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 论文文摘》求取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吕文平1

论哲学范畴的特点金守庚2

试论时空的现代认识金龙焕3

论从系统的实际出发钟玉海5

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趋势侯以信6

试论发展范畴定义黎永泰8

简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兼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公式翟东林9

必然和偶然——兼批黑格尔刘广明11

论过程论、系统论和矛盾论的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肖诗美12

多元思维论王南14

意识对人体自身的作用——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再认识桑志达16

论认识的形式和认识的阶段南秀木 童星17

客观实在论罗嘉昌19

论价值关系网并评价值真理论——兼与袁贵仁同志商榷黄海澄20

论主体的适应性姚广臣21

认识定义新探王振武23

和谐——一个永恒的诱惑孙美堂24

认识和实践过程的真理类型李鼎文26

价值理性认识初探陈铁民27

试论人类认识的动态结构程伟礼29

从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看实践的种类常俊峰30

论认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李进32

真理、真理的价值与“价值真理论”舒虹33

意识活动的内在机制李福海 雷咏雪35

观念与状态潘德荣36

论评价认识的对象——价值事实李德顺38

人类是通过信息认识世界的李文珍39

思维系统再现对象系统的方法抽象——具体张小全40

实践层次初探赵贵生 龚贵先42

关于认识过程三阶段的界说——兼论认识的基本思维形式刘伯山43

论主体的二重性党康伊45

马思克主义自由范畴顾乃忠47

人性的系统模型闵家胤48

对外开放的思考赵平之50

电脑在物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对人类历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刘福森51

社会历史发展的可超越性与不可超越性陈荣富53

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及其相互关系田心铭 桑新民54

试论两种异化类型和对象化、物化、异化的统一谢霖56

所有制的含义探索与改革思考潘德冰57

从社会存在范畴看新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兼对现行哲学原理体系质疑廖晓义59

经济体到改革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文正邦60

论精神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关系李鸿烈62

历史唯物主义要把研究改革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程伟戎63

论历史主体活动在社会基本矛盾系统内的中枢作用穆怀中65

经济改革与文化变革沈建新66

关于生产力范畴新探许惠农68

社会系统观及其特征刘永振 傅平69

一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初探颜虹71

经济体制改革对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丰子义72

社会的通项与选择钟国兴74

未来社会职业分工是在个人自愿基础上的相对固定化分工谢道文75

完成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历史使命李渤川 陆志良77

论战斗力系统路宁78

关于认识论中主体研究的几个问题郭建宁79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不是一次进行的李延明8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改革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大事王兰媛82

自由论李小东84

价值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李连科85

关于建立《矛盾体哲学》的探讨杨远富87

规律的分析远志明88

论生产力系统质态的相变韩建方90

论过程范畴与马克思主义过程观王君颖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93

列宁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在当今的意义王东 黄行发93

关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方法论问题吴琼95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横向理论来源江丹林97

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三种解释的内在联系关家麟98

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辩证性质的认识周建璋10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孙正聿101

论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对施蒂纳关于“人”的哲学虚构的批判毕治国102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分期与主要人物——兼评一个“模式”王炯华104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孙承叔106

中国史哲学107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循环命题体系陈锡文107

佛教与中国政治方立天109

佛法与名教关系的演变乐寿明110

试论“合二而一”、“一分为二”的内涵、根据和地位陶清112

从观象系辞说到《乾卦》之取象刘正113

道家思想与中国绘画李德仁114

黄宗羲伦理思想简论朱义禄116

原始意识和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科学的起源——云南少数民族原始意识研究伍雄武117

中国哲学史上的进化发展观肖万源119

论孔子思想逻辑结构中概念范畴的解释张立文120

中国古代心性论的特点蒙培元122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郭齐勇123

进化论是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哲学思想的主线张洪波124

也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向何处去?卢椿同126

中国哲学近代化的一个侧面——简析严复、胡适和金岳霖的改造传统哲学概念的理论陈卫平127

西方哲学史129

论康德范畴客观演绎对主体和客体统一关系的确立温纯如129

先秦气论与古希腊伊奥尼亚哲学李存山131

康德“自我意识”论究黄见德132

黑格尔论抽象思维、知性思维、形而上学——兼论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本质与特征朱亮134

贝克莱哲学的历史地位探新高新民135

古希腊哲学基本问题探源刘潼福137

试论斯宾诺莎哲学的深层结构——范畴辩证法体系俞吾金138

论《巴门尼德》篇及其在柏拉图哲学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李真140

试论特有的、一般形式下的黑格尔辩证法——兼探西方辩证法史宏观线索许景行142

洛克的“反省”和斯宾诺莎的“反思”黄克剑143

莱布尼兹本体论中的唯心辩证法思想初探陈亚军145

现代外国哲学146

现代西方哲学的趋向与我国哲学体系的改革赵雷进146

重视语言——哲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友渔148

皮亚杰、康得时空观对比——兼论作为认识论的时空范畴孙川149

莱尔的哲学方法论思想徐大建150

Quine的理论评价学说曹秋华152

论尼采的文化批判安延明153

福泽谕吉文明史观述评王守华 卞崇道154

雅斯贝尔斯哲学史观给我们的启示——读雅斯贝尔斯《哲学的世界历史》甘绍平155

论萨特的‘中介问题’余建伟157

逻辑学158

古典命题逻辑的证伪系统张清宇158

存在概念的逻辑机制郁求恩159

试论我国三十年代对形式逻辑的所谓“批判”及其理论根源周云之161

金岳霖先生在归纳问题上的贡献邵春林163

试论类比逻辑的推理形式雷念曾 刘粤生164

美学165

从原始陶器看日用生活器具方面审美关系的发生章建刚165

萨特美学思想初探顾伟铭167

意识流溯源与意识流电影朱青君168

建筑师的创造思维——建筑“创作心理学”初探汪正章169

美的客体与美感自由论许明171

朱光潜论克罗齐美学岳介先173

伦理学174

群己、义利、人性——论中西传统伦理思想之差异黄伟合 朱贻庭174

论人民律师道德仓道来175

论劳动伦理学的对象、意义和任务乔法容 王昕杰177

道德个性初探李健178

关于道德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龙兴海 王泽应180

论不朽肖群忠 任洁明182

高等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姜维茂183

自然辩证法185

社会心理与唯物史观发凡顾春明185

无限性的有限阈丁长青186

精神全息重演律严春友 王存臻188

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李醒民189

选择论李继宗 朱葆伟191

古代自然观中若干基本范畴的逻辑重排李振伦192

概括科学成果的方法论马来平194

模糊性思维探讨吴竑195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探讨吕国欣197

莫诺科学方法论述评徐兰199

论科学的统一鲁兴启200

关于技术哲学的几点思考洪啸涛201

“生态平衡”辨析陈贻安 张海霞202

第二次时空革命从空间开始吗?刘道桂204

从信息经济原理到生物全息律陈世忠205

从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上帝是否掷骰之争看现代科学需要什么样的哲学金吾伦207

焦循的数理哲学思想述评李亚宁208

人——社会系统是只庞大的“晶体管”文化背景是其“偏置电源”谭联众210

从哲学看自组织理论胡皓 楼慧心213

科学描述什么刘跃进214

疾病因果观初探贺达仁 王谦216

论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和当代合流之趋势李志林217

系统的联系和发展——系统辩证法初探陈茂申219

信息论新趋势和认识论现代化王东 柳延延220

科学抽象的前提之一:间隔性原则柳树滋222

试论科学认识中的未知与创造刘明223

关于开创空间学的思考陈燮君225

事物对立统一的中介状态规律——相似度理论与应用霍明远 汪培庄 吴誔芳226

关于心理哲学的几个问题刘克苏227

附录:112篇交流论文目录232

1986《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 论文文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 1986 安徽大学学报刊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