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增订本》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一 经济问题的发生与经济学的定义1

二 现代经济社会的特质2

三 现代社会所要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5

四 现代社会如何解决此基本经济问题7

五 经济学的范团及本书的结构10

六 经济学的本质及研究经济学的目的11

七 经济理论、经济法则、及经济模型11

八 经济学研究的困难及研究时应注意的事项12

九摘要14

第二章市场结构与价格机能16

一 经济活动的周流16

二 产品市场及产品价格的决定17

三 生产因素市场及生产因素价格的决定18

四 自由竞争19

五 消费者主权20

六 几个基本概念21

七 摘要22

第三章需求、供给与价格24

一 个别需求24

二 市场需求26

三 需求法则27

四 需求的变化28

五 需求与需求量29

六 需求弹性——其意义及弹性系数之计算30

七 由几何的方法求弹性系数34

八 点弹性36

九 由消费者总支出的变化估计弹性系数37

十 所得效果与替换效果39

十一 个别供给44

十二 市场供给45

十三 供给法则46

十四 供给之变化46

十五 供给弹性48

十六 市场价格之决定法则——均衡价格与均衡交易量49

十七 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对价格与交易量的影响52

十八 供需法则的应用54

十九 摘要56

第四章效用与消费行为58

一 效用的意义58

二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59

三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61

四 消费者对财货的购买62

五 需求曲线的引申63

六 消费者的均衡64

七 消费者剩馀66

八 摘要67

第五章无异曲线的分析法69

一 几项基本的假定69

二 无异曲线的意义70

三 无异曲线的性质71

四 边际替换率及边际替换递减法则74

五 价格线或购买可能线76

六 消费者的均衡77

七 所得效果与所得消费曲线79

八 替换效果81

九 价格效果与价格消费曲线82

十 需求曲线的引申86

十一 消费者剩馀88

十二 摘要89

第六章生产理论概述91

一 生产者的动机与其所需解决的问题91

二 生产的意义与生产因素92

三 生产函数95

四 报酬递减法则95

五 最小成本组合101

六 等产量曲线104

七 边际替换率及边际替换递减法则106

八 等成本线107

九 最低成本组合108

十 生产计划线109

十一 替换效果110

十二 Cobb-Douglas生产函数111

十三 生产转换曲线113

十四 等收益线115

十五 最大总收益生产组合点117

十六 多种生产因素的情况118

十七 摘要118

第七章成本结构121

一 机会成本121

二 短期与长期121

三 短期成本结构122

四 长期成本结构129

五 长期平均成本的性质133

六 长期平均成本之递灭136

七 长期平均成本之递138

八 摘要140

第八章市场类型及生产者的收益142

一 完全竞争市场142

二 纯粹独占市场144

三 寡占市场146

四 独占竞争市场147

五 企业组织149

六 厂商之收益152

七 收益曲线及其相互间之关系154

八 完全竞争市场个别厂商的收益157

九 总收益平均收益及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158

十 摘要159

第九章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及产量的决定161

一 短期情况下个别生产者产量的决定161

二 有损失时之最适度产量164

三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分析法166

四 个别生产者的供给曲线169

五 个别生产者的长期均衡171

六 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174

七 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74

八摘要178

第十章独占者产量及价格的决定180

一 总成本与总收益分析法180

二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分析法183

三 独占利润185

四 独占与经济福利186

五 独占者无供给曲线187

六 独占者的其他考虑188

七 差别取价190

八 摘要194

第十一章寡占市场个别生产者产量及价格的决定196

一 寡占市场个别生产者的相互依赖性及利害冲突性196

二 有抝折点的需求曲线理论198

三 平均成本定价法则200

四价格领袖制度201

五 寡占市场个别生产者的勾结或君子协定202

六 寡占与非价格竞争203

七 摘要205

第十二章独占竞争市场个别生产者产量及价格的决定207

一 短期分析中个别生产者适度产量之决定207

二 长期分析中个别生产者产量与价格之决定209

三 独占竞争与经济效率212

四 摘要215

第十三章生产因素的价格与所得的分配217

一 生产因素的价格与分配的问题217

二 功能性的所得分配218

三 个人所得分配的不平均及其原因219

四 罗兰氏曲线219

五 个人所得与生产因素的价格221

六 摘要222

第十四章生产因素的需求与供给224

引申需求原理224

二 边际产值与边际收益生产量225

三 生产因素市场为完全竞争时个别生产者对生产因素的需求曲线232

四 生产因素市场为完全竞争时个别生产者对多种生产因素的需求235

五 生产因素市场为完全竞争时产业对生产因素的需求曲线236

六 生产因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时个别生产者对生产因素的需求237

七 生产因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时个别生产者对多种生产因素的需求240

八生产因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时对生产因素就业量及价格的影响242

九 生产因素的供给243

十 摘要243

第十五章工资理论245

一 个别劳动者劳动的供给245

二 工资率增加的所得效果与替换效果248

三 特定职业及特定地区劳动的供给及工资率的决定250

四 一特定社会或一国家劳动的供给及一般工资水准之决定253

五 古典学派的人口理论与工资铁律257

六 工资率的差异及其原因259

七 集体议价的工资率262

八 摘要266

第十六章地租理论268

一 土地的特性268

二 地租的产生269

三 地租产生的另一分析法272

四 差别地租的产生273

五 地租与成本276

六 准租278

七 生产者剩馀278

八 地价与地租279

九 摘要281

第十七章利息理论283

一 问题的发生及其复杂性283

二 利息的意义与几项假定284

三 早期的利息学说285

四 可贷基金之需求287

五 可贷基金的供给290

六 利率水准的决定293

七 利率与证券价格294

八 摘要295

第十八章利润理论297

一 纯粹利润与商业利润297

二 利润的各种学说298

三 创新说的利润理论299

四 利润的性质301

五 利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功能302

六 摘要302

第十九章方法论上的几个基本概念304

一 部分均衡与一般均衡304

二 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08

三 存量与流量312

四 事前的(或预期的)与事后的(或实现的)概念313

五 摘要314

第二十章国民所得之意义316

一 何谓国民所得316

二 国民总生产317

三 国民净生产320

四 国民所得321

五 个人所得322

六 可支用所得323

七 由分配观点国民所得的计算325

八 由支用观点国民所得的计算325

九 实质所得与货币所得326

十 国民所得概念在应用上的限制328

十一 摘要330

第二十一章所得水准的决定331

一 有效需求原理331

二 消费倾向或消费函数332

三 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334

四 决定均衡所得水准的简单模型336

五45°线分析法339

六 储蓄340

七 所得水准的投资储蓄决定法342

八摘要344

第二十二章消费函数与乘数原理346

一 总合需求的变化346

二 消费函数的形态与性质347

三 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350

四 乘数原理353

五 一次即完的总合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乘数现象355

六继续维持的总合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乘数现象357

七 两个例外的情形359

八 摘要360

第二十三章投资函数及其变动362

一 投资的意义与类别362

二 投资的边际效率364

三 投资函数的变动及影响投资的边际效率的因素368

四 影响投资支出的其他因素371

五 加速原理372

六 均衡所得水准决定模型之新因素375

七 摘要376

第二十四章政府因素与所得水准377

一 政府财政支出与所得水准377

二 租税与所得水准380

三 保持预算平衡的乘数382

四 储蓄与投资模型之修正384

五 比例税制的考虑386

六 摘要388

第二十五章国际贸易因素与所得水准389

一 比较利益法则与国际贸易389

二 输出与所得水准396

三 输入因素的考虑400

四 储蓄投资分析法的修正402

五 摘要403

第二十六章货币因素的考虑——货币的需求405

一 何以考虑货币因素405

二 货币的意义与功能406

三 货币的种类407

四 货币的需求408

五保存货币的三种动机411

六 流动性偏好理论416

七摘要419

第二十七章货币的供给421

一 现代银行制度421

二 通货的发行423

三 存款货币的创造及变化425

四 存款货币的乘数作用427

五 影响存款货币的其他因素429

六 货币的供给函数431

七 摘要432

第二十八章均衡所得水准决定法则的一般模型434

一 前述理论模型的修正434

二LM曲线的引申436

三IS曲线的引申440

四 所得水准利率水准同时决定的一般模型444

五 摘要448

第二十九章经济循环450

一 经济波动的类型450

二 经济循环的意义与状态452

三 经济循环的理论457

四 现代的经济循环理论459

五摘要466

第三十章就业水准与物价水准468

传统的(或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468

二 传统的(或古典学派的)物价水准理论471

三 传统理论中利率水准的决定474

四 现代的就业理论475

五 物价水准的决定与变化478

六 成本因素推动的物价上涨480

七 摘要481

第三十一章经济政策483

一 经济政策的目标483

二 经济政策的工具485

三 补偿财政与使全财政486

四财政政策及其效果488

五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493

六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同使用496

七 直接管制政策497

八摘要498

第三十二章经济成长理论500

一 投资的双重性质500

二 哈罗德的经济成长理论503

三道玛的经济成长理论506

四摘要508

第三十三章低度开发国家与经济发展510

一 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其重要性510

二 低度开发国家经济的特质511

三 经济发展的理论——平衡成长与不平衡成长515

四 经济发展与资本形成518

五 利用过剩劳动力增加资本形成的可能性520

六经济资源与生产技术521

七 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523

八 摘要525

附录一经济学的成立及其发展527

一 经济学之成立527

二 第一阶段:一七七六年到一八四八年528

三第二阶段: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九○年530

四 第三阶段:一八九○年到一九三六年533

五 第四阶段:一九三六年以后536

六 数学方法的应用540

附录二经济学方法论简述543

附录三如何进一步研究经济学——参考书目558

一 教科书或基本参考书558

二专门著作或工具书560

三 经济学名著561

四 期刊及论文集563

1985《经济学 增订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陆民仁著 1985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