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上》求取 ⇩

上册2

第一编绪论2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方法2

第二节 概念、变项及定义12

第三节 假设与定律21

第四节 理论及其功能27

第二章研究的性质与类别35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35

第二节 研究的历程38

第三节 问题与假设43

第四节 研究的类别49

第三章机率与取样67

第一节 机率的意义与性质67

第二节 互斥与独立事象70

第三节 群体与样本72

第四节 取样的意义与功用73

第五节 随机取样法75

第六节 非随机取样法82

第七节 样本大小84

第四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87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意义、功能及符号87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评鉴准则及不适当的实验设计96

第三节 基本实验设计107

第四节 多因子实验设计及准实验设计119

第二编研究的基本类型135

第五章自然观察研究135

第一节 无结构非参与的观察135

第二节 无结构参与的观察140

第三节 有结构的观察148

第六章实验观察研究159

第一节 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159

第二节 实验控制与实验效度162

第三节 章验的设计171

第四节 实验室研究法的评价187

第七章实地实验研究190

第一节 有关的概念190

第二节 实验方法197

第三节 研究计划的设计与执行214

第四节 实例——台中市家庭计划推行实验220

第五节 结语225

第八章样本调查研究228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意义228

第二节 调查的类型234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241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实例248

第五节 调查研究的利弊255

第九章事后回溯研究259

第一节 既有资料与社会科学研究259

第二节 利用既有资料从事研究的优点与缺点262

第三节 事后归因的谬误266

第四节 结语274

第十章文化比较研究277

第一节 文化比较研究的特点277

第二节 文化比较研究的方式279

第三节 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问题287

第四节 文化比较研究的若干成果299

第三编测量程序与工具306

第十一章测量的基础306

第一节 测量的定义306

第二节 四种类型的尺度312

第三节 各种尺度的比较320

第十二章信度与效度324

第一节 信度324

第二节 效度333

第三节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341

第四节 信度与效度的应用343

第十三章量度化方法353

第一节 测量理论与量度化方法353

第二节 资料的分类与量度化方法360

第三节 量度化方法的分类与发展363

第四节 心理量度化方法的分类369

第十四章问卷设计407

第一节 问卷的类型407

第二节 问题的内容411

第三节 问题的用字造句418

第四节 问卷的结构与形式424

第五节 问卷的误差与限制431

第六节 邮寄问卷436

第十五章测验的编制439

第一节 测验编制的计划439

第二节 测验题的编制技术441

第三节 预试与试题分析450

第四节 试题的选择与编排456

第五节 测验特征的鉴定460

第十六章态度量表的建立463

第一节 态度的本质463

第二节 态度量表468

第三节 总加量表法471

第四节 累积量表法478

第五节 等距量表法479

第六节 态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486

下册493

第四编搜集资料的方法493

第十七章仪器记录法493

第一节 仪器记录法的性质与目的493

第二节 仪器记录法的优点与缺点498

第三节 仪器的来源505

第四节 产生或测量刺激的仪器509

第五节 侦察或记录反应的仪器522

第十八章调查访问法550

第一节 访问法的性质550

第二节 访问法的类型552

第三节 访问的策略561

第四节 访问的技巧567

第五节 访员的选择与训练577

第六节 访问法的限制与资料处理583

第十九章测验量表法589

第一节 何谓测验量表589

第二节 测验的客观性591

第三节 测验的对象行为599

第四节 影响测量对象行为的其他因素609

第五节 测验的使用与解释613

第六节 结语620

第二十章投射技术624

第一节 投射法的意义及其理论基础624

第二节 罗夏克墨渍测验628

第三节 主题统觉测验645

第四节 其他重要的投射测验法654

第二十一章社会计量法678

第一节 人际吸引理论678

第二节 主要社会计量技术—Moreno式社会计量性测验685

第三节 社会计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708

第二十二章语义分析法721

第一节 语义分析法的基本概念721

第二节 语义分析法的实施程序725

第三节 语义分析法中的资料分析727

第四节 语义分析法的应用731

第五节 语义分析法的检讨与前途736

第二十三章Q技术741

第一节 Q技术的意义与性质741

第二节 Q分类资料与Q分类的安排744

第三节 非结构性的Q分类747

第四节 结构性的Q分类753

第五节 Q技术的优点与限制756

第五编资料分析与报告760

第二十四章资料的分析与解释760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编码760

第二节 电算机的运用772

第三节 统计分析的原则780

第四节 研究结果的解释794

第二十五章内容分析809

第一节 内容分析的定义809

第二节 内容分析的设计815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方法820

第二十六章因素分析834

第一节 因素分析的数学模式834

第二节 因素分析的几何图解837

第三节 因素分析结果的意义842

第四节 因素数目的决定847

第五节 共同性的估计849

第六节 因素模式的比较852

第七节 转轴与因素的解释855

第二十七章因径分析863

第一节 两个数学模式863

第二节 因径分析的基本概念864

第三节 因径分析的运作内容872

第四节 一些可能遭遇到的问题882

第五节 一个假想的例子898

第六节 因径分析的运作步骤904

第二十八章撰写研究报告908

第一节 论文撰写的基本认识908

第二节 论文主体部分的写法911

第三节 论文撰写体例921

附录一如何撰写研究计划933

推荐读物957

索引957

中文索引957

英汉索引975

1986《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国枢,文崇一,吴聪贤,李亦园编 1986 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1990 PDF版)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1990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科学研究( PDF版)
社会科学研究
开放社会中人的行为研究(1993 PDF版)
开放社会中人的行为研究
1993
社会学大纲上社会研究法( PDF版)
社会学大纲上社会研究法
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入门( PDF版)
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入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研究  '98(1998 PDF版)
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研究 '98
1998 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实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1998 PDF版)
实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1998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社会科学研究法(1956 PDF版)
社会科学研究法
1956 大连大众书店
开放社会中人的行为研究(1993 PDF版)
开放社会中人的行为研究
1993 北京:时事出版社
应用微生物学(1970 PDF版)
应用微生物学
1970 华香园出版社
社会学研究法(1966 PDF版)
社会学研究法
1966 万年青书店
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1997 PDF版)
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
1997 北京:文津出版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论(1990 PDF版)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论
1990 上海:学林出版社
社会科学方法研究(1991 PDF版)
社会科学方法研究
1991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1995 PDF版)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1995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