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6

第一篇 地理59

第一章 建置沿革59

第一节 清代建置59

第二节 民国建置6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69

第二章 乡镇概况72

第一节 城关镇72

第二节 桂果镇73

第三节 牛场镇73

第四节 猫场镇74

第五节 化起镇74

第六节 龙场镇75

第七节 八步镇75

第八节 以那架镇76

第九节 三塘镇77

第十节 阿弓镇77

第十一节 珠藏镇78

第十二节 三甲白族苗族乡79

第十三节 自强苗族乡79

第十四节 大平苗族彝族乡80

第十五节 官寨苗族乡80

第十六节 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乡81

第十七节 金龙苗族彝族布依族乡81

第十八节 后寨苗族乡82

第十九节 鸡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82

第二十节 中寨乡83

第二十一节 绮陌乡83

第二十二节 普翁乡84

第二十三节 实兴乡84

第二十四节 马场乡85

第二十五节 上坪寨乡86

第二十六节 营合乡86

第二十七节 纳雍乡86

第二十八节 板桥乡87

第二十九节 白泥乡87

第三十节 少普乡88

第三十一节 熊家场乡89

第三十二节 黑土乡89

第三章 地质 地貌90

第一节 地层及地质构造90

第二节 地貌92

第三节 矿产资源93

第四章 山脉 水文95

第一节 山脉95

第二节 水文99

第五章 气候103

第一节 气候特征及要素103

第二节 物候112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113

第六章 土壤118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耕作土118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120

第七章 生物资源121

第一节 植被121

第二节 植物121

第三节 动物124

第二篇 民族 人口 宗教125

第一章 民族125

第一节 汉族125

第二节 仡佬族131

第三节 苗族134

第四节 彝族146

第五节 布依族151

第六节 水族154

第七节 回族157

第八节 白族159

第九节 穿青人162

第十节 蔡家人165

第二章 民族工作168

第一节 民族政策宣传教育169

第二节 人才培养171

第三节 生产扶持173

第四节 生活补助177

第五节 民间文化活动开展181

第六节 民族识别183

第七节 民族乡的建立185

第三章 人口185

第一节 人口变化185

第二节 人口结构190

第三节 人口控制196

第四章 宗教198

第一节 道教198

第二节 佛教199

第三节 基督教200

第四节 伊斯兰教201

第三篇 党政群团202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党政群团20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织金县党部202

第二节 县政府205

第三节 县参议会207

第四节 社会团体20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织金县地方组织209

第一节 中共早期织金秘密组织20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织金县委员会210

第三节 县历次党员代表大会213

第四节 县委机构214

第五节 乡镇党委216

第六节 组织工作216

第七节 宣传工作219

第八节 纪律检察工作228

第九节 统战工作230

第十节 其它工作231

第三章 织金县人民政府234

第一节 历届政府234

第二节 政府机构238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240

第四章 织金县人民代表大会241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241

第二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243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249

第四节 选举251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254

第六节 主要工作255

第五章 织金县政协259

第一节 历届会议260

第二节 组织机构265

第三节 主要活动265

第六章 人民团体268

第一节 织金县工会268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织金县委273

第三节 织金县妇女联合会276

第四节 织金县工商联合会279

第七章 重要政事281

镇压反革命281

土地改革282

“三反”运动282

“五反”运动283

农业合作化284

整风反右284

人民公社285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85

“文化大革命”286

经济体制改革290

第四篇 公安司法292

第一章 公安292

第一节 机构沿革292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和取缔反动会道门293

第三节 禁烟禁毒294

第四节 刑事侦察294

第五节 治安管理295

第六节 消防管理298

第七节 监所管理299

第二章 检察299

第一节 机构沿革299

第二节 刑事检察300

第三节 经济检察301

第四节 法纪检察302

第五节 监所检察302

第三章 审判303

第一节 机构沿革303

第二节 刑事审判304

第三节 民事审判305

第四节 经济审判306

第五节 民事经济案件执行306

第六节 刑事案件复查307

第四章 司法行政308

第一节 机构沿革308

第二节 法制宣传309

第三节 公证310

第四节 法律顾问310

第五节 人民调解310

第五篇 民政 劳动 人事312

第一章 民政312

第一节 拥军优属312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318

第三节 社会救济319

第四节 灾害救济321

第五节 社会福利324

第六节 扶贫326

第七节 婚姻登记管理327

第二章 劳动人事329

第一节 劳动管理329

第二节 人事管理334

第三节 工资福利336

第四节 离休退休退职340

第五节 老龄工作342

第六篇 军事344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驻军344

第一节 清代军事机构及驻军344

第二节 民国军事机构及驻军345

第三节 解放后的军事机构及驻军347

第二章 兵役350

第一节 “土兵”及募兵350

第二节 征兵351

第三节 志愿兵与义务兵353

第三章 民兵356

第一节 团练及国民兵团356

第二节 民兵组织建设358

第三节 教育训练360

第四节 装备管理364

第五节 主要活动365

第四章 防空及战备支前367

第一节 防空367

第二节 战备支前368

第五章 重大战事370

阿五陇胯狙击吴三桂叛军370

咸同年间织金的农民起义371

咸同年间县外农民义军进攻织金372

民国时期的县境战事376

解放织金及剿匪378

第七篇 农林牧水380

第一章 农业380

第一节 农业体制变革380

第二节 农业生产388

第三节 农业技术394

第四节 土壤普查398

第五节 农业机械399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406

第二章 林牧副业407

第一节 林业407

第二节 畜牧业420

第三节 副业429

第三章 水利电力430

第一节 水利430

第二节 电力438

第八篇 工交邮建441

第一章 工业441

第一节 煤炭开采441

第二节 大理石加工444

第三节 磷矿开采447

第四节 建材工业448

第五节 化学工业450

第六节 机械工业453

第七节 食品工业455

第八节 冶炼铸造工业457

第九节 日用品工业459

第十节 乡镇工业468

第二章 交通471

第一节 古道 公路471

第二节 桥梁 渡口475

第三节 公路养护480

第四节 运输484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488

第三章 邮电490

第一节 机构沿革490

第二节 邮政492

第三节 电信497

第四章 城建环保504

第一节 县城建设504

第二节 集镇建设508

第三节 乡村建设511

第四节 建筑业513

第五节 环境保护515

第九篇 贸易519

第一章 个体合营商业519

第一节 个体商业519

第二节 合营商业521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521

第一节 县供销合作社522

第二节 区供销社及分销店523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523

第四节 生产资料供应526

第五节 生活资料供应529

第三章 国营商业532

第一节 商业机构沿革532

第二节 专业公司533

第三节 百货棉布经营534

第四节 五金交化经营537

第五节 糖烟酒经营539

第六节 食盐经营542

第七节 肉类经营542

第八节 饮食服务545

第九节 风味小吃545

第十节 外贸547

第四章 粮油购销550

第一节 征购550

第二节 供应554

第三节 粮油储运与调拨556

第十篇 财税金融560

第一章 财政560

第一节 财政体制560

第二节 财政收支562

第三节 管理监督567

第四节 公债569

第二章 税务570

第一节 农业税570

第二节 工商各税572

第三节 税收管理578

第四节 利润监交582

第五节 税收减免583

第三章 金融586

第一节 金融机构586

第二节 货币588

第三节 存款储蓄590

第四节 信贷595

第五节 保险606

第六节 民间金融活动609

第十一篇 经济综合管理611

第一章 计划统计与综合农业区划611

第一节 计划管理611

第二节 统计管理614

第三节 综合农业区划622

第二章 土地管理626

第一节 地权管理62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管理626

第三章 物价管理627

第一节 价格627

第二节 物价管理629

第四章 计量管理636

第一节 计量监督与管理636

第二节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63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638

第一节 市场管理638

第二节 企业登记640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64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642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642

第六章 物资管理643

第一节 管理体制643

第二节 物资供应644

第七章 审计645

第一节 行政事业审计645

第二节 企业审计648

第三节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650

第四节 审计调查651

第五节 帐务大检查652

第十二篇 教育 科技654

第一章 普通教育654

第一节 儒学 书院 私塾654

第二节 幼儿教育655

第三节 小学教育656

第四节 中学教育659

第五节 民族教育663

第六节 招生664

第二章 专业教育666

第一节 师范教育666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668

第三节 其他专业教育669

第三章 成人教育669

第一节 农民教育669

第二节 职工教育670

第四章 师资配备与培训672

第一节 师资配备672

第二节 师资培训674

第五章 教育管理675

第一节 行政管理675

第二节 教学管理677

第六章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试验680

第一节 教研网络680

第二节 教研活动681

第三节 教学改革试验682

第七章 科技组织和科技队伍684

第一节 科技组织684

第二节 科技队伍684

第八章 科技普及与学术研讨685

第一节 科技普及活动685

第二节 学术研讨活动686

第九章 科技成果688

第一节 工业科技成果688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689

第三节 林业科技成果693

第四节 水利电力科技成果693

第五节 畜牧科技成果694

第六节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695

第十三篇 文化体育方言702

第一章 文化事业702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702

第二节 川剧自乐班703

第三节 文化馆、站703

第四节 文琴剧团与民族文化工作队707

第五节 图书馆、室708

第六节 新华书店710

第七节 电影公司与电影院、队713

第八节 文物管理所716

第九节 档案馆717

第二章 地方戏剧与文艺创作719

第一节 文琴戏719

第二节 花灯721

第三节 文艺创作723

第三章 民族民间文化724

第一节 傩戏724

第二节 音乐726

第三节 舞蹈727

第四节 工艺美术729

第五节 民间文学730

第四章 广播电视730

第一节 广播建设730

第二节 广播宣传731

第三节 电视732

第四节 录音录像733

第五章 文化市场管理734

第一节 文化市场734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734

第三节 “扫黄”与“打非”735

第六章 体育7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设施737

第二节 群众体育738

第三节 学校体育739

第四节 体育竞赛740

第七章 方言742

第一节 语音743

第二节 词语744

第三节 语法749

第四节 标音举例751

第十四篇 医药卫生753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75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机构753

第二节 解放后的医疗卫生机构754

第二章 中医医疗759

第一节 中医史759

第二节 中医成就及贡献760

第三节 针灸761

第四节 外籍中医生和游方郎中761

第三章 西医医疗761

第一节 西医史761

第二节 西医成就及贡献76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62

第四章 卫生防疫和保健763

第一节 卫生763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765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767

第四节 寄生虫病防治769

第五节 麻风病防治770

第六节 疫苗接种771

第七节 妇幼保健772

第五章 医疗制度和药政774

第一节 医疗制度774

第二节 药政776

第三节 药物资源777

第六章 卫生队伍与基础教育777

第一节 卫生队伍建设777

第二节 卫生基础教育777

第十五篇 文物名胜779

第一章 溶洞779

第一节 织金洞发现勘察及开发779

第二节 织金洞景观780

第三节 万科洞782

第四节 三塘溶洞城783

第五节 樱桃洞785

第六节 其余部分溶洞概况785

第二章 风景名胜787

第一节 八大景787

第二节 十二小景791

第三节 井泉湖泊景点794

第四节 林箐峡谷景区797

第三章 古建筑799

第一节 庙宇799

第二节 碑塔牌坊815

第三节 墓葬820

第四章 摩岩碑刻824

第一节 摩岩824

第二节 碑刻828

第五章 遗址834

第一节 驿道834

第二节 战场835

第三节 屯洞836

第四节 安邦彦宅第839

第五节 馆藏文物840

第十六篇 人物841

一、传记841

二、传略875

三、名录886

附录905

一、旧志序记选录905

康熙《平远州志》序905

乾隆《平远州志》序906

道光《平远州志》序906

光绪《平远州续志》序907

平远风土记907

二、文献选录910

吴三桂请设新疆三府疏910

织金县解放委员会训令(节录)911

织金县解放委员会代电912

织金县解放委员会呈报912

织金县人民政府布告913

织金县1954年互助合作运动基本总结914

中共织金县委关于整社工作的基本总结918

中共织金县委关于整顿巩固人民公社情况的报告922

中共织金县委关于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划意见(草案)926

毛泽东思想织金县革命委员会告全县人民书931

织金县革命委员会关于实现1970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决定935

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汇报938

中共织金县委、织金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943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织金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946

织金县人民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惠规定951

《织金县志》编修始末954

《织金县志》编纂委员会及总纂班子、办公室人员变动情况957

1997《织金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贵州省织金县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7 北京:方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金堂县志(1994 PDF版)
金堂县志
199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道县金融志(1993 PDF版)
道县金融志
1993
织金县水利电力志( PDF版)
织金县水利电力志
织金县水利电力局
密县金融志( PDF版)
密县金融志
金华县志  2( PDF版)
金华县志 2
台湾:成文出版社
湖北省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说明书(1984 PDF版)
湖北省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说明书
1984
织金县政协志  1981-1997(1999 PDF版)
织金县政协志 1981-1997
1999
织金县水利电力志(1994 PDF版)
织金县水利电力志
1994
法制参考资料汇编  第2辑(1985 PDF版)
法制参考资料汇编 第2辑
1985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金坛县志(1993 PDF版)
金坛县志
1993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省江阴市志(1992 PDF版)
江苏省江阴市志
199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寨县志(1992 PDF版)
金寨县志
199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沙县志(1997 PDF版)
金沙县志
1997 北京:方志出版社
金县志(1989 PDF版)
金县志
1989 大连:大连出版社
金湖县志(1994 PDF版)
金湖县志
199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