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史 1952-1992》求取 ⇩

第一编 华南理工大学的创建及初期的发展1

第一章 华南理工大学的创建1

第一节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形势与创建华南工学院的筹备2

一、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形势2

二、创建华南工学院的筹备3

第二节 华南工学院的诞生5

一、首届开学典礼5

二、建校之初的学校规模6

三、校址,校园9

第三节 调整并入华南工学院的院系及主要学校简史12

一、调整并入华南工学院的院系12

二、主要调并学校简史12

第四节 学校领导体制16

一、学校领导体制16

二、学校内部领导机构17

第二章 建校初期的发展18

第一节 学校规模的调整与发展18

一、系、专业的再次调整18

二、招收研究生。开办函授教育20

三、附属工农速成中学的建立21

四、机构设置及学校行政领导人的正式任命22

第二节 苏联模式的教学制度的建立26

一、教学组织和领导体制26

二、学制、教学工作计划、教材28

三、教学方法29

四、实习32

五、六节一贯制33

六、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34

七、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35

八、初期的教学质量36

第三节 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38

一、招生制度38

二、毕业生分配制度39

第四节 建校初期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活动40

一、师资队伍建设40

二、初期的科学研究活动42

三、对外学术交流的开端44

第五节 图书馆、实验室、校办工厂及后勤工作45

一、图书馆45

二、实验室和校办工厂47

三、后勤工作48

第六节 体育活动与文娱活动49

一、“体育锻炼标准”与“劳卫制”的推行49

二、体育初创成绩,文娱日益活跃51

第三章 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学校的领导地位54

第一节 革命的思想教育制度的建立54

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54

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56

三、政治时事教育58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62

第二节 校党委的建立及党组织的建设63

一、校党委的建立63

二、建校初期党的建设64

三、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建立及活动66

第三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69

一、整风运动的开展69

二、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影响71

本编简短的结语72

第二编 教育的发展与探索75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的华南工学院75

第一节 1958~1961学年的学校概况75

一、这个时期的领导体制与学校规模的发展75

二、出席群英会和成为重点大学77

第二节 “教育大革命”78

一、从勤工俭学到大办工厂78

二、蓬勃兴起的科学研究热潮81

三、大办新专业中的师资队伍建设82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调整84

一、1959~1960年的调整工作84

二、教育质量回升89

三、“教育大革命”中的“左”的倾向89

第五章 “大跃进”时期建立的华南化工学院92

第一节 华南化工学院的建立92

一、在“大跃进”中筹建92

二、系、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94

第二节 在“教育大革命”中的探索95

一、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95

二、科学研究96

三、教育调整97

四、“教育大革命”中的“左”的倾向98

第六章 在调整中前进——合校后的华南工学院100

第一节 化工、华工两校合并100

一、两校在贯彻八字方针中合并100

二、合校后的学校规模102

三、庆祝建校十周年103

第二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104

一、1962~1965年学校规模的调整104

二、稳定教学秩序,推进教学改革105

三、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接收留学生108

第三节 调整后的师资培养和科研工作109

一、调整后的师资培养工作109

二、调整后的科学研究工作112

第四节 办学条件的改善115

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15

二、实验室和校办工厂的发展117

三、后勤工作的推进119

第五节 蓬勃开展的体育文娱活动121

一、体育运动水平日益提高121

二、文娱活动的进一步开展122

第七章 1958~1966年上半年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教育工作124

第一节 “反右倾”运动和甄别平反工作124

一、“反右倾”运动124

二、60年代初的甄别平反工作12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126

一、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127

二、学习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128

三、学习雷锋活动129

四、大办民兵和学生当兵接受军训131

五、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132

第三节 干部下放和师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33

一、干部下放劳动133

二、师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34

本编简短的结语135

第三编 十年挫折137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华南工学院13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华工的发动和发展138

一、党委的“六·一”动员。工作队进校138

二、陷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学校140

第二节 华工革委会的建立及“斗批改”141

一、华工革委会的建立141

二、工宣队进校和“斗批改”141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华南工学院147

第一节 华工再次分为两校及更改校名147

一、广东化工学院的建立147

二、华南工学院易名广东工学院150

第二节 “教育革命”和教学活动152

一、招生、学制及毕业分配制度的改变152

二、教学组织活动154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对华工的破坏与师生的抗争15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华工的破坏157

一、教师、干部队伍受到严重摧残157

二、校舍、教学实验设备受到严重破坏158

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损失159

第二节 教职工在逆流中前进160

一、对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抗争160

二、在逆境中不忘教育工作者的职责162

三、两校师生悼念周恩来逝世164

本编简短的结语165

第四编 振兴教育167

第十一章 拨乱反正167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的斗争167

一、揭批“四人帮”斗争的三个战役167

二、平反冤案、假案、错案170

第二节 华南工学院校名的恢复和两校的合并172

一、华工校名的恢复及重新被确定为重点大学172

二、化工、华工两校再次合并173

三、学校党委整风175

四、合校后的领导体制及系、专业设置176

第三节 教育的复苏177

一、整顿教学秩序和加强实验室建设177

二、恢复全国统考招生和研究生制度180

三、科学研究工作的转机181

四、师资培养和教师职称制度的恢复183

第十二章 学校工作重点转移186

第一节 学校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决策186

一、党委二月会议和六月会议186

二、建校二十七周年校庆189

三、学校领导班子的变动191

四、“三调整”192

五、华工第十次党代会195

六、庆祝建校三十周年196

七、1979~1982年的学校规模197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199

一、教学计划的修订199

二、教学管理201

三、教学力量的组织203

第三节 研究生教学和学位点的建设205

一、研究生教学活动205

二、学位点的建设208

第四节 体育教学的恢复、发展与文娱活动的开展209

一、体育教学的恢复和发展209

二、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212

第五节 科学研究工作的调整和发展213

一、科学研究机构213

二、科学研究工作的调整216

三、外事往来和学术活动218

第六节 为适应学校工作重点转移的后勤工作220

一、学校基本建设工作220

二、总务工作222

第十三章 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226

第一节 1983~1992年学校概况226

一、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全面调整226

二、1985~1987年三年规划228

三、华工第十一次党代会231

四、华南工学院改名为华南理工大学232

五、在1989年政治风波中的华工234

六、庆祝建校四十周年236

第二节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的教学改革237

一、调整办学方向和办学结构,面向实际培养“四有”人才237

二、改革教学,优化培养过程242

三、搞好基础工作,加强教学管理249

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提高252

一、招生、毕业分配和学制的改革252

二、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255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加强258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259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259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与教学活动261

三、成人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265

第五节 体育文娱工作的新局面265

一、体育工作更上一层楼265

二、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活动270

第六节 科研工作的转轨与重点学科建设272

一、科学研究工作的转轨272

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佼佼者279

三、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跃292

四、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293

第七节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95

一、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296

二、派教师出国访问考察、讲学和科研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建立校际关系298

三、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任教,聘请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客座教授300

四、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03

第八节 师资队伍建设305

一、80年代后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课题305

二、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307

三、为提高教师外语水平而建立的外语培训中心309

第九节 实验室建设310

一、教学、科研实验设备的现代化建设310

二、中心实验室日益发挥作用313

第十节 图书馆的恢复和发展 出版社的建立318

一、图书馆的恢复和发展318

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建立323

第十一节 校办工厂的发展325

一、校办工厂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325

二、各校办工厂概况328

第十二节 在教育改革中的后勤工作331

一、基本建设工作的改革和发展331

二、总务工作在改革中前进333

三、校医院的建立和发展335

四、教育经费来源的变化和审计制度的建立336

第十三节 附属单位338

一、华工附属中学338

二、华工附属小学339

三、华工幼儿园341

第十四章 在学校“两个中心”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342

第一节 围绕学校工作重点转移的思想政治工作342

一、这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任务342

二、各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344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政治思想战线方面的工作351

一、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351

二、进一步搞好党组织的建设359

三、统一战线工作的加强和发展362

四、校友会活动364

本编简短的结语365

第五编 各学系、研究所的沿革367

第十五章 机械、动力类各学系的建设和发展367

第一节 机械工程一系367

第二节 机械工程二系372

第三节 化工机械系375

第四节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379

第十六章 电类各学系的建设和发展383

第一节 无线电工程系383

第二节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389

第三节 自动化系392

第四节 电力工程系395

第十七章 土建类各学系的建设和发展398

第一节 建筑学系398

第二节 建筑工程系401

第十八章 重化工类各学系的建设和发展406

第一节 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406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409

第三节 化学工程系412

第十九章 轻化工类各学系的建设和发展415

第一节 轻化工程系415

第二节 食品工程系418

第二十章 理科各学系的建设和发展421

第一节 应用数学系421

第二节 工程力学系424

第三节 应用物理系427

第四节 应用化学系430

第二十一章 管理、社科、外语各学系的建设和发展434

第一节 管理工程系434

第二节 社会科学系436

第三节 外语系438

第二十二章 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442

第一节 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442

第二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445

第三节 化学工程研究所447

第四节 轻化工研究所450

第五节 建筑设计研究院452

第二十三章 直属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455

第一节 制图教研室455

第二节 电工教研室457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教研室458

第四节 体育部460

本编简短的结语463

附录Ⅰ:华南理工大学大事记464

附录Ⅱ:华南理工大学基本资料517

一、华南理工大学历任行政领导人员名单517

二、华南理工大学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名单520

三、华南理工大学副校级调研员名单521

四、华南理工大学历任“三长”、校长助理名单521

五、华南理工大学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524

六、1952~1992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专科人数525

七、华南理工大学历年研究生人数528

八、华南理工大学历年教职工人数531

九、华南理工大学1978~1992年共产党员及党组织分布状况533

十、华南理工大学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基本状况534

十一、华南理工大学各个时期基本建设概况535

十二、华南理工大学1978~1992年获奖科研成果536

十三、华南理工大学获专利权的项目576

十四、华南理工大学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截止1990年)583

十五、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各个时期体育运动成绩616

后记637

1994《华南理工大学史 1952-1992》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战等编写 1994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