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章 位置 境域61

第一编 建置61

第二章 隶属沿革62

第三章 行政区划65

第四章 县城69

第五章 集市72

第六章 村落73

第七章 乡镇简介90

第一章 地质112

第二编 自然环境112

第二章 地貌113

第一节 季候特征114

第三章 气候114

第二节 气温116

第三节 降水118

第四节 光照119

第一节 河流120

第四章 水文120

第五节 风雹120

第二节 地下水124

第五章 土壤126

第一节 植物130

第六章 生物130

第三节 药材131

第二节 动物131

第七章 黄泛史略132

第八章 自然灾害134

第一节 人口发展138

第一章 人口变迁138

第三编 人口138

第二节 人口迁移139

第一节 性别构成141

第二章 人口构成141

第二节 年龄构成142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143

第三节 民族构成143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144

第二节 宣传技术队伍145

第一节 组织领导145

第三章 人口控制145

第三节 政策规定146

第四节 节育技术147

第二节 宗族148

第一节 姓氏148

第四章 姓氏 家族148

第三节 家庭149

第四编 农业151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152

第一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152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152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53

第三节 人民公社1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154

第二章 机构与区划154

第二节 农业区划155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156

第三章 种植业156

第二节 耕作制度159

第三节 肥料160

第四节 良种推广161

第五节 栽培管理技术163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165

第一节 树种及分布167

第四章 林业167

附:县农场简介167

第二节 育苗168

第三节 植树造林170

第四节 林木保护172

附:县园艺场简介173

第一节 主要畜禽174

第五章 畜牧174

县苗圃场简介174

第二节 品种改良176

第三节 饲草饲料178

第四节 疫病防治179

第六章 栽桑养蚕181

第七章 渔业183

附:县蚕种场简介183

第五编 水利 农机具185

第一章 沟河治理186

第一节 桥梁 涵闸189

第二章 水利工程建设189

第二节 井泉建设191

第三节 机电灌站194

第一节 机构196

第三章 水利机构与管理196

第二节 工程管理197

第一节 耕作机具198

第四章 农机具发展198

第四节 排灌机具199

第三节 植保机具199

第二节 播种机具199

第七节 加工机具200

第六节 运输机具200

第五节 收获机具200

第二节 经营管理体制2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2

第五章 农机机构与管理202

第三节 供应与维修203

第五节 农机队伍204

第四节 农机监理与技术培训204

第六编 工业206

第一节 国营工业207

第一章 工业体制207

第二节 县办集体工业208

第三节 乡镇工业209

第一节 电力工业211

第二章 工业门类211

第二节 原材料工业214

第三节 化学工业216

第四节 机械工业217

第五节 纺织工业218

第六节 卷烟工业219

第七节 食品饮料工业220

第八节 医药工业221

第九节 农产品加工工业222

第十节 其它工业224

第二节 经济责任制226

第一节 机构226

第三章 企业管理226

第三节 供销管理227

第四节 质量管理228

第一节 线路229

第一章 公路229

第七编 交通 邮电229

第二节 桥梁231

第三节 运输233

第四节 管理236

第二节 车站238

第一节 线路238

第二章 地方铁路238

第四节 管理239

第三节 运输239

第二节 邮路240

第一节 邮电局所240

第三章 邮政240

第四节 邮务241

第三节 邮运工具241

第一节 电话242

第四章 电信242

第三节 传真243

第二节 电报243

第一节 房屋244

第一章 县城建设244

第八编 城乡建设244

第三节 排水 绿化247

第二节 道路247

第二节 农房248

第一节 集镇248

第二章 村镇建设248

第二节 土地管理250

第一节 房产管理250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250

第二节 建筑设备251

第一节 建筑队伍251

第四章 建筑施工251

第五章 环境保护252

第九编 商业253

第一节 国营商业254

第一章 商业体制254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256

第三节 其它集体商业256

第四节 个体商业257

第一节 粮油市场258

第二章 粮油经营258

第二节 统购统销259

第三节 城镇供应261

第四节 粮油储运264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265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265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266

第三节 建筑材料268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270

第四章 生活资料购销270

第二节 食品 副食品271

第三节 农副产品274

第四节 中西药品275

第一节 出口商品种类277

第五章 对外贸易277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280

第六章 饮食服务281

第一节 集市贸易283

第七章 贸易市场283

第二节 古会和物资交流会284

第八章 土特产品285

第一节 财政机构287

第一章 机构287

第十编 财政税务287

第二章 财政管理制度288

第二节 税务机构288

第一节 税制289

第三章 工商税收289

第二节 税收290

第三节 减免照顾291

第四节 征收管理292

第一节 税制293

第四章 农业税收293

第四节 征收附加及其它294

第三节 减免照顾294

第二节 查田定产294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297

第一节 预算内收支297

第五章 财政收支297

第一节 资金管理302

第六章 企业财务管理302

第三节 利改税303

第二节 清产核资303

第一节 银行304

第一章 机构304

第十一编 金融304

第一节 人民币305

第二章 货币 债券305

第二节 保险公司305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305

第二节 公债306

第三节 国库券307

第一节 农业贷款308

第三章 信贷308

第二节 工商业贷款310

第四章 储蓄312

第五章 保险313

第七章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314

第六章 金银及外汇314

第一章 计划管理316

第十二编 经济管理316

第二节 中期计划317

第一节 长期计划317

第一节 市场管理318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18

第三节 年度计划318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320

第四节 经济合同321

第三节 商标注册321

第一节 物价概况322

第三章 物价管理322

第二节 商品价格调整324

第三节 物价检查328

第一节 量制改革329

第四章 计量329

第二节 计量管理330

第一节 统计331

第五章 统计 审计331

第二节 审计332

第一节 解放前生活333

第一章 农民生活333

第十三编 人民生活333

第二节 解放后生活334

第二章 职工生活339

第一节 县委会341

第一章 党的组织341

第十四编 中国共产党341

第二节 区委会343

第四节 支部委员会345

第三节 基层党委会345

第二章 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346

第一节 发展状况350

第三章 党员350

第二节 教育训练351

第三节 创先争优354

第四章 纪律检查355

第五章 统一战线工作356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和复查358

第一节 支援人民解放战争358

第六章 重要活动358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359

第五节 “三反”整风360

第四节 抗美援朝360

第六节 社会主义改造361

第七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362

第八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363

第九节 “四清”运动364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365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367

第十二节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368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6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369

第十五编 政权 政协369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70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372

第四节 选举373

第五节 重要活动375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378

第二章 人民政府378

第三节 施政纪略385

第二节 区、乡人民政府385

第四节 人民来信来访387

第一节 组织机构389

第三章 人民政协389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390

第三节 重要活动392

第一节 组织395

第一章 工会395

第十六编 群众团体395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396

第三节 主要活动397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398

第一节 农民协会398

第二章 农民团体398

第一节 组织399

第三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399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400

第三节 团的活动401

第一节 组织402

第四章 妇女联合会402

附:少年先锋队402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403

第三节 妇女工作404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05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405

第五章 工商团体405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406

第六章 学术团体406

第七章 归侨侨眷联合会407

第二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07

第一节 机构408

第一章 公安408

第十七编 政法408

第二节 社会治安409

第三节 案件侦破410

第五节 消防411

第四节 预审看守411

第二节 刑事检察412

第一节 机构412

第二章 检察412

第四节 经济检察413

第三节 法纪检察413

第一节 机构414

第三章 审判414

第五节 监所检察414

第三节 民事审判415

第二节 刑事审判415

第五节 复审甄别416

第四节 经济审判416

第三节 民事调解417

第二节 法制宣传4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417

第一节 机构417

第五节 公证418

第四节 律师418

第一节 优待补助419

第一章 拥军优属419

第十八编 民政419

第二节 抚恤420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22

第一节 救灾423

第二章 社会救济423

第三节 社会福利424

第二节 扶贫424

第一节 婚姻制度变革425

第三章 婚姻登记425

第二节 婚姻登记与普查426

第一节 干部428

第一章 职工队伍428

第十九编 人事 劳动428

第二节 工人431

第一节 招工432

第二章 劳动就业432

第二节 城镇青年安置433

第一节 工资434

第三章 工资 奖惩434

第二节 奖惩436

第一节 劳动保护437

第四章 劳保福利437

第一节 干部离休退休438

第五章 离休退休退职438

第二节 职工福利438

第二节 工人退休退职439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440

第一章 机构440

第二十编 军事440

第三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制442

第二节 义务兵制442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442

第二章 兵役442

第一节 志愿兵制442

第一节 组织443

第三章 民兵443

第四节 预备役443

第二节 军政训练444

第三节 重要活动446

第一节 人民军队447

第四章 驻军、过军与地方武装447

附:日伪军及日军暴行448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448

第二十一编 教育450

第一节 学前教育451

第一章 普通教育451

第二节 小学教育452

第三节 中学教育454

第二节 农业学校457

第一节 师范学校457

第二章 职业教育457

第三节 农业机械学校458

第四节 卫生学校459

第一节 扫除文盲460

第三章 成人教育460

第五节 粮食学校460

第二节 农民教育461

第四节 函授教育462

第三节 职工干部教育4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63

第四章 机构与队伍463

第五节 广播电视教育463

第二节 教师队伍464

第三节 师资培训465

第四节 教师待遇466

第一节 校舍校具467

第五章 学校建设467

第六章 教育经费468

第二节 教学仪器468

第七章 勤工俭学470

第一节 科研单位471

第一章 科技组织471

第二十二编 科学技术471

第二节 科研团体472

第三节 科技队伍474

第一节 科普宣传475

第二章 科技普及475

第二节 科技培训476

第一节 科研项目477

第三章 科技研究477

第三节 情报交流477

第二节 科研成果478

第三节 成果推广481

第四节 科技著述482

第一节 地震预测483

第四章 地震、气象工作483

第二节 气象预报484

第一节 戏曲485

第一章 文化艺术485

第二十三编 文化485

第二节 电影488

第三节 民间文艺489

第四节 文艺创作491

第五节 文化设施494

第一节 广播496

第二章 新闻496

第三节 报刊497

第二节 电视497

第四节 通讯报道498

第一节 文化遗址499

第三章 文物499

第二节 古建筑500

第三节 石刻501

第四节 古墓葬502

第六节 馆藏文物503

第五节 革命文物503

第一节 图书504

第四章 图书 档案504

第二节 档案506

第一节 医疗机构508

第一章 卫生组织508

第二十四编 卫生 体育508

第二节 技术队伍510

第二节 西医511

第一节 中医511

第二章 医疗51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512

第四节 护理512

第五节 器械513

第六节 医政513

第三章 显微外科514

第四章 药品515

第一节 中药515

第二节 西药516

第三节 药政517

第四节 药检518

第五章 防疫保健518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518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518

第三节 主要传染病防治519

第四节 妇幼保健521

第五节 干部保健521

第六章 体育522

第一节 学校体育522

第二节 职工体育523

第三节 民间体育523

第四节 竞赛活动524

第五节 体育设施528

第一节 佛教530

第一章 宗教530

第二节 基督教530

第二十五编 宗教 民俗530

第四节 伊斯兰教531

第五节 道教531

第三节 天主教531

第二章 民俗532

第一节 生产习俗532

第二节 生活习俗534

第三节 礼仪537

第四节 传统节日540

第五节 社会新风543

第二十六编 方言 谣谚545

第一章 方言547

第一节 声母 韵母547

第二节 音节548

第三节 对应规律553

第四节 词汇560

第二章 谣谚569

第一节 歌谣569

第二节 谚语571

第三节 歇后语575

第一章 人物传略579

朱炎昭579

人物编579

刘澄之580

王祖同581

王芸圃581

孙绳祖582

李锡岭582

顾锡轩582

张作舟583

王永现583

胡蔚然584

张又铭585

曹彦章586

王步洲586

张缄三587

李宗田588

王素行589

刘波涛590

巴志忠591

丁琪592

张笑南592

朱泽新594

董庆发594

李忠臣594

王明英596

刘晓初597

马艳秋598

马国平599

王玉兰599

第二章 烈士名录600

第三章 人物名表630

附录639

一、沈鹿淮民主县政府布告639

二、郸城县人民政府布告640

三、郸城考640

四、关于成立郸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642

五、关于征集郸城县地方志文献资料的通告643

六、县政府批转总编室《关于〈郸城县志〉编纂工作情况的报告》644

七、奇闻轶事646

补记649

1986年至1991年大事记649

注释661

编后记663

1992《郸城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郸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