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 八十年代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作者 |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译 编者 |
---|---|
出版 | 中国地质学会 |
参考页数 | 61 |
出版时间 | 198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3477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研究规划2
前言2
任务组成员3
提要和建议4
八十年代国际固体地球科学规划的主导思想和目标6
新规划为什么要致力于岩石圈6
新规划的一些专门目的6
本报告的结构7
岩石圈:事实、假设和未知因素9
杰弗里斯提出的一些要求12
现状、正在发生的作用与现代构造运动13
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结构与组成14
构造应力18
板块边缘的应变积累和释放19
板块运动与构造变形20
岩浆的生成、侵入与喷出23
岩石圈研究中的理论和实验工作26
地球深部的物理性质与作用26
与流动、温度和运动速率有关的作用26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28
驱动机制28
其他理论研究29
岩石圈的成因和演化30
时间因素30
中生代—新生代大洋地壳演化的动力学30
新生代和中生代的山脉32
中生代前的构造34
沉陷和隆起35
古气候、气候变化和水圈状态39
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中心41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过去和现在是未来的基础42
消耗性资源及环境管理42
减轻地质灾害:灾害估计及事件预测42
建立多学科的国际对话:工作组44
岩石圈的动力学、组成和演化—自然资源和减轻灾害研究纲要指导委员会成员49
提要和建议50
纲要正文53
引言53
机会和要求:为什么新规划要致力于岩石圈53
规划持续时间55
规划的主要科学目标55
特殊目的:加强与应用科学的联系57
特殊目的: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地球科学研究57
本规划的组织58
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章程59
委员会的建立与名称59
职权范围59
专业委员会成员60
会议61
行政管理61
1981《岩石圈 八十年代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译 1981 中国地质学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
- 1993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军事领域的新学科
- 1988
-
- 近代石川県地域の研究
- 1986.03 金沢大学経済学部
-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岩石学研究 第六辑
- 1985年07月第1版 地质出版社
-
- 八十年代国际石油风云
- 1989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构造地质学-岩石圈动力学研究进展
- 1999 北京:地震出版社
-
- 中国八十年代离婚研究
-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岩石圈地质科学 1993
- 1992 北京:地震出版社
-
- 岩石圈
- 1987 北京:地震出版社
-
- 八十年代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回顾
- 1991 北京:地震出版社
-
- 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 1992 北京:地震出版社
-
- 现代临床外科领域研究新进展
-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