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
作者 | 贵州省史学会,贵州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编者 |
---|---|
出版 |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4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2103821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7088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在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龙志毅1
在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王三运4
谭嗣同、梁启超与近代青年精英文化罗福惠8
略论梁启超谋救光绪皇帝的活动(1898.9~1900.9)耿云志29
维新与觉醒——应该如何评价维新派的“启蒙”与“新民”?林家有43
改革贵先行——谈戊戌变法与西南谢本书53
戊戌维新运动与近代中国民主主义运动吴雁南60
甲午战争与戊戌维新运动熊宗仁67
未必儒生逢世难,悲凉偏起杞人忧——对戊戌维新失败原因的再认识张新民81
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与戊戌变法肖先治 李双璧95
戊戌维新与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黄群 尹瑞华106
戊戌维新与近代科技在中国的命运周松柏 胡晓登116
简析维新派对洋务派、保守派关系处理上的失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再分析马先彦126
论戊戌时期的教育改革张羽琼139
怎样评价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与变法、改革严士琦150
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蒙礼云156
京师大学堂创建源流考钟家鼎169
论维新志士的爱国主义思想唐建华177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于民雄186
略论康有为的《大同书》柳蕴琪195
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思想特征:政治上的激进与文化上的保守周术槐201
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曾凡炎210
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苏艾平217
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肖良武223
谭嗣同、唐才常维新思想比较李少文233
谭嗣同与清末理想人格追求思潮刘纪荣245
谭嗣同的殉难心态与儒佛两学——兼谈墨学对谭氏的影响张成洁253
千秋功过,谁人评说?——试论维新志士刘光第罗惠缙261
试论《新政真诠》的政治改革思想——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张旗269
从戊戌变法看晚清贵州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林建曾277
维新思潮下的贵州近代教育与贵州的近代化林芊287
论维新改良思潮在贵州的传播及其对贵州辛亥革命的影响——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宋洪宪298
贵州人与戊戌变法王?勺305
戊戌变法时期新学在贵州的传播与影响韩义义313
回顾历史 激励后人——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学术研讨会小结冯祖贻320
后记324
1999《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贵州省史学会,贵州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戊戌变法
- 197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翁同龢与戊戌维新
- 1983.07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中国近代史通鉴(1840-1949) 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
- 1997年 红旗出版社
-
- 戊戌变法
- 1961 北京:中华书局
-
- 论戊戌维新运动及康有为梁启超
- 198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戊戌维新运动新探
- 198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变法与维新 戊戌变法及其历史命运
- 199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戊戌变法
- 1996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五四运动在贵州
- 198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外人与戊戌变法
- 1998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戊戌风云
- 1998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戊戌维新运动专题研究
- 1999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戊戌变法
- 1956 新知识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