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情报 1987年 第3期》求取 ⇩

史学情报1

人物专访1

笔耕辛勤60年——访历史学家罗尔纲1

回顾与展望8

孔子研究的进展与不足郭沂8

鸦片战争史研究大有可为正平10

良渚文化研究50年牟永抗刘斌13

书评18

如何分析我国的远古神话和历史——评《诸神的起源》林大勇18

建国以来第一部断代文化史——简评《秦汉文化史》李梦石24

论点选登27

史学理论是对史学的反思27

史学理论包括三个层次27

史论关系的三种思维模式27

历史存在是历史纵向性规律与横向性规律的统一28

历史研究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社会需要28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涵义不同28

中国文明的形成29

古代中国社会形态的个性29

暴力征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晨的主要形式30

西周宗法性士阶层的形成与发展31

东周的列国体制与秦汉的普世王权31

政治方式造就了中国第一代封建主32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32

孙子兵学在东西方的巨大影响32

对舜禹“禅让”与汤武“革命”的态度是先秦诸子历史观的核心33

西汉商业经济区的划分33

公孙瓒是悲剧性英雄人物34

势族不等于世族34

魏晋时期田制变化与争夺劳动力有关34

南朝门阀地主衰微是农民起义扫荡的结果35

魏晋南北朝劳动者阶层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特点35

武则天定《姓氏录》是为了建立新的门阀序列35

苏轼反对理学36

金代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36

西夏拓跋氏源出鲜卑37

对王阳明哲学不应简单地否定37

清代闭关政策主要为了防范内地人民38

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并未取胜38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不应使用“半资本主义”的概念39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力量39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两个来源40

鸦片战争前基督教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的历史作用40

太平天国为何修改印书40

广西天地会与上帝会的异同41

咸丰朝团练的经费来源41

1862年亨利·华尔购买船炮案41

19世纪后期中国外贸逆差的成因42

徐州利国驿煤矿的性质42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集资人与专利权问题42

洋务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43

“援儒入教”的形式与特点43

王韬、严复对西学探求的异同43

戊戌政变后新政的存废44

迷信思想是义和团的群体凝聚力之一种44

孙中山与传统儒学的关系45

孙中山的伟人品质45

“二次革命”前后的孙、黄关系45

张嘉璈在中国银行变革中的作用46

最先资助北伐到南昌的蒋介石的是钱新之和陈光甫46

关于胡汉民与孙中山关系的几个问题46

抗战前国民党政府的国防建设47

抗战时期的国家资本不是“官僚资本”48

金圆券币制改革必然失败的原因48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49

儒学对日本古代社会的影响49

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开明君主专制50

乔治·勒费弗尔的史学观点50

俄国左派社会革命党的作用51

共产国际是国际共运的“早产儿”5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共产国际路线的变化52

胡亚雷斯改革的成败52

美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52

“公平施政”和“新政”的关系53

美国60年代的改革和罗斯福53

“新政”的比较63

中国古代也有人体造型艺术54

良渚文化的社会生产54

中原地区西周陶器的分期及其渊源55

广州南越王墓墓主应是赵佗孙赵昧(胡)55

“帝西后东”不是西汉帝后合葬的通制56

居延汉简债务文书反映的债的发生和代理人制度56

汉代石刻画像艺术的五大成就57

从鹿车、木牛流马的结构推知我国的犁盘可能出现在三国时代57

汝窑、临汝印花青瓷与临汝钧瓷58

科研动向59

中国古代史“七五”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简介王正59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科研规划61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科研概况62

河北师院历史系近年科研成果与科研规划简介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62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情况简介岳海鹰63

湖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年来科研成果曾宪林64

贵州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科研情况史辛之65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科研情况66

法律史学的由来和发展边民67

国内书讯69

中国人口思想史稿69

中国古代兵器图册69

古代南海地名汇释69

喀喇汗王朝史稿69

顾颉刚先生学述70

唐代奴婢制度70

明清战争史略70

清史编年(第1卷)71

清代租佃制研究71

雍乾两朝镶红旗档71

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71

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卷)72

太平天国运动史72

天父天兄圣旨72

严复集17

孙中山史事详录(1911—1913)17

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1辑)26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108

瞿秋白传82

朱德年谱100

国外史学动态73

美国学者论孔孟区别庄文73

美国外交史研究的新方法卫宁74

日本史学界人士谈日中两国近代化的思想文化背景74

英国人的“欧洲史”概念卫宁76

19世纪英帝国主义史研究一瞥艾逊77

苏联学者论美国宪法的思想、原则和性质庄文78

国外的中国海事史研究艾逊79

西方关于清末自强运动失败原因的研究艾逊81

国外书讯83

中国近世的都市与文化83

外国干涉与中国工业发展(1870—1911)83

国民党的民族政策(1927—1937)84

日中战争史研究84

战时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控制84

新加坡华人百年史85

英国对印贸易政策的几个方面89

西方文明:形象与解释134

牛津古代世界史89

拉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91

国外史学流派及史学机构86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近代史共同研究班简介狭间直树86

心态史学简介浦斯88

国外史学家90

贝塜茂树90

帕金斯90

史学刊物92

《历史档案》简介92

《民国档案》简介92

《档案与历史》简介93

历史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和指导教师名单94

历史学学位授权情况表98

我国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情况统计表99

我国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情况统计表99

我国1981年至1985年历史学博士论文目录99

书目、索引101

新书书目101

论文索引109

1987《史学情报 1987年 第3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史学会《史学情报》编辑部 1987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史学情报  1988年第1期(1988 PDF版)
史学情报 1988年第1期
1988 北京:人民出版社
北京医学情报  第3期(1965 PDF版)
北京医学情报 第3期
1965
北京医学情报  第3期(1964 PDF版)
北京医学情报 第3期
1964
史学情报  1984年第4期  总第12期(1984 PDF版)
史学情报 1984年第4期 总第12期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5年  第3期(1985 PDF版)
史学情报 1985年 第3期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3年第2期(1983 PDF版)
史学情报 1983年第2期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2年第2期(1982 PDF版)
史学情报 1982年第2期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6年第3期(1986 PDF版)
史学情报 1986年第3期
1986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6年第2期(1986 PDF版)
史学情报 1986年第2期
1986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6年第1期(1986 PDF版)
史学情报 1986年第1期
1986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7年第4期(1987 PDF版)
史学情报 1987年第4期
1987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5年第1期  总第13期(1985 PDF版)
史学情报 1985年第1期 总第13期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7年第1期(1987 PDF版)
史学情报 1987年第1期
1987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8年  第2期(1988 PDF版)
史学情报 1988年 第2期
1988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史学情报  1985年  第4期(1985 PDF版)
史学情报 1985年 第4期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