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第1册黎明时期》
作者 | 艾哈迈德爱敏纳忠译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323 |
出版时间 | 198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1017·52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1000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篇 伊斯兰前的阿拉伯半岛第一章 阿拉伯半岛1
阿拉伯半岛的位置11
阿拉伯半岛的重要部分11
阿拉伯半岛的气候11
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及其宗系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第二章 阿拉伯人与邻国的关系11
阿拉伯人与邻国发生关系的原因商业关系波斯、罗马边境的阿拉伯王国希拉王国爱萨西奈王国犹太教与基督教第三章 阿拉伯人的民族性32
阿拉伯民族的思想性质42
抹煞论者的意见42
查哈斯的意见42
伊本·赫尔东的意见42
俄莱里的意见42
对各种意见的讨论42
第四章 蒙昧时代阿拉伯人的思想生活42
概论52
环境与社会对于阿拉伯人思想的影响没有哲学与科学的时期第五章 思想生活的表现52
怎样研究阿拉伯人在蒙昧时代的思想生活从语文方面从诗歌方面从谚语方面从故事方面本篇参考书目第二篇 伊斯兰教第一章 蒙昧时代与伊斯兰时代75
“伊斯兰”的意义89
伊斯兰的教训89
伊斯兰教训对于阿拉伯人的影响蒙昧时代与伊斯兰时代阿拉伯人的两种道德观念伊斯兰影响阿拉伯人到什么程度蒙昧时代的思想意识与伊斯兰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冲突第二章 伊斯兰远征胜利对于阿拉伯人思想生活的影响89
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的同化伊斯兰远征后的政策奴隶与释奴奴隶与释奴对于思想生活的影响战败国人民之奉伊斯兰教各民族的杂居这三种原因对于阿拉伯人思想生活的影响本篇参考书目第三篇 波斯对于阿拉伯人的影响第一章 波斯的宗教107
波斯的宗教121
琐罗亚斯德教121
摩尼教121
马兹德教121
波斯人的王权观念121
这三种宗教对于伊斯兰人的影响第二章 波斯的文学121
波斯文学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诗歌的影响文字的影响格言的影响歌唱的影响文体的影响本篇参考书目第四篇 希腊、罗马对于阿拉伯人的影响第一章 基督教133
伊斯兰胜利时期的基督教基督教的派别基督教的影响第二章 希腊哲学135
希腊哲学在东方的传布142
新柏拉图派142
叙利亚人与希腊哲学的传播阿拉伯人对于希腊文化的吸取第三章 希腊、罗马的文学142
古代希腊文学149
阿拉伯人受希腊文学之影响较受波斯文学影响微弱的原因希腊文学对于阿拉伯文学的影响本篇参考书目第五篇 伊斯兰初期的学术活动第一章 学术活动的概况149
阿拉伯文盲之普遍181
伊斯兰对于阿拉伯学术活动的影响学术的活动及其著名人物释奴与学术宗教学的活动历史学的活动伊斯兰初期的故事传说哲学的活动倭马亚王朝与学术活动这个时期的著作与编辑第二章 思想生活的主要区域181
这些区域的时代背景209
汉志209
麦加与麦地那的学校209
汉志的文娱生活209
文娱生活的表现209
汉志文娱生活较伊拉克和叙利亚丰富的原因伊拉克巴士拉和库法的学校伊拉克阿拉伯人的生活叙利亚叙利亚的学校埃及埃及的学术活动本篇参考书目第六篇 宗教学活动概述209
第一章 《古兰经》及《古兰经》注解210
阿拉伯人了解《古兰经》之互异了解互异的原因《古兰经》注的来源这个时代的经注家第二章 圣训学221
圣训未经记录的时期238
圣训之伪造238
伪造的原因238
圣训真伪的研究238
著名的圣训家及圣训的搜集238
圣训对于阿拉伯文化的影响238
第三章 法律学238
蒙昧时代的法律267
《古兰经》及其律例267
圣训与立法“意见”与立法“意见”立法的分歧在初期怎样使用“意见”立法著名的“意见”立法家由个人的意见进而为一致意见(签意)决议伊拉克的“意见派”“意见派”的特点汉志的“圣训派”“圣训派”盛行汉志的原因“意见派”与“圣训派”之争伊斯兰远征胜利对于立法的影响罗马法与伊斯兰法律倭马亚王朝与立法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于立法的影响本篇参考书目第七篇 宗教学派第一章 哈里发问题及各学派产生的原因267
第二章 哈瓦立及派(军事民主派)271
哈瓦立及派发生的原因282
哈瓦立及派的教训282
哈瓦立及派的支派282
哈瓦立及派的特点282
哈瓦立及派与阿拉伯文学282
第三章 十叶派282
十叶派发生的原因295
十叶派的变迁295
十叶派的教训295
十叶派对阿里的夸大及其原因十叶派对于“领袖”(伊玛目)的主张著名的派别十叶派的秘密活动十叶派之受迫害十叶派对于伊斯兰的影响十叶派的来源第四章 麦尔吉阿派(中庸派)295
“麦尔吉阿”的意义299
麦尔吉阿派产生的原因299
麦尔吉阿派与倭马亚王朝的关系麦尔吉阿派的教训第五章 自由派与宿命派299
自由派与宿命派的产生303
自由论之倡议者303
宿命派303
第六章 穆阿台及勒派(分离派)303
穆阿台及勒的发生及命名的由来穆阿台及勒派的教训穆阿台及勒派的政治主张穆阿台及勒派为宗教之辩护及其受人厌恶的原因本篇参考书目阿拉伯—伊斯兰黎明时期(公元632——749年)大事年表318
主要译名对照表320
1982《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第1册黎明时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艾哈迈德爱敏纳忠译著 1982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3册 近午时期 2
- 1991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一册 黎明时期
- 1982年10月第1版
-
- 阿拉斯加一册
- 1935.04 商务印书馆
-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一册 黎时时期
- 1982年10月第1版 商务印书馆
-
- 阿拉伯文学简史
- 1993 海口:海南出版社
-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1
- 1982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伊斯兰盟主 沙特阿拉伯
- 1981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 海南伊斯兰文化
-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4册 近午时期 3
- 1997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6册 正午时期 2
- 1999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阿拉伯文学简史
- 198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
- 199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