40

2.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41

3.市场经济与收入分配42

4.市场经济与劳动就业42

5.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3

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43

1.美日德市场经济模式43

2.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45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法律机制46

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46

1.市场经济法律的根本原则46

2.市场经济法律的基本框架46

二、市场经济的主体机制47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资本企业47

2.现代企业要确立资本观念47

3.资本企业要确立三个原则49

三、市场经济的权利机制51

1.要理解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51

2.要解决好权利和权力的关系52

3.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54

四、市场经济的行为机制55

1.现代交易的法律基石是合同制度55

2.现代交易允许约定先于法定55

3.现代交易需要减少风险的机制56

4.现代交易需要现代交易手段57

5.现代交易需要安全公平的交易环境57

五、市场经济的责任机制58

1.市场经济下刑事责任的特点58

2.民事责任体现为财产赔偿制度59

3.行政责任体现为行政处罚能力60

第三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

一、计划和市场的认识过程61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61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62

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历史考察62

1.历史考察及其警示62

2.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64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5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涵义65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66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66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67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67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68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69

第四章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71

一、公有制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71

1.公有制概念并非一成不变71

2.自由人联合体和重建个人所有制72

二、经典公有制与传统公有制73

1.经典公有制思想的启迪73

2.传统公有制的特征和弊端73

三、现代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75

1.现代公有制的基本内涵75

2.现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76

第五章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79

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79

1.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原则79

2.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79

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80

4.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形式81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82

1.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82

2.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83

3.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前景83

第三部分关于经济发展问题85

第一章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85

一、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85

1.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85

2.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86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87

4.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88

二、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88

1.从现在到2010年是关键时期88

2.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机遇89

3.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90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重大课题90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

2.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91

第二章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93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93

1.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93

2.由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转变94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95

1.是我国经济现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95

2.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95

3.是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96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96

1.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96

2.增强技术开发的能力97

3.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97

4.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98

5.依靠明确的政策导向98

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99

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济增长点99

2.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意义99

3.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的原则100

4.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市场预测100

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104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104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104

2.依靠科学技术进步104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05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05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105

1.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105

2.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106

3.加大对加工业改造的力度106

4.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107

5.处理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107

三、加快推进企业技术的进步108

1.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内涵108

2.市场经济与企业技术进步108

3.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目标109

4.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110

第四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11

一、我国区城经济发展的特点111

1.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111

2.区城经济发展的新特点111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112

1.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需要112

2.是关系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113

3.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113

4.是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114

三、正确处理区城关系的几大原则114

1.国家总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14

2.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114

3.国家扶持与地区自我发展的关系115

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116

四、经济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发展重点117

1.长江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117

2.环渤海地区117

3.东南沿海地区118

4.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119

5.东北地区119

6.中部地区120

7.西北地区121

第五章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22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122

1.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23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123

3.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124

二、综合国力的竞争与较量125

1.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性125

2.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126

3.合作空前深化和竞争空前激烈127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27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127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128

第六章当前保持经济快速发展问题129

一、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129

1.实施扩大内需的外部环境129

2.实施扩大内需的内部环境130

3.扩大内需政策的形成过程133

二、实施扩大内需的主要措施134

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34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34

3.努力开拓国内市场135

4.千方百计扩大出口136

三、正确认识扩大内需政策137

1.扩大内需是重大战略137

2.扩大内需应注意的问题138

第四部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140

第一章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形势140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状况140

1.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阶段140

2.国有企业改革的当前状况141

3.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时刻142

4.树立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142

二、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43

1.政策性的问题143

2.体制上的问题144

3.结构性的问题145

4.机制转变滞后的问题145

5.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146

6.暴露问题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147

三、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147

1.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147

2.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48

3.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149

4.企业必须加快适应的过程150

5.企业必须面对市场和竞争150

第二章国有企业改革的规划目标152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规划152

1.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52

2.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152

3.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153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目标155

1.到2000年实现两个目标155

2.到2000年制度创新的目标155

3.到2000年摆脱困境的目标156

第三章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158

一、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158

1.国有企业改革是系统工程158

2.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内容158

3.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范围160

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161

1.国有企业重组的必要性161

2.国有企业调整重组的目标162

3.发展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162

三、继续推进三改一加强163

1.三改一加强的内涵163

2.改革重在改制164

3.强化技术改造164

四、抓好大企业和放活小企业165

1.全力推进抓大放小165

2.正确理解抓大的内涵166

3.正确运用放小的方法166

五、综合运用配套整改措施167

1.兼并破产、优胜劣汰167

2.减员增效、下岗分流168

3.增资减债、减少风险168

4.强化管理、加强班子169

5.政企分开、强化监管170

6.配套改革、整体推进170

第四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72

一、全面认识和理解现代企业制度172

1.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企业体制172

2.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开放系统173

3.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制度创新173

4.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组织形式174

5.现代企业制度与搞好国有经济175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要求176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内容176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177

3.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178

4.现代企业法人财产制度179

三、建立国有资本营运体系问题180

1.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180

2.国有资本的营运与增值180

3.建立国有资本营运体系的原则181

4.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的任务182

第五部分关于农业农村问题184

第一章农业农村改革的总体状况184

一、农业农村改革的基本成就184

1.取得成就的主要标志184

2.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185

二、当前农村经济运行的新情况186

1.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186

2.农业自身面对的新问题187

第二章农业农村改革的目标原则189

一、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189

1.从实际来看农业的基础地位189

2.从历史来看农业的基础地位189

二、农业农村改革的方向道路191

1.农业发展要有两个飞跃191

2.走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道路191

3.走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道路192

4.走以发展小城镇为主体的道路193

第三章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194

一、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194

1.正确理解家庭承包经营194

2.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195

3.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196

二、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197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197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198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途径200

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202

5.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原则203

三、积极支持农村股份合作制204

1.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概况204

2.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点205

3.股份合作制的重要作用206

4.股份合作制的公有性质207

5.正确推行发展股份合作制207

第四章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运行机制209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市场体系209

1.努力完善农产品市场209

2.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209

二、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10

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210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211

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211

三、强化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212

1.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的必要性212

2.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的主要内容213

第五章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214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14

1.必须抓紧抓好粮食生产214

2.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214

3.积极发展加工业运销业215

4.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16

二、推进农业科技革命216

1.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浪潮216

2.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要求218

3.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219

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20

1.生态环境恶化不容忽视220

2.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220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21

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222

1.调整和发展乡镇企业222

2.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222

第六章粮食发展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24

一、粮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224

1.粮食安全令世人注目224

2.我国粮食问题不容忽视225

二、坚持粮食基本自给政策226

1.粮食基本自给的必要性226

2.粮食基本自给的可行性227

3.粮食基本自给的开放性228

4.粮食基本自给的对策措施228

三、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29

1.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229

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231

第六部分关于对外经贸问题234

第一章对外经贸的改革与发展234

一、对外经贸改革的总体状况234

1.外贸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234

2.外贸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236

二、实施“大经贸”战略问题238

1.实施大经贸战略的必要性238

2.实施大经贸战略的主要内容239

第二章国际商贸法及其发展241

一、国际商贸法的基本内涵241

1.国际商贸法的内容241

2.国际商贸法的特征241

二、国际商贸法的新发展242

1.国际服务贸易法242

2.国际投资法243

3.国际知识产权法244

4.国际反倾销法244

5.国际产品责任法245

三、知识产权及其保护问题246

1.知识产权的基本内容246

2.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249

3.建立自主的知识产权251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经贸253

一、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253

1.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253

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253

二、全面参与国际经贸合作255

1.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55

2.实施以质取胜和多元化战略256

3.同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56

4.大力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257

三、政府积极顺应全球化浪潮258

1.积极打开国门与迈出国门258

2.积极参与多边区域经贸合作259

第四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260

一、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260

1.世界经济有三大支柱260

2.关贸总协定的基本情况260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261

1.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特点261

2.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权衡261

三、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情况263

1.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63

2.谈判久拖未决的原因263

3.在谈判过程中坚持的原则263

4.形势的发展对我国有利264

第七部分关于财政税收问题265

第一章财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65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状况265

1.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265

2.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成就266

二、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267

1.逐步提高两个比重267

2.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267

第二章振兴财政的政策措施269

一、培育壮大财政来源269

1.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69

2.拓宽聚财理财的思路269

3.完善和深化财税改革269

4.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原则270

二、健全国家财政职能270

1.保证财政职能的统一性270

2.规范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271

三、完善财政管理制度271

1.改革和完善复式预算制度271

2.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制度271

3.严格各项预算管理制度271

4.建立健全财政法规建设273

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273

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73

2.调整政府内外债务结构274

第三章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275

一、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275

1.宏观经济形势处于转折期275

2.政府宏观调控内容的变化276

二、发挥财政政策调控作用276

1.“罗斯福新政”的启示276

2.实施财政调控的必要性277

3.实施财政调控的可能性278

三、实施财政调控政策措施279

1.财政调控的基本原则279

2.财政调控的基本思路280

3.财政调控的基本措施280

第八部分关于金融投资问题283

第一章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83

一、金融改革中的两个问题283

1.抑制通货膨胀问题283

2.增加外汇储备问题284

二、金融改革的总体状况285

1.金融改革的基本成就285

2.金融改革的基本经验286

第二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287

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287

1.货币供应量的含义287

2.货币政策的内容287

二、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288

1.货币政策的目标288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289

3.货币政策工具290

第三章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291

一、全面理解这一货币政策291

1.是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291

2.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291

3.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政策体系291

二、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的措施292

1.改进并完善调控方式292

2.建立和健全金融机构292

3.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292

4.改善和提高金融开放水平293

第四章亚洲金融危机和金融全球化294

一、亚洲金融危机问题294

1.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294

2.金融危机的外部原因294

3.金融危机的内部原因295

4.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296

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297

1.金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297

2.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原因297

3.金融全球化的基本条件298

4.金融全球化的主要风险299

5.金融全球化的利弊分析299

三、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301

1.我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301

2.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对策301

第五章坚持扩大内需与货币政策303

一、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303

1.确保经济持续增长303

2.货币政策适度微调303

3.配套运用财政政策304

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04

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304

2.扩大外贸进出口305

3.合理引导外资投向306

4.加强外汇市场管理306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07

1.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307

2.改革金融企业管理制度307

3.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307

4.加强金融监管和领导308

第九部分关于铁路交通问题309

第一章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309

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309

1.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阶段309

2.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10

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及其特点310

1.交通运输改革的基本成就310

2.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特点311

3.交通运输与发展市场经济312

三、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标312

1.“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312

2.2000年交通运输发展目标313

第二章铁路运输的改革与发展315

一、铁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15

1.铁路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先驱315

2.铁路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315

3.铁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316

二、铁路改革发展的目标重点317

1.铁路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317

2.铁路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318

三、铁路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320

1.积极推进铁路体制改革320

2.大力推进集约化经营321

3.加速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321

4.提高客运水平和服务质量322

第十部分关于资源开发问题324

第一章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324

一、矿产资源利用的历史考察324

1.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24

2.当今世界的资源战争325

二、矿产资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26

1.国内矿产资源面临的新问题326

2.国际矿产资源形势的新变化328

三、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29

1.建立长远的矿产资源储备329

2.加大矿产勘查开发力度330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330

4.探索利用矿产资源的新领城331

5.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331

四、依法管理资源,促进矿业发展332

1.坚决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332

2.加强矿政管理,实施依法行政333

3.加强综合利用,严格储量管理333

4.改革矿业体制,规范矿业市场334

5.整顿矿业秩序,提高矿业水平335

第二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336

一、土地资源面临的新问题336

1.土地资源和土地管理336

2.耕地减少的严峻现状336

3.耕地保护的严重任务337

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38

1.努力挖掘现有土地资源338

2.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措施338

三、积极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339

1.土地市场是经济发展的要求339

2.当前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340

3.完善土地市场的政策措施341

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342

一、国际海洋的新变化新特点342

1.建立新的国际海洋秩序342

2.国际海洋事务的新特点342

二、国家海洋维护的新形势新任务343

1.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权益343

2.海上主权权益斗争的新特点344

3.维护海上主权权益的对策345

三、努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346

1.开发海洋资源的必要性346

2.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347

3.实现海洋经济的基本构想348

第四章水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350

一、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350

1.水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350

2.水利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350

二、水利面临的重大挑战351

1.洪水灾害问题351

2.干旱缺水问题352

3.水土流失问题352

4.水的污染问题353

三、水利开发的政策措施353

1.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353

2.实施节约用水和跨流域调水353

3.加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354

4.大力发展水力发电事业354

5.建立健全水利改革体系355

第十一部分关于人口增长问题356

第一章人口理论与人口政策问题356

一、全球人口状况及其不同政策356

1.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356

2.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的共识357

3.国际社会在人口问题上的分歧359

二、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360

1.“两种生产”理论及其相互关系360

2.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的关系361

第二章人口问题是重大战略问题363

一、人口问题的曲折认识过程363

1.马寅初发表著名的新人口论363

2.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状况363

二、人口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364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国情364

2.人口政策是重大战略政策365

3.必须确立人均意识和人均观念366

三、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367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67

2.坚持有中国特色的人口目标369

第三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71

一、计划生育和人口政策相结合371

1.严格控制人口数量371

2.努力提高人口素质371

3.重视改善人口结构373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状况374

1.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特点374

2.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贡献374

3.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375

三、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对策377

1.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目标377

2.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原则377

3.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思路378

4.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措施379

第十二部分关于环境保护问题381

第一章全球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381

一、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381

1.环境保护的提出及其确立381

2.全球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382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383

二、国际环境外交与贸易环境因素384

1.环境问题成为外交热点问题384

2.国际环境外交的基本特点385

3.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问题385

第二章我国环境污染及其原因387

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387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387

2.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388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88

二、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89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389

2.结构性污染和产业布局不合理390

3.历史欠帐多和环保投入不足391

4.违法现象严重和环境科技滞后391

第三章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对策393

一、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393

1.确定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393

2.坚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原则393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394

4.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原则395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395

1.实施总量控制和绿色规划395

2.扎扎实实抓好“3321”工程396

3.努力强化环境保护管理397

4.推动环保科技产业发展398

第十三部分关于民主法治问题399

第一章当今世界的法律法治问题399

一、法律、法制与法治的基本涵义399

1.法治及其法治问题399

2.法律及其法律问题400

3.法制及其法制问题401

二、世界法律法治的历史沿革402

1.大陆法系402

2.英美法系403

3.社会主义法系403

4.两大法系比较404

三、世界法律的发展趋势和特点404

1.当今世界法律的基本特点404

2.当今世界法律的发展趋势405

3.现阶段我国法律特点和发展406

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08

一、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408

1.依法治国的历史背景408

2.依法治国的基本思想409

3.依法治国的基本涵义409

4.依法治国的基本思路410

二、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412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412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412

3.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需要412

4.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413

三、依法治国的对策措施413

1.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413

2.改革与完善司法制度414

3.加强改善行政执法行为415

4.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416

5.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417

6.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418

7.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418

第三章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20

一、民主及其民主政治问题420

1.民主和民主政治420

2.民主和法制互为因果421

3.现代民主政治与政党政治421

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22

1.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422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旗帜423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24

三、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425

1.政治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425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426

3.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427

第十四部分关于民族宗教问题429

第一章高度重视民族宗教问题429

一、当今世界的民族宗教问题429

1.民族宗教问题是世界性问题429

2.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430

二、我国民族宗教状况和特点431

1.我国民族状况及其特点431

2.我国宗教状况及其特点431

第二章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433

一、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433

1.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及其原因433

2.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表现433

3.民族问题主要是发展问题434

4.解决民族地区的差距问题435

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435

1.加大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435

2.开发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436

3.扩大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437

4.维护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438

5.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的人才438

第三章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440

一、宗教及其宗教的本质440

1.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440

2.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440

3.宗教是一个社会问题441

二、现阶段我国的宗教问题442

1.宗教问题的长期性442

2.宗教问题的群众性442

3.宗教问题的民族性443

4.宗教问题的国际性444

5.宗教问题的复杂性445

三、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政策446

1.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46

2.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446

3.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相适应448

4.党的宗教政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448

第十五部分关于文化教育问题450

第一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50

一、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450

1.适应科教兴国的需要450

2.赢得未来战略主动权451

二、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状况452

1.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452

2.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状况452

第二章努力办好各类教育454

一、切实加强基础教育454

1.努力实现两基目标454

2.大力发展素质教育455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455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456

1.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456

2.发展职业教育的道路457

3.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458

三、稳步发展高等教育459

1.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459

2.实施“211工程”问题461

3.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462

4.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63

第三章文化建设和文化战略464

一、世界文明进程及其发展464

1.文化是一个重大问题464

2.考察当代资本主义464

3.发展社会主义文明465

二、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467

1.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467

2.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468

3.贯彻落实文化战略部署468

第十六部分关于新闻宣传问题470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改革和发展470

一、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470

1.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470

2.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471

3.高新技术的广泛采用472

二、广播电视的改革问题472

1.广播电视的改革思路472

2.广播电视的产业性质473

3.广播电视的政府行为474

三、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474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性474

2.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内容475

四、电视艺术和电视广告问题476

1.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476

2.电视艺术的基本要求477

3.电视广告是服务类节目478

4.电视广告是综合性学问478

第二章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480

一、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480

1.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480

2.加强党对宣传思想的领导481

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原则481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481

2.坚持大力弘扬主旋律483

3.坚持抓繁荣抓管理484

4.坚持宣传守土有责484

第十七部分关于党的建设问题486

第一章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486

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86

1.新的伟大工程的由来486

2.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486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487

1.党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487

2.党肩负的任务发生变化488

3.党的队伍状况发生变化489

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90

1.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490

2.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491

3.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492

第二章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493

一、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493

1.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493

2.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494

3.民主集中制是党的领导原则和方法494

二、完善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民主化496

1.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优势496

2.转变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496

三、推进领导干部制度改革497

1.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497

2.干部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498

3.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499

第三章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拒腐防变能力501

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501

1.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501

2.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502

3.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502

4.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503

二、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504

1.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504

2.坚持开展党性党风教育505

3.加强反腐败和党内监督505

编者后记507

1999《中国国事政策问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崔振椿,孙富江主编 1999 中央党校国情政策课题组;远东发展战略策略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