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论 下 中国古今执政谋略》求取 ⇩

下卷425

绪论425

第一章治国篇430

第一节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430

一、治国的政治纲领:“民为邦本”430

二、治国的目的:强国富民436

第二节治国方针评析437

一、调查研究,体察民情437

二、革故鼎新,兴利除弊438

三、举贤任能,德才兼备439

四、完善法制,以法治国440

五、虚心纳谏,广开言路440

六、惩腐倡廉,廉政勤政441

第三节古代治国方略举要443

一、秦始皇的治国方略443

二、光武帝刘秀的治国方略445

三、曹操的用人谋略447

四、宋武帝刘裕的兴国之治449

五、雍正皇帝的治国方略451

第四节新中国治国方略简述455

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455

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58

第二章富强篇463

第一节 中国古今强国富民的理论与实践463

第二节富民与强国的辩证关系476

一、强国富民是治国之本476

二、富国必先富民478

三、富与强是辩证的统一482

第三节强国富民谋略483

一、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重要方略484

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立国之本487

三、振兴工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489

四、科技兴国战略是强国富民的重要措施491

五、重视教育是强国的关键493

六、国富有赖于商495

第三章廉政篇498

第一节中国历代勤政廉政的思想498

一、“为民父母”的公仆意识499

二、周公“怀保赤子”、“恫矜乃身”499

三、吕尚与《六韬》、《三略》499

四、管仲提出“四维”治国500

五、孔子的“克己”与“仁政”500

六、孟轲“民贵君轻”501

七、董仲舒“食禄者不与民争利”501

八、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501

九、鲁褒的《钱神论》502

十、唐太宗的“谏诤”与“兼听”502

十一、赵匡胤斥孟昶和劝公主502

十二、司马光以俭律己励人503

十三、朱元璋的廉政醒贪教育504

十四、张居正的“考成法”504

十五、雍正倡立“养廉银”505

十六、龚自珍呼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505

十七、孙中山毕生探求“天下为公”506

第二节中国古代勤政廉政的制度507

一、舆论监督的文化瑰宝《诗经》508

二、我国最早整治官吏贿赂罪的法律《法经》508

三、秦朝廉政的法规《秦律》509

四、历史上最早的举报箱509

五、东汉初期强化廉政勤政的措施510

六、狠刹贪污的“太和政制”510

七、唐朝大法《唐律》中的廉政内容511

八、宋朝初期的反贪污措施511

九、元代的肃政廉访司512

十、明代的《宪纲事类》513

十一、明代严治官吏嫖娼的制度513

十二、明代勤政绝招“注销案卷”513

十三、清代初期的巡按制度514

十四、太平天国制定的《太平刑律》514

第三节中国历代勤政廉政的楷模515

一、晏子:持俭自廉,惜国爱民515

二、刘恒:俭朴求己,关心民生516

三、毛玠:以廉选官,持身自律517

四、王猛:除暴乱,行善政517

五、赵轨:一杯清水别父老518

六、陆贽:被皇帝责为“清慎太过”的人518

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19

八、苏轼:戒奢以俭,清寒持节520

九、刘基:举贤用人无私怨520

十、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521

十一、郑板桥:“囊橐萧萧两袖寒”522

十二、林则徐:“壁立千仞,无欲则刚”523

十三、冯玉祥:出国不丧俭廉志524

第四节勤政廉政的共产党人525

一、毛泽东:始终保持安贫乐俭的“土气”526

二、周恩来:公私分明,廉洁自律527

三、朱德:“不要孝子贤孙,要的是革命接班人”527

四、彭德怀:耐心教育“当家人”528

五、陈毅:“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528

六、贺龙:行车给群牛让路529

七、焦裕禄:人民的好书记529

八、吴金印:农民致富的带头人530

第四章惩腐篇533

第一节惩治腐败关系着执政的生死存亡535

一、腐败是历史留在政权肌体内的顽症535

二、中国古今政权兴衰成败简评539

三、中国古代惩治腐败镜鉴543

第二节惩治腐败是执政的重要手段549

一、现代社会政治经济腐败的主要表现549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反腐败斗争564

第五章选贤篇577

第一节中国古今选贤任能思想综述577

一、我国选人用人思想的发展历程577

二、中国传统选贤任能的主要谋略580

三、选贤任能方法谈584

第二节选贤任能谋略实例589

一、治国用才590

二、察贤辨才595

三、求贤宜诚598

四、因才任吏604

五、荐贤纳才610

六、用人不疑613

七、弃嫌用才616

八、待才以利619

九、育才取士622

十、让贤以能626

第六章改革篇630

第一节战国大变法631

一、商鞅的成功632

二、六国的憾事636

第二节十一世纪的改革641

一、宋仁宗、范仲淹的庆历新政641

二、王安石变法649

第三节晚清三次大变革659

一、洋务运动——同光新政661

二、戊戌维新——民主运动663

三、清末新政——变法继续与深入669

第七章法制篇673

第一节法制之精髓在于依法治国673

一、治国之道在于法治673

二、法制的表现形式675

三、实行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680

第二节中国法制的历史沿革682

一、奴隶社会的法制682

二、封建社会的法制685

三、鸦片战争后的法制690

四、中国封建法制的特征692

五、现阶段我国法制的薄弱环节693

第三节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699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十六字方针699

二、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702

三、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执法必须公正704

四、社会主义法制必须用完善、公正的程序作保障706

五、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707

第八章谏诤篇710

第一节谏诤理论710

一、扬“和”弃“同”论710

二、为社稷论711

三、为道论712

四、疏导论713

五、补短论714

六、尊师听教说714

七、拒谏易位说715

第二节谏议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补充715

一、谏诤产生的原因715

二、谏诤的合法形式716

三、谏诤是专制制度的产物717

第三节谏诤方式与范围718

一、谏诤方式718

二、谏方范围720

第四节谏诤多出悲剧的原因722

一、民主精神与君主专断的矛盾722

二、求实精神与封建制度的矛盾723

第五节窥一斑知全豹——唐王朝的兴衰与谏官的命运725

一、纳谏昌,拒谏亡725

二、王朝兴衰与谏官命运密切相关726

第六节谏诤谋略实例729

一、曲谏实例729

二、反谏实例737

三、直谏实例740

第九章军事篇745

第一节军事谋略的地位和作用745

一、军事谋略的产生745

二、军事谋略的根本任务746

三、军事谋略的战略战术747

四、军事谋略的地位和作用748

第二节军事谋略理论的历史发展750

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理论750

二、中国近代军事谋略理论753

第三节军事谋略实践的成功典范754

一、孙武的军事谋略754

二、刘秀的军事谋略758

三、诸葛亮的军事谋略763

四、赵匡胤的军事谋略767

五、毛泽东的军事谋略771

第十章邦交篇776

第一节中国古今邦交理论概述776

一、中国古代邦交理论776

二、中国近代邦交理论778

三、中国当代邦交理论780

第二节中国古今邦交历史简评781

一、“协和万邦”——中国古代邦交782

二、“卫邦逐夷”——中国明清邦交784

三、“弱国无外交”——中国近代邦交787

四、“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国当代邦交790

第三节中国古今邦交谋略举要794

一、春秋时期的“晏子使楚”794

二、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795

三、战国时期的“渑池之会”797

四、西汉时期的“出使西域”798

五、唐朝时期的“汉藏联姻”799

六、明朝时期的“七下西洋”800

七、当代中国的“合法席位”801

第十一章爱国篇803

第一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803

一、爱民是爱国的核心803

二、爱国是民族的气节804

三、爱国是民族道德的核心806

第二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风骨807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807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风骨809

第三节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810

一、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的行为准则810

二、爱国主义是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812

第四节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典范813

一、精忠报国的岳飞813

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815

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818

四、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821

五、热血洒遍卢沟桥828

结束语(历史的镜鉴)833

后记849

1999《执政论 下 中国古今执政谋略》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耀中,冯国堂,周幸等编;王寿梅主编;吕清海,邢宏伟,冯国堂 199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