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纲》求取 ⇩

绪论1

1.学习中国文学史的目的1

2.学习中国文学史的作用2

Ⅰ、为了加强对今天中国文学方向的认识2

Ⅱ、为了正确地接受文学遗产3

Ⅲ、为了了解历代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4

3.学习中国文学史的方法5

Ⅰ、掘发作品的人民性5

Ⅱ、强调劳动人民的斗争性6

Ⅲ、探求作者所属的阶级性6

Ⅳ、寻求作品形式的渊源7

Ⅴ、指出文学作品的多种影响8

奴隶制时代(殷商)的文学9

1.中国文学的起源和神话的产生9

2.中国文学史从殷商起11

3.殷商时代的社会背景11

4.尚未成形的甲骨文学12

5.快要成形的易经卦爻辞文学14

6.小结15

地方分权的封建制时代(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文学16

1.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文学的社会背景16

2.中国文学的正式序幕——诗经的降生18

Ⅰ、学习诗经所应注意的问题18

Ⅱ、民间诗歌——风诗20

Ⅲ、士大夫诗歌——雅诗26

Ⅳ、歌颂统治阶级的颂诗30

3.楚辞的出现32

Ⅰ、楚辞有它独特的风格32

Ⅱ、楚辞中最古的诗歌——九歌33

Ⅲ、楚辞的奠基者、中国第一个伟大诗人、登上世界文学史上最高峰的人物——屈原34

Ⅳ、骚赋转扭者——宋玉43

4.历史文学的产生45

Ⅰ、写春秋时代政治活动的国语45

Ⅱ、与国语为姊妹篇的左传46

Ⅲ、写战国时代政治活动的国策48

5.散文的发展49

Ⅰ、散文发展的规律49

Ⅱ、论语中的散文51

Ⅲ、墨子中的散文53

Ⅳ、孟子中的散文54

Ⅴ、庄子中的散文55

Ⅵ、韩非子中的散文57

6.小结58

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西汉)的文学60

1.两汉文学的社会背景60

2.辞赋的产生、发展和分化63

Ⅰ、辞赋的特征63

Ⅱ、辞赋的渊源65

Ⅲ、辞赋的发展与分化——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典型者67

3.乐府诗歌的发展与蜕变72

Ⅰ、乐府民歌的特点72

Ⅱ、乐府民歌的来源73

Ⅲ、乐府诗歌的分类问题74

Ⅳ、乐府民歌的思想与艺术76

Ⅴ、乐府诗歌的蜕变——五言诗的降生81

4.历史文学的发达与衰落86

Ⅰ、把历史文学推到高峰的司马迁86

Ⅱ、把历史文学推向下坡路的班固106

5.散文的发展109

Ⅰ、脱离论文独立的散文——说苑、新序109

Ⅱ、散文的新园地——书信的发达111

6.文学批评的受胎112

Ⅰ、扬雄的文学批评112

Ⅱ、王充的文学批评113

7.小结114

中央集权的封建制衰弱时代(三国南北朝)的文学116

1.三国南北朝的社会背景116

2.五言诗的发展119

Ⅰ、奠定五言诗基础的建安诗人——曹植是五言诗奠基的主角119

Ⅱ、扩大五言诗基础的正始诗人——阮籍是扩大五言诗基础的主角125

Ⅲ、巩固五言诗基础的太康诗人——左思是巩固五言诗基础的主角128

Ⅳ、现实风格与超现实风格同时存在的东晋诗人130

Ⅴ、实现主义与形式主义同时存在的宋齐诗人——陶渊明是现实主义者、把五言诗推到高峰131

Ⅵ、专写色情的梁陈诗人142

3.民歌的发达143

Ⅰ、南朝只保存恋爱的民歌143

Ⅱ、北朝民歌的多样性144

Ⅲ、孔雀东南飞145

4.翻译文学的盛行148

Ⅰ、翻译事业的发达148

Ⅱ、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血缘关系149

5.小说的发达150

Ⅰ、小说发达的一般情况150

Ⅱ、志怪式的小说有现实性151

Ⅲ、逸事式的小说更有现实性152

6.散文的发达153

Ⅰ、散文有两种趋势153

Ⅱ、南朝的文向骈偶的方向发展153

Ⅲ、南朝的笔有真实性154

Ⅳ、北朝散文由萎缩到复苏155

7.文学批评的生长156

Ⅰ、文学批评生长的一般情况156

Ⅱ、提出文学批评问题的曹丕156

Ⅲ、以辞赋写文学批评的陆机158

Ⅳ、专于评诗的钟嵘160

Ⅴ、集文学批评大成的刘勰161

8.小结162

中央集权封建制再建立与再衰落时代(隋唐五代)的文学166

1.隋唐五代文学的社会背景166

2.诗高度的发展170

Ⅰ、隋唐五代诗的发展路线170

Ⅱ、隋代诗人171

Ⅲ、初唐天宝间的诗人——李白是这一阶段的殿军、也是下一阶段的开创人171

Ⅳ、天宝长庆间的诗人185

甲、把中国诗推到最高峰、忠实的现实主义者、后世诗人的式范——杜甫186

乙、前期勇敢地走杜甫创作路线、后期渐趋退却的白居易201

Ⅴ、晚唐五代间的诗人210

3.诗的新形式——词的兴起212

Ⅰ、上层社会的词是挽歌212

Ⅱ、民间的词反映现实214

4.变文的产生214

Ⅰ、变文的内容与形式215

Ⅱ、变文的发展216

5.传奇小说的发达217

Ⅰ、写爱情的传奇小说217

Ⅱ、讽刺功名病的传奇小说219

Ⅲ、写侠义的传奇小说220

6.古文运动的兴起221

Ⅰ、古文运动的意义221

Ⅱ、古文运动的历史渊源222

Ⅲ、古文运动的革新内容222

Ⅳ、古文运动的正副主帅——韩愈与柳宗元224

7.文学批评的进展226

Ⅰ、天宝以前的文学批评226

Ⅱ、天宝以后的文学批评227

8.小结229

后记231

1956《中国文学史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师范大学谭丕模编 195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史纲(1933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1933 上海大东书局
中国文学史大纲(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发行
中国纯文学史纲( PDF版)
中国纯文学史纲
北京:东方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大纲(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纲  上(1952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上
195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简纲(1986 PDF版)
中国文学史简纲
1986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学史纲(1994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1994 文史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纲要(1933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要
1933 新兴文学研究会
中国文学史纲(1959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1959 友联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提纲(1981 PDF版)
中国文学史提纲
1981 上海书局
中国文学史纲(1947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1947 大东书局
中国文学史大纲(1933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33 广益书局
中国文学史纲(1956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195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大纲(1949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49 光明书局
中国文学史纲(1998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1998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