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音乐史》求取 ⇩

第一章评剧音乐之源头1

第一节清代以前的莲花落1

一 《散花乐》与莲花落1

二 四季莲花落和叙事莲花落5

第二节清代前期的莲花落14

一 秧歌与莲花落14

二 时调小曲与莲花落18

三 荡调中的莲花落22

四 莲花落调与莲式乐汇23

第三节清代中期的莲花落32

一 彩扮莲花落的兴盛32

莲花落曲体的演进35

1.角调式莲花落调与宫调式莲花落调36

2.〔喇叭牌子〕的形成45

第二章评剧音乐之萌芽63

第一节清代末期的莲花落63

一 北京和天津的落子馆63

二 河北梆子的发展——卫梆子的兴起69

三 蹦蹦戏的兴盛70

第二节莲花落音乐的发展72

一 梆子高腔72

二 平腔80

三 糊涂腔94

四 彩扮莲花落音乐的曲体结构及其调性布局97

五 〔大悲调〕与〔小悲调〕99

六 哭迷子109

第三节莲花落拆出戏音乐114

一 关于拆出戏的历史观114

二 早期拆出小戏音乐118

西路莲花落音乐125

1.西路莲花落音乐的形成125

2.西路二六板126

3.东路莲花落音乐对〔西路二六板〕的影响135

4.西路莲花落的历史价值138

东路莲花落音乐140

1.彩扮莲花落的流行与冀东莲花落的兴起140

2.东路莲花落音乐的形成143

3.东路二六板145

4.垛板158

第三章评剧音乐之形成163

第一节平腔梆子戏音乐163

一 平腔梆子戏的兴起163

月明珠调164

1.结构与旋律164

2.几种终止形式175

(1)甩腔175

(2)锁板177

(3)扣板178

(4)留板178

3.形成原因181

4.意义与作用190

倪派生腔〔二六板〕194

1.结构196

2.旋律200

四 生腔〔二六板〕中的几种终止形式205

第二节评剧音乐之源辩208

一 冀东莲花落的发展209

二 冀东莲花落拆出戏210

三 平腔梆子戏音乐的形成215

第四章评剧音乐之丰富221

第一节 女伶崛起与评剧音乐落子馆化221

第二节“夹垛”现象与〔垛板〕的独立225

一 “夹垛”现象225

二 由来和原因228

三 〔垛板〕与京韵大鼓的关系232

四 〔二六板〕唱腔中的“夹垛”现象235

五 “楼上楼”及其记谱法237

六 〔垛板〕的形式及其历史演变243

〔垛板〕与〔慢板〕的转换253

1.〔慢板〕转〔垛板〕253

2.〔垛板〕转〔慢板〕254

3.〔垛板〕转“哭迷子”256

第三节月明珠调之丰富259

一 句前衬句260

二 两读式句型263

三 莲式乐汇首句的演变271

四 属调商调式上句274

五 宫调式上句284

六 搭调287

七 甩腔293

第五章评剧音乐之发展299

第一节评剧艺术在20年代的发展299

一 评剧艺术在天津的发展状况299

二 女伶艺术向东北的传播和扩展302

三 李金顺的三次出关307

第二节 女伶对评剧音乐的创新310

第三节李金顺对〔慢板〕的创新311

〔慢板〕结构的改变311

1.衬词、衬句运用的随意性311

2.〔慢板〕中眼起腔句型的创造322

3.〔慢板〕短尾腔上句333

〔慢板〕旋律的改变336

1.与角调式莲花落调的关系342

2.与京韵大鼓音乐的关系343

3.与河北梆子音乐的关系345

4.与铁片、梅花等鼓曲的联系346

5.与皮黄曲调的关系349

6.〔慢板〕旋律演变中,几种典型乐汇的逻辑关系368

第四节哭迷子腔的发展372

一 上句哭迷子腔溯源372

二 下句哭迷子腔的发展376

第五节 李金顺在评剧音乐史中的地位和局限性382

第六节李金顺生年考辩386

一 1902年说的由来387

1902年说的谬误388

1.与花莲舫的年龄差及拜师学评戏时间的错误388

2.学梆子时间的错误390

3.学京韵大鼓时间的错误391

4.从文字记载的推断392

5.李金顺后人的疑惑393

6.学梆子、学京韵时间的考证393

第六章评剧音乐之成熟396

第一节 评剧艺术在三四十年代的发展状况396

第二节评剧音乐的成熟399

一 〔慢板〕结构的规范399

〔慢板〕旋律的规范404

1.〔慢板〕上句旋律的规范406

2.〔慢板〕下句旋律的规范421

女小生〔二六板〕426

1.结构426

2.旋律430

四 〔流水板〕、〔散板〕的评剧化434

正调唱腔旋律音区的下降442

1.〔慢板〕旋律音区的下降442

2.〔垛板〕旋律音区的下降448

3.正调唱腔中的宫调变化450

〔慢板〕甩腔的发展463

1.下句甩腔463

2.上声尾字上句甩腔467

反调慢板469

1.结构469

(1)30年代中期前的结构形式469

(2)30年代中期后的结构形式471

(3)终止形式473

2.旋律474

(1)30年代中期前的旋律474

(2)30年代中期后的旋律476

3.〔反调慢板〕唱腔对二黄曲调的吸收485

〔反调慢板〕源流考492

1.〔反调慢板〕的雏型492

2.〔反调慢板〕在评剧中的运用496

3.〔反调慢板〕形态的流变499

哭迷子腔的发展503

1.哭迷子腔的发展503

2.〔反调慢板〕转哭迷子腔508

第三节评剧音乐的流派521

一 艺术形式的一致性与多样性521

评剧音乐成熟期的流派522

1.刘翠霞唱腔的特点523

(1)〔慢板〕的结构与旋律523

(2)〔搭调〕的发展529

2.白玉霜唱腔的特点532

(1)〔慢板〕的结构533

(2)〔慢板〕的旋律535

3.爱莲君唱腔的特点546

(1)〔慢板〕的结构与旋律547

(2)甩腔554

(3)垛板556

(3)反调搭调557

第四节四十年代评剧音乐概况566

第七章评剧音乐之创新571

第一节 五十年代后评剧音乐的发展态势571

第二节评剧音乐的创新572

女声唱腔的创新572

1.旦腔572

(1)〔慢板〕唱腔的变化572

(2)〔二六板〕的运用586

(3)〔垛板〕的创新590

(4)〔反调慢板〕唱腔的变化592

(5)〔反调二六板〕的运用598

(6)〔大慢板〕的创作600

2.老旦腔605

男声唱腔的创新608

1.花脸腔610

2.生腔615

第三节评剧音乐创新中的问题621

结构原则的迷失622

1.顶板起腔形式的滥用623

2.“楼上楼”的滥用628

声腔的凝滞633

1.板式唱腔中的核心语汇635

2.新创曲调中的核心语汇638

三 剧目音乐创新与剧种音乐的整体发展639

四 剧种音乐创作与剧种艺术的发展641

第八章评剧唱腔的前奏、间奏音乐643

第一节 拆出戏唱腔的前奏、间奏音乐643

第二节正调〔慢板〕的前奏、间奏音乐650

二十年代前期的〔慢板〕前奏、间奏音乐650

1.〔慢板〕前奏音乐650

2.〔慢板〕间奏音乐656

二十年代后期的〔慢板〕前奏、间奏音乐659

1.〔慢板〕前奏音乐659

2.〔慢板〕间奏音乐662

三十年代的〔慢板〕前奏、间奏音乐663

1.刘翠霞的〔慢板〕前奏、间奏音乐663

(1)〔慢板〕前奏音乐663

(2)〔慢板〕间奏音乐667

2.白玉霜的〔慢板〕前奏、间奏音乐668

(1)〔慢板〕前奏音乐668

(2)〔慢板〕间奏音乐672

(3)爱莲君的〔慢板〕前奏、间奏音乐674

(1)〔慢板〕前奏音乐674

(2)〔慢板〕间奏音乐677

第三节〔反调慢板〕的前奏音乐677

第四节 五十年代后评剧唱腔的前奏、间奏音乐681

第九章评剧唱腔的语音特点683

第一节 评剧唱腔语音变化概述683

第二节评剧唱腔语音分析686

一 冀东语音的主要特征686

评剧唱腔中的冀东语音688

1.阳平字688

2.去声字694

三 天津语音的主要特征698

评剧唱腔中的天津语音702

1.阴平字702

2.阳平字711

3.上声字712

评剧唱腔中的天津语音变调716

1.阴平字717

2.上声字718

3.去声字720

4.“一”的变调721

5.连锁变调723

六 评剧唱腔中的北京语音725

评剧唱腔中冀东、天津、北京语音的混杂727

1.评剧唱腔中方音运用的规律727

2.评剧唱腔中方音的混杂729

附:莲花落和早期评剧唱腔732

1.秦琼观阵河贼、王胖子演唱732

2.小姑贤河贼、王胖子演唱736

3.王小赶脚张金红演唱740

4.十三姐张翠龄演唱744

5.小两口逗趣金开芳、任鹤年演唱747

6.女秀才移花接木张乐滨演唱750

7.书囊记花莲舫、张百顺演唱753

8.马寡妇开店小银子演唱756

9.王少安赶船李金顺演唱760

10.枪毙小老妈刘翠霞演唱763

11.秦香莲白玉霜演唱766

12.卖蓝衫爱莲君演唱769

后记772

1997《评剧音乐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钧著 1997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