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书集成医论医话 医案类1 第20册》求取 ⇩

格致余论1

饮食色欲箴序1

饮食箴1

色欲箴1

阳有余阴不足论1

治病必求其本论2

涩脉论3

养老论3

慈幼论4

夏月伏阴在内论5

豆疮陈氏方论6

痛风论7

痎疟论7

病邪虽实胃气伤者勿使攻击论8

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9

大病不守禁忌论9

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10

面鼻得冷则黑论11

胎自堕论11

难产论11

难产胞损淋沥论11

胎妇转胞病论12

乳硬论12

受胎论12

人迎气口论13

春宣论13

醇酒宜冷饮论14

痈疽当分经络论14

脾约丸论15

鼓胀论15

疝气论16

秦桂丸论16

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17

经水或紫或黑论18

石膏论18

脉大必病进论18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19

太仆章句19

新定章句19

倒仓论20

相火论21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22

茹淡论22

吃逆论23

房中补益论23

天气属金说24

张子和攻击注论24

医经溯洄集43

神农尝百草论49

亢则害承乃制论49

四气所伤论51

张仲景伤寒立法考54

伤寒温病热病说57

伤寒三阴病或寒或热辨58

阳虚阴盛阳盛阴虚论60

伤寒三百九十七法辨61

伤寒四逆厥辨63

呕吐干呕哕咳逆辨64

中风辨66

中暑中热辨67

积热沉寒论67

泻南方补北方论68

五郁论69

二阳病论71

煎厥论71

八味丸用泽泻论72

小便原委论73

内伤余议73

外伤内伤所受经旨异同论75

推求师意77

卷之上85

杂病门85

85

消渴86

喉痛86

肠痈86

肩痈87

咳嗽87

疮疡瘾疹疥癣87

酒齇鼻87

健忘87

痨瘵88

咳血89

肺痿89

89

90

90

温病91

手心热91

发热91

饮酒发热91

脚气92

梦遗92

93

小便不通93

泄泻94

膈噎94

伤食95

卷之下95

大风95

痛风96

96

内伤97

99

注夏99

暑风100

101

溺血101

痰饮101

蛔虫102

丹瘤103

脱肛脱囊103

木舌103

解颅103

夜啼103

斑疹104

急惊慢惊105

105

妇人门106

恶阻与胎化不成106

产难106

杂合邪治法108

药病须要适当108

试妊妇男女法108

医贯109

卷之一115

玄元肤论115

《内经》十二官论115

阴阳论120

五行论122

卷之二125

主客辨疑125

中风论125

伤寒论130

温病论133

郁病论134

卷之三136

绛雪丹书136

血症论136

卷之四145

先天要论(上)145

八味丸方145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论146

水火论146

六味丸说147

八味丸说147

滋阴降火论147

相火龙雷论148

阴虚发热论148

痰论149

咳嗽论150

吐血论151

喘论152

喉咽痛论154

眼目论155

卷之五157

先天要论(下)157

齿论157

口疮论157

耳论158

耳疮论159

消渴论160

气虚中满论162

噎膈论163

泻利并大便不通论164

小便不通并不禁论166

梦遗并滑精论167

卷之六169

后天要论169

补中益气汤论169

伤饮食论172

中暑伤暑论174

湿论176

疟论178

痢疾论180

医旨绪余185

上卷191

太极图抄引191

太极图191

太极图说191

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192

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192

命门图说192

右肾水火辩194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194

《难经正义》三焦评195

附东垣三焦论199

诊三焦包络200

脉义200

问十二支土多十二经火多之义201

问手心主201

手足经配合脏腑之义201

问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义202

问心包络何以不得为脏202

问十二经脏腑命名之义203

原呼吸203

论诊法204

证候推移指法204

宗气营气卫气说205

痢与滞下辩206

噎膈翻胃辩207

四时脉说207

问伤寒用桂枝说207

气郁胁痛论208

咳嗽210

210

211

论汗不可纯作血看当以气看为妥211

五郁212

论呕血213

论咳血214

论齿衄214

颤振214

相火篇215

泄泻辩216

防暑论216

痿论216

癫狂痫辩218

鼻鼽218

鼻渊219

下卷219

胁痛219

腹中水鸣220

治肾消220

罗谦甫药戒221

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考222

人身四海说222

删定野山秘抄种子论222

护胎说223

王节斋《本草集要》参芪论223

《洗冤录》载沿身骨节上下联络名目224

《洗冤录》验胎法225

人身内景说225

不执方说226

张刘李朱滑六名师小传226

《医通》绪论章228

《医通》节文228

《难经本义》十八难图注辩231

《难经》肺金肝木浮沉说231

《难经》七十五难金不得平木“不”字辩231

《难经》八十一难篇“是病”二字辩232

节抄“灵枢”引232

本神篇233

决气篇233

胀论233

五癃津液篇234

贼风篇235

妇人无须篇235

忧恚无言篇235

邪客篇236

大惑篇236

十二经络脏象见证(附任督二脉起止)236

附王好古类集五脏苦欲补泻药味241

附李东垣药类法象241

本草攻克血积癥瘕及胎产解毒并十八反药类247

质疑录249

论伤寒无补法257

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257

论中风半身不遂在左属血在右属气258

论肝无补法258

论见血无寒258

论无痰不作眩259

论无痰不作疟259

论诸痛不宜补气259

论关格是脉而非症260

论疝不当专属肝经病260

论疝与肾经绝无相干260

论三消有寒不专主火261

论阳常有余261

论气有余即是火261

论《原病式》病机十九条262

论怪病多属痰262

论右肾为命门262

论痢不专属湿热263

论痢有寒热不当以赤白分气血263

论痢无止法263

论赤痢自小肠来263

论三日疟分子午卯酉日263

论静而得之曰中暑264

论小便不通用隔三之法264

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264

论痰病类伤寒脚气类伤寒265

论伤寒汗药宜早下药宜迟265

论伤寒太阳经再传265

论相火为元气之贼265

论阴火为心乘土位266

论子宫之胞与溲胞不同266

论治病不出气血痰郁266

论心肺远血肾肝近血266

论在内为血在外为汗267

论天癸非精血267

论命门之火不可偏诊于右尺267

论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268

论三焦有几268

论苦寒补阴之误269

论伤寒阳证下早成结胸阴证下早成痞气269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270

论肺热还伤肺271

论伤寒无阴证271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271

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之误272

医学真传275

医道失传283

医门经论283

五运六气283

六淫外感283

七情内伤284

藏府经络284

三焦285

命门285

气血286

水火286

阴阳286

部位286

原病288

治病288

方药289

婴儿289

290

瘄(附案)290

伤寒292

发热292

恶寒293

头痛293

辨舌294

咳嗽295

296

297

298

299

299

300

300

301

301

吐血302

衄血302

便血303

心腹痛303

中风304

胎产304

用药大略304

辨药大略306

诊脉大法309

先生自述310

医学读书记313

卷上321

阳气阴气321

四气321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321

天符岁会322

六元正纪322

《灵》、《素》不同322

《素问》传写之误323

《甲乙》之误323

王注之误324

心欲软肾欲坚325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325

脾气外绝325

劳风325

结阳结阴326

胃脘痈326

肠覃石瘕326

肺消326

四维相代326

四肢不举326

折髀326

水液浑浊327

327

煎厥327

气泄327

327

气痹精少皆能生寒327

刺久病327

卷中328

风寒营卫之辨328

寒邪六经俱受不必定自太阳328

阳结阴结329

纵横329

战栗329

热入血室329

圊血330

吐利烦躁四逆330

亡阳无阳330

绝阳330

330

厥热330

三阴下症331

桂枝汤331

麻黄汤331

大小青龙汤33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331

五苓猪苓332

泻心诸汤332

白通四逆332

麻杏甘石汤332

饮证类伤寒332

简误333

伤寒杂论333

卷下334

制方用药必本升降浮沉之理334

五行问答335

通一子杂论辨335

喻氏春温论辨338

柯氏《伤寒论翼》辨339

宣明人参白术散方论340

柴胡梅连散罗氏秦羌鳖甲散方论340

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方合论340

归脾汤方论340

凤髓丹论方340

小投杯汤方论341

清暑益气汤清燥汤合论341

方法余论341

续记342

寸口分诊脏腑定位342

古方权量342

火齐汤342

蛲瘕342

葱豉汤342

枳实栀子豉汤343

咸寒343

酸苦涌泄343

五疰鬼气343

343

阴阳交344

崩中下血344

耳聋治肺鼻塞治心344

噎膈反胃之辨344

泻痢不同345

温病风温温疫湿温温毒温疟之异345

目赤肿痛345

口糜346

冷劳346

热风346

食咸头汗出346

杂识346

附静香楼医案三十一条347

医学源流论351

卷上357

元气存亡论357

躯壳经络脏腑论357

表里上下论358

阴阳升降论358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359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359

肾藏精论359

一脏一腑先绝论360

君火相火论360

诊脉决死生论361

脉症轻重论361

脉症与病相反论362

中风论362

臌膈论363

寒热虚实真假论363

内伤外感论363

病情传变论364

病同人异论364

病症不同论364

病同因别论365

亡阴亡阳论365

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365

卒死论366

病有鬼神论366

肾虚非阴症论367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论367

胎产论368

病有不必服药论368

方药离合论368

古方加减论369

方剂古今论369

单方论370

禁方论370

古今方剂大小论371

药误不即死论371

药石性同用异论372

劫剂论372

制药论372

人参论373

用药如用兵论373

执方治病论374

汤药不足尽病论374

本草古今论375

药性变迁论375

药性专长论376

煎药法论376

服药法论376

医必备药论377

乩方论377

热药误人最烈论378

薄贴论378

貌似古方欺人论378

卷下379

司天运气论379

医道通治道论380

五方异治论380

病随国运论381

针灸失传论381

水病针法论382

出奇制病论383

治病缓急论383

治病分合论383

发汗不用燥药论384

病不可轻汗论384

伤风难治论385

攻补寒热同用论385

临病人问所便论386

治病不必顾忌论386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387

愈病有日期论387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388

防微论388

知病必先知症论388

补药可通融论389

轻药愈病论389

腹内痈论390

围药论390

《难经》论391

《伤寒论》论391

《金匮》论391

《脉经》论392

《千金方》、《外台》论392

《活人书》论393

《太素脉》论393

妇科论393

痘科论394

附种痘说394

幼科论395

疡科论395

祝由科论396

兽医论396

四大家论396

医家论397

医学渊源论397

考试医学论398

医非人人可学论398

名医不可为论399

邪说陷溺论399

涉猎医书误人论400

病家论400

医者误人无罪论401

重庆堂随笔403

卷上412

论六气412

论虚劳416

论治案420

论方剂426

附凿井法434

卷下436

论药性(附解诸毒)436

论看法455

卷一472

医范472

医鉴474

慎疾476

保生477

慎药479

求医482

诊法482

483

用药485

卷二487

古人487

今人489

古书493

今书497

卷三505

形体505

中风505

伤寒505

阴证阳证506

507

暑风508

霍乱转筋(俗称吊脚痧)508

509

热入心胞510

510

511

512

三阴疟513

513

514

514

咳嗽514

515

516

头痛516

胁痛517

腹痛517

肝病517

七情518

不寐518

卷四519

吐血519

诸血520

520

520

521

521

伤食521

邪祟522

522

523

523

524

525

齿525

526

杂病527

妇科528

胎产529

531

卷五532

幼科532

533

533

外科534

536

针灸536

药品536

食忌542

543

鸦片烟543

杂方543

质正546

补编547

医范547

医宗四大家547

何书田548

张梦庐548

《赤水玄珠》548

《难经经释》549

《医学源流论》549

选案549

《续名医类案》549

学医宜慎549

录方550

干霍乱治法550

苦参子治休息痢550

蜈蚣入腹550

青腿牙疳方551

目疾秘方551

治疮秘方551

汤火伤方551

巴鲫膏552

五圣丹552

沈妪传方553

许秀山传方553

家传单方553

禁咒治病法554

油污衣方554

宜忌554

食忌554

药忌555

555

常食之物555

?饥饿解556

博物556

麒麟556

麈角解556

556

猴经557

鲥鱼557

蠼螋557

苍耳子虫557

孑孓虫558

槟榔558

檇李558

火浣布、凤首木、火油558

自然气化559

须发早白559

医原562

卷上570

人身一小天地论570

阴阳互根论573

五行生克论574

阴阳治法大要论575

枢机论578

卫气行度一经星经天论579

营气行度一经水行地论579

百病提纲论582

望病须察神气论586

闻声须察阴阳论593

问证求病论593

切脉源流论594

卷下602

内伤大要论602

湿气论606

燥气论616

论张仲景《伤寒论》621

女科论630

儿科论634

用药大要论637

医宜识字论639

卷一648

卷二659

卷三671

癍疹671

痧疹672

名医类案680

第一卷694

中风694

虚风700

伤风701

迵风702

沓风(附漏风)702

中寒702

中热703

伤寒704

瘟疫721

大头天行722

沙(旧刻作解?误)723

沙病724

第二卷724

内伤724

命门火衰736

737

湿740

消渴742

火热743

747

颐养749

医戒749

第三卷750

750

笑哭不常754

754

756

瞑目不食756

人渐缩小757

人暴长大757

人化为水757

卒死757

消瘅758

758

咳嗽759

763

767

第四卷776

霍乱776

777

782

呕吐788

噎膈790

咳逆793

吞酸吐酸794

痞满795

肿胀796

第五卷800

癥瘕800

积块803

虚损806

劳瘵809

812

不汗812

便浊(附便数)812

遗精814

麻木817

寒中819

恶寒819

恶热821

热气病821

第六卷821

首风(附头晕头痛)821

心脾痛824

腹痛828

中气亏损心腹作痛831

腹鸣832

腰痛832

胁痛833

膝肿835

鹤膝风835

脚气(附肿痛)835

脚发838

脚弱839

诸气839

疝?840

不寐842

多梦843

消中843

第七卷844

诸虫844

846

遍身痛847

身痒847

面病(附痄腮)848

850

852

853

眉发自落853

须发不白853

854

咽喉859

861

861

862

863

皮肤皱裂864

骨哽865

误吞金?865

误吞水蛭蜈蚣866

蛇虫兽咬867

第八卷868

血症868

下血876

溺血878

痔(附肠风脏毒)879

脱肛880

肾脏风疮881

臁疮881

前阴病882

痛风884

887

889

鬼疰890

邪祟891

颠狂心疾892

怔忡894

第九卷895

淋闭895

秘结899

黄疸902

癍疹905

风瘅905

四肢病905

疠风908

痈肿910

疣赘910

911

肿瘿911

疮疡912

翻花疮916

疔疮917

第十卷918

背痈疽疮918

痈疽925

脑顶疽927

多骨疽929

瘰疬929

鬓疽931

附骨疽931

肺痈932

胃痈933

肠痈933

悬痈935

便痈935

下疳疮936

肩痈936

乳痈936

腹痈938

囊痈939

腰疽939

臀痈940

腿痈(附腿肿)940

脚跟疮941

941

攧扑损伤942

死枕愈病944

尸蹶(附针验)945

色诊946

霉疮(附结毒漏烂)947

第十一卷(妇人症)948

经水948

热入血室955

崩漏957

带下959

求子961

娠症(附男女辨验)962

转胞963

交肠964

恶阻964

胎水胎肿965

胎漏965

堕胎966

胎产并病967

胎热968

难产968

盘肠产970

胎肖(附胎忌)970

胎死作喘972

产后972

师尼寡妇寒热978

第十二卷(小儿症。博按:此卷异症汤火金疮食忌丹毒中毒五条附入小儿症中非是)978

胎毒978

胎晕980

脐风980

肾缩980

咯血980

热症981

寒症982

癖为潮热982

汗(附盗汗)982

吐泻983

惊搐984

惊风986

慢惊986

腹胀987

腹痛987

嗽喘988

嗽痛988

赤丹989

癍疹989

瘛疭989

癖积991

黄疸991

口疮992

吃泥992

痘疮992

疹疮996

嗜卧996

异症997

汤火金疮997

食忌999

丹毒999

中毒1000

脾风1003

疳积1004

走马牙疳1004

1999《中华医书集成医论医话 医案类1 第20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清湖,周慎主编;蒋文明,李佑生副主编;裘沛然,王永定,白永 1999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