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志 上》求取 ⇩

总述1

大事记13

第一编 自然环境87

第一章 地理位置87

第二章 地质87

第一节 地层与岩石87

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90

第三节 矿产资源91

第三章 地貌92

第一节 地貌类型及其分布92

第二节 地貌分区96

第三节 地貌发展简史98

第四章 气候98

第一节 气候要素及其分布99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100

第五章 水文102

第一节 地表水102

第二节 地下水109

第六章 土壤111

第一节 土壤分类111

第二节 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112

第七章 生物113

第一节 植物113

第二节 动物115

第八章 自然灾害116

第二编 建置沿革125

第一章 唐代以前125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人类聚居点125

第二节 唐代以前的归属125

第二章 唐代 五代 十国 宋代125

第一节 设置文顺乡、香山镇125

第二节 建立香山县126

第三章 元代 明代 清代127

第一节 元代的设置127

第二节 明代的设置127

第三节 清代的设置127

第四节 县的等级128

第四章 民国时期128

第一节 民国前期的设置12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设置129

第三节 抗战胜利以后的设置129

第四节 县的等级130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130

第一节 县市变革130

第二节 区(社)镇设置131

第三节 撤县设市134

第四节 县市等级135

第三编 行政区划136

第一章 明代政区136

第二章 清代政区138

第一节 道光七年(1827年)的都、村138

第二节 宣统二年(1910年)的区、段140

第三章 民国时期政区142

第一节 民国25年(1936年)的区、乡142

第二节 民国33年(1944年)民主政权的区、乡143

第三节 民国38年(1949年)的乡(镇)、保145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政区149

第一节 1951年的区(镇)、乡149

第二节 1953年的区(镇)、乡154

第三节 1957年的乡(镇)、村156

第四节 1958年的公社、管区(耕区)159

第五节 1961年的区(镇)、公社161

第六节 1967年的公社(镇)、 大队165

第七节 1976年的公社(镇)、大队168

第八节 1984年的镇(区)、乡171

第九节 1986年的镇(区)、村179

第十节 1990年的镇(区)、村183

第五章 镇区概况193

第一节 市区193

第二节 郊镇201

第四编 人口 民族224

第一章 人口224

第一节 人口发展情况224

第二节 人口性别比例225

第三节 人口文化素质225

第四节 城镇人口变化226

第五节 人口密度226

第六节 平均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227

第二章 计划生育227

第一节 机构沿革227

第二节 宣传教育227

第三节 节育措施229

第四节 技术队伍231

第五节 晚婚231

第六节 优生优育232

第三章 民族233

第五编 党派 群团23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组织235

第一节 组织沿革235

第二节 工作机构246

第三节 重大纪事247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265

第五节 基层组织 党员队伍267

第六节 党员教育272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273

第八节 纪律检查27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中山地方组织278

第一节 组织沿革278

第二节 党务活动281

第三章 民主党派中山地方组织28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8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286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287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288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289

第六节 中国致公党289

第四章 群众团体290

第一节 工会组织290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294

第三节 妇女组织301

第四节 农民组织304

第五节 工商团体306

第六节 老人团体308

第七节 社会科学联合会309

第八节 台湾同胞台胞亲属联谊会310

第六编 政权 政协314

第一章 议会、参议会,人民代表大会314

第一节 县议会、县参议会314

第二节 五桂山民主政权代表大会31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316

第二章 政府336

第一节 县署、县政府336

第二节 根据地民主政府351

第三节 市(县)人民政府352

第四节 基层政府385

第三章 人民政协389

第一节 石岐市协商委员会390

第二节 石岐市政协委员会390

第三节 市(县)政协委员会390

第七编 政法393

第一章 公安393

第一节 机构沿革393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警务39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安工作395

第二章 检察404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4

第二节 刑事检察404

第三节 经济检察405

第四节 法纪检察406

第五节 监所检察40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408

第三章 审判408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8

第二节 刑事审判409

第三节 民事审判410

第四节 经济审判411

第五节 行政审判411

第六节 申诉复查411

第四章 司法行政412

第一节 机构沿革412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412

第三节 人民调解413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415

第五节 公证416

第六节 律师417

第八编 民政419

第一章 机构沿革419

第二章 优抚、复退军人安置419

第一节 优抚419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423

第三章 救灾救济424

第一节 灾害救济424

第二节 社会救济426

第四章 社会福利427

第一节 福利生产427

第二节 社会福利单位428

第三节 “五保”户供养428

第四节 残疾人康复与安置429

第五节 收容与遣送429

第五章 婚姻登记429

第六章 殡葬改革430

第七章 社团管理431

第八章 老区建设431

第一节 老区基本情况431

第二节 扶持老区建设432

第九编 劳动 人事434

第一章 劳动434

第一节 机构沿革434

第二节 劳动就业435

第三节 劳动工资440

第四节 劳动保障444

第五节 劳动保护446

第六节 劳动力管理447

第二章 人事管理449

第一节 机构沿革449

第二节 干部来源450

第三节 干部队伍453

第四节 干部管理456

第五节 干部工资、福利468

第六节 人员编制473

第十编 军事476

第一章 军事机构476

第一节 清末以前476

第二节 民国时期477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478

第二章 地方武装480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香军48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48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482

第三章 驻军48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驻军48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488

第四章 兵役制度490

第一节 民国时期49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492

第五章 民兵494

第一节 组织建设495

第二节 军事训练496

第三节 政治教育497

第四节 活动499

第六章 重大兵事501

第一节 香山起义501

第二节 卖蔗埔起义502

第三节 横门保卫战503

第四节 粉碎日伪军对五桂山的十路围攻503

第五节 “三山虎”血战504

第六节 万山群岛战役504

第七节 神湾反偷登战505

第七章 防空505

第一节 防空组织505

第二节 防空工作506

第十一编 国民经济综述第一章 经济发展508

第一节 农业508

第二节 工商业509

第二章 经济结构512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512

第二节 农、轻、重结构513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514

第三章 经济效益516

第一节 社会经济效益516

第二节 第三产业效益516

第三节 国民收入效益516

第十二编 国民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519

第一节 机构沿革519

第二节 计划管理520

第二章 物资管理524

第一节 机构沿革524

第二节 供销525

第三章 物价531

第一节 机构沿革531

第二节 物价管理531

第三节 物价变动537

第四节 商品差价547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549

第一节 机构沿革54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550

第三节 市场管理和建设559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562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564

第六节 商标管理566

第七节 广告管理567

第八节 查处走私贩私违法活动567

第五章 技术监督569

第一节 机构沿革569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569

第三节 计量管理570

第四节 产品质量管理572

第十三编 工业573

第一章 概述573

第二章 机构沿革575

第三章 体制与布局576

第一节 经济体制576

第二节 管理体制578

第三节 轻、重工业579

第四节 地区分布580

第四章 行业门类581

第一节 食品工业581

第二节 纺织、染整、缝纫工业587

第三节 建材工业591

第四节 家用电器工业597

第五节 电子工业601

第六节 机械冶金工业604

第七节 五金制品加工业611

第八节 化学、制药工业614

第九节 橡胶、皮革、塑料加工业623

第十节 造纸、印刷工业626

第十一节 藤、木、竹、草制品加工业629

第十二节 交通运输设备修造业633

第十三节 其他工业634

第十四编 交通636

第一章 机构沿革636

第二章 陆路交通运输637

第一节 古道637

第二节 公路638

第三节 公路客运643

第四节 公路货运648

第五节 公路养护652

第三章 水路运输653

第一节 航道653

第二节 港口659

第三节 渡口662

第四节 航运662

第五节 水陆联运668

第六节 码头装卸669

第四章 桥梁建设671

第一节 古桥671

第二节 民国时期桥梁67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桥梁676

第五章 交通管理677

第一节 运输市场管理677

第二节 港务监督678

第三节 渡口管理680

第四节 公路安全管理680

第十五编 邮电682

第一章 机构沿革682

第二章 邮政683

第一节 邮政网点684

第二节 邮政业务686

第三节 邮件运输686

第四节 邮件投递687

第三章 电信689

第一节 电报689

第二节 长途电话690

第三节 市内电话691

第四节 农村电话692

第五节 用户电话交换机694

第六节 几种新型的电话设施694

第四章 邮电经济695

第一节 邮政资费696

第二节 电信资费698

第十六编 电力704

第一章 机构沿革704

第二章 发电704

第一节 火力发电704

第二节 水力发电707

第三章 供电与用电708

第一节 供电708

第二节 用电714

第十七编 农业717

第一章 机构沿革717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718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718

第二节 土地改革71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719

第四节 人民公社721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21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723

第一节 整治排灌系统723

第二节 改造低产田723

第三节 围海造田724

第四章 农技推广727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727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品种改良732

第三节 农业科研成果735

第五章 农业生产737

第一节 农业结构与作物布局737

第二节 粮油作物738

第三节 经济作物757

第六章 农场 农科所771

第一节 国营中山沙蓢农场771

第二节 中山良种繁殖场772

第三节 中山多宝林果场773

第四节 农科所773

第七章 植物保护774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774

第二节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777

第三节 化学除草780

第十八编 林业781

第一章 机构沿革781

第二章 林业资源781

第三章 林业生产782

第一节 育苗782

第二节 植树造林786

第三节 主要林木种植789

第四章 林业科研791

第一节 专项林业科研791

第二节 群众性林业科研活动791

第五章 山林经营792

第一节 国营林场792

第二节 社队林场792

第三节 落实山林权属793

第六章 山林保护793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793

第二节 防治虫害794

第三节 护林防火794

第四节 砍伐管理795

第十九编 畜牧业796

第一章 机构沿革796

第二章 畜禽饲养796

第一节 猪797

第二节 牛798

第三节 “三鸟”799

第四节 白鸽800

第五节 其他动物饲养800

第三章 技术改革801

第一节 品种改良801

第二节 饲养改革802

第四章 疫病防治803

第一节 防疫队伍803

第二节 防治措施803

第三节 检疫与诊断804

第二十编 水产业807

第一章 机构沿革807

第二章 人工养殖807

第一节 养殖品种807

第二节 苗种生产808

第三节 池塘养鱼809

第四节 其他水面养鱼811

第五节 优质水产品养殖812

第三章 捕捞813

第一节 捕捞生产发展概况813

第二节 捕捞区域及品种815

第三节 人工增殖水产资源815

第四章 水产品加工816

第五章 渔政 渔港817

第一节 渔政817

第二节 渔港监督与建设818

第二十一编 水利820

第一章 机构沿革820

第二章 水利建设820

第一节 堤围水闸821

第二节 河道整治827

第三节 蓄水工程829

第四节 机电排灌830

第三章 抗灾833

第一节 抗灾组织833

第二节 抗灾器材833

第三节 抗灾纪实834

第四章 工程管理839

第二十二编 农业机械第一章 机构沿革843

第二章 农机具843

第一节 耕作机具843

第二节 收割和脱粒机械844

第三节 农用运输845

第四节 其他农机具848

第三章 农机管理850

第一节 农机经营850

第二节 生产管理852

第三节 机务管理853

第四节 财务管理854

第四章 农机修造855

第二十三编 商业856

第一章 机构沿革856

第二章 经济类型857

第一节 私营857

第二节 个体860

第三节 公私合营860

第四节 集体861

第五节 国营862

第三章 专业经营867

第一节 糖 烟 酒867

第二节 百货、文化用品业870

第三节 针纺织品872

第四节 五金 交电 化工874

第五节 华侨特种商品供应877

第六节 石油业878

第七节 食品业881

第八节 医药888

第九节 饮食业894

第十节 旅店业896

第四章 企业经营管理897

第五章 集市贸易902

第二十四编 供销906

第一章 机构沿革906

第二章 农副产品收购907

第三章 生产资料供应911

第四章 生活资料供应912

第五章 废旧物资回收916

第二十五编 粮油919

第一章 机构沿革919

第二章 粮油购销920

第一节 粮食经营920

第二节 粮食统购统销922

第三节 食油统购统销928

第四节 粮油统购统销价格930

第五节 粮油议购议销931

第三章 粮油加工932

第一节 粮食加工932

第二节 油料、米面制品、面粉加工935

第三节 饲料加工936

第四章 粮油储运937

第一节 保管937

第二节 调运939

第二十六编 财政943

第一章 机构沿革943

第二章 财政收入944

第一节 农业税收入944

第二节 企业收入949

第三节 其他收入951

第三章 财政支出955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955

第二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958

第三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961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及其他支出962

第五节 上解支出963

第四章 财政管理967

第一节 财政体制967

第二节 财务管理971

第三节 财政监察975

第五章 公债 国库券975

第二十七编 税务977

第一章 机构沿革977

第一节 民国时期97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978

第二章 税收制度978

第一节 民国时期97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981

第三章 税务征管987

第一节 征管组织987

第二节 征管方法988

第三节 管理制度991

第四章 促产培财993

第一节 政策上扶持994

第二节 工作中促进997

第五章 反偷、漏、欠税998

第二十八编 金融1003

第一章 机构沿革1003

第一节 银行1003

第二节 保险1005

第三节 外汇管理1005

第四节 信用合作1006

第五节 典当1007

第六节 钱银业1008

第七节 民间借贷1009

第二章 货币1010

第一节 货币流通1010

第二节 货币管理1013

第三章 存款储蓄1014

第一节 银行存款1014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1015

第三节 储蓄存款(城乡个人储蓄)1016

第四章 信贷1018

第一节 工商信贷1018

第二节 农村信贷1021

第三节 基本建设贷款1025

第五章 外汇1027

第一节 外汇管理102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结算1029

第三节 外币兑换和外汇兑换券1029

第四节 侨汇1030

第五节 外贸贷款1031

第六节 外汇贷款1031

第六章 保险1032

第一节 国内保险1033

第二节 涉外保险1033

第三节 防灾理赔1034

第二十九编 对外经济贸易第一章 机构沿革1035

第一节 行政机构1035

第二节 企业机构1037

第二章 私营进出口商1038

第一节 民国时期103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1041

第三章 进出口贸易1042

第一节 以私营为主的进出口贸易1042

第二节 以国营为主的出口贸易1043

第三节 上调出口商品1051

第四节 出口远洋商品1051

第五节 进口贸易1052

第四章 货源1054

第一节 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1054

第二节 收购产品1056

第三节 开发新产区、新产品1058

第五章 利用外资1059

第一节 来料、来件、来样加工装配1059

第二节 补偿贸易1060

第三节 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1062

第六章 出口商品包装1063

第一节 销售包装1063

第二节 运输商品包装1064

第七章 出口商品储运1065

第一节 商品仓库1065

第二节 出口运输1066

第八章 监督管理1067

第一节 出口计划管理1067

第二节 收购计划管理1068

第三节 海关与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督1069

第四节 外汇管理1069

第三十编 口岸1071

第一章 口岸沿革1071

第二章 机构10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72

第二节 检查、检验机构1074

第三节 安全保卫机构1074

第三章 口岸管理和建设1075

第一节 口岸管理1075

第二节 地方口岸管理费的征收1075

第三节 改造老口岸,建设新口岸1075

第四章 口岸检查、检验工作1076

第五章 中山港1077

第三十一编 海关1078

第一章 机构沿革1078

第二章 货运监管1079

第三章 行李、邮递物品监管1081

第四章 查缉走私1082

第五章 关税征收1083

第六章 海关统计1085

第三十二编 旅游1088

第一章 旅游机构1088

第一节 行政机构1088

第二节 咨询机构1088

第三节 服务机构1089

第二章 旅游资源1089

第一节 孙中山纪念设施1089

第二节 古代名胜1090

第三节 近代景点1092

第四节 土特产资源1093

第三章 旅游设施1094

第一节 设施简述1094

第二节 主要宾馆、酒店设施1094

第三节 游乐设施1096

第四章 旅游收益1097

第五章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1098

第三十三编 华侨、港澳同胞第一章 海外华侨1100

第一节 出洋原因1100

第二节 侨居情况1104

第三节 中山华侨分布1115

第四节 华侨社团1117

第二章 港澳同胞1119

第一节 旅居港澳的源由、历史1119

第二节 旅居情况1122

第三节 港澳同胞社团1127

第三章 华侨、港澳同胞对祖国、家乡的贡献1128

第一节 晚清时期1128

第二节 民国时期112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1132

第四章 侨乡、归侨与侨眷1136

第一节 侨乡的历史、现状1136

第二节 归侨、侨眷的基本情况1142

第五章 侨务1143

第一节 机构沿革1143

第二节 华侨团体1144

第三节 侨务工作1147

第三十四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机构1163

第一节 行政机构1163

第二节 服务机构1165

第二章 城区建设1167

第一节 民国时期116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1169

第三章 村镇建设1177

第一节 民国时期117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1177

第四章 建筑业1180

第一节 民国时期118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1181

第五章 房产管理1189

第一节 公房管理1189

第二节 私房管理1191

第三节 落实华侨房屋政策1193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1194

第六章 环境1195

第一节 环境污染1195

第二节 环境监测及治理1198

第七章 城乡建设管理1201

第一节 行政管理1201

第二节 规划管理1202

第三节 建筑管理1202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1204

第五节 环境“三化”管理1205

第三十五编 教育1206

第一章 机构沿革1206

第二章 教育组织1208

第一节 各类旧学1208

第二节 幼儿教育1210

第三节 小学教育1212

第四节 中学教育1215

第五节 高等教育1219

第六节 师范教育1220

第七节 职业教育1221

第八节 成人教育1223

第九节 勤工俭学1226

第三章 教育改革1232

第一节 教育制度1232

第二节 教研工作1235

第三节 教育结构1236

第四章 教师队伍1237

第一节 队伍概况1237

第二节 政治地位1238

第三节 经济待遇1238

第四节 教师管理1239

第五章 人才输送1240

第六章 教育行政1243

第一节 学校管理1243

第二节 教育经费1244

第三节 校舍和教学设备1245

第三十六编 科技1248

第一章 机构沿革1248

第二章 科技工作1249

第一节 科普宣传1249

第二节 科技交流1249

第三节 工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1250

第四节 技术培训1254

第五节 科技情报1254

第六节 地震测报1254

第七节 科技咨询服务1255

第八节 技术市场1255

第九节 专利管理1256

第三章 科技管理1256

第一节 科技计划管理1256

第二节 科技干部管理1259

第四章 科技成果1259

第三十七编 文化1264

第一章 机构沿革1264

第二章 文化事业及设施1265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文化馆 群众艺术馆1265

第二节 图书馆 纪念馆 博物馆1267

第三节 剧场 电影院1269

第四节 文化宫 俱乐部1269

第五节 文化市场1270

第六节 文化事业、企业单位1271

第三章 文学艺术1272

第一节 文学创作1272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民间艺术128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1289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1290

第四章 新闻1291

第一节 报纸 刊物1291

第二节 广播 电视1294

第五章 档案1299

第六章 文物1300

第一节 古遗址1300

第二节 古墓 烈士墓1301

第三节 古建筑1303

第四节 摩崖石刻1305

第五节 革命旧址及名人故居1306

第六节 教堂及其他1307

第七章 地方志1308

第一节 明清版本130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编本130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方志编纂1309

第三十八编 卫生1311

第一章 机构沿革1311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1311

第二节 医疗事业机构1312

第二章 西医 中医1315

第一节 西医1315

第二节 中医1318

第三章 医政 药政1320

第一节 医政1320

第二节 药政1325

第四章 防疫 保健1328

第一节 疾病防治1328

第二节 公共卫生1331

第三节 妇幼保健1335

第五章 医疗制度1337

第一节 公费医疗1337

第二节 合作医疗1337

第六章 教育 科研1338

第一节 医学教育1338

第二节 医学科研1339

第三十九编 体育1341

第一章 机构沿革1341

第二章 体育运动1342

第一节 球类1342

第二节 田径1344

第三节 体操1345

第四节 游泳1345

第五节 武术1346

第六节 其他项目1346

第三章 学校体育1349

第四章 群众体育1350

第一节 职工体育1350

第二节 农村体育1351

第三节 机关体育1352

第四节 老年人和伤残人体育1352

第五节 体育交流1353

第五章 军事体育1354

第六章 体育设施1355

第一节 体育场1355

第二节 游泳池1355

第三节 灯光球场1355

第四节 乒乓球训练馆1356

第五节 溜冰场1356

第六节 高尔夫球场1356

第七节 保龄球场1357

第八节 业余体校1357

第九节 体育运动学校1357

第七章 体育队伍建设与人才输送1358

第一节 实施国家体育制度1358

第二节 队伍建设1358

第三节 人才输送1359

第八章 体育经费1359

第四十编 人民生活1360

第一章 收入1360

第一节 农民收入1360

第二节 员工收入1361

第二章 消费1366

第一节 饮食1366

第二节 衣着1368

第三节 住房1369

第四节 交通1369

第五节 生活用品1370

第六节 精神生活1372

第四十一编 方言1377

第一章 中山粤语1377

第一节 中山粤语的分布和共同特征1377

第二节 中山粤语的四小片1378

第三节 石岐话音系1380

第二章 中山闽语1384

第一节 中山闽语的分布和特征1384

第二节 隆都话音系1386

第三章 中山客语1389

第一节 中山客语的分布和特征1389

第二节 五桂山客话音系1390

第四章 中山主要方言点常用字音、词汇1392

第五章 中山方言举例(歌谣谚语等)1397

第一节 中山粤语1397

第二节 中山闽语1400

第三节 中山客语1402

第四十二编 风土民情第一章 婚姻家庭1404

第一节 婚姻状况1404

第二节 恋爱婚姻观念1405

第三节 家庭结构 家庭规模1406

第四节 家庭关系 家庭功能1406

第五节 亲属称谓1407

第二章 风俗1408

第一节 民间习俗1409

第二节 传统节日1412

第三节 婚丧喜庆1414

第四节 乡土旧习与陋习1416

第三章 姓氏1417

第一节 概况1417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1422

第四章 宗教1428

第一节 佛教1429

第二节 天主教1431

第三节 基督教1432

第四十三编 人物1436

第一章 名人传略1436

第二章 名人录1488

第一节 古代名人录1488

第二节 劳动模范 先进生产(工作)者1494

第三节 荣誉市民1496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149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149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1533

第四章 高级科技人员名录1542

教育系统1542

卫生系统1543

工交系统1543

财贸系统1544

农林水系统1545

其他1545

附录1546

一、旧志序选1546

二、地方文献1550

三、建市批文1552

编后记1555

1997《中山市志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保山市志(1993 PDF版)
保山市志
1993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遵义市志(上、中、下)( PDF版)
遵义市志(上、中、下)
古山志  上(1997 PDF版)
古山志 上
1997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政协志( PDF版)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政协志
乐山市市中区教育志  1990.1-1996.10(1996 PDF版)
乐山市市中区教育志 1990.1-1996.10
1996
鞍山市矿山志(1988 PDF版)
鞍山市矿山志
1988
博乐市志  上中下(1990 PDF版)
博乐市志 上中下
1990
唐山市曲艺志  初稿  中(1991 PDF版)
唐山市曲艺志 初稿 中
1991
唐山市曲艺志  初稿  上(1991 PDF版)
唐山市曲艺志 初稿 上
1991
唐山市开滦二中志( PDF版)
唐山市开滦二中志
平顶山市志(1994 PDF版)
平顶山市志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平顶山市志  上(1994 PDF版)
平顶山市志 上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江山市志(1990 PDF版)
江山市志
1990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乳山市志(1998 PDF版)
乳山市志
1998 济南:齐鲁书社
庐山志  上(1996 PDF版)
庐山志 上
199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