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求取 ⇩

第一章浮游生物调查研究的意义1

第一节 浮游生物的定义1

第二节 浮游生物的研究简况3

第三节 浮游生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第四节 浮游生物研究的实践意义5

一、渔业方面5

二、水污染防治方面6

三、其他方面7

第二章浮游生物生态8

第一节 浮游生物和无机环境的关系8

一、日光8

二、温度8

三、无机盐9

四、溶氧量10

五、水的运动10

第二节 浮游生物和有机环境间的关系10

一、浮游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1

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间的相互关系11

三、浮游生物和鱼类间的相互关系11

第三节 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12

一、种类和数量的季节变化12

二、形态的季节变异14

第四节 浮游生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15

一、水平分布15

二、垂直分布16

第三章浮游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分类18

第一节 藻类的基本特征18

第二节藻类的细胞结构19

一、细胞壁19

二、核20

三、色素和色素体21

四、贮藏物质22

五、液泡24

六、鞭毛25

第三节藻类的繁殖25

一、营养(植物性)繁殖25

二、无性繁殖26

三、有性繁殖26

第四节藻类的体型28

一、根足型(变形虫型)28

二、鞭毛型(游动型)28

三、胶群体型(不定群体型)29

四、球胞型(不游动型)29

五、丝状体型31

六、薄壁组织型32

七、多核体型32

第五节 藻类植物的分门34

第六节蓝藻门34

一、分属检索表36

二、重要属的分种检索44

(一)平裂藻属44

(二)微囊藻属45

(三)螺旋藻属47

(四)颤藻属48

(五)席藻属50

(六)鱼腥藻属51

第七节隐藻门52

一、分属检索表53

二、重要属的分种检索55

(一)蓝隐藻属55

(二)隐藻属55

第八节甲藻门56

分属检索表57

第九节金藻门59

一、分属检索表60

二、重要属的分种检索66

(一)鱼鳞藻属66

(二)锥囊藻属67

第十节黄藻门68

一、分属检索表69

二、绿胞藻纲71

第十一节硅藻门72

一、分属检索表76

二、重要属的分种检索87

(一)直链藻属87

(二)小环藻属89

(三)等片藻属90

(四)脆杆藻属91

(五)针杆藻属93

(六)辐节藻属94

(七)舟形藻属96

(八)羽纹藻属101

(九)异极藻属104

(十)桥弯藻属106

(十一)窗纹藻属111

(十二)菱形藻属112

(十三)双菱藻属114

(十四)曲壳藻属116

第十二节裸藻门118

一、分属检索表119

二、重要属的分种检索126

(一)裸藻属126

(二)扁裸藻属131

(三)囊裸藻属137

第十三节 绿藻门144

一、绿藻纲分属检索表145

二、接合藻纲分属检索表171

三、重要属的分种检索179

(一)衣藻属179

(二)团藻属182

(三)弓形藻属183

(四)多芒藻属185

(五)小球藻属185

(六)顶棘藻属186

(七)四角藻属187

(八)纤维藻属189

(九)卵囊藻属191

(十)胶网藻属192

(十一)盘星藻属193

(十二)栅藻属194

(十三)十字藻属196

(十四)空星藻属197

(十五)刚毛藻属198

(十六)丝藻属199

(十七)毛枝藻属202

(十八)水绵属203

(十九)角星鼓藻属209

(二十)鼓藻属220

第四章浮游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检索232

第一节 原生动物232

一、一般特征232

(一)形态232

(二)营养233

(三)呼吸233

(四)排泄233

(五)生殖233

(六)生态与分布234

二、分类234

(一)肉足总纲235

(二)纤毛亚门240

第二节 轮虫252

一、一般特征252

(一)外形253

(二)内部构造254

(三)繁殖与生活史256

(四)生态与分布256

二、分类258

(一)分属检索表259

(二)常见属的分种检索269

第三节 枝角类288

一、一般特征288

(一)外形289

(二)内部构造290

(三)发育和生长291

(四)生态与分布292

二、分类292

(一)分属检索表293

(二)常见属的分种检索300

第四节 桡足类316

一、一般特征316

(一)外形316

(二)发育与生长317

(三)生态与分布318

二、分类321

(一)哲水蚤目科、属、种的检索表322

(二)剑水蚤目属、种的检索表327

第五章浮游植物现存量和生产量的测定方法333

第一节 浮游植物数量的测定方法333

一、水样的采集333

(一)采集工具333

(二)采水量334

(三)采样点设置和采样频率334

(四)采样层次334

二、水样的固定334

三、沉淀和浓缩335

四、计数336

(一)计数框行格法336

(二)目镜视野法336

(三)目镜行格法337

(四)计数时的注意事项337

五、计算结果338

六、倒置显微镜计数法339

第二节浮游植物重量的测定方法340

一、水样的采集、固定、浓缩和计数340

二、体积的测定340

三、生物量的计算344

第三节浮游植物叶绿素的测定方法345

一、水样的采集345

二、水样的保存345

三、抽滤346

四、提取346

五、离心347

六、光密度测定347

七、计算结果347

第四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测定348

一、黑白瓶测氧法349

(一)采样349

(二)曝光350

(三)溶氧测定351

(四)计算结果351

(五)模拟法352

二、放射性同位素14C法353

(一)标记化合物“工作液”的制备353

(二)采样354

(三)加入标记化合物354

(四)曝光354

(五)过滤354

(六)放射性测定355

(七)细胞外排泄物的测定355

(八)计算结果356

第六章浮游动物现存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358

第一节 现存量的测定方法358

一、采集358

二、沉淀和滤缩360

三、计数360

四、体重的测定方法362

第二节 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371

一、基本原理371

二、不同发育阶段发育时间的测定372

(一)胚胎发育时间372

(二)胚后发育时间375

三、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377

四、计算方法379

(一)轮虫生产量的计算方法379

(二)甲壳动物生产量的计算方法382

第七章采样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若干生物统计方法388

第一节 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388

一、总体与样本388

二、集中性指数388

三、离散指数389

四、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390

第二节 采样设计390

一、采样的基本概念390

二、采样误差的估计392

三、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和置信区间392

四、样本的含量393

第三节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394

一、非配对试验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394

二、配对试验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397

第四节x2(卡方)检验399

一、意义及原理399

二、适合性检验400

第五节回归与相关400

一、标准直线回归方程401

二、回归系数的计算及回归直线的绘制401

三、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402

附录406

一、采水器406

二、固定液406

三、浮游生物大小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407

四、硅藻壳体标本处理方法409

五、常用藻类培养基410

六、常用浮游动物培养基411

七、浮游生物网的筛绢型号和网孔孔径412

主要参考文献413

1995《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章宗涉,黄祥飞编著 199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海洋污损生物及其防除(1984 PDF版)
海洋污损生物及其防除
1984 北京:海洋出版社
淡水生物学( PDF版)
淡水生物学
北隆館
淡水生物学( PDF版)
淡水生物学
浮游生物学实验法( PDF版)
浮游生物学实验法
浮游生物分类学( PDF版)
浮游生物分类学
淡水生物学(1960.09 PDF版)
淡水生物学
1960.09 北隆館
浮游生物学実験法(1953.05 PDF版)
浮游生物学実験法
1953.05 恒星社厚生閣
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调查研究报告(1984 PDF版)
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调查研究报告
1984 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学( PDF版)
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学
浮游生物学(1992 PDF版)
浮游生物学
1992
海洋/淡水生态环境研究方法与仪器汇编( PDF版)
海洋/淡水生态环境研究方法与仪器汇编
淡水浮游生物图谱(1980 PDF版)
淡水浮游生物图谱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淡水生物学(1979 PDF版)
淡水生物学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生物固氮研究方法(1987 PDF版)
生物固氮研究方法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生物控制论研究方法(1986 PDF版)
生物控制论研究方法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