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纂要》求取 ⇩

第一章 头面部的奇穴1

1、侠承浆1

2、燕口1

3、地仓1

4、唇里2

5、颊里2

6、金津玉液2

7、海泉3

8、聚泉3

9、悬命3

10、内迎香4

11、鼻流4

12、鼻准4

13、鼻交5

14、鼻环5

15、鼻穿5

16、立命6

17、散笑6

18、印堂6

19、额中7

20、光明7

21、鱼腰7

22、鱼尾7

23、颞颥8

24、太阳8

25、插花8

26、下关下五分9

27、三阴三阳9

28、珠顶9

29、机关10

30、鬼床10

31、翳明11

32、耳屏外三穴11

33、耳尖11

34、耳中12

35、阳维12

36、耳上12

37、发际13

38、伴星13

39、目明13

40、目飞14

41、当阳14

42、前神聪14

43、后神聪15

44、四神聪15

45、明堂15

46、风严16

47 脊三16

48、睛中16

第二章 颈项部的奇穴1、新设18

2、崇骨18

3、百劳18

4、喘息19

5、下百劳19

6、百劳四穴19

第三章 腰背部的奇穴第一节 腰背部正中线上的奇穴21

1、无名穴21

2、巨厥俞21

3、八椎下22

4、督脊22

5、接骨22

6、血愁23

7、中风不语23

8、癫癎23

9、下极俞24

10、十七椎24

11、痔疮24

12、下椎25

13、灸血病25

14、下腰25

15、鸠杞26

16、玉田26

17、贫血灵26

18、耀中27

19、腰奇27

20、尾穷骨27

21、回气27

第二节 背腰部第一侧线奇穴(距正中线5分)29

1、柱侧29

2、佗脊29

第三节 背腰部第二侧线奇穴(距正中线1寸)30

1、喘息30

2、枢边30

3、肘椎30

4、肠风31

第四节 背腰部第三侧线奇穴(距正中线1.5寸)32

1、患门32

2、四华32

3、脺俞33

4、斜差33

第五节 背腰部第四侧线奇穴(距正中线2.0寸)35

1、气喘35

2、阶段之灸35

3、元俞36

4、浊浴36

第六节 背腰部散在的奇穴37

1、背缝37

2、肩上37

3、肩头37

4、肩柱骨38

5、一噫38

6、前肩颙38

7、银口39

8、颙前39

9、后腋下39

10、巨觉40

11、中空40

12、喇嘛40

13、痞根41

14、积聚痞块41

15、腰眼41

16、环冈42

17、疔根42

第七节 背腰部特定取穴法的奇穴43

1、骑竹马43

2、灸痨43

3、久劳44

4、灸哮44

5、六华44

6、八华45

7、咳嗽45

8、传尸痨46

9、子宫出血46

10、脊背五穴46

11、腰部八穴47

12、九连环47

13、脊缝48

14、夹脊48

15、淋泉48

16、闾上49

17、竹杖49

18、消疬50

19、经穴50

20、腰宜50

第八节 背腰部其他奇穴52

1、五脏俞52

2、六之灸52

第四章 胸腹部奇穴第一节 胸部奇穴53

1、气堂53

2、赤穴53

3、肋头53

4、下肋头54

5、胸堂54

6、龙头54

7、饮郄55

8、应突55

9、痰喘55

10、右宜左宜56

11、右俞左俞56

12、传尸56

13、疰市57

14、九曲中府57

15、通谷57

16、呃逆58

17、乳下58

18、纪门58

19、期门59

20、肓膜59

21、腋灵59

22、转谷59

23、大泉60

24、天灵60

25、胁堂60

26、旁庭61

27、胁罅61

28、腋气61

29、始素62

30、截疟62

31、乳上62

32、腋下63

第二节 腹部奇穴64

1、通关64

2、食关64

3、食仓64

4、脐上下五分65

5、脐中四边65

6、膀旁65

7、魂舍66

8、长谷66

9、阴都67

10、经中67

11、胞门子户67

12、气门68

13、肠遶68

14、肠遗68

15、子宫69

16、横骨69

17、命关69

18、身交70

19、脐下六穴70

20、舒积70

21、肓募71

22、关寸71

23、梅花穴72

第五章 会阴部奇穴72

1、龙门73

2、肓门73

3、玉泉73

4、阴茎74

5、玉门74

6、窍漏74

7、急脉75

8、阑门75

9、下曲骨75

10、囊底下76

11、囊下横纹76

12、泉阴76

13、羊矢77

第六章 上肢的奇穴77

1、肩柱骨78

2、肩头78

3、颙前78

4、肩内陵79

5、夺命79

6、泽前79

7、泽下80

8、斗肘80

9、屈委阳80

10、肘尖81

11、肘俞81

12、中桡81

13、喉干穴82

14、牙痛风82

15、疔俞82

16、瘰疬穴83

17、手逆注83

18、臂间84

19、寸桡84

20、龙玄84

21、二白85

22、河口85

23、寸平85

24、中泉86

25、手踝86

26、阴池86

27、内阳池87

28、高骨87

29、研子87

30、池泉88

31、一扇门88

32、二扇门88

33、威灵精灵88

34、外劳宫89

35、虎口89

36、鬼当90

37、傍虎90

38、拳尖90

39、中指节91

40、大骨孔91

41、小骨孔91

42、大指头92

43、凤眼92

44、大指内侧横纹头92

45、大指甲根92

46、指根93

47、端正93

48、中魁94

49、小指节94

50、小指尖94

51、小指中节95

52、地神95

53、板门95

54、手心96

55、大都96

56、上都96

57、中都97

58、下都97

59、中平97

60、四缝97

61、五虎98

62、鬼眼98

63、手足髓孔98

64、尺桡99

65、鬼目99

66、八关100

67、四关100

68、八邪100

69、八法穴100

70、十五101

71、十宣101

72、十二井穴102

第七章 下肢的奇穴102

1、环中103

2、后期门103

3、新建103

4、灵宝104

5、四连104

6、髋骨104

7、膝上105

8、百虫窝105

9、关仪105

10、足明106

11、大轮106

12、髓膏106

13、五灵106

14、郎阴107

15、膝眼107

16、鹤顶107

17、阴委三108

18、阴委二108

19、阴委一108

20、足罗108

21、陵后109

22、陵后下109

23、兰门109

24、膝旁110

25、鲁根110

26、膝跟110

27、兰尾穴111

28、胆囊穴111

29、中平111

30、交仪112

31、治转筋112

32、少阳维112

33、营池113

34、内昆仑113

35、吕细113

36、足太阴114

37、承命114

38、泉生足114

39、漏阴115

40、女膝115

41、足踵115

42、内踝前下116

43、内太冲116

44、外踝上116

45、足太阳117

46、外踝前交脉117

47、脑根117

48、通理118

49、拇指横纹三毛118

50、拇指聚毛118

51、拇指表横纹119

52、甲根119

53、阴阳119

54、里内庭120

55、华佗穴120

56、节纹120

57、踝下120

58、二趾上121

59、独阴121

60、足小趾尖122

61、内外踝尖122

62、八冲122

63、气喘123

64、然后123

65、拇趾里横纹123

66、足心124

67、前后隐珠124

68、足大趾爪甲124

第八章 多数孔穴组成的奇穴124

1、十三鬼穴126

2、三才穴126

3、脚气八处灸126

4、中风七穴127

5、回阳九针穴127

6、四总穴127

附一 新医疗法中新穴介绍一、新针疗法中的新发现穴127

1、治聋1128

2、听穴128

3、治聋2128

4、治聋3128

5、治聋4128

6、治聋5129

7、听灵129

8、天听129

9、增音129

10、上廉泉129

11、球后130

12、鼻通130

13、止痛130

14、扁桃腺130

15、治瘫1130

16、治瘫2130

17、治瘫3131

18、治瘫4131

19、治瘫5131

20、治瘫6131

21、治瘫7131

22、髂后上棘131

23、肾脊132

24、落枕132

25、牙痛132

26、安眠1132

27、安眠2132

28、兴奋穴132

29、胃上穴133

30、定喘133

31、中喘133

32、外定喘133

二、穴位刺激结扎疗法的新穴133

1、抬肩134

2、举臂134

3、纠外翻134

4、迈步134

5、跳跃134

6、跟平134

7、趾平134

8、落地134

9、前进134

10、阴亢134

11、直立134

12、腓肠134

13、四强134

14、上阳关134

三、手针疗法穴位134

1、一号穴135

2、二号穴135

3、三号穴135

4、四号穴135

5、五号穴135

6、六号穴135

7、七号穴135

8、八号穴136

9、九号穴136

10、十号穴136

11、十一号穴136

12、十二号穴136

13、十三号穴136

附二、孔穴的取法1、明确孔穴分布和位置的特点137

2、结合患者的感觉137

3、具体的取法138

4、人体自然标准取穴法140

1983《经外奇穴纂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常得新编著 1983 吉林省敦化县卫生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穴纂要  5卷(1955 PDF版)
经穴纂要 5卷
195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穴学辑要  下( PDF版)
经穴学辑要 下
经穴学辑要  下( PDF版)
经穴学辑要 下
成都中医学院
经穴学辑要  中( PDF版)
经穴学辑要 中
成都中医学院
经穴学辑要  上( PDF版)
经穴学辑要 上
成都中医学院
经穴摘要歌诀百症赋笺注经外奇穴合编  新编本( PDF版)
经穴摘要歌诀百症赋笺注经外奇穴合编 新编本
中国针炙图书用品社
经外奇穴临床应用( PDF版)
经外奇穴临床应用
点穴疗法( PDF版)
点穴疗法
经穴纂要( PDF版)
经穴纂要
幼科切要(1882 PDF版)
幼科切要
1882
奇方纂要  全卷( PDF版)
奇方纂要 全卷
奇方纂要( PDF版)
奇方纂要
经穴纂要骨度  卷1-5( PDF版)
经穴纂要骨度 卷1-5
经学纂要(1990 PDF版)
经学纂要
1990 长沙:岳麓书社
经外奇穴临床应用(1992 PDF版)
经外奇穴临床应用
1992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