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王》求取 ⇩

元朝(续)2425

元世祖——忽必烈2425

史记生平2425

文韬武略2445

巩固王位,统一全国2445

“鼎新革故”,改行汉法2447

“劝农桑以富民”2450

君臣典故2452

国师八思巴2452

“大贤”2453

珍闻轶事2454

忽必烈的良好作风和缺点错误2454

忽必烈与涮羊肉2456

治国圣训2457

不罪词臣2457

安事二姓2457

近侍不得干预选官2457

大臣贤奸2457

建国号大元诏2458

伐宋诏2458

诏谕南方新附人民2458

世祖责问滥杀无辜2459

改变策略置兵戍守2459

治国安邦韬略多2459

储小仓不如储大仓2459

慎重用刑,爱惜民生2459

治国之道在于法制2459

四海一家方为正统2460

御史台为天子耳目2460

农家劳苦为何衣食不赡2460

未有争引咎归己者2460

治天下何为本何为先2460

何以知南人不可用2460

忽必烈戏言而监狱多囚2460

元成宗——铁穆耳2461

史记生平2461

文韬武略2461

诸臣簇拥,登基守业2461

内承祖制,外修友邻2461

保持元帝国的强盛2461

君臣典故2464

西南夷用兵2464

治国圣训2466

直言敢谏不畏死2466

治国需用法以辅治2466

元武宗——海山2467

史记生平2467

昏政愦行2469

武宗登位与财政危机的加剧2469

君臣典故2471

腰带掷地2471

珍闻轶事2471

海桑入都2471

才貌超群嫁酒鬼2472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2473

史记生平2473

文韬武略2474

尊崇汉法,发展经济2474

锐意改革,被弑身亡2476

君臣典故2476

北山南移2476

慕太上皇2477

治国圣训2477

元仁宗不尚奢华2477

元仁宗拒奉承2477

元仁宗恢复科举取士2478

主明,臣谏得用2478

元英宗——硕德八剌2479

史记生平2479

文韬武略2480

英宗新政2480

君臣典故2482

英宗守成之道2482

珍闻轶事2483

献七宝带2483

追远报本2483

禁中张灯2483

大元通制2483

金字藏经2484

黄金神主2484

令人叹惜皇后的命运2484

治国圣训2485

君之过2485

民重君轻2485

槃圆则水圆2485

元英宗坚定执法2485

尊奉儒士2485

国非民将何以为君2485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2487

史记生平2487

昏政愦行2488

政绩微有,逆行颇多2488

杀人如麻2489

天历之战与明文之争2490

君臣典故2490

诛杀党徒2490

珍闻轶事2491

寡妇再嫁2491

治国圣训2493

君之失2493

元文宗——图贴睦尔2494

史记生平2494

文韬武略2495

帝位争夺战2495

珍闻轶事2498

对皇后残忍的报应2498

元明宗——和世?2503

史记生平2503

珍闻轶事2505

开诚布公2505

治国圣训2505

当用之物何须弃2505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2506

昏政愦行2506

童年迁谪2506

七载傀儡2507

图治尝试2509

颓废乱政2511

君臣典故2513

陈祖仁极谏不惧死2513

珍闻轶事2514

“龙王”造龙舟2514

治国圣训2515

史书所系甚重2515

明朝2519

明太祖——朱元璋2519

史记生平2519

文韬武略2528

改革政权机构2528

以“严”治官2530

以“宽”理民2533

“身先节俭,以训于下”2536

君臣典故2537

徐达固辞旧邸2537

太祖宽待汤和2537

太祖定奏对式2538

刘基救太祖2539

珍闻轶事2539

明太祖与奏疏2539

马皇后2540

入寺为僧2541

执法斩婿2541

掷棘教子2542

治国圣训2543

广积粮2543

汉高祖治国之道2543

百姓思治2543

用刑本求生人2543

丧乱之源2543

元朝因宽纵而失天下2544

勿忘患难之臣2544

诬告者必反坐2544

不可专用严酷刑法2545

宰相持心如水2545

道在正心2545

欲求事天必先恤民2545

治民之道2545

诸生当知民间疾苦2545

论不可骄奢2545

恤民之政2546

访求师儒教2546

优恤高年并穷民诏2546

戒谕外官敕2547

为臣之道在能敬能爱2548

只有先治好自己,才能治理别人2548

善于学习才能够事业兴旺2548

法制的关键在于简单严格2548

你们并非不善战2548

为将之道,须仁爱为本2549

干大事业者不能急躁2549

你们不可妄自杀人2549

不要对老百姓搞连坐法2549

明太祖对太子的训谕2550

明太祖以汉初皇帝为鉴2550

丧乱之源由于骄侈2550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2550

明太祖论为善2550

明惠帝——朱允炆2551

史记生平2551

君臣典故2552

靖难之役2552

珍闻轶事2555

宫闱疑案2555

与太祖对联2556

治国圣训2557

齐泰、黄子澄削藩之谋2557

明成祖——朱棣2558

史记生平2558

文韬武略2564

安臣心,治天下2564

第二次削藩2567

闭关与开关2568

维护祖国统一2570

编修《永乐大典》和疏通运河2570

君臣典故2572

姚广孝促燕王夺位2572

立储之争2573

珍闻轶事2578

操劳的帝王生活2578

多病的晚年2580

治国圣训2583

宁死不草诏2583

巡狩北京免路迎献诏2583

亲征北虏诏2583

征虏得胜班师诏2583

北京宫殿告成诏2584

即位诏2584

都司官敕2586

复安南诏2586

交趾平抚慰遗民诏2588

谕文武官员敕2588

明成祖谕六科诸臣直言2589

内阁参与机务之始2589

事夫之道2589

明成祖赖群策群力得天下2590

明初求书2590

明仁宗——朱高炽2591

史记生平2591

文韬武略2593

仁政治国,善于纳谏2593

君臣典故2595

仁宗纳直谏2595

李时勉廷辱明仁宗2596

珍闻轶事2597

家事国事调停自如的皇后2597

治国圣训2599

君知过不难改2599

救民如救火2599

主圣则臣直2600

勉大臣谏诤2600

恐杨士奇受中伤2600

纳谏引过2600

岂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耶2600

引过劝大臣直言2600

明宣宗——朱瞻基2602

史记生平2602

文韬武略2603

继父登基,平定藩王2603

整顿吏治,体恤民生2605

君臣典故2607

况钟上任2607

珍闻轶事2610

胡皇后含怨让位2610

治国圣训2611

贪污之风2611

群臣好进谀辞2612

汉唐治乱之因2612

省官必自清心始2612

宋亡于用小人2612

命德讨罪2612

重罪犯要多官覆审2612

登闻鼓2612

杨士奇宽以待人2613

况钟治苏州2613

明英宗——朱祁镇2614

史记生平2614

昏政愦行2615

皇帝当俘虏2615

英宗复辟2617

石曹之乱2619

君臣典故2622

患难之中见真情2622

襄王贤德王概冤情得昭雪2622

石亨倾权获罪2623

珍闻轶事2623

情义的重量2623

治国圣训2624

禁各官私交诏2624

严督剿贼敕2625

诛石亨因戒群臣敕2625

明代宗——朱祁钰2626

史记生平2626

君臣典故2627

于谦保卫北京2627

珍闻轶事2629

刚正不畏皇权的皇后2629

明宪宗——朱见深2631

史记生平2631

君臣典故2631

谏架棕棚2631

“只知有汪太监”2631

连中三元2633

珍闻轶事2636

小皇帝·老贵妃2636

半老徐娘的魅力2637

残杀人子的魔鬼2638

多情君王2640

侥幸得生的孝宗2640

合葬孝庄太后和英宗的风波2641

治国圣训2641

裁制进贡番夷制2641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2642

明孝宗——朱祐樘2643

史记生平2643

文韬武略2645

侥幸得生,清除积弊2645

任用贤能,注意民生2646

知过能改,限制勋戚2648

珍闻轶事2649

立庙被讥2649

黄米白米2650

玉玺进献2650

江河日下的晚境2650

治国圣训2653

直言无讳2653

人臣执法效忠2653

用人决策当与大臣面议2653

明武宗——朱厚照2654

史记生平2654

昏政愦行2654

恣意嬉乐,委权太监2654

南北巡游,朝政废弛2657

戏谑丧身,昭示后人2661

君臣典故2664

张御史舍身拦驾2664

宠用严嵩2665

君臣之交2667

明武宗错用马中锡而罚非其罪2670

珍闻轶事2671

妓中拔取2671

乌龙造船2671

选取民妇2671

伞扇长随2671

酒馆消遣2672

宫中建醮2672

救荒格言2672

四铁御史2672

刺臂上疏2673

“豹房”作乐2673

明武宗贪色伤身2673

明武宗贪图虚名搞假受俘2674

治国圣训2674

博学的杨慎2674

蒋瑶扬州接驾2674

明世宗——朱厚熜2675

史记生平2675

昏政愦行2680

初治国政,朝争仪礼2680

议礼恶果2683

崇信道教2683

糜费无度2687

君臣典故2688

海瑞骂皇帝2688

青词宰相2690

海瑞备棺上书2691

群臣同游2694

亲笔写信,慰问大臣2694

珍闻轶事2695

空中降桃2695

裕王贪色,李氏怀孕2695

冤枉端妃2696

加封无数2697

明穆宗——朱载垕2698

史记生平2698

文韬武略2698

立于守成2698

隆庆和议2698

君臣典故2700

高拱辞官2700

珍闻轶事2701

贪懒昏愦2701

慈母的苦心2702

明神宗——朱翊钧2705

史记生平2705

文韬武略2709

严守“成宪”,锐意兴革2709

改革烈焰2710

援救“小邦”,神宗施义2712

君臣典故2714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2714

循循善诱,辅导圣学2716

李贽自刎2720

珍闻轶事2722

万历怕居正2722

九岁小皇帝2723

酒色财气,“四病”俱全2723

孝事二宫2728

教子有方2728

售履报恩2728

皇宫疑案2728

治国圣训2731

天时地利人和2731

不可拘资格2731

论节俭2731

明光宗——朱常洛2732

史记生平2732

珍闻轶事2732

谋宝座终成画饼2732

献药“忠臣”2733

明熹宗——朱由校2735

史记生平2735

君臣典故2735

魏忠贤专权2735

珍闻轶事2738

邪不压正2738

明思宗——朱由检2741

史记生平2741

文韬武略2745

治国除奸,抵御满清2745

昏政愦行2748

刚愎自用,偏听失明纵奸邪2748

无力回天,魂系煤山空余恨2755

君臣典故2757

袁崇焕被害2757

珍闻轶事2759

田妃鼓琴2759

小童承恩2759

朝罢倦眠2760

见色起淫2760

周后贤节2760

白色灯笼2761

皇后喋血明宫2761

治国圣训2763

为政不可过甚2763

为臣决无不言之理2763

无为而治2764

知耻而后建功2764

天下日乱在于用人不当2764

进贤才,开言路2765

清朝2769

清太祖——努尔哈赤2769

史记生平2769

文韬武略2775

“十三副遗甲”起兵2775

赫图阿拉建元称汗2776

宣布“七大恨”,誓师征明2777

“计丁授田”和“按丁编庄”2778

建立八大贝勒共治国政制度2779

宁远战败,疸发身死2779

君臣典故2781

幽弟杀子2781

珍闻轶事2784

青少年时期的生活2784

兼并战争与皇室婚姻2787

乌拉纳喇氏阿巴亥2790

治国圣训2799

躬行节俭2799

清太宗——皇太极2800

史记生平2800

文韬武略2819

随父兄从征的青年将领2819

“讲和自固”以待时机2820

锐意改革,治国抚民2821

为入关开拓了胜利之路2825

君臣典故2828

礼新降,有德受宠2828

受诉状,据实纠偏2830

重才重于重资2831

皇太极智招“引路人”2831

珍闻轶事2833

法遏权贵2833

金银有数人才无价2833

皇太极一箭双雕:乌拉纳喇氏与代善失宠2834

乌拉纳喇氏生殉,皇太极登基2837

皇权斗争的延续引出顺治冲龄称帝2838

皇太极之死2839

皇太极到底有几位妻子2840

治国圣训2841

治僧谕2841

清世祖——福临2842

史记生平2842

文韬武略2871

亲政之初刻意求治2871

稳定社会秩序,缓和各种矛盾2872

恢复农业经济的主要措施2876

整顿吏治,禁止宦官干政2877

君臣典故2878

汤若望“洋历”案2878

魏象枢借天变言事2880

珍闻轶事2882

顺治帝的宠妃2882

治国圣训2883

入关即位诏2883

清圣祖——玄烨2888

史记生平2888

文韬武略2920

清除鳌拜势力2920

平定“三藩”2921

统一台湾2922

亲征噶尔丹2923

改革政制,察吏安民2924

频繁的外出巡视活动2926

修治河道2928

笼络汉族知识分子2930

君臣典故2932

历法之争2932

徐元文遇事敢言2934

蒋伊绘图谏康熙2935

娄德纳巧言进谏2937

珍闻轶事2938

好学与勤政2938

拒上尊号2941

锦幔送藏2942

治国圣训2942

治要之道2942

致治之道2942

学问以正心为本2943

亲君子退小人之道2943

君臣当一心一德2943

民富则国裕2943

风闻言事2943

秉公奉法2944

鉴别人品在人主2944

为政当知大体2944

“亢龙有悔”2944

读书当反复探索义理2944

凡事当为众人计2945

文章贵在简明2945

智愚各陈所见2945

为将尚智不尚力2945

良吏操守廉洁2946

办事在人2946

修长城劳民2946

讲道学之人不可图虚名2946

当以仁感天下人2947

明季所行多迂阔可笑2947

不可变乱是非2947

有理不可尚气2947

不可拂人之性2948

详审冤狱2948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上谕2948

诏削吴三桂爵2949

除鳌拜上谕2949

清世宗——胤禛2950

史记生平2950

文韬武略2956

初政伊始,气象一新2956

朋党之禁与骨肉嫌猜2958

承前启后的大政方针2959

君臣典故2961

孙嘉淦以直谏有声2961

免死狗烹,雍正帝骈戮功臣2961

宠臣与权贵2966

李元直抗言无所避2968

珍闻轶事2969

其人其事2969

死亡之谜2972

治国圣训2972

荒诞之举2972

裁革陋规2972

天下事惟贵一平2973

耗羡归公之议2973

秉公办事2973

谈禅2973

勿恃宠放纵2973

朝廷得人勿分满汉2974

谕吕留良案2974

谕诸弟及诸大臣2976

清高宗——弘历2978

史记生平2978

文韬武略3017

为政之道,宽猛互济3017

务本足国,首重农桑3019

整肃吏治,贪风难挽3021

注重民族统一3023

昏政愦行3024

奢靡之风,财用耗竭3024

盛极转衰,遍地烽烟3026

君臣典故3027

似曾相识3027

称呼妙解3028

奉旨纳妾3028

博尔奔察嬉谑达意3028

乾隆帝作诗和二相3029

纪昀哑谜传意3030

珍闻轶事3031

后妃、子女与家庭生活3031

传位、辞世和身后余波3034

响慕风雅,精于骑射3035

治国圣训3037

赞《四库全书》上谕3037

“敕谕”英吉利国王3038

“灯右观书”3040

3040

“老头子”3040

圣训3041

清仁宗——颙琰3044

史记生平3044

文韬武略3048

亲政之初,惩治权相3048

陈德行刺和紫禁城之变3050

力挽颓势,希望有所作为3053

积重难返的闭关政策3056

君臣典故3058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3058

珍闻轶事3059

不大显眼的十五阿哥3059

漫长而有益的“味余书室”生活3063

从内定储君到受禅嗣位3067

治国圣训3070

谕治和珅罪3070

遍逾川、楚、陕、豫地方人民3071

圣训3072

清宣宗——旻宁3074

史记生平3074

文韬武略3081

提倡“实政”与恪守祖制3081

禁烟三部曲3084

面对陌生的敌人3087

“力崇节俭”的皇帝3091

君臣典故3093

奕山谎报军情,道光受骗信约3093

珍闻轶事3096

生于盛世之末,自幼儒学奠基3096

处于宠孙皇储地位3098

癸酉紧急应变,39岁登基3099

饮食艰难3101

尸谏进贤3101

林中豪侠3102

治国圣训3102

出题粉饰3102

真总督3102

虎门销烟圣谕3102

逊位诏书三道3103

圣训3103

清文宗——奕?3110

史记生平3110

昏政愦行3110

初振还罢3110

君臣典故3112

肃顺党人3112

热河与京师之间3114

叔父大人不必常跪3115

爱臣猝死,赐葬赋联3115

与臣争爱,风流滑稽3116

葫芦开口,咸丰变色3117

恩师病故,追授晋封3117

珍闻轶事3118

咸丰、慈禧与恭王3118

后宫生活3120

治国圣训3122

圣训3122

清穆宗——载淳3129

史记生平3129

文韬武略3131

亲政后的内政外交3131

君臣典故3132

宫廷权力之争3132

珍闻轶事3136

文理不通的纨绔公子3136

大婚之后婆媳不和3137

“天花之喜”和立嗣问题3138

清德宗——载湉3141

史记生平3141

文韬武略3155

主张严惩日本侵略者3155

甲午战争中的帝后党争3156

《马关条约》刺激他要痛除积弊3159

“不甘作亡国之君”3160

“诏定国是”,除旧迎新3163

紫禁城上空希望之星陨落3165

君臣典故3166

光绪和康有为3166

珍闻轶事3171

不惬意的婚事3171

他依然是戊戌当年的光绪3172

瀛台的屈辱生活3175

光绪死亡之谜3177

治国圣训3178

清德宗与康有为论变法3178

国事坏于旧臣之手3178

宁坏祖宗法不忍弃民3178

清德宗与恭亲王论变法3178

变法为救民3179

废八股3179

明定国是诏3179

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订官制谕3179

清宣统帝——溥仪3181

史记生平3181

昏政愦行3184

三岁小皇帝3184

“大婚”后行为乖张的生活3185

整顿小朝廷内部3186

被赶出宫3187

君臣典故3188

拥抱“仇人”3188

与供奉“圣龛”者3192

珍闻轶事3195

正式公民3195

一段被掩盖的历史3198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3204

昏政愦行3204

“万寿无疆”,三军败绩3204

扼杀戊戌维新运动3205

庚子酿祸3207

晚年推行的“新政”3210

临终前又立一个小皇帝3212

君臣典故3213

西太后、恭亲王权利斗争的第一回合3213

慈禧身边太监被殴案3217

慈禧奕訢斗法记3221

“甲申易枢”,再次罢斥奕訢3223

寇连才冒死谏太后3225

珍闻轶事3226

干预朝廷政事3226

为同治立后和修复圆明园的风波3228

同治崩逝,再度垂帘3229

逼死儿媳与慈安暴卒3230

荒淫的慈禧太后3231

慈禧的膳房3232

慈禧修“三海”和工人的罢工斗争3234

听政为什么要垂帘3238

慈禧扮观音3239

1997《中华帝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为国主编 1997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帝王陵寝(1987 PDF版)
中国帝王陵寝
1987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帝王コブラ(1985.09 PDF版)
帝王コブラ
1985.09 光文社
グレー·レンズマン(1966.07 PDF版)
グレー·レンズマン
1966.07 東京創元新社
帝王(1982.09 PDF版)
帝王
1982.09 角川書店
中华帝王  第3卷( PDF版)
中华帝王 第3卷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华帝王  第2卷( PDF版)
中华帝王 第2卷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华帝陵(1997 PDF版)
中华帝陵
1997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文学批评学论稿(1994 PDF版)
文学批评学论稿
199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的王朝和帝王(1992 PDF版)
中国的王朝和帝王
1992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帝王轶事(1993 PDF版)
中国帝王轶事
199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帝王丧葬(1999 PDF版)
中国帝王丧葬
1999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农村商品经济政策200题(1985 PDF版)
农村商品经济政策200题
1985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帝王们(1996 PDF版)
帝王们
1996 北京:团结出版社
华人电脑帝王  王安(1996 PDF版)
华人电脑帝王 王安
1996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中华骄子  著名帝王(1994 PDF版)
中华骄子 著名帝王
1994 北京:龙门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