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编 建置第一章 建置沿革33

第一节 隶属33

第二节 县境33

第二章 行政区划34

第一节 清朝时期34

第二节 民国时期36

第三节 解放以后37

第三章 城镇38

第一节 县城变迁38

第二节 乡镇简介38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地貌45

第一节 地质45

第二节 地貌45

第二章 气候47

第一节 光能47

第二节 降水量和蒸发量48

第三节 气温49

第三章 水文51

第一节 地表水51

第二节 地下水51

第四章 土壤52

第一节 稻田土类52

第二节 旱地土类54

第三节 荒地土类54

第五章 资源55

第一节 植物55

第二节 动物56

第三节 矿藏56

第四节 水能57

第六章 自然灾害57

第一节 水灾57

第二节 旱灾57

第三节 雹灾58

第四节 寒露风58

第五节 霜冻58

第六节 地震58

第三编 人口第一章 人口发展与分布59

第一节 人口调查59

第二节 人口分布60

第三节 人口密度61

第二章 人口变动63

第一节 自然变动63

第二节 机械变动64

第三章 人口构成65

第一节 年龄构成65

第二节 性别构成66

第三节 民族构成66

第四节 文化构成67

第五节 语言构成68

第六节 职业构成69

第七节 城乡人口构成69

第四章 计划生育71

第一节 概况71

第二节 政策措施71

第四编 农业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73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74

第三节 人民公社75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76

第二章 综合农业区划77

第一节 河东丘陵谷地农林副区77

第二节 河西岩溶谷地农牧林区78

第三章 农业生产79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79

第二节 农作物分布及播种面积80

第三节 农技农艺88

第四节 农机具99

第四章 林业生产102

第一节 森林资源102

第二节 造林103

第三节 林政管理107

第五章 畜牧业生产108

第一节 畜禽品种108

第二节 畜禽饲养111

第三节 饲料和牧地115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116

第六章 渔业生产118

第一节 水产资源118

第二节 人工捕捞119

第三节 人工养殖119

第四节 鱼病防治120

第七章 农林鱼场121

第一节 农场121

第二节 林场122

第三节 鱼种场123

第五编 水利第一章 蓄水工程125

第一节 小型水库125

第二节 中型水库127

第三节 塘坝130

第二章 引水工程130

第一节 小引水工程131

第二节 沙埔河引水工程131

第三章 提水工程132

第一节 内燃机抽水站132

第二节 电力抽水站132

第三节 水轮泵站132

第四章 水利管理133

第一节 机构133

第二节 水利设施管理134

第六编 蔗糖第一章 糖蔗生产136

第一节 种植137

第二节 蔗区水利建设140

第三节 组培技术140

第四节 机构与管理141

第二章 制糖142

第一节 土糖142

第二节 机制糖143

第三节 糖厂简介145

第三章 蔗糖购销147

第一节 原料蔗收购147

第二节 食糖购销149

第七编 工业第一章 私营工业、手工业的改造152

第一节 解放前工业、手工业概况152

第二节 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52

第二章 经营体制153

第一节 国营工业153

第二节 二轻工业154

第三节 乡镇工业155

第四节 联户工业和个体工业155

第三章 工业门类157

第一节 制糖157

第二节 机械157

第三节 建材157

第四节 食品158

第五节 制药158

第六节 采矿159

第七节 造纸印刷160

第八节 化工161

第九节 陶瓷161

第十节 服装161

第十一节 电力162

第四章 工厂简介163

第一节 县属工厂163

第二节 地、市属工厂167

第三节 自治区属工厂168

第八编 交通 邮电第一章 陆路交通169

第一节 公路169

第二节 公路养护171

第三节 汽车客货运输171

第四节 铁路运输171

第五节 民间陆路运输172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173

第二章 水路交通173

第一节 航道173

第二节 水运174

第三节 船只174

第四节 航政管理175

第三章 桥梁渡口175

第一节 桥梁175

第二节 渡口176

第四章 搬运装卸176

第一节 搬运176

第二节 装卸176

第五章 邮电机构177

第一节 驿站177

第二节 邮政局177

第三节 电话处177

第四节 邮电局177

第六章 邮政178

第一节 设备178

第二节 邮路178

第三节 业务179

第七章 电信180

第一节 设备180

第二节 业务181

第九编 商业第一章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83

第一节 私营商业概况183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83

第二章 经营体制184

第一节 国营商业18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193

第三节 合作店、组200

第四节 个体商业200

第五节 集市贸易200

第三章 粮油购销202

第一节 粮食市场202

第二节 粮食机构203

第三节 粮食购销203

第四节 油脂购销205

第五节 饲料供应207

第六节 储运207

第四章 对外贸易208

第一节 机构208

第二节 组织生产209

第三节 收购出口209

第五章 物资210

第一节 机构210

第二节 业务210

第十编 工商管理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213

第一节 组织机构213

第二节 市场管理213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214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215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215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215

第二章 物价216

第一节 物价管理216

第二节 物价演变217

第三节 交换比价220

第三章 计量221

第一节 度量衡的演变221

第二节 计量机构与管理222

第三节 计量器具的生产及标准化222

第十一编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税收体制223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223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223

第二章 财政收支2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收支224

第二节 解放以来的财政收支225

第三章 财务管理与财政监督227

第一节 财务管理227

第二节 财政监督228

第三节 审计监督229

第四章 赋税229

第一节 解放前的赋税229

第二节 解放以来的税收230

第三节 税收征管232

第四节 培养税源232

第十二编 金融第一章 机构23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金融机构234

第二节 解放以后的金融机构235

第二章 货币236

第一节 硬币236

第二节 纸币236

第三章 信贷237

第一节 工商信贷237

第二节 农业信贷238

第三节 储蓄存款239

第四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241

第五节 现金管理241

第四章 债券 保险242

第一节 债券发行242

第二节 保险243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城镇建设245

第一节 大埔镇245

第二节 东泉镇248

第三节 凤山镇250

第四节 六塘镇252

第五节 圩场253

第二章 建筑业254

第一节 建筑队伍254

第二节 建筑材料255

第三章 环境保护255

第一节 环境状况256

第二节 环境管理257

第十四编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共柳城地方组织258

第一节 组织建设258

第二节 代表大会260

第三节 县委办事机构264

第四节 纪律检查265

第五节 宣传教育266

第六节 统一战线268

第七节 调查研究271

第八节 党史资料征集271

第二章 民主党派272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柳城地方组织272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柳城地方组织272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柳城地方组织272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柳城地方组织272

第一节 组织概况272

第二节 党务活动273

第四章 群众团体273

第一节 工人组织273

第二节 农民组织275

第三节 妇女组织276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278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280

第六节 柳城县科学技术协会281

第七节 柳城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281

第八节 柳城县归国华侨联合会282

第十五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28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28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84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87

第二章 人民政府28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289

第二节 县革命委员会292

第三节 基层政权293

第三章 人民政协294

第一节 委员会会议294

第二节 主要活动295

第四章 民国政权及代议机构297

第一节 县公署(县政府)297

第二节 基层政权300

第三节 代议机构300

第十六编 政法第一章 人民公安302

第一节 机构302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302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303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303

第五节 看守 劳改304

第六节 改造四类分子304

第七节 治安管理304

第八节 基层治保组织305

第九节 消防306

第二章 人民检察306

第一节 刑事检察306

第二节 经济检察306

第三节 法纪检察307

第四节 监所检察307

第五节 信访、控告、申诉检察307

第三章 人民法院307

第一节 机构307

第二节 审判制度307

第三节 刑事审判308

第四节 民事审判308

第五节 经济审判308

第六节 申诉复查308

第四章 司法行政309

第一节 法制宣传309

第二节 调解309

第三节 公证 律师310

第五章 民国时期司法机构311

第一节 警政机构311

第二节 审判机构312

第十七编 民政 信访第一章 拥军优属313

第一节 拥军313

第二节 抚恤313

第三节 定期定量补助313

第四节 群众优待314

第二章 复退军人安置315

第一节 安置机构315

第二节 安置概况315

第三章 救灾救济316

第一节 生产救灾316

第二节 社会救济316

第三节 农村扶贫317

第四节 收容遣送318

第四章 社会福利318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318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318

第五章 婚姻318

第一节 婚姻状况319

第二节 婚姻登记320

第六章 信访321

第一节 机构321

第二节 信访概况321

第十八编 人事劳动第一章 干部323

第一节 干部概况323

第二节 干部制度324

第三节 干部管理325

第二章 工人326

第一节 用工形式326

第二节 工人队伍327

第三节 定员定额329

第四节 计划调配329

第五节 职工培训330

第六节 劳动争议仲裁330

第三章 工资 奖金331

第一节 工资331

第二节 奖金332

第四章 劳保福利333

第一节 劳动保护333

第二节 保险福利333

第三节 劳保所334

第五章 劳动就业334

第一节 失业安置334

第二节 精简安置334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34

第四节 待业安置335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335

第六节 技校招生335

第七节 劳动服务公司336

第十九编 军事第一章 地方武装337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地方武装337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337

第三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339

第二章 兵役33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339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兵役制度340

第三章 民兵340

第一节 组建340

第二节 教育341

第三节 训练341

第四节 主要活动342

第四章 战事342

第一节 历代战事342

第二节 抗击日军345

第三节 解放斗争347

第四节 剿匪349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普通教育352

第一节 县学 私塾352

第二节 学前教育353

第三节 小学教育353

第四节 中学教育357

第二章 中等专业教育361

第一节 教师进修学校361

第二节 壮文学校361

第三节 农技初中362

第四节 职业高中362

第五节 其他专业学校362

第三章 成人教育363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363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363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364

第四节 自学考试364

第四章 教职员工364

第一节 队伍发展和素质364

第二节 工资365

第五章 教育经费和设施366

第一节 经费366

第二节 设施367

第六章 科技组织367

第一节 科技行政管理机构367

第二节 县级科研单位368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69

第四节 群众学术团体370

第七章 科技普及371

第一节 科普宣传371

第二节 技术培训372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372

第八章 科学研究372

第一节 专业科研372

第二节 群众性科研活动373

第三节 科研经费374

第四节 获奖成果375

第二十一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行政机构和医疗单位378

第一节 行政机构378

第二节 医疗单位378

第二章 疫病预防382

第一节 机构382

第二节 公共卫生383

第三节 防疫384

第三章 中西医疗389

第一节 中医389

第二节 西医38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390

第四章 妇幼保健391

第一节 机构391

第二节 妇女保健391

第三节 儿童保健392

第五章 药品生产与管理392

第一节 药品生产392

第二节 药品经营393

第三节 药政管理393

第六章 体育事业393

第一节 学校体育393

第二节 群众体育394

第三节 人材培养397

第四节 场地设施398

第七章 体育比赛399

第一节 县级比赛399

第二节 比赛成绩401

第二十二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403

第一节 文化馆、宫、站403

第二节 图书馆、室404

第三节 档案馆、室404

第四节 书店404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405

第六节 剧团406

第七节 影剧场院406

第八节 民间文化团体407

第二章 文学艺术407

第一节 文学创作407

第二节 戏剧 曲艺409

第三节 音乐 舞蹈410

第四节 美术 摄影410

第五节 民间文学410

第三章 文物胜迹417

第一节 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7

第二节 风景胜迹418

第三节 其他历史文物418

第四章 广播419

第一节 收音419

第二节 有线广播419

第三节 调频广播421

第五章 电视421

第一节 电视转播台421

第二节 卫星地面接收站422

第六章 报纸 通讯423

第一节 报纸423

第二节 通讯报道423

第二十三编 民情风俗第一章 人民生活425

第一节 农民生活425

第二节 职工生活427

第二章 姓氏 家庭428

第一节 姓氏428

第二节 家庭429

第三章 风尚习俗430

第一节 生活习俗430

第二节 岁时习俗433

第三节 礼仪习俗435

第四节 农作习俗436

第四章 寺观 教堂437

第一节 寺观437

第二节 教堂438

第二十四编 人物第一章 传略439

第一节 革命烈士439

第二节 名人440

第二章 名录448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448

第二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453

第三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457

第四节 柳城籍在港台及海外知名人士名录461

《柳城县志》编修始末463

1992《柳城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柳城县志编辑委员会编 1992 广州:广州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宽城县志(1990 PDF版)
宽城县志
1990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柳林县商业志( PDF版)
柳林县商业志
柳河县农机志(1983 PDF版)
柳河县农机志
1983
灌县柳街乡志(1982 PDF版)
灌县柳街乡志
1982
通城县志(1985 PDF版)
通城县志
1985
乡城县志(1997 PDF版)
乡城县志
1997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桐城县志(1995 PDF版)
桐城县志
1995 合肥:黄山书社
石城县志(1990 PDF版)
石城县志
1990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郾城县志(1997 PDF版)
郾城县志
1997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云南省志  卷53外事志(1996 PDF版)
云南省志 卷53外事志
199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历城县志(1990 PDF版)
历城县志
1990 济南:济南出版社
望城县志(1995 PDF版)
望城县志
199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恭城县志(1992 PDF版)
恭城县志
1992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晋城县志(1999 PDF版)
晋城县志
1999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兴城县志(1990 PDF版)
兴城县志
1990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