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手册》求取 ⇩

第一篇基本理论 行动指南1

爱国主义3

爱国情感3

爱国行为3

爱国主义是一项道德规范3

爱国主义是一项政治原则4

爱国主义是情感和行为的统一4

爱国主义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4

爱国主义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4

爱国主义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5

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5

爱国主义的起源5

氏族·胞族5

部落·部落联盟6

民族6

国家6

祖国6

祖国尊严7

国格7

爱国主义与民族感情7

爱案主义与民族文化7

爱国主义与民族语言8

爱国主义与民族心理8

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8

民族自豪感8

民族义务感9

民族责任感9

民族自尊心9

民族自信心9

民族凝聚力9

民族向心力10

爱国主义献身精神10

爱国主义的历史演变10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0

爱国主义传统10

爱国主义的社会功能11

爱国主义的阶级性11

爱国主义的历史性11

爱国主义的多层次性11

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12

庸俗的爱国主义12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12

爱国主义与道德评价13

爱国主义与道德选择13

爱国主义与道德修养13

爱国主义与精神支柱13

爱国主义与人生观14

爱国主义与人生理想14

爱国主义与人生价值14

爱国主义与职业道德15

爱国主义与社会公德15

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15

爱国主义与乡土主义16

爱国主义与地方主义16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16

爱国主义与国粹主义16

爱国主义与国家主义17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17

爱国主义与五项原则17

爱国主义与沙文主义17

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18

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18

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18

近代以来我国爱国主义的发展18

当代我国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19

当代我国爱国主义的特征19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巨大作用19

爱国主义与四项基本原则19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19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20

爱国主义与反“和平演变”20

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21

爱国主义与党的领导21

爱国主义与人民民主22

爱国主义与人民民主专政22

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23

爱国主义与精神文明建设23

爱国主义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3

爱国主义与改革24

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24

爱国主义与“全盘西化”24

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25

当代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两大联盟25

爱国主义与统战工作25

爱国主义与民主党派工作26

爱国主义与政治协商制度26

爱国主义与知识分子工作27

爱国主义与民族工作27

爱国主义与民族区域自治27

爱国主义与宗教工作28

爱国主义与“一国两制”28

爱国主义与本职工作28

爱国主义与共同理想29

爱国主义与教育工作29

爱国主义与文艺工作29

爱国主义与体育工作30

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30

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期性30

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31

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31

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31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32

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32

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化32

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33

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教育33

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33

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34

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34

爱国主义教育与形势教育34

爱国主义教育与法制教育35

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教育35

爱国心理的形成和发展36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6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36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37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方法37

正面教育为主37

情理交融38

读史爱国38

纵横比较38

社会实践39

调查研究39

舆论扬抑39

爱国兴厂39

寓教于乐40

第二篇锦绣河山 物华天宝41

幅员辽阔的疆域43

我国的邻邦43

优越的地理位置43

最东起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43

最西边陲——帕米尔高原43

最南领土——曾母暗沙43

最北边镇——漠河镇43

非法无效的“麦克马洪线”44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44

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和完善44

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44

异彩缤纷的地域方言4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5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45

民族聚集最多的地区45

气候湿润和暖宜人45

我国气温分布的基本特征45

我国六大温热带划分46

我国降水分布的特征46

我国是世界上植被种属最丰富的国家46

我国的植被分布状况46

我国的植被分布规律47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地貌特征47

我国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47

发育典型的岩溶地形47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48

旷阔平坦的内蒙古高原48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8

景色秀丽的云贵高原48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48

我国山脉的主要分布48

世界头号“巨人”珠穆朗玛峰49

雄伟壮丽的天山49

“亚洲脊柱”——昆仑山49

美丽富饶的祁连山49

林海茫茫的大兴安岭49

动植物丰盈的长白山50

南北迥异的秦岭50

碧绿苍翠的武夷山50

“今日美粮仓”——东北平原50

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华北平原50

“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51

“天府之国”——四川盆地51

“天然聚宝盆”——柴达木盆地51

物产丰饶的塔里木盆地51

矿藏丰富的准噶尔盆地51

地低温高的吐鲁番盆地51

我国丘陵面积广阔52

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52

我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52

我国河湖众多52

我国河流的流域52

我国的流域分布52

“黄金水道”——长江53

“导演沧桑的大师”——黄河53

“水陆两用”的黑龙江53

水系奇特的珠江53

天然的地理分界线——淮河54

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54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54

帕米尔高原“绿色生命线”的塔里木河54

水量充沛的内流河——伊犁河54

一分为二的弱水55

有头无尾的疏勒河55

我国湖泊的分布55

景色壮观的青海湖55

烟波浩渺的鄱阳湖55

风光优美的洞庭湖55

美不胜收的太湖56

悬于地上的洪泽湖56

风光旖旎的巢湖56

平如镜面的镜泊湖56

双潭秋月的日月潭56

优美壮观的天池56

海拔最高的“天湖”纳木错56

双连游移的罗布泊和台特马湖57

银海一片的察尔汗盐湖57

形似月亮的艾丁湖57

辽阔富饶的中国近海57

半岛环抱中的渤海58

以水色取名的黄海58

渔业兴旺的东海58

浩瀚无际的南海58

咽喉要地——渤海海峡58

海上走廊——台清海峡58

交通要道——琼州海峡59

海上明珠知多少59

祖国宝岛——台湾59

海角天涯——海南岛59

长江的杰作——崇明岛59

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59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60

渤海海峡的卫士——庙岛群岛60

富饶广阔的南海诸岛60

热带资源丰富的西沙群岛60

祖国最南疆的南沙群岛60

我国的土地资源60

我国的土壤资源61

独占世界鳌头的台清樟脑生产61

面广量大的矿藏资源61

我国是钨、锑储量最多的国家61

能源资源的大国61

煤炭开采的始祖62

最早开发天然气的国家62

蕴藏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62

用途宽广的海洋化学资源62

潜力巨大的海洋动力资源62

前景广阔的沿海滩涂62

贡献巨大的西北能源基地63

世界第一的水能资源63

得天独厚的径流资源63

数量巨大的水产资源63

珍贵丰富的森林资源63

分布广泛的果树资源64

植物界的“活化石”64

闻名世界的兰花王国64

“动植物王国”西双版纳64

数量众多的珍稀特产动物64

逗人喜爱的国宝大熊猫65

活泼可爱的金丝猴65

珍稀特产动物白鳍豚65

“活化石”扬子鳄65

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66

“四不象”麇鹿66

雍容华贵的丹顶鹤66

美丽痴情的鸳鸯66

世界珍禽白天鹅66

经久不衰的珍珠精品生产66

我国第一部环境宣言67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67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6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67

卧龙自然保护区67

鸟岛自然保护区67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67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68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68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68

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68

雄伟壮丽的东岳泰山68

险峰奇岭的西岳华山68

云雾缭绕的南岳衡山68

峰高势险的北岳恒山69

古迹林立的中岳嵩山69

华北屋脊——五台山69

佛国仙城——九华山69

海天佛国——普陀山69

西蜀仙山——峨眉山70

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70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70

东南第一山——雁荡山70

山青涧蓝的阿里山71

天下第一奇观——石林71

桂林山水甲天下71

阳朔山水甲桂林71

地上北斗七星岩71

汹涌澎湃的钱塘潮71

千姿百态的长江三峡72

奇险无比的虎跳峡72

万练飞空的黄果树瀑布72

世界上最高的温泉群72

景观奇美的中国冰川72

现实生活中的天鹅湖73

“人间仙境”九寨沟73

“世外桃源”张家界73

绮丽如画的苍山洱海73

蝴蝶泉边蝴蝶会73

海天一色的天涯海角73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74

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74

清瘦秀丽的瘦西湖74

避署胜地北戴河74

誉满人间的蓬莱仙境75

“至圣先师”的故乡曲阜75

“北海珍珠”——大连海滨风光75

“东海胜境”——厦门鼓浪屿75

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76

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76

津门要地——天津76

六朝古都——南京76

东南名胜——杭州77

悠久古都——西安77

南国花城——广州77

春城无处不飞花——昆明78

“几何中心”——兰州78

“家家泉水,户户垂扬”——济南78

远离海洋的大城市——乌鲁木齐78

站在巨人肩头的“圣地”——拉萨78

“北国冰城”——哈尔滨79

“九省通衢”——武汉79

“依山傍水”——长沙79

“年轻城市”——长春79

“东北枢纽”——沈阳79

蜀地“蓉城”——成都80

新兴工业城市——石家庄80

历史“北都”——太原80

“塞外古城”——呼和浩特80

淮南重镇——合肥81

“南国榕城”——福州81

江南昌盛之地——南昌81

交通枢纽——郑州81

花果城市——南宁81

“塞外江南”——银川81

高原古城——西宁82

贵州高原的花朵——贵阳82

最大的海岛城市——海口82

台湾第一大城市——台北82

世界上最大的瓷都——景德镇82

世界上最大的陶都——丁蜀镇82

古代世界上最大的港口83

现代我国最大的港口83

我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化海港83

环渤海经济特区83

上海经济区83

东北经济区84

淮海经济区84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84

十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84

五大经济特区84

深圳经济特区85

珠海经济特区85

汕头经济特区85

厦门经济特区85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85

正月十五闹元宵85

扫墓祭祖的清明节86

爱国祭祖的端午节86

月到中秋分外明86

九九重阳登高处86

祈求五谷丰登的龙头节86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庙节87

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87

壮族三月三的歌墟节87

傣家人的盛大传统节日——泼水节87

彝族的火把节88

诅咒卖国者的食品“油炸桧”88

第三篇悠久历史 灿烂文化89

我国是人类历史最早发源地之一91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91

我国四千年历史纵览91

中国的含义92

我国传说中的上古行政区划——九州92

中华民族的古称——华夏92

外国对古代中国的称呼92

中华的象征——华表93

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93

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黄帝93

中国历史朝代歌94

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周口店遗址94

玉器时代——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94

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遗迹——仰韶文化95

长江流域的原始文化——河姆渡文化95

改写远古文明史的重大发现95

世界第八奇迹——秦皇兵马俑96

重要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96

独立于万国之表的古代科技体系96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96

神话传说中的科技成就97

高度发达的我国古代农业97

世界最大农作物起源中心97

历史悠久的畜牧业98

我国是最早制蔗糖的国家98

我国是蔬菜种类最多的国家98

我国是生产桐油最早最多的国家98

我国是小麦产量最多的国家99

我国是棉花产量最多的国家99

我国是蚕丝生产最早最多的国家99

举世闻名的茶树故乡99

我国是世界上种稻最早的国家9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99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99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早的国家100

大放异彩的古代遗传育种100

我国古代五大农书100

世界农学史上的最早巨著《齐民要术》100

具有世界水平的农业专著《农政全书》101

领先世界的古代数学101

我国最早的计算器具——算盘101

“最妙的发明之一”——十进位制101

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商高定理102

古代世界著名数学文献——《九章算术》102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102

古代最精确的圆周率——祖率102

世界最早开展人口调查的国家103

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学著作——《墨经》103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103

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五星占》104

现代测天仪器的先驱——浑仪和简仪104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105

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观星台105

世界观测历史最长的瞻象台——北京古观象台105

世界钟表的鼻祖105

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106

世界最早的气象学专著——《乙已占》106

走在世界前列的古代气象观测106

世界最早最完备的古天象记录106

最早发明雨量器的国家107

我国古代的历法成就107

世界上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107

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地震资料107

开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先河的“地动仪”107

世界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人107

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图108

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108

自成体系的传统中医学108

造福人类的中国针灸术109

神奇的古代中国麻醉术109

高超的古代中国防腐术109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110

世界“百科全书”式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110

青铜时代的杰作——司母戊鼎110

领先于世界的古代冶铁术111

世界化学发展的重要根源——中国炼丹术111

推进世界航海业发展的指南针111

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造纸术111

人类史上划时代的发明——印刷术112

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火药112

领先于古代世界的火箭技术112

古代水利建设的杰作——都江堰113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113

造型独特的中国塔113

我国梁式桥型的精品杰作——洛阳桥113

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石桥——赵州桥113

世界上梁舟结合的先驱——广济桥114

古代世界最大的城——明南京城114

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长城114

“至圣先师”纪念地——孔府、孔庙、孔林114

新中国的象征——天安门115

雄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故宫115

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天坛115

世界最高古城上的辉煌建筑——布达拉宫115

精巧别致的中国园林116

近代中国史的“缩影”——圆明园116

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园林——避暑山庄116

遥遥领先的古代造船业117

兴旺发达的古代商业117

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117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118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18

领新标异的古代纺织业118

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118

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118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119

享有盛誉的我国八大菜系119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119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艺美术120

精美绝妙的中国刺绣120

享誉世界的景泰蓝120

闻名世界的唐三彩120

世界酒类珍品——茅台酒121

源远流长的中国制陶业121

举世无双的中国瓷器121

无与伦比的玉雕——“大禹治水图”121

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科技文献——《天工开物》122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文献——《山海经》122

中国古代百科成就集萃——《梦溪笔谈》122

我国是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123

高度发达的古代邮政通讯123

世界上第一架“飞车”123

世界上最早使用牙刷的国家123

世界上最早使用火柴的国家123

世界上最早开发天然气的国家123

世界上开采煤炭最早的国家124

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人124

名字上月球的中国古代科学家124

轰动西方世界的《中华大帝国史》124

浩繁无比的古代文化典籍125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籍125

四千年历史记录——《二十四史》126

我国经部最重要的丛书——《十三经》126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126

先秦成就最高的历史散文——《左传》126

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论语》127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儒家经典——“三礼”127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127

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127

崇尚法治的法家学说128

重视自然科学的墨家学说128

唯物辩证的阴阳五行说128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128

道教经书总集——《道藏》129

博大精深的经书——《易经》》129

与传统伦理宗教观念结合了的佛教129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禅宗130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汉字130

我国最古老的文字——陶文130

商代所使用的文字——甲骨文130

我国第一部官修字典——《康熙字典》131

我国古代文字学经典——《说文解字》131

我国最早的学术史专著——《明儒学案》131

古代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131

世界最早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132

享有盛誉的“武经七书”132

我国最早的婚姻法典132

两千年前的敬老法132

世界上第一部环保法132

历史悠久的古代教育133

孔子对教育理论的贡献——“有教无类”133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133

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书院134

我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134

光辉灿烂的我国古代文学艺术134

绚丽多彩的古代神话135

世界上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诗经》135

成就极高的先秦散文135

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136

卓绝一世的楚辞136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136

影响深远的古代现实主义诗歌——汉乐府民歌136

乐府民歌的杰作——《孔雀东南飞》、《木兰诗》136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汉赋13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唐诗137

雄浑奔放的盛唐边塞诗137

一代文学之胜——宋词138

古代戏曲发展的新阶段——元杂剧138

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明清小说138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39

我国最早的古代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139

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139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140

世界艺术奇葩——中国画140

古代最辉煌的人物画巨制——《清明上河图》140

历史悠久的民族瑰宝——莫高窟140

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龙门石窟141

气势雄伟的石刻珍品——云冈石窟141

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141

技艺超群的中国杂技141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141

传统健身术——太极拳142

世界最古老的棋类——围棋142

世界音乐和铸炼史上的奇迹——编钟142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143

尧舜禅让的传说143

大禹治理洪水的传说143

中国古代民间的“四大传说”143

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144

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徐福东渡144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44

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145

我国历史上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145

我国唐代的大规模移民145

东晋高僧远游天竺的记录——《佛国记》146

古代国际交流中心——唐都长安146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壮举——玄奘取经146

我国古代海外游记杰作——《大唐西域记》146

传播盛唐文化的艰难行程——鉴真东渡147

公元十四世纪的世界航海壮举147

中国历史上四次民族大融合147

昭君出塞嫁匈奴147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148

第四篇爱国诗篇 时代强音149

秦风·无衣·《诗经》151

鄘风·载驰·许穆夫人151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51

秦晋殽之战·《左传151

勾践灭吴·《国语》15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52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152

国殇·屈原152

橘颂·屈原153

易水歌·荆轲153

大风歌·刘邦153

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153

苏武传·《汉书》154

观沧海·曹操154

白马篇·曹植154

前出师表·诸葛亮154

木兰诗·无名氏15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55

烽火照西京·杨炯155

拔剑起蒿莱·陈子昂155

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156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56

少年行·王维156

使至塞上·王维156

望庐山瀑布·李白156

望天门山·李白156

五月天山雪·李白156

永王东巡歌·李白157

烽火动沙漠·李白157

塞上·高适157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15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57

春望·杜甫158

潼关吏·杜甫158

望岳·杜甫15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158

悲陈陶·杜甫158

军城早秋·严武158

月黑雁飞高·卢纶159

野幕敞琼筵·卢纶159

塞上曲·戴叔伦159

塞下曲·李益159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159

征西将·张籍159

凉州词·张籍159

送董邵南序·韩愈159

月望洞庭·刘禹锡160

韩信庙·刘禹锡160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160

忆江南·白居易160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160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61

雁门太守行·李贺161

男儿何不带吴钩·李贺161

泊秦淮·杜牧161

边上闻胡笳·杜牧161

塞下曲·张祜161

题菊花·黄巢161

不第后赋菊·黄巢162

赠别尉州契苾使君·李商隐162

重有感·李商隐162

虞美人·李煌162

岳阳楼记·范仲淹162

渔家傲·范仲淹163

宝剑·欧阳修163

桂枝香·王安石163

泊船瓜洲·王安石163

除日·王安石164

暑旱苦热·王令164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64

教战守策·苏轼164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6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65

衣襟中诗·李若水165

不斩奸邪恨最深·宇文虚中165

胸中千古蟠钟阜·李伸之165

六州歌头·贺铸165

永遇乐·李清照166

生当作人杰·李清照166

伤春·陈与义166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166

帝城王气杂妖氛·刘子翚167

池洲翠微亭·岳飞167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岳飞167

满江红·岳飞167

小重山·岳飞167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167

戊午上高宗封事·胡铨168

船离洪泽岸头沙·杨万里168

中原父老莫空谈·杨万里168

金错刀行·陆游168

书愤·陆游169

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169

示儿·陆游169

诉衷情·陆游169

秋波媚·陆游169

夜游宫·陆游169

蝶恋花·陆游170

州桥·范成大170

六州歌头·张孝祥170

摸鱼儿·辛弃疾171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171

念奴娇·辛弃疾171

贺新郎·辛弃疾17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72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7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72

鹧鸪天·辛弃疾172

好事近·韩元吉173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173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173

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173

辛稼轩画像赞·陈亮174

六州歌头·刘过174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刘过174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戴复古175

谒金门·怀故居·李好古175

清平乐·李好古175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刘克庄175

祝英台近·北固亭·岳珂176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周密176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文及翁176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176

题临安邸·林升177

过零丁洋·文天祥177

几日随风北海游·文天祥177

草合离宫转夕晖·文天祥177

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文天祥177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178

满江红·王清惠178

寄江南故人·家铉翁178

有怀长不释·郑思肖178

唐多令·邓郯179

满庭芳·徐君宝妻179

解连环·孤雁·张炎179

过杭州故宫·谢翱179

残年哭知己·谢翱180

徒把金戈挽落晖·虞集180

秋风兰蕙化为茅·倪瓒180

大树无枝向北风·高启180

登金陵西花台望大江·高启180

石灰吟·于谦181

咏煤炭·于谦181

春日客怀·于谦181

上太行·于谦181

满江红·题宋高宗赐岳武穆手诏石刻·文徵明181

马上作·戚继光181

过文登营·戚继光182

宿阿育王寺·戚继光182

郁葱千里绿阴肥·戚继光182

咏牡丹·俞大猷182

杨西洲南征赠以战袍·俞大猷182

就义诗·杨继盛182

秋日杂感一首·陈子龙182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陈子龙182

采桑子·夏完淳183

狱中上母书·夏完淳183

军中夜感·张家玉183

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郑成功183

海上·顾炎武183

悲风动中夜·王夫之184

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184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屈大均184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184

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184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185

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185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185

酷相思·寄怀少穆·邓廷桢185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185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林则徐186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林则徐186

寰海·魏源186

粤各乡居民示谕英夷·佚名186

冯婉贞·徐珂186

夜起·黄遵宪187

凄凉白马市中箫·康有为187

魏绛和戎岂有功·康有为187

过虎门·康有为187

沧海惊波百怪横·康有为187

天龙作骑万灵丛·康有为187

将军视死甘如饴·缪钟渭187

春愁·丘逢甲188

有感一章·谭嗣同188

览武汉形势·谭嗣同188

和仙槎除夕感怀·谭嗣同188

狱中题壁·谭嗣同188

读陆放翁集·梁启超188

爱国歌·梁启超189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梁启超189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189

忍把光阴付逝波·秋瑾189

满江红·秋瑾189

鹧鸪天·秋瑾190

出塞·徐锡麟190

挽刘道一·孙文190

无题·孙文190

与妻书·林觉民190

吊鉴湖秋女士·柳亚子191

江南一叶泪纵横·柳亚子191

吾心·黄炎培191

乱离身世感流波·钱来苏191

吊圆明园故址·李大钊191

自题小像·鲁迅191

万家墨面没蒿莱·鲁迅191

悼杨铨·鲁迅192

“友邦惊诧”论·鲁迅192

崇实·鲁迅192

战略关系·鲁迅192

中国人的生命圈·鲁迅192

文章与题目·鲁迅193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鲁迅193

扬子江词·何叔衡193

长征·毛泽东193

沁园春·雪·毛泽东193

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194

太行春感·朱德194

金镂曲·题八大山人《松壑图》·廖仲恺194

哀思惟奋酬君愿·何香凝194

狱中·陶铸194

自由·沈钧儒194

归国杂吟·郭沫若195

满江红·闽于戚继光祠题壁·郁达夫195

无题·胡厥文195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195

狱中诗·恽代英196

绝笔诗·周文雍196

自誓诗·车耀先196

男儿立志出乡关·黄治峰196

恨不抗日死·吉鸿昌196

八十书怀·叶剑英196

忆秦娥·祝科学大会·叶剑英196

梅岭三章·陈毅197

狼牙山五壮士·邓拓197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197

破阵子·奉答邓大姐·华罗庚197

清平乐·赠乒乓球诸健将·夏承焘197

观赏新四军征途书画展·夏征农198

引颈待看统一花·王兆培198

满江红·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端木蕻良198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198

让不朽的爱情战胜死亡·杨炼198

中华,中华·柯原199

怎样看待中国的“穷”·高狄199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200

毕业歌·田汉200

黄河颂·光未然200

松花江上·张寒晖200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公木201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麻扶摇201

我的祖国·乔羽201

英雄赞歌·公木201

马儿啊,你慢些走·李鉴尧等202

歌唱祖国·王莘202

请到天涯海角来·郑南202

长江之歌·胡宏伟202

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203

我爱祖国·吕远203

我的祖国妈妈·梁上泉203

江河万古流·苏叔阳204

我的中国心·黄霑204

万里长城永不倒·卢国沾204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叶佳修204

万里长城万里长204

第五篇正义壮歌 进步之举205

大禹治水造福后代207

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商汤革命207

武王伐纣大快人心207

震撼西周王朝的国人暴动207

我国奴隶社会的“共和行政207

许穆夫人毅然赴国难208

移风易俗的胡服骑射208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李悝变法208

商鞅变法强秦国208

福泽后世的都江堰工程208

秦灭六国统一中华209

秦始皇施新政巩固统一209

秦筑长城御外侮209

促使秦王朝灭亡的陈胜、吴广起义209

与民休息带来的“文景之治”210

开中西交往先河的张骞两使西城210

昭君只身出塞和番210

推翻王莽统治的绿林、赤眉起义210

班超使西域奋斗三十年210

动摇东汉王朝统治的黄巾起义211

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211

祖逖北伐收复失地211

沉重打击士族制度的孙恩、卢循起义211

促进北方统一和民族融合的魏孝文帝改革211

结束南北割据局面的隋朝灭陈212

福及子孙的大运河工程212

密切大陆台湾联系的三到台湾212

威震隋唐两代的隋末农民起义212

促使唐朝走向封建鼎盛时期的“贞观之治”213

密切汉藏关系促进西藏发展的唐番通婚213

在中日交往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鉴真东渡213

首次提出“均平”口号的黄巢大起义213

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玄奘取经214

中原人民的抗辽斗争214

提出“均贫富”革命要求的王小波、李顺起义214

使百姓“各获安宁”的庆历新政214

富国利民的王安石变法215

主张“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方腊起义215

宣称“等贵贱,均贫富”的钟相、杨么起义215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215

“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八字军216

黄天荡之战困兀术216

郾城之战大败金军216

采石之战金兵覆没216

襄樊之战气贯长虹217

赛典赤开发云南促农耕217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217

设宣政院掌管藏族地区和佛教事宜217

规模大、时间长的红巾军起义218

设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地区218

郑和七下西洋218

改土归流促进民族发展218

打败瓦刺军的北京保卫战219

保卫海疆安宁的抗倭斗争219

张居正改革促进经济发展219

城镇居民与矿监税使的斗争219

推翻明王朝的明末农民起义219

扬州十日,浴血抗清220

赤嵌之战,收复台湾220

维护祖国统一的平定三藩之乱220

雅克萨之战平俄患220

平等划定中俄边界的《尼布楚条约》221

巩固疆域的三平准噶尔叛乱221

设驻藏大臣加强中央与西藏的联系221

平定大、小和卓木分裂祖国之乱221

打响鸦片战争前哨战的穿鼻海战222

振国威、鼓士气的虎门销烟222

血洒炮台的沙角、大角之战222

自发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22

坚持数年的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223

重创英军的吴淞之战223

誓死不屈的镇江保卫战223

震惊清廷的小刀会起义223

主张“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拜上帝会223

打响太平天国第一枪的金田起义224

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224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24

厦门人民反掠卖华工的斗争224

首倡效法西方的著作《资政新篇》225

反对英法联军的三次大沽之战225

“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225

太平军慈溪之战毙华尔225

振聋发聩的《校邠庐抗议》226

派遣首批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226

天津教案灭洋魔226

台湾之战拒法军226

大败法军的镇南关大捷227

中国资产阶级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227

中朝共同抗日的牙山战役227

黄海海战重创日军227

血洒海防的威海卫之战227

台湾义军的反割台斗争228

打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枪的广州起义228

为巩固国防而创立新军228

爱国知识分子大请愿的公车上书228

“广联人才,创通风气”的强学会229

图强兴邦的戊戌变法229

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运动229

反对守旧官绅把持学校的学界风潮229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爱国学社230

捍卫国家主权的拒法运动230

西藏军民的江孜抗英斗争230

致力革命宣传教育活动的光复会230

知识分子组成的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230

风起云涌的收回路矿主权运动231

反帝反封建的拒俄运动231

留日学生组成的拒俄义勇队231

沉重打击了美国侵略气焰的反美爱国运动231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232

孙中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232

反帝爱国求生存的抢米风潮232

为维护国格而开展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233

近代资产阶级发动的萍、浏、醴起义233

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黄冈起义233

反清革命的钦廉防城起义233

威震清军的惠州七女湖起义233

瓦解敌军的广州新军起义234

促进辛亥革命高潮到来的黄花冈起义234

“路有国存,存路救国”的保路运动234

结束持续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234

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234

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35

反对袁世凯复辟的二次革命235

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235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护法运动235

具有思想解放意义的新文化运动236

实践教育救国的平民教育运动236

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新民学会236

组织青年学生反日爱国的学生救国会23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五四”运动237

寻找“改造中国与世界”良方的旅法勤工俭学237

确立联俄政策的孙文越飞宣言237

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238

群众自发展开的敦促中苏建交运动238

形成反帝爱国洪流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238

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收回教育权运动238

促进北方革命运动发展的北京政变238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北伐战争239

为平定北洋军阀扫清障碍的五原誓师239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反帝爱国斗争239

壮大红军抗日队伍的宁都起义239

青年学生抗日爱国的“送蒋北上”运动240

上海军民卫国守土的“一二八”抗战240

以争取人民民主权利为宗旨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240

奋勇抗击日伪的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240

给日军以重大创伤的长城抗战241

力促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241

为发展抗日统一战线作出贡献的青年救国会241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一二九”运动241

致力民主和平爱国的中国人民救国会242

蒋介石国民党迫害爱国志士的七君子事件242

为营救“七君子”而展开的救国入狱运动242

取得局部抗战胜利的绥远抗战242

迫使蒋介石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243

不顾禁令、奋起抵抗的“七七事变”243

重创日军有生力量的“八一四”空战243

打击日军嚣张气焰的忻口战役243

坚守七日的南京保卫战244

歼灭日军两万余人的台儿庄大捷244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244

大振国威的入缅作战244

标志抗战结束的日本投降与中国受降245

台湾光复使宝岛重归中国版图245

反对内战的“一二一”运动245

国统区内爱国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运动245

反蒋爱国的第二条战线245

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台湾“二二八”起义246

实现新疆和平解放的陶峙岳起义246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起义246

傅作义部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246

江阴要塞国民党军起义247

实现湖南和平解放的湖南起义247

迎接全国解放的国民党海军舰艇起义247

弃暗投明的刘文辉、邓锡侯起义247

维护祖国统一的北平和谈247

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渡江战役248

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248

第六篇中华英才 祖国栋梁249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聃251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251

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孟轲251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251

法家学说集大成者韩非251

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252

注重改革的“齐之贤相”晏婴252

宽猛相济以治国的子产252

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勾践252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252

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253

因势辅时的雄杰之士孙膑253

率先变法以强国的李悝253

造福巴蜀的“川祖”李冰253

统一祖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253

始修长城御外侮的蒙恬254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254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254

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254

富国兴邦的汉武帝255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霍去病255

忍辱著《史记》的司马迁255

使之四方,不辱君命的苏武255

开通西域的功臣张骞255

“安定匈奴的王后”王昭君256

战斗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256

“已祀千龄,令人敬仰”的张衡256

一代名医华佗256

“五经无双许叔重”256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257

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25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257

繁荣东南的吴大帝孙权257

五世纪时的伟大科学家祖冲之257

战斗的无神论者范缜258

黄巾大起义领袖张角258

再次统一中国的隋文帝258

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徵258

为“贞观之治”作出努力的唐太宗259

“常为大国忧”的诗仙李白259

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259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259

“苍鹰上击翻曙光”的柳宗元259

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260

历千辛万苦徒步西域取经的玄奘260

凌沧海之遥传播中国文化的鉴真260

致力藏汉经济文化交流的松赞干布260

“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的杨业261

为民作主的清官包拯261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毕昇261

作史为鉴的司马光261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261

诗文书画无所不精的苏轼262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262

以国为重,忠贞直言的寇准262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262

“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的宗泽262

寸土不让拒金兵的李纲26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263

“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王彦263

“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263

抗金名将韩世忠263

“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岳飞264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264

山忠魂陆秀夫264

“思大有为于天下”的忽必烈26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265

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265

完成统一大业的农民皇帝朱元璋265

“留得清白在人间”的于谦265

戎马卫国抗倭寇的谭纶266

“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266

“丹心独抱”的抗倭英雄俞大猷266

“横戈原不为封侯”的袁崇焕266

“药物之王”李时珍266

七下西洋通亚非的郑和267

愿“国家致盛治”的徐光启267

整顿纲纪的张居正267

中国的“阿格瑞柯拉”宋应星267

“死犹未肯输心去”的黄宗羲26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268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的王夫之268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268

反封建启蒙运动的先驱者李贽268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269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的夏完淳269

“一死以报国家”的史可法269

“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煌言269

具有远见卓识的康熙皇帝269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270

唯物主义的学界泰斗戴震270

历尽艰辛回归祖国的渥巴锡270

“予欲以死报国”的陈化成270

“报国丹心指天誓”的关天培270

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271

第一个奏请禁鸦片的朱嶟271

“共矢血诚,伸祛大患”的邓廷桢271

不愿“离城一步”的抗英名将裕谦271

“暮年萌志伸国威”的左宗棠272

以夷制夷,自强御侮的魏源272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272

“斩邪留正解民悬”的洪秀全272

“奉天诛妖,救世安民”的杨秀清272

“致力译述以警世”的严复273

“精卫无穷填海心”的黄遵宪273

“振痴聋而启昏聩”的郑观应273

机智勇敢的外交家曾纪泽273

“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274

“舰亡亦亡,生死以守”的丁汝昌274

不辱使命的外交家杨儒274

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容闳274

威震镇南关的老将冯子材274

反帝爱国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275

保家卫国守台湾的徐骧275

维新变法的帝党大员翁同龢275

“变法以成天下治”的康有为275

名噪一时的维新志士梁启超276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276

“慷概难酬国土恩”的保国猛将林旭276

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曹福田276

重创外敌的“天下第一团”首领张德成277

拒倭守土的义军首领丘逢甲277

著书警世蹈海酬国的陈天华277

“只解沙场为国死”的徐锡麟277

绞刑架下正气浩然的禹之漠277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278

“无公则无民国”的元戎黄兴278

为共和宪法流血的宋教仁279

为共和献身的第一人陆皓东279

为共和殉难的第二健将史坚如279

“为大义而死”的方声洞279

“誓为天下谋永福”的林觉民280

传播革命思想的“海燕”朱执信280

“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280

“人生到处方英杰”的鉴湖女侠秋瑾280

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281

筹划武昌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281

“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的蔡得281

拥维新创建自立军的唐才常281

中国飞行事业的创始人冯如282

我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专家詹天估282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282

民主革命宣传家章太炎283

教育救国的先行者陶行知283

首赴国难的抗日勇士马占山283

蓄须明志抗日伪的梅兰芳283

画不卖与官家的齐白石284

以国家民族为重的佟麟阁284

抗日常胜将军张自忠284

拥护统一幡然而归的李宗仁284

爱国重于泰山的冯玉祥285

为和平而起义的程潜285

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范旭东285

爱国华侨企业家胡文虎285

挥笔揭批卖国贼的邵飘萍286

“恨不抗日死”的吉鸿昌286

“为国当不能顾家”的谢晋元286

愿为抗日救国死的赵登禹286

“个人利益在所不计”的杨虎城287

壮志难移,大节不死的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287

“何惧马革裹尸还”的何基沣287

“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杜重远287

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傅作义288

“爱国志士,民主先锋”邹韬奋288

为和平民主奋斗终生的宋庆龄288

寻求救国真理的政治活动家沙千里289

“鲁子终身不帝秦”的马叙伦289

全心全意爱着中国的郑振铎289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289

爱国女英豪许广平290

为国歌谱曲的聂耳290

“壮绝神州戏剧兵”田汉290

“为抗战发出怒吼”的冼星海290

力争人权民主自由的李公朴291

反独裁争民主不畏强暴的闻一多291

力主“唯抗日乃能救国”的史量才291

有“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续范亭291

宁饥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292

“看山还是故乡青”的张大千292

“安危不动心”的徐悲鸿292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292

“精兵简政”的倡导者李鼎铭292

“努力向学,蔚为国有”的李四光293

为建和平中国尽力的张治中293

愿葬高山,以望大陆的于右任293

鼓吹“佛教革命”的爱国僧人太虚293

为解放西藏尽力的格达活佛294

维护祖国统一的喜饶嘉措294

中国新人口论的首倡者马寅初294

第七篇中流砥柱 领导核心295

热爱祖国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297

中国共产党29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的政治集团29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9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98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98

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指南——马克思主义298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列宁主义299

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299

中国共产党章程299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300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300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300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300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300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300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301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纪律301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301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纪律301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纪律301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特点301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302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302

坚持民主集中制302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302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02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302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303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义务303

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一303

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30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304

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304

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304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304

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305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305

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305

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06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306

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306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306

党的团结统一307

入党誓词307

中国共产党党旗307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30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30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08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0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08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309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309

中国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09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30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310

第一次国共合作310

为革命高潮到来作思想组织准备的党的四大310

确定党在紧急时期任务的党的五大311

反帝革命运动——五卅运动311

反帝爱国斗争——省港大罢工311

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312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312

推动农村革命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312

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的南昌起义312

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总方针的八七会议313

建立农村根据地的秋收起义313

为挽救中国革命而英勇斗争的广州起义313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313

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314

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314

确定新形势下党的任务和方针的党的六大314

中国民主革命的十大纲领3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15

毛泽东的红色政权理论315

加强党和军队建设的古田会议决议315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遵义会议316

震惊中外的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316

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瓦窑堡会议316

确立党的抗日路线、纲领和政策的洛川会议317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317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317

第二次国共合作318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18

确定党在抗日时期任务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31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319

阐明抗战发展规律的《论持久战》319

八路军出师抗战的首次战役——平型关大捷319

华北军民的反“扫荡”斗争319

新四军战斗在大江南北320

把冀东人民抗日战争推向新阶段的冀东暴动320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敌后抗战320

大规模的抗战进攻——百团大战321

指引中国革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论》321

为抗战和全国解放奠定基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321

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321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论联合政府》322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322

国共和谈的彻底破裂322

吹响建立新中国号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323

为夺取全国胜利作思想政治准备的七届二中全会323

伟大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23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3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顺利举行324

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3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3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诞生326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32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26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327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327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28

粉碎高饶反党集团328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十大关系》328

制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党的八大328

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29

反右斗争扩大化及其改正329

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八届二次会议329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329

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330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七千人大会33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动和结果330

应予彻底否定的“文化大革命”331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331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331

提出党在新时期根本任务的党的十一大331

粉碎“四人帮”后的拨乱反正332

在全国复查和平反大量冤假错案332

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332

实现全党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33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333

正确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的十一届六中全会33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34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党的十二大334

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导原则——四项基本原则334

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33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35

确立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335

新的历史时期的一次全面整党335

《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335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改革33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36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33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337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337

党的建设问题是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337

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改革的四项要求338

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338

“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方针338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338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339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339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339

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340

中国共产党发展同外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关系的基本准则340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40

大力发扬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34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41

加强党风与廉政建设341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党的十三大34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42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42

平息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342

确定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十三届四中全会342

通过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决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343

《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343

明确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十三届七中全会343

江泽民强调进行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344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345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345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34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毛泽东346

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身的周恩来347

“爱国热忱,举国同钦”的刘少奇347

“愿将热血卫吾华”的杰出军事家朱德348

为振兴中华而励精图治的任弼时348

啮指血书“毋忘国耻”的彭湃349

党的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349

忧国忧民、矢志革命的蔡和森350

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主要奠基人瞿秋白350

救国救民,坚贞不屈的方志敏350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林伯渠351

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谢觉哉351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元老董必武351

“投身革命即为家”的陈毅352

英勇善战、耿直刚正的彭德怀352

为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张闻天353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元帅贺龙353

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王稼祥354

“砍头不足畏,救国最要紧”的陶铸354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杰出领导人李富春354

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卓越贡献的廖承志355

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的刘伯承355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罗荣桓355

革命一生、屡建奇功的叶剑英356

少年投身革命的胡耀邦356

战功卓著,高风亮节的徐向前356

中国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奠基人聂荣臻357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357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358

第八篇必然选择 辉煌成就359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本质统一36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361

社会主义代警资本主义的必然性361

社会主义代警资本主义的长期性362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36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63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363

科学地进行社会制度的比较363

资本主义大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掠夺364

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364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365

现代资本主义并未改变其本质365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65

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366

新中国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36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66

我国的国体、政体367

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367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67

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368

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368

向雷锋同志学习368

“五讲四美”活动的开展368

发扬“五种”精神369

清除“精神污染”369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69

云南、西康和平解放370

西藏和平解放370

新疆和平解放370

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370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371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371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371

南沙群岛自卫反击战371

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372

国防工业日益强大372

国防现代化成绩瞩目372

作战飞机全部实现国产化373

军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373

社会主义根本大法的制定和实施373

中国特色的立法、司法制度374

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37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7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74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375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75

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合作375

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75

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376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376

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376

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充实377

国民经济大幅度增长377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377

主要工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378

国家财力不断壮大378

国民经济体系趋于合理378

固定资产投资巨大378

“七五”计划目标基本实现378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379

企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379

分配制度有了较大改进379

开放式的流通体制基本形式379

人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380

城乡居民消费质量提高380

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380

居住状况大为改观381

衣着消费变化较大381

食品消费讲究营养381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增长381

第三产业迅速扩大382

二十五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382

三十六个城市提前跨入小康382

农业生产全面增长382

农业经济效益提高383

人均占有主要农副产品数量增加383

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调整383

农业科技普遍推广应用384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84

农业“四化”程度日益提高384

农田水利建设成就瞩目384

治理黄河成果斐然385

人工育林面积居世界首位385

“风沙紧逼北京城”的状况趋于缓解385

橡胶基地发展惊人385

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386

建成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386

我国建成二十家特大企业386

工业生产迅速增长386

工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387

工业布局日趋合理387

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387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能源大国387

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387

矿业开发规模居世界第三388

电力工业得到很大发展388

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388

冶金工业大步前进389

钢产量跃居世界第四位389

机械工业变化巨大389

汽车工业已具规模389

航空工业进步明显390

航天工业成绩显著390

核工业成就举世瞩目390

船舶工业得到长足发展390

化学工业日新月异390

电子工业突飞猛进391

建材工业初具规模391

纺织工业日益壮大391

轻工业门类齐全391

建筑业已成为支柱产业392

交通运输业发生根本变化392

铁路建设发展迅速392

公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393

“神州第一路”建成通车393

航空线路四通八达393

港口建设取得很大成绩393

远洋运输业长足发展394

邮电事业成就突出394

商品市场空前活跃394

对外开放成绩卓著395

我国对外开放的五次飞跃395

经济特区艰苦创业结硕果395

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396

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396

进出口贸易显著增长396

对外贸易地区不断扩大396

进出口商品结构趋向合理397

利用外资取得成效397

技术引进步伐较快397

对外承包劳务取得进展397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有所发展398

国际多边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398

旅游事业发展较快398

旅游业已成为创汇三大支柱之一398

基础教育变化巨大399

高等教育学科齐全399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喜人399

成人教育在改革中发展400

对外教育交流不断加强400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400

科学技术硕果累累400

专利项目效益显著401

航天技术世界领先401

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401

生物科技不断进步402

文化事业空前繁荣402

广播影视发展迅速402

群众文化蓬勃发展402

图书馆建设成就巨大403

新闻事业进展很快403

出版事业成绩斐然403

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403

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404

城乡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建成404

传统中医药得到振兴404

卫生防疫工作得到加强405

医学教育和科技成果卓著405

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较快405

人均寿命成倍提高406

我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406

竞技体育勇攀高峰406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406

体育国际交流日益扩大406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407

正确人口政策的制定407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407

环保工作日益引起重视408

人民保险事业发展迅速408

妇女解放程度提高40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结论40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409

我国现代化建设基本指导方针410

第九篇祖国统一 共同理想411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413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413

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414

四十年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414

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415

解决台湾问题的九点建议416

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建议416

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416

香港问题的由来417

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417

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418

香港问题圆满解决的重大意义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18

澳门问题的由来419

我国解决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419

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419

澳门问题圆满解决的重大意义420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420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420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421

我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421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42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42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本质42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42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423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八大功能423

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23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4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24

民主党派424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425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425

民主监督426

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42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427

反帝反封建的民革元老李济深428

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何香凝428

三赴太原推动抗日的朱蕴山429

不畏强暴公开斥顽的王昆仑429

现任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429

现任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430

中国民主同盟430

“苟利国家生死以赴”的张澜431

“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沈钧儒431

毕生推进民主运动的杨明轩431

“七君子”中之女杰史良432

“五四”老人、救亡先锋胡愈之432

现任民盟中央名誉主席楚图南432

现任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433

中国民主建国会433

提倡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黄炎培434

著名爱国民族工业家胡厥文434

现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434

中国民主促进会434

呼吁和平为民请命的马叙伦435

自学成才献身革命的周建人436

“托命于文艺”的民主斗士叶圣陶436

现任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436

中国农工民主党436

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邓演达437

为民主建国作出贡献的章伯钧438

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努力的黄琪翔438

一生爱国矢志不渝的彭泽民438

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季方439

现任农工党中央名誉主席周谷成439

现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439

中国致公党440

参加辛亥革命的致公党元老陈其尤440

现任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黄鼎臣440

现任致公党中央主席董寅初441

九三学社441

老骥伏枥壮心不移的许德珩442

现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周培源442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442

巾帼英雄起义领袖谢霄红443

献身民族解放和中华统一的蔡啸443

现任台盟中央名誉主席苏子蘅443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444

不畏高压支持抗战的陈叔通444

现任工商联执委会名誉主席胡子昂444

现任工商联执委会主席荣毅仁445

无党派民主人士445

华侨445

归侨445

侨眷445

华人445

华裔445

华侨的形成和发展445

解放前华侨的悲惨命运446

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446

华侨华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贡献447

华侨维护祖国主权关心祖国统一447

华侨华人海外扬威448

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根本方针448

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基本政策449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449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449

“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司徒美堂450

爱国一生风范长存的庄希泉450

台湾同胞451

对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政策451

对去台湾人员在中国大陆亲属的政策451

对台贸易的基本方针451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452

台湾同学会452

黄埔军校同学会452

欧美同学会452

民族的产生和发展452

中华民族452

我国各民族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作出了共同贡献453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453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454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454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454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455

坚持无产阶级民族观,反对资产阶级民族观455

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456

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456

实行民族互助,促进共同繁荣457

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457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457

民族聚居区458

民族自治地方458

民族自治机关458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58

保障民族自治权利459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459

民族同化460

民族融合460

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460

不计私怨为国抗敌的囊占461

达斡尔族抗俄英雄桂古达尔461

安定藏局维护统一的颇罗鼐461

为西藏归入祖国版图作出贡献的萨班·贡噶坚赞461

“宁可战死不做奴隶”的库尔察克461

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462

壮族抗法英雄蒙大462

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的安健462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462

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463

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韦拔群463

东北革命文艺的先驱金剑啸463

“吕梁英雄”姜涛463

为革命奋斗到最后一口气的罗炳辉463

为抗蒋愤然辞官赴国难毅然出山的朱早观464

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464

拒与日寇合作、振兴民族经济的李烛尘464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465

英勇抗日寇执著求真理的张冲465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465

全国政协副主席包尔汉466

全国政协副主席司马义·艾买提466

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466

“一个最好的爱国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466

宗教467

宗教的产生和消亡467

我国宗教的基本状况468

我国宗教的基本特点468

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469

爱国的宗教界人士469

争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470

爱国宗教组织470

正常宗教活动受到保护470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471

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471

佛教471

中国佛教协会472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472

道教472

中国道教协会472

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473

伊斯兰教473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473

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沈遐熙473

天主教473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474

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474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474

现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474

基督教474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474

中国基督教协会475

现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会长丁光训475

知识分子475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75

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476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476

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477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77

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478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478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78

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479

积极投身振兴中华和祖国统一大业480

第十篇振兴中华 任重道远481

振兴中华是历代爱国者的最高追求483

振兴中华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483

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国际环境48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83

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48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48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48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8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8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485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48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485

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486

类型多样、利用率低的国土486

分布较广的灾害性天气486

差异较大的河流特征487

尽力减轻“沙漠化”的危害487

努力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487

加快治理生态环境487

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488

大力保护耕地面积488

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488

尽快扭转生物资源锐减之势489

努力开发利用能源资源489

大力降低能耗指标489

努力改善大气污染状况489

认真治理水质污染问题490

重视解决近海海域污染问题490

逐步治理噪声污染问题490

不断克服固体废物污染问题490

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491

切实保护草原资源491

严格环境保护执法工作491

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491

中国人口的历史发展概况491

大力提高人口素质492

努力控制人口增长492

我国人口的密度493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493

重视城镇新就业和待业人员问题493

注意人口老龄化问题493

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494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94

走好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494

逐步缩小我国同国际间的差距494

我国经济落后是历史形成的495

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的人均意识495

稳步提高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人均占有量495

尽快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496

逐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496

大力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496

切实提高产品质量497

改变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的状况497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497

努力提高交通先行官的地位498

努力发展邮电通讯事业498

切实加强技术改造工作499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499

大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499

坚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499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500

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体制改革500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501

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501

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501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502

完善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502

努力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502

改革和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503

十分重视城市化问题503

闭关锁国是造成我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503

继续加快对外开放504

用好用活我国的外债504

充分利用我国的国债504

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0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505

迅速改变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506

努力把粮食生产搞上去506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06

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506

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507

坚持走科技兴农的道路507

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的生产水平507

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508

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508

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508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09

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9

实现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和互相制约510

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510

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510

真正把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511

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511

重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512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512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512

高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513

走“科技兴国”的道路513

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513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514

充分认识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514

时刻把握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形势515

大力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515

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15

坚持“两手抓”的文化工作方针515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516

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516

努力建设世界体育强国51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必要条件517

现代化建设的四项政治保证517

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517

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517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518

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51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518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518

增强振兴中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519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519

确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519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520

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520

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520

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520

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521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521

坚持岗位爱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521

树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521

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522

发扬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522

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522

自觉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522

积极投身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523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523

为实现当代爱国主义三大任务而奋斗523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524

努力从爱国主义者成长为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524

附录525

马克思恩格斯论爱国主义527

列宁论爱国主义528

斯大林论爱国主义530

毛泽东论爱国主义531

周恩来论爱国主义533

刘少奇论爱国主义534

邓小平论爱国主义535

江泽民论爱国主义537

外国哲人论爱国主义540

宪法中关于爱国的一些规定546

刑法中关于爱国的一些规定548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爱国的一些论述548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关于爱国的一些论述549

中国历史大系年表550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简表551

中国近代史上主要的不平等条约552

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技术556

后记558

1991《爱国主义教育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一宁主编 1991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爱国主义教育(1997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
1997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爱国主义漫谈  1(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爱国主义漫谈 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爱国主义漫谈  2(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爱国主义漫谈 2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手册(1990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手册
199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教育手册(1990 PDF版)
社会主义教育手册
199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概论(1993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概论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新论(1997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新论
1997 北京:海潮出版社
论爱国主义教育(1951 PDF版)
论爱国主义教育
1951 群众书店
爱国主义教育讲话(1983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讲话
198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辞典(1995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辞典
1995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概论(1985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概论
198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讲话(1985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讲话
1985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读本(1991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1991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讲话(1995 PDF版)
爱国主义教育讲话
1995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界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录(1990 PDF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界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录
1990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