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卷一 建置45

第一章 沿革45

第一节 隶属45

第二节 设置46

第二章 政区47

第一节 境域47

第二节 治所51

第三节 区划52

第三章 区乡(镇)55

第一节 区55

第二节 乡镇59

卷二 自然环境70

第一章 地质70

第一节 构造70

第二节 地层71

第三节 岩浆岩75

第二章 地貌75

第一节 特征75

第二节 类型76

第三节 山脉77

第三章 气候79

第一节 气温80

第二节 降水 蒸发81

第三节 日照83

第四节 湿度84

第五节 风85

第四章 水文85

第一节 水系 河流85

第二节 地下水88

第三节 水质89

第四节 水温90

第五章 土壤91

第一节 成土母质91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92

第三节 土壤理化性状93

第六章 自然资源95

第一节 土地95

第二节 水96

第三节 植被97

第四节 动物101

第五节 矿藏101

第六节 自然景点106

第七章 自然灾害108

第一节 农业气象灾害108

第二节 地震110

第三节 地表灾害111

附:自然灾害录111

卷三 人口114

第一章 人口规模114

第一节 总量114

第二节 分布及密度117

第三节 变动118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1

第一节 性别121

第二节 年龄123

第三节 民族124

第四节 文化程度125

第五节 行业 职业127

第六节 婚姻 家庭128

第三章 人口管理129

第一节 户籍130

第二节 人口普查131

第四章 计划生育132

第一节 机构 网络132

第二节 宣传 教育133

第三节 政策实施135

第四节 避孕 节育137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138

卷四 经济行政管理第一章 经济计划管理142

第一节 计划编制142

第二节 计划执行144

第三节 经济技术协作147

第二章 物资149

第一节 物资计划149

第二节 物资供应150

第三章 物价151

第一节 体制 权限151

第二节 监督 检查154

第四章 标准计量155

第一节 计量器具156

第二节 计量管理157

第三节 标准化158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160

第一节 市场管理16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163

第三节 经济合同164

第四节 商标、广告165

第五节 经济监督167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168

第六章 统计169

第一节 调查统计169

第二节 普查 调查172

第三节 统计管理172

第七章 审计175

第一节 行政事业审计176

第二节 工商企业审计177

第三节 审计调查和配合检查177

第八章 国土管理179

第一节 地籍管理179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179

第三节 整治、保护、开发181

第四节 土地监察182

卷五 农业183

第一章 农业生产环境183

第一节 生产条件183

第二节 生产关系185

第三节 经营管理188

第二章 作物栽培190

第一节 粮食作物190

第二节 经济作物194

第三节 蔬菜198

第三章 多种经营199

第一节 果树199

第二节 栽桑养蚕201

第三节 茶叶202

第四节 其他202

第四章 农技推广应用203

第一节 土壤改良203

第二节 良种推广206

第三节 栽培技术改革207

第四节 作物保护208

第五节 施肥212

第五章 农具 农机213

第一节 旧式农具213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进程215

第三节 机械农具216

卷六 林业220

第一章 森林资源220

第一节 林地、林木220

第二节 德昌杉木及珍稀树种221

第三节 林副产品222

第二章 林业生产223

第一节 采种、引种223

第二节 育苗、造林226

第三节 抚育、更新228

第四节 林业多种经营229

第三章 森林保护234

第一节 封山育林234

第二节 护林防火234

第三节 森林病虫防治239

第四章 林木利用241

第一节 采伐、销售241

第二节 加工、利用243

第三节 林化工244

第五章 林业管理245

第一节 山林权属246

第二节 木材采伐运输与市场管理248

第三节 经费251

卷七 畜牧 渔业253

第一章 养殖条件253

第一节 饲草253

第二节 饲料254

第三节 水面255

第二章 畜禽饲养256

第一节 牛256

第二节 猪258

第三节 羊260

第四节 马、驴、骡262

第五节 家禽264

第六节 蜂、兔266

第三章 疫病防治267

第一节 疫病267

第二节 防治269

第三节 检疫270

第四章 渔业270

第一节 鱼种及分布271

第二节 养殖273

卷八 水利 水电274

第一章 水利274

第一节 引水工程274

第二节 蓄水工程278

第三节 提水工程279

第四节 喷灌工程280

第五节 河道整治281

第六节 水土保持281

第七节 水利管理282

第二章 电力283

第一节 水力发电站284

第二节 输、配、供用电287

第三节 水电管理288

卷九 工业291

第一章 体制结构291

第一节 国营291

第二节 集体291

第三节 个体292

第二章 行业沿革294

第一节 纺织294

第二节 造纸295

第三节 制糖296

第四节 竹木棕麻加工296

第五节 金属制造与加工298

第六节 土染、梳花、缝纫299

第七节 陶瓷301

第八节 建材302

第九节 农机修造304

第十节 矿冶304

第十一节 化工306

第十二节 食品加工307

第十三节 刊刻、印刷309

第三章 企业选介309

第一节 国营工业企业309

第二节 国有集体工业企业314

第三节 乡镇工矿企业316

附:部分曾经开办过的厂矿、企业319

卷十 交通 运输323

第一章 道路323

第一节 古道323

第二节 公路325

第三节 桥渡329

第四节 铁路333

第二章 运输334

第一节 营运企业335

第二节 民间运输337

第三节 公路运输338

第三章 管理340

第一节 运输管理340

第二节 交通监理342

第三节 公路管理344

卷十一 邮政 电信第一章 邮电机构347

第一节 驿站、递铺347

第二节 邮电所局347

第二章 邮政通信348

第一节 邮政业务348

第二节 邮政网路351

第三节 邮件投递352

第三章 电信通信354

第一节 电报354

第二节 长途电话356

第三节 市内电话357

第四节 农村电话358

卷十二 城建 环保第一章 县城363

第一节 街道363

第二节 街房365

第三节 公共建筑367

第四节 公用设施369

第五节 规划、统建372

第二章 乡村建设373

第一节 集镇373

第二节 村舍377

第三章 环境保护379

第一节 污染监测379

第二节 保护治理380

第三节 绿化、美化381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381

第一节 公有房产381

第二节 私有房产383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384

第五章 建筑业385

第一节 建筑企业385

第二节 技术管理386

第三节 建筑工程388

卷十三 商业 供销第一章 体制与管理391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391

第二节 集体商业393

第三节 国营商业397

第二章 市场 网点399

第一节 县城市场399

第二节 农村集市400

第三节 期市402

第四节 商业网点404

第三章 购销407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07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410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经营412

第四节 副食品经营415

第五节 烟、酒、食盐专卖417

第六节 废旧物资和外贸商品收购418

第七节 药品经营419

第四章 饮食服务422

第一节 饮食业422

第二节 服务业424

卷十四 粮油428

第一章 民国粮政实施428

第一节 粮食管制428

第二节 积谷征募429

第三节 仓储430

第四节 军粮供应430

附:民国粮政腐败举例431

第二章 粮食购销432

第一节 统购432

第二节 定购435

第三节 统销436

第四节 市场购销442

第三章 油脂 油料444

第一节 食油收购444

第二节 食油销售446

第三节 非食用植物油购销447

第四章 收储 调运448

第一节 粮仓448

第二节 粮油入库及保管450

第三节 调运451

第五章 票证453

第一节 票证种类及流通454

第二节 票证管理455

第六章 粮油加工456

第一节 粮食加工456

第二节 植物油料加工457

第三节 配合饲料加工457

第七章 支援农业458

第一节 发放粮油预购定金458

第二节 良种引进及收贮459

第三节 稻种除稗459

卷十五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收入462

第一节 总收入462

第二节 税收463

第三节 企业收入469

第四节 其它收入470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收入470

第六节 上级补助收入471

第二章 财政支出471

第一节 总支出471

第二节 农业支出472

第三节 行政管理费473

第四节 教育卫生支出474

第五节 其它支出474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支出475

第七节 两项资金支出476

第三章 债券476

第一节 民国公债476

第二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过设公债477

第三节 国库券和保值公债478

第四章 税务479

第一节 税制简述479

第二节 税种480

第三节 征收485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488

第一节 财税机构488

第二节 财政预算、决算490

第三节 财务管理493

第四节 控购495

第五节 监察、检查496

卷十六 金融 保险第一章 机构498

第一节 银行498

第二节 信用合作组织499

第三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德昌县支公司500

第二章 货币501

第一节 币种501

第二节 流通与管理503

第三节 金银收兑506

第三章 存款507

第一节 人民银行存款507

第二节 人民储蓄508

第四章 贷款511

第一节 个人贷款511

第二节 工商贷款514

第三节 农业贷款517

第五章 拨款与监督521

第一节 农业拨款522

第二节 基建拨款523

第三节 地质勘探拨款523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524

第六章 核算 结算525

第一节 会计核算525

第二节 转帐结算526

第三节 经济核算与经营成果527

第七章 代办业务528

第一节 国库528

第二节 债券发行和兑付528

第八章 保险530

第一节 财产保险530

第二节 人身保险533

第三节 防灾、理赔535

卷十七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第一章 组织机构537

第一节 县委及工作机构537

第二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542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543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546

第一节 会况546

第二节 选举548

第三章 党的建设550

第一节 思想组织建设550

第二节 制度作风建设553

第四章 党务工作555

第一节 宣传教育555

第二节 统战工作556

第三节 纪检、监察559

第四节 干部工作562

第五节 保密工作563

第六节 党校564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566

第八节 政法工作569

卷十八 政权 政事第一章 民国政权570

第一节 代议制机构570

第二节 地方政权机构571

第二章 人民政权权力机构574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574

第二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57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580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587

第五节 德昌县革命委员会590

第三章 人民政权行政组织594

第一节 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594

第二节 派出机关598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598

第四章 政协德昌县委员会599

第一节 县政协机构600

第二节 县政协全体委员会602

第三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605

第四节 政协活动记略607

第五章 政事609

第一节 民国政事610

第二节 政治运动611

第三节 政事补阙619

卷十九 党派 团体第一章 民国党派 社团631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组织631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和其它党派633

第三节 法团634

第二章 农民组织636

第一节 农民协会636

第二节 劳动人民协会637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637

第三章 中国工会地方组织639

第一节 工会组织639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640

第三节 工会工作641

第四节 自身建设644

第四章 青少年组织644

第一节 共青团地方组织644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646

第三节 团组织活动648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651

第五章 妇女组织653

第一节 妇女联合会653

第二节 妇女代表会653

第三节 工作举例655

第六章 工商联及其他团体658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658

第二节 其它团体659

卷二十 劳动 人事第一章 人事663

第一节 编制663

第二节 干部队伍664

第三节 干部管理667

第四节 其他干部工作670

第二章 劳动管理672

第一节 城镇就业安置672

第二节 知识青年安置673

第三节 劳力调配675

第四节 劳动安全676

第三章 劳动工资678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工资制度678

第二节 工资制度改革与调整680

第三节 工资区类别和艰苦地区津贴682

第四节 浮动、固定工资682

第五节 津贴、补贴683

第四章 劳保福利685

第一节 劳动保护686

第二节 假期待遇686

第三节 保健、抚恤688

第四节 福利费及其使用689

第五节 劳动保险690

第五章 离、退休 退职691

第一节 干部离休691

第二节 职工退休691

第三节 退职692

第四节 离、退休(职)其他待遇693

卷二十一 民政694

第一章 社会救济694

第一节 慈善捐募694

第二节 五保制度695

第三节 农村扶贫696

第四节 救灾697

第五节 收容、遣送、安置盲流700

第二章 优抚 安置 烈士褒扬701

第一节 政府优抚701

第二节 农村群众优待704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05

第四节 拥军优属706

第五节 烈士褒扬707

第三章 社会福利事业708

第一节 社会福利院708

第二节 康复医院709

第三节 县民政福利公司710

第四节 农村“三户两属”房产保险711

第五节 残疾人事业711

第四章 其它民政事业712

第一节 婚姻登记712

第二节 殡葬改革713

第三节 地名管理714

第四节 禁烟肃毒715

第五节 来信来访717

卷二十二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共安全719

第一节 社会治安719

第二节 户政、交通和其它管理723

第三节 监所管理725

第四节 消防726

第二章 检察728

第一节 刑事检察728

第二节 经济检察730

第三节 法纪检察730

第四节 监所检察731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731

第三章 审判732

第一节 程序与制度732

第二节 刑事审判735

第三节 民事审判737

第四节 经济审判和行政审判738

第五节 告诉申诉审判和案件复查739

第四章 司法行政741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741

第二节 人民调解742

第三节 律师744

第四节 公证746

卷二十三 军事748

第一章 兵役748

第一节 兵役制度748

第二节 兵员征集749

第二章 地方武装及驻军751

第一节 民国地方武装751

第二节 民兵753

第三节 驻军757

第三章 兵事759

第一节 清、清以前时期759

第二节 民国战事761

第三节 解放德昌、剿匪、平叛766

卷二十四 教育771

第一章 学校771

第一节 旧制学校771

第二节 幼儿(稚)园773

第三节 小学774

第四节 普通中学781

第五节 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785

第二章 教师787

第一节 师资787

第二节 待遇788

第三节 培训、进修790

第三章 学校教育791

第一节 学前教育791

第二节 小学教育792

第三节 中学教育794

第四章 教育经费795

第一节 民国教育经费795

第二节 解放后的教育经费796

第五章 教育 教学管理800

第一节 管理体系800

第二节 教学管理801

第三节 教育教学研究802

第四节 招生、考试、毕业803

第六章 成人业余教育805

第一节 扫盲805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807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808

卷二十五 科学 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组织811

第一节 四级农科网811

第二节 科技事业单位812

第三节 专业研究所(站)814

第四节 县科协和群众学术团体816

第二章 科技队伍818

第一节 农林畜牧技术人员818

第二节 工程技术人员820

第三节 卫生技术人员821

第四节 其他技术人员822

第三章 科普工作822

第一节 宣传822

第二节 技术培训823

第三节 学术交流824

第四章 科技推广与应用826

第一节 引进826

第二节 试验、示范、推广827

第三节 群众科学实验活动828

第五章 科技活动829

第一节 科学调查与研究829

第二节 气象测报831

第三节 水文测验、报汛、整编833

第四节 沼气利用834

第六章 科技管理839

第一节 项目管理839

第二节 科技成果举例842

卷二十六 医药 卫生第一章 卫生事业建设847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847

第二节 卫生队伍850

第二章 卫生防疫85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854

第二节 防疫856

第三章 医疗863

第一节 中医863

第二节 西医865

第三节 护理867

第四节 医疗管理868

第四章 妇幼保健870

第一节 新法接生870

第二节 儿童保健871

第三节 妇女保健871

第五章 医药873

第一节 医药行业组织873

第二节 中药资源873

第三节 药政管理877

卷二十七 文化 艺术第一章 文化机构及设施881

第一节 文化馆(站)881

第二节 书店882

第三节 图书馆(室)883

第二章 群众文化活动883

第一节 传统游艺883

第二节 文化宣传884

第三节 文艺演唱887

第四节 戏剧表演889

第三章 文学艺术890

第一节 口头文学890

第二节 文学创作891

第三节 书法、美术892

第四节 摄影893

第五节 音乐、舞蹈894

附:佚作895

第四章 图书900

第一节 发行900

第二节 馆藏、阅览902

第五章 文物903

第一节 古墓904

第二节 古建筑906

第三节 碑刻909

第四节 其它文物910

第六章 史志911

第一节 方志911

第二节 党史研究914

第七章 档案914

第一节 档案收集915

第二节 整理、保管916

第三节 鉴定、统计、利用916

卷二十八 体育运动第一章 群众性体育运动918

第一节 民间体育活动918

第二节 职工体育919

第三节 农民体育920

第四节 学校体育921

第二章 设施 器材923

第一节 体育设施923

第二节 运动器材924

第三章 竞技体育924

第一节 田径924

第二节 球类926

第三节 举重、射箭928

第四节 游泳928

第五节 体操、武术929

第六节 棋类930

第四章 比赛930

第一节 县内比赛930

第二节 地区(州)级比赛931

第三节 参加省级比赛936

第五章 人才培育938

第一节 业余体校938

第二节 教练、裁判939

第三节 人才输送939

卷二十九 广播 电视 电影第一章 有线广播941

第一节 广播网建设941

第二节 广播宣传945

第二章 电视 录像947

第一节 电视转播台947

第二节 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949

第三节 录像放映和闭路电视951

第四节 电视宣传953

第五节 微波工程954

第三章 广播电视管理954

第一节 广播事业和宣传管理954

第二节 电视、录像管理957

第三节 广播电视经费959

第四章 电影961

第一节 放映961

第二节 发行962

卷三十 少数民族966

第一章 彝族966

第一节 族源、分布966

第二节 社会形态966

第三节 居住、服饰970

第四节 彝语、彝文972

第五节 婚丧习俗972

第六节 彝族年与火把节975

第二章 傈僳族976

第一节 迁入976

第二节 傈僳语言与文字978

第三节 住房、服饰、饮食978

第四节 婚俗980

第五节 葬仪982

第六节 口头文学983

第七节 音乐、舞蹈984

第三章 其他少数民族985

第一节 白族985

第二节 回族986

第三节 蒙古族986

第四章 民族事务9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987

第二节 民主改革988

第三节 民族工作举略989

卷三十一 宗教992

第一章 佛教992

第一节 源流992

第二节 佛寺993

第三节 佛事记略995

第二章 伊斯兰教997

第一节 教徒997

第二节 教务997

第三节 清真寺998

第三章 天主教999

第一节 传入999

第二节 教堂1000

第四章 其它宗教组织及活动1002

第一节 基督教1002

第二节 道教1002

第五章 宗教事务1003

第一节 工作机构和宗教团体1003

第二节 落实宗教政策1004

第三节 宗教管理1005

卷三十二 社会风俗第一章 生活习俗1008

第一节 饮食1008

第二节 服饰1010

第三节 居处1012

第四节 用器1013

第二章 人生礼俗1014

第一节 婚嫁1014

第二节 生育、家庭1015

第三节 丧葬1016

第三章 礼仪民俗1018

第一节 交际1018

第二节 庆贺1019

第三节 祀典祭扫1020

第四章 信仰民俗1020

第一节 信仰崇拜1020

第二节 禁忌、问事1021

第三节 迷信、术数1022

第五章 时日节庆1023

第一节 传统节令1023

第二节 新兴节日、纪念日1025

第六章 社会组织1027

第一节 行会1027

第二节 帮会1028

第三节 会道门1029

第七章 杂识1031

第一节 宗族、姓氏1031

第二节 家庙、会馆1034

第三节 神会、庙会1036

第四节 生产民俗1037

第五节 陋习、弊端1038

第八章 方言 谣谚1040

第一节 方言1040

第二节 谚语1050

第三节 歇后语1054

人物1061

一、传略1061

二、简介1072

三、旧志人物选载1075

四、人物表1077

出席西康省第一、二、三届农业劳动模范会议代表1077

出席1962年四川省工农业劳动模范会议农业代表1078

受省及以上表彰的职工和劳动模范名册1079

1990年副高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名录1080

五、烈士英名录1081

赘志1086

政治1086

一、党政领导人事更迭1086

二、撤区并乡1087

三、机构改革1089

经济1089

一、“八五”计划指标完成情况1089

二、农业1091

三、乡镇企业1094

四、工业1095

五、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1098

六、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1101

七、拟建攀西钢铁二基地德昌厂址考察论证和勘探1101

八、商业贸易1102

九、财税、金融1103

文化1104

一、科技1104

二、教育1104

三、卫生1105

四、广播电视1106

五、文化体育1106

六、计划生育1107

七、档案1107

社会1107

一、民政要事1107

二、住房制度改革1108

三、二滩水电站德昌库区移民安置1108

四、工资制度改革1109

五、各种普查1109

六、向“三点一线”投资活动1109

七、杂记1109

人物传1112

管荣礼1112

罗海清1113

李国才1115

附录1116

凉山州人民政府批准关于批准《德昌县志》出版的通知1116

凉山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德昌县志》稿审查验收小组名单1116

《德昌县志》终审人员1117

《德昌县志》编纂始末1118

《德昌县志》各卷编写人员分工情况1120

《德昌县志》使用资料统计1122

德昌县第一至第三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曾与其事人员名单1125

1127

1998《德昌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德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永昌县志(1993 PDF版)
永昌县志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新繁县志三顾德昌( PDF版)
新繁县志三顾德昌
昌化县志 四( PDF版)
昌化县志 四
寿昌县志  3( PDF版)
寿昌县志 3
台湾:成文出版社
文昌县志(1981 PDF版)
文昌县志
1981
昌化县志  2( PDF版)
昌化县志 2
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装订社
武昌县志  上( PDF版)
武昌县志 上
繁昌县志(1993 PDF版)
繁昌县志
1993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昌邑县志(1987 PDF版)
昌邑县志
1987 山东省昌邑县志编纂委员会
宕昌县志(1995 PDF版)
宕昌县志
1995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乐昌县志(1994 PDF版)
乐昌县志
1994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许昌县志(1993 PDF版)
许昌县志
1993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平昌县志(1990 PDF版)
平昌县志
1990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称谓录(1990 PDF版)
称谓录
199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昌图县志(1988 PDF版)
昌图县志
1988 昌图县地方志编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