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学》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动物学的范围1

第二节 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2

第三节 西方动物学简史4

第四节中国动物学的发展5

一、解放前中国动物学的发展5

二、解放后中国动物学的成就6

第五节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7

第六节 动物分类的知识8

第七节 化石和地质年表9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和细胞10

第一节 生命的化学基础10

第二节 细胞14

第三节细胞分裂16

一、无丝分裂16

二、有丝分裂17

三、减数分裂19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21

第一节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21

一、一般形态21

二、运动22

三、营养22

四、呼吸22

五、排泄23

六、激应性23

七、生殖23

八、孢囊和卵囊的形成24

九、群体24

十、生活环境24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分纲24

第一纲鞭毛纲25

(一)鞭毛纲的构造25

(二)鞭毛虫构造上的多样性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27

本纲代表 绿眼虫27

(三)鞭毛纲的亚纲和目29

(四)鞭毛纲的生殖和群体的进化31

(五)与人生关系密切的鞭毛虫35

附:蛙片虫36

第二纲肉足纲37

(一)主要的特征37

本纲代表 大变形虫40

(二)肉足纲的亚纲和目41

(三)有孔虫的生活史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41

(四)与人生关系密切的变形虫44

第三纲孢子纲44

(一)主要的特征44

本纲代表一 兔肝艾美虫46

本纲代表二 间日疟原虫48

(二)孢子纲的亚纲和目50

第四纲 粘孢子纲52

一般特征和种类52

本纲代表 碘孢虫53

第五纲微孢子纲54

一般特征和种类54

本纲代表 蚕微粒虫55

第六纲纤毛纲56

(一)主要的特征56

本纲代表 草履虫60

(二)纤毛纲的亚纲和目62

(三)纤毛虫与人生的关系64

第三节 原生动物的一般生态65

第四节 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66

第五节 原生动物门小结67

第四章多细胞动物导论68

第一节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68

第二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68

一、上皮组织68

二、结缔和支撑组织69

三、肌肉组织71

四、神经组织73

五、循环组织73

第三节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74

一、受精74

二、卵裂75

三、囊胚的形成76

四、原肠的形成77

五、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78

六、胚层的分化79

第四节 黑格尔的重演论79

第五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80

第五章多孔动物门或海绵动物门82

第一节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82

一、一般形态82

二、水沟系的作用及其类型83

三、骨骼及其经济意义84

四、生殖和发育86

本门代表 毛壶87

第二节 海绵动物门分纲89

第三节 海绵动物的一般生态和经济意义89

第四节 海绵动物的分类位置91

第五节 海绵动物门小结91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92

第一节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92

一、辐射对称92

二、两个胚层92

三、细胞组织上的特点93

四、消化、呼吸和排泄96

五、水螅型与水母型96

六、生殖和世代交替97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纲97

第一纲水螅纲98

(一)一般特征98

(二)生殖和世代交替98

(三)多态现象99

(四)水母型退化成子囊体99

本纲代表一 水螅101

本纲代表二 薮枝螅104

(五)水螅纲分目105

第二纲钵水母纲106

(一)一般特征106

(二)水母型的发达和水螅型的退化106

本纲代表 海月水母108

(三)钵水母纲分目109

第三纲珊瑚纲110

(一)一般特征110

(二)水螅体及其复杂的消化循环腔110

(三)骨骼的形成110

本纲代表 海葵112

(四)珊瑚纲的亚纲和目113

第三节 腔肠动物的一般生态116

第四节 珊瑚礁和珊瑚岛116

第五节 腔肠动物的经济意义117

第六节 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118

第七节 腔肠动物门小结119

第七章栉水母门120

第一节 栉水母的构造和胚胎发育上的特点120

第二节 一般生态121

第三节 爬行的栉水母121

第八章扁形动物门123

第一节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23

一、两侧对称123

二、中胚层的产生123

三、表皮和肌肉124

四、消化系统124

五、排泄系统124

六、神经系统124

七、生殖系统124

八、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125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分纲125

第一纲涡虫纲125

(一)皮肌囊125

(二)消化系统126

(三)呼吸和排泄126

(四)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26

(五)生殖系统127

(六)发育129

(七)再生130

(八)生态130

本纲代表 真涡虫130

(九)涡虫纲分目132

第二纲吸虫纲133

(一)外形和体壁134

(二)消化系统134

(三)呼吸和排泄135

(四)神经系统135

(五)生殖系统135

(六)生活史137

本纲代表 华枝睾吸虫138

(七)吸虫纲的亚纲140

(八)寄生人、畜和鱼类的重要吸虫140

第三纲绦虫纲146

(一)外形146

(二)内部构造146

(三)生活史148

本纲代表 水泡带(水泡带绦虫)150

(四)绦虫纲的亚纲和目152

(五)寄生人、畜和鱼类的重要绦虫153

第三节 寄生现象的起源和寄主的更换155

第四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155

第五节 扁形动物门小结157

第九章纽形动物门158

第一节纽虫的主要特征158

一、外形158

二、内部构造158

三、生殖和发育159

四、生物学和地理分布160

第二节 纽虫在分类学上的位置160

第十章线形动物门161

第一节 概述161

第二节线虫纲161

一、外部形态161

二、体壁及原体腔162

三、消化系统164

四、排泄系统164

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65

六、生殖系统166

七、受精和发育166

八、生态167

本纲代表 猪蛔虫167

九、本纲的亚纲和目169

十、与人生关系密切的几种线虫170

第三节线形动物门附纲174

附纲一 线形纲174

附纲二 腹毛纲175

附纲三 轮虫纲175

附纲四 动吻纲179

第四节 线形动物的系统发展180

第十一章棘头动物门181

第一节 棘头动物的主要特征181

第二节 棘头动物的分类位置183

第十二章环节动物门184

第一节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184

一、分节现象184

二、体腔184

三、循环系统186

四、排泄系统186

五、神经系统187

六、疣足187

七、生殖系统188

八、机轮幼虫188

第二节环节动物门分纲189

第一纲多毛纲189

(一)外部形态189

(二)疣足190

(三)内部构造190

(四)生态192

本纲代表 疣吻沙蚕193

(五)多毛纲分目194

第二纲寡毛纲194

(一)蚯蚓外部形态对土壤生活的适应194

(二)蚯蚓的内部构造196

(三)蚯蚓的翻土作用199

(四)寡毛类的生态环境199

本纲代表 参状环毛蚓200

(五)寡毛纲分目202

第三纲蛭纲203

(一)蛭类的一般形态203

(二)蛭类的一般生态205

(三)蛭纲分目206

附纲一 螠纲206

附纲二 星虫纲206

第三节 环节动物与人生的关系206

第四节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209

第五节 环节动物门小结209

第十三章软体动物门210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10

一、躯体的划分210

二、外套膜211

三、贝壳211

四、呼吸器官212

五、排泄器官212

六、循环系统213

七、神经系统213

八、生殖系统213

九、发育213

第二节软体动物门分纲214

第一纲双神经纲215

(一)一般特征215

(二)生态216

第二纲腹足纲216

(一)一般特征216

(二)左右不对称的起源216

(三)贝壳218

(四)足218

(五)呼吸和排泄219

(六)循环系统219

(七)生殖系统219

本纲代表 褐云玛瑙螺220

(八)腹足纲的亚纲223

(九)生态223

第三纲 掘足纲223

第四纲瓣鳃纲224

(一)一般特征224

(二)贝壳224

(三)足225

(四)鳃的构造和水流的川行225

(五)内部构造226

本纲代表 无齿蚌(河蚌)227

(六)本纲分目230

(七)生态232

第五纲头足纲232

(一)一般特征232

(二)外部形态233

(三)贝壳和骨骼234

(四)内部构造234

本纲代表 乌贼235

(五)本纲的亚纲和主要的目239

(六)生态240

(七)化石240

第三节 软体动物与人生的关系240

第四节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242

第五节 软体动物门小结243

第十四章节肢动物门244

第一节 概述244

第二节一般特征244

一、异律分节的高度发展244

二、外骨骼及其意义245

三、具关节的附肢及其适应意义246

四、开管循环246

五、消化系统246

六、呼吸和排泄247

七、肌肉系统247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47

九、生殖和发育247

第三节节肢动物门的亚门和纲248

第一亚门有鳃亚门249

第一纲甲壳纲249

(一)体形和分节249

(二)附肢249

(三)消化系统250

(四)呼吸器官251

(五)排泄器官251

(六)循环系统252

(七)神经系统252

(八)生殖和发育253

本纲代表 日本沼虾254

(九)甲壳纲的亚纲258

(十)甲壳动物与人生的关系263

第二纲 三叶虫纲264

第二亚门有螯亚门265

第三纲 肢口纲265

第四纲蛛形纲267

(一)身体部分267

(二)附肢267

(三)呼吸器官267

(四)消化系统267

(五)排泄系统268

(六)循环系统268

(七)神经系统268

(八)生殖和发育269

本纲代表 蜘蛛269

(九)蛛形纲分目273

(十)蛛形动物与人生的关系274

第三亚门有气管亚门275

第五纲 原气管纲275

第六纲多足纲276

本纲代表 石蜈蚣277

第七纲昆虫纲278

(一)外部形态279

(1)头部及其附属器官279

(2)胸部及其附属器官283

(3)腹部及其附属器官285

(二)内部构造286

(1)体壁和肌肉286

(2)体腔、血腔和循环系统287

(3)消化系统和排泄器官287

(4)呼吸系统290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90

(6)生殖系统292

(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293

(四)昆虫的多态现象297

(五)昆虫的行为298

本纲代表棉蝗299

(六)昆虫纲的亚纲和主要的目303

(七)昆虫与人生的关系314

(八)害虫的防治322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323

第五节 节肢动物门小结324

第十五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和帚虫动物门325

第一节 概述325

第二节 苔藓动物门325

第三节 腕足动物门327

第四节 帚虫动物门328

第五节 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和帚虫动物的分类位置328

第十六章毛颚动物门330

第十七章棘皮动物门332

第一节 概述332

第二节棘皮动物的主要特点333

一、外形333

二、消化系统334

三、体腔和水管系统334

四、围血系统和循环系统334

五、神经系统336

六、骨骼336

七、生殖系统336

八、发育336

第三节棘皮动物门的亚门和纲338

第一纲海星纲338

(一)主要特征338

本纲代表 罗氏海盘车339

(二)常见的种类342

第二纲 蛇尾纲343

第三纲 海胆纲344

第四纲 海参纲347

第五纲 海百合纲348

第四节 棘皮动物与人生的关系349

第五节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350

第六节 棘皮动物门小结351

第十八章须腕动物门352

第一节一般形态和生理352

一、外部形态352

二、内部构造353

第二节 生态355

第三节 分类位置355

第十九章半索动物门356

第一节 概述356

第二节一般形态构造和分类位置356

一、外部形态356

二、内部构造358

三、分类359

四、半索动物在动物系统上的位置359

第二十章总结360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一般构造和生理360

一、对称360

二、胚层360

三、体腔360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361

五、体表和骨骼361

六、运动器官、肌肉和附肢362

七、消化系统363

八、呼吸和排泄364

九、循环系统365

十、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365

十一、生殖系统和生殖366

十二、发育366

第二节无脊椎动物的进化368

一、原生动物的起源和发展368

二、多细胞动物的起源368

三、海绵动物的系统发展368

四、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368

五、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369

六、线形动物、棘头动物和纽形动物的系统发展369

七、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369

八、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369

九、节枝动物的系统发展369

十、后口动物的系统发展371

十一、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和帚虫动物的分类位置371

十二、各门纲的亲缘关系图解371

主要参考书目录372

1982《无脊椎动物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江静波编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无脊椎动物学  上(1959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上
1959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图说( PDF版)
无脊椎动物图说
无脊椎动物学  (上册)(1985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上册)
1985
无脊椎动物のホルモソ(昭和24年01月 PDF版)
无脊椎动物のホルモソ
昭和24年01月
水产无脊椎动物学(昭和60年3月 PDF版)
水产无脊椎动物学
昭和60年3月 培风馆
无脊椎动物学  上(1990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上
199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海洋无脊椎动物(1983 PDF版)
海洋无脊椎动物
1983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学(1989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学  下(1991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下
199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学(1965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1965 北京:农业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名词(1955 PDF版)
无脊椎动物名词
1955 北京:科学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学(1965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196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学(1954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1954 北京:商务印书馆
无脊椎动物学(1982 PDF版)
无脊椎动物学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无脊椎动物  下(1984 PDF版)
无脊椎动物 下
1984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