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

建置篇1

第一章 位置 县域1

第一节 位置1

第二节 县域1

第二章 建置沿革2

第一节 区域开发2

第二节 县治沿革3

第三节 县城4

第三章 行政区划8

第四章 区镇简介17

自然地理篇30

第一章 地貌30

第一节 地貌单元30

第二节 山脉31

第三节 名山31

第二章 地质34

第一节 地质构造35

第二节 地层36

第三节 地震37

第四节 矿藏38

第三章 气候40

第一节 光照40

第二节 气温43

第三节 地温44

第四节 降水45

第五节 气压 风47

第六节 物候48

第四章 水文49

第一节 地表水49

第二节 地下水54

第三节 水质54

第五章 土壤55

第一节 种类55

第二节 分布55

第三节 土质特性55

第六章 植被57

第一节 植被垂直带58

第二节 主要森林植被60

第七章 野生动物61

第一节 兽类61

第二节 禽类63

第三节 鱼类65

第四节 两栖爬行类65

第五节 昆虫类66

第八章 自然灾害67

第一节 干旱67

第二节 水灾70

第三节 冰雹74

第四节 霜冻雪灾77

人口篇79

第一章 人口源流与变动79

第一节 人口源流79

第二节 人口变动82

第二章 人口规模86

第一节 人口调查86

第二节 人口分布88

第三节 人口密度89

第三章 人口构成92

第一节 性别构成92

第二节 年龄构成94

第三节 民族构成98

第四节 职业构成98

第四章 人口素质100

第一节 自然素质100

第二节 文化素质101

第五章 计划生育101

第一节 组织机构101

第二节 晚婚晚育102

第三节 节育 绝育102

第四节 教育 奖惩103

农业篇107

第一章 农业体制107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107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108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10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111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114

第二章 耕地117

第一节 耕地资源117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120

第三章 农业区划121

第一节 农业区域划分121

第二节 农业区划成果应用122

第四章 农业生产123

第一节 耕作制度123

第二节 粮油作物生产125

第三节 经济作物生产130

第四节 农业科技133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135

第五章 农业机具138

第六章 多种经营140

林业篇142

第一章 林业资源142

第一节 森林资源142

第二节 林业区划143

第三节 树种资源143

第二章 林业生产144

第一节 育苗144

第二节 人工造林145

第三节 飞播造林148

第三章 林场149

第一节 国营林场149

第二节 乡村集体林场149

第四章 林特产品150

第一节 核桃150

第二节 水杂果151

第三节 木材及其它152

第五章 林木管理152

第一节 林政管理153

第二节 护林防火153

第三节 林木采伐154

第四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154

第五节 集体山林折股联营155

第六章 古稀特树木156

水利水土保持篇158

第一章 水产资源与利用158

第二章 水利工程159

第一节 蓄水工程159

第二节 引水工程161

第三节 提水工程162

第四节 饮水工程164

第五节 小水电站建设165

第六节 防洪排涝工程165

第三章 工程管理166

第四章 水土保持168

第一节 水土流失168

第二节 水土保持区划171

第三节 综合治理173

畜牧篇176

第一章 饲草 饲料176

第一节 饲草资源176

第二节 饲料资源177

第三节 饲草饲料生产178

第二章 畜禽品种178

第三章 畜牧区划181

第一节 区域划分181

第二节 基地建设182

第四章 畜牧业生产182

第一节 发展概况182

第二节 饲养管理185

第五章 疫病防治186

第一节 主要疫病187

第二节 疫病防治188

工业篇190

第一章 经营体制190

第一节 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1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191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194

第四节 乡镇工业194

第二章 重工业196

第一节 矿冶196

第二节 电力197

第三节 机械198

第四节 建材198

第五节 化工198

第三章 轻工业199

第一节 陶瓷199

第二节 木器加工200

第三节 酿造200

第四节 造纸 印刷201

第五节 烟草加工201

第六节 服装鞋帽加工202

第四章 企业简介202

第一节 县办工业202

第二节 乡镇工业205

第三节 部属驻洛工业206

第五章 主要产品简介207

第六章 工业管理209

第一节 经济管理210

第二节 企业管理212

交通邮电篇214

第一章 古道 水运214

第一节 古道214

第二节 驮运道215

第三节 间道216

第四节 水运216

第二章 公路建设216

第一节 干线公路216

第二节 专线公路217

第三节 支线公路217

第四节 公路养护220

第三章 桥梁 隧道 涵洞221

第一节 古桥221

第二节 公路桥梁222

第三节 钢丝吊桥226

第四节 隧道 涵洞226

第四章 运输227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227

第二节 车辆运输228

第五章 交通管理229

第一节 行政管理229

第二节 路政管理230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231

第四节 交通监理231

第六章 邮政232

第一节 邮路233

第二节 函件 包件 汇兑234

第三节 邮政储蓄234

第四节 集邮235

第五节 机要通信235

第六节 报刊发行235

第七章 电信236

第一节 电报236

第二节 电话237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篇239

第一章 城区设置239

第一节 城池 县署239

第二节 街巷分布240

第三节 县城规划242

第二章 市政设施244

第一节 公共交通244

第二节 供电照明245

第三节 供水 排水245

第四节 河堤防护247

第三章 房产管理2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8

第二节 私房改造248

第三节 房产普查249

第四节 住宅建设249

第四章 村镇建设250

第一节 村庄250

第二节 集镇251

第五章 环境保护252

第一节 城区绿化252

第二节 公共卫生252

第三节 污染治理253

第六章 建筑业254

第一节 建筑队伍255

第二节 设计施工255

第三节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255

第四节 主要建筑257

商业篇260

第一章 私营和个体工商业260

第一节 建国前的私营工商业260

第二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61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的新发展261

第二章 国营商业263

第一节 批零网点263

第二节 商业企业264

第三节 商品购进267

第四节 商品销售268

第五节 经营管理269

第三章 供销商业271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272

第二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273

第三节 对农村多种经营生产的扶持275

第四节 对外贸易276

第五节 民主管理277

第四章 粮油商业278

第一节 征购议购和议销279

第二节 粮油供销280

第三节 粮油调运282

第四节 粮油仓库与管理282

第五节 粮油加工283

第五章 物资商业284

第一节 物资经营285

第二节 物资管理286

经济管理篇288

第一章 计划管理288

第一节 计划编制288

第二节 计划监督289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290

第一节 集贸市场管理290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292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29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294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295

第六节 经济检查296

第三章 物价管理298

第一节 物价演变298

第二节 物价调节299

第三节 物价监督301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302

第四章 技术监督303

第一节 计量管理304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305

第三节 质量管理306

第四节 计量器具管理306

第五章 土地管理307

第一节 土地资源307

第二节 土地征用308

第三节 土地监察309

第六章 审计监督310

第一节 国家审计310

第二节 内部审计311

第三节 社会审计312

财政税收篇313

第一章 财政313

第一节 财政收入314

第二节 财政支出316

第三节 财政管理317

第四节 农业税318

第五节 证券发行319

第二章 税收321

第一节 税种322

第二节 税务征收326

第三节 税务管理330

金融篇332

第一章 金融机构332

第一节 建国前的机构332

第二节 建国后的机构333

第二章 货币334

第三章 存款336

第四章 信贷338

第一节 工商信贷338

第二节 农业信贷339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339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340

第五节 结算341

第五章 保险342

第一节 开办险种342

第二节 理赔343

政权篇344

第一章 县衙 县署 县政府344

第一节 县衙344

第二节 县署 县政府349

第三节 参议会352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353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35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5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35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58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3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361

第二节 主要施政活动366

第三节 司法371

第四节 信访 统计 监察 档案373

第五章 检察376

第一节 刑事检察377

第二节 经济检察378

第三节 法纪检察379

第四节 监所检察37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379

第六章 审判380

第一节 刑事审判381

第二节 民事审判382

第三节 经济审判382

第四节 行政审判382

第五节 告诉申诉审判383

第六节 执行383

第七章 公安383

第一节 重大惩治活动384

第二节 治安管理387

第三节 看守管理389

第四节 消防389

政党政协群团篇391

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洛南的活动391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91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393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39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洛南县委员会396

第一节 历次代表大会396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的主要决策402

第三节 组织工作410

第四节 宣传工作413

第五节 纪律检查416

第六节 农村工作418

第七节 统一战线421

第八节 党校422

洛南县“文化大革命”简录423

第三章 国民党 三青团428

第一节 国民党428

第二节 三青团 童子军430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431

第五章 群众团体434

第一节 工人组织434

第二节 农民组织436

第三节 妇女组织438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441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444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45

民政劳动人事篇447

第一章 民政447

第一节 拥军447

第二节 优抚449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51

第四节 扶贫 救济 救灾451

第五节 社会福利454

第六节 婚姻登记455

第七节 收容遣送456

第八节 老龄工作456

第二章 劳动457

第一节 就业457

第二节 用工形式458

第三节 劳动工资458

第四节 劳动保护460

第五节 工人退休、退职461

第六节 退休费用统筹462

第七节 劳动争议仲裁463

第三章 人事464

第一节 干部管理464

第二节 干部任用考核465

第三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467

军事篇469

第一章 兵役制度469

第一节 征兵470

第二节 义务兵役471

第三节 预备役472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的武装472

第一节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472

第二节 豫鄂陕革命根据地475

第三节 豫陕鄂边区陕南区游击根据地479

第三章 地方武装482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地方武装48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483

第三节 游击区游击武装483

第四节 建国后的地方武装485

第五节 民兵486

第四章 驻军487

第一节 清代驻军4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488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491

第五章 农民起义军491

科技篇494

第一章 科技组织494

第一节 组织机构494

第二节 学术组织496

第二章 科技队伍497

第一节 科技人员497

第二节 科技干部使用499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500

第三章 科技成果503

第一节 科技项目503

第二节 获奖成果503

第三节 主要科技成果简介505

第四节 发明专利510

第五节 技术市场管理和技术交易511

第四章 科技推广和普及512

第一节 科技推广512

第二节 科技普及514

第三节 推行农业综合技术集团承包516

文化篇519

第一章 群众文化519

第一节 文化宣传519

第二节 图书发行与阅览520

第三节 民间艺术521

第四节 文化市场522

第二章 文学艺术创作523

第一节 文学创作523

第二节 艺术创作529

第三章 戏剧529

第一节 剧种529

第二节 演出531

第四章 电影电视532

第一节 电影532

第二节 电视533

第五章 广播535

第一节 宣传535

第二节 广播站537

第六章 文物538

第一节 古遗址539

第二节 古墓葬539

第三节 石刻540

第四节 革命遗址、遗物542

第五节 馆藏文物543

第七章 古迹544

教育篇550

第一章 私塾 儒学 书院550

第二章 幼儿教育551

第三章 小学教育552

第一节 发展状况552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554

第三节 洛南县西街小学555

第四章 中学教育556

第一节 发展状况556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557

第三节 洛南县中学558

第五章 专业教育559

第六章 业余教育562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62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263

第三节 函授、刊授教育564

第四节 自学考试565

第五节 广播电视学校565

第七章 教学研究565

第八章 教师567

第九章 教育经费及设施571

第一节 经费571

第二节 设施572

体育篇574

第一章 传统体育574

第二章 群众体育575

第一节 学校体育575

第二节 职工体育577

第三节 农村体育577

第四节 儿童、老年体育578

第三章 竞技体育579

第一节 运动员培养579

第二节 教练员 裁判员579

第三节 竞赛580

第四节 竞技水平583

第四章 体育设施584

第五章 迎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活动585

医药卫生篇587

第一章 医疗587

第一节 县级医疗机构588

第二节 区、乡、村医疗机构590

第三节 机关、厂矿、学校医疗机构592

第四节 医疗队伍592

第五节 医疗设备593

第六节 公费医疗593

第二章 卫生防疫59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595

第二节 疫病防治596

第三节 卫生监督598

第三章 妇幼保健600

第一节 新法接生600

第二节 妇女保健600

第三节 婴幼儿保健601

第四章 医学教育602

第五章 药物604

第一节 中药材资源604

第二节 医药生产604

第三节 药政管理605

社会篇607

第一章 人民生活607

第一节 农民生活607

第二节 城市居民生活608

第二章 家庭610

第一节 婚姻嫁娶610

第二节 家庭结构611

第三节 家庭称谓611

第三章 姓氏612

第一节 概况612

第二节 姓氏录613

第四章 风俗习尚613

第一节 生活习俗613

第二节 岁时习俗616

第三节 礼仪习俗617

第四节 庙会 香会621

第五节 陋习622

第六节 社会新风623

第五章 宗教624

第一节 佛教625

第二节 道教625

第三节 天主教626

第四节 基督教627

第六章 方言627

第一节 语音628

第二节 主要词汇646

第三节 歇后语653

第四节 谚语653

人物篇656

第一章 人物传略656

第二章 人物事略680

第三章 风尚录689

第四章 英名录692

第五章 先进人物表711

附录篇717

第一章 重要资料选录717

第二章 诗文选录734

第三章 旧志序 跋选录754

修志始末756

1999《洛南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洛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9 北京:作家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