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自然地理41

第一章 地理位置43

第二章 地质43

第一节 演变43

第二节 构造43

第三章 地貌44

第一节 秦岭山地44

第二节 黄土台原沟壑45

第三节 黄渭河谷45

第四章 气候46

第一节 光照46

第二节 气温47

第三节 降水47

第四节 风48

第五节 物候48

第五章 水文49

第一节 河流49

第二节 地下水51

第六章 土壤53

第一节 褐土53

第二节 垆土54

第三节 黄土性土54

第四节 淤土55

第五节 山地棕壤55

第六节 其它土壤55

第七章 植被58

第一节 黄渭河谷区58

第二节 台原沟壑区58

第三节 秦岭山区58

第四节 种类及分布59

第八章 野生动物60

第一节 兽60

第二节 禽60

第三节 鱼60

第四节 其它动物61

第二篇 建置63

第一章 区域65

第二章 沿革65

第三章 行政区划68

第一节 清代区划68

第二节 民国区划70

第三节 现行区划74

第四章 村落77

第一节 演变77

第二节 分布78

第三节 村庄命名80

第三篇 自然灾害83

第一章 灾害成因85

第一节 地质因素85

第二节 地貌因素85

第三节 气候因素86

第四节 水文因素86

第二章 灾害记实87

第一节 旱87

第二节 涝89

第三节 雹92

第四节 风93

第五节 冻害93

第六节 地震94

第七节 病虫及兽害95

第三章 抵御措施97

第一节 防灾97

第二节 抗灾98

第三节 救灾100

第四篇 人口103

第一章 历代人口105

第一节 清代105

第二节 民国106

第三节 建国后107

第二章 人口分布110

第一节 地区分布110

第二节 人口密度111

第三章 人口变动112

第一节 自然变动112

第二节 机械变动115

第四章 人口构成117

第一节 民族构成117

第二节 性别构成117

第三节 年龄构成118

第四节 文化构成120

第五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构成123

第六节 职业构成123

第五章 人口普查125

第一节 人口规模125

第二节 民国人口调查125

第三节 建国后人口普查127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132

第一节 婚姻制度132

第二节 家庭构成133

第七章 计划生育134

第一节 机构134

第二节 人口规划135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137

第四节 宣传教育140

第五节 节育措施142

第五篇 农业145

第一章 机构148

第一节 行政机构148

第二节 事业机构149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5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51

第二节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152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化154

第四节 人民公社155

第五节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156

第三章 农业生产条件158

第一节 耕地158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159

第三节 农业机具159

第四节 农业技术162

第四章 农业区划168

第一节 黄、渭河沿岸粮棉林鱼菜区168

第二节 台原粮棉油果菜区169

第三节 秦岭粮薯牧副区169

第五章 种植业171

第一节 耕作制度171

第二节 农作物品种171

第三节 农作物面积与产量172

第四节 丰产典型175

第六章 养殖业177

第一节 畜牧业177

第二节 渔业183

第七章 收益分配184

第一节 财会队伍184

第二节 分配形式185

第三节 分配数量185

第八章 土地管理186

第一节 土地利用186

第二节 耕地变化186

第三节 管理机构187

第六篇 林业189

第一章 机构192

第一节 行政机构192

第二节 事业机构192

第二章 森林资源193

第一节 林木资源193

第二节 林木种类194

第三章 植树造林195

第一节 种苗195

第二节 整片造林196

第三节 “四旁”植树198

第四节 农林间作199

第五节 义务植树200

第四章 果树200

第一节 苹果201

第二节 梨202

第三节 桃203

第四节 柿203

第五章 林木管护205

第一节 林权205

第二节 封山育林206

第三节 联防207

第四节 承包责任制208

第五节 林木灾害及防治208

第七篇 水利211

第一章 水资源214

第一节 河流水系214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216

第二章 水利建设219

第一节 引水渠219

第二节 蓄水221

第三节 抽水站224

第四节 水井225

第五节 抽黄灌溉工程226

第六节 城乡供水227

第三章 水土保持229

第一节 流失229

第二节 治理231

第三节 护岸工程233

第四章 水政234

第一节 机构234

第二节 水费236

第三节 工程维修237

第八篇 工业239

第一章 手工业242

第一节 私营手工业242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242

第二章 工业门类243

第一节 冶金工业243

第二节 机械工业247

第三节 建筑材料工业249

第四节 食品工业252

第五节 化学工业255

第六节 印刷工业255

第七节 家具制造工业256

第八节 纺织工业256

第九节 缝纫工业257

第十节 造船工业258

第十一节 造纸、纸制品工业258

第十二节 工艺美术品工业259

第十三节 编织工业260

第十四节 其它工业261

第三章 乡镇工业2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5

第二节 乡镇工业门类266

第四章 企业管理2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8

第二节 管理体制268

第三节 管理制度269

第四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270

第九篇 矿产275

第一章 矿产资源278

第一节 探矿机构278

第二节 地质279

第三节 勘探279

第四节 矿藏分布280

第二章 金矿开发281

第一节 中央企业采炼281

第二节 地方企业采炼286

第三节 群众采炼287

第三章 其它矿藏289

第一节 大理石289

第二节 蛭石290

第四章 矿产管理291

第一节 机构291

第二节 企业管理292

第三节 矿山整顿293

第五章 矿区群众生活295

第一节 矿业经济295

第二节 物质生活296

第三节 精神生活297

第十篇 交通邮电299

第一章 陆路交通301

第一节 古道301

第二节 公路302

第三节 铁路304

第四节 运输305

第五节 道路管理309

第六节 交通监理310

第二章 水路交通312

第一节 航道312

第二节 航运313

第三章 交通设施315

第一节 桥梁315

第二节 隧道317

第三节 火车站318

第四节 渡口318

第四章 邮政320

第一节 机构320

第二节 路网321

第三节 邮政业务321

第五章 电信322

第一节 电报322

第二节 电话323

第三节 企业管理326

第十一篇 商业329

第一章 私营商业331

第一节 商户331

第二节 合营 合作332

第三节 个体商业333

第二章 国营商业335

第一节 机构335

第二节 购进336

第三节 销售337

第四节 经营方式338

第五节 风味小吃338

第六节 国营商业改革340

第三章 供销商业341

第一节 机构341

第二节 民主管理342

第三节 供应344

第四节 推销346

第五节 经营347

第四章 粮食商业348

第一节 机构348

第二节 收购349

第三节 供应350

第四节 仓储351

第五节 油脂购销352

第六节 粮油经营353

第五章 物资商业354

第一节 机构354

第二节 购进354

第三节 经销356

第四节 物资库场357

第十二篇 财政金融359

第一章 财政362

第一节 机构362

第二节 财政总收支362

第三节 国营企业财务管理365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365

第五节 企业投资366

第六节 支援农业367

第七节 有价证券发行369

第二章 税务374

第一节 机构374

第二节 田赋、农业税375

第三节 工商税376

第四节 新征税种382

第三章 金融382

第一节 机构382

第二节 货币385

第三节 存款387

第四节 信贷389

第五节 黄金收购392

第六节 保险393

第十三篇 管理经济395

第一章 计划管理398

第一节 机构398

第二节 生产计划399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401

第二章 统计管理401

第一节 机构401

第二节 统计工作402

第三节 信息服务402

第三章 工商管理403

第一节 机构403

第二节 市场管理403

第三节 工商业登记405

第四节 经济合同406

第五节 商标管理406

第六节 广告管理407

第四章 标准计量407

第一节 机构407

第二节 计量改革407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408

第五章 物价管理409

第一节 机构409

第二节 物价监督409

第三节 物价调整410

第六章 审计412

第一节 机构412

第二节 审计工作412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415

第一章 机构417

第一节 行政机构417

第二节 事业机构417

第二章 县城418

第一节 古潼关城418

第二节 新县城419

第三节 街巷423

第四节 市政建设424

第五节 住房建设427

第三章 村镇428

第一节 村庄428

第二节 集镇429

第四章 建工建材431

第一节 建筑队伍431

第二节 建材供应432

第五章 环境保护432

第一节 环境污染433

第二节 “三废”治理435

第三节 绿化435

第四节 环境卫生436

第十五篇 政权439

第一章 清代、民国政权442

第一节 县署、厅署442

第二节 县公署、县政府443

第三节 救济447

第四节 公安448

第五节 司法448

第六节 参议机关449

第二章 人民权力机关45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5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52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456

第四节 选举458

第三章 行政机关460

第一节 县行政机关460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关462

第三节 民政466

第四节 劳动人事470

第五节 人民公安476

第六节 人民司法481

第七节 群众来信来访484

第八节 档案管理486

第四章 人民检察488

第一节 机构488

第二节 刑事检察488

第三节 经济检察489

第四节 法纪检察489

第五节 侦察审判监督489

第五章 人民法院490

第一节 机构490

第二节 刑事审判490

第三节 民事审判492

第四节 经济审判492

第十六篇 党派群团49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97

第一节 机构497

第二节 创建与发展498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499

第四节 党务活动504

第五节 重大政治活动510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51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518

第一节 机构518

第二节 主要活动519

第三章 人民政协520

第一节 机构520

第二节 委员会521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522

第四章 群众团体523

第一节 农民组织523

第二节 工人组织524

第三节 青年组织525

第四节 妇女组织527

第五节 商业组织529

第六节 其他群众组织530

第十七篇 军事533

第一章 军事机构535

第二章 军事地理537

第一节 秦岭山地537

第二节 黄土台原537

第三节 黄渭河谷537

第三章 军事交通538

第一节 陆路538

第二节 水路538

第四章 军事设施539

第一节 城堡539

第二节 其它设施539

第五章 兵役542

第一节 募兵542

第二节 征兵542

第三节 义务兵与自愿兵543

第六章 地方武装544

第一节 潼关卫544

第二节 潼关协544

第三节 民国地方团队545

第四节 人民武装546

第七章 驻军548

第一节 建国前548

第二节 建国后550

第八章 防空551

第一节 机构551

第二节 设施551

第九章 军需供应552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期552

第二节 抗日战争552

第三节 解放战争553

第四节 抗美援朝554

第五节 军事供应站和援建工程554

第六节 对越自卫反击战554

第十章 重大战事555

第十八篇 教育科技567

第一章 教育行政570

第一节 机构570

第二节 经费571

第二章 明清教育572

第一节 卫学572

第二节 书院573

第三节 学舍573

第四节 学堂574

第三章 学校教育574

第一节 学前教育574

第二节 小学教育575

第三节 中学教育578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581

第五节 职业教育583

第六节 思想教育583

第四章 成人教育586

第一节 机构586

第二节 农民教育586

第三节 职工教育587

第五章 教学改革587

第一节 教学内容588

第二节 教学方法589

第三节 勤工俭学590

第四节 升学590

第六章 教师591

第一节 教师队伍591

第二节 教师待遇591

第七章 教育成果594

第一节 人才培养594

第二节 教学研究594

第八章 科技组织596

第一节 行政单位596

第二节 事业单位596

第三节 群众团体597

第九章 科技队伍597

第一节 队伍组成597

第二节 队伍建设598

第十章 科技成果599

第一节 普及科技知识599

第二节 成果及应用600

第三节 科技成果展览603

第十九篇 文化艺术605

第一章 文化机构608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608

第二节 人民文化馆608

第三节 图书馆609

第四节 工人俱乐部609

第五节 文化站610

第二章 民间文艺611

第一节 社火611

第二节 音乐 歌舞613

第三节 曲艺614

第四节 刺绣 剪纸 雕塑614

第五节 通草堆画 烫画615

第三章 创作616

第一节 文学创作616

第二节 戏剧创作618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曲艺618

第四节 书法 美术 摄影619

第四章 戏剧620

第一节 专业剧团620

第二节 业余剧团622

第五章 电影623

第一节 放映站 管理站623

第二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623

第三节 放映专业户624

第六章 图书发行624

第一节 书铺624

第二节 新华书店624

第三节 个体书摊625

第七章 新闻 广播 电视627

第一节 《潼关报》627

第二节 有线广播627

第三节 电视631

第八章 文物632

第一节 古遗址632

第二节 古建筑633

第三节 陵墓633

第四节 金石634

第五节 革命文物635

第六节 战场遗址637

第二十篇 体育卫生639

第一章 体育锻炼641

第一节 传统体育641

第二节 学校体育642

第三节 社会体育643

第四节 竞技体育644

第二章 体育管理646

第一节 体育设施646

第二节 机构646

第三节 人才培养647

第三章 医疗单位648

第一节 中医648

第二节 西医649

第四章 医疗水平651

第一节 医疗队伍651

第二节 医疗技术654

第五章 卫生防疫654

第一节 机构654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655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657

第四节 爱国卫生658

第六章 妇幼保健659

第一节 机构659

第二节 妇女保健659

第三节 儿童保健660

第七章 医药单位661

第一节 铺、店661

第二节 国营公司662

第八章 药物663

第一节 资源663

第二节 加工664

第九章 卫生行政665

第一节 药政管理665

第二节 公费医疗666

第三节 合作医疗667

第四节 个体行医管理667

第二十一篇 社会风俗669

第一章 民族672

第一节 构成672

第二节 姓氏672

第二章 宗教信仰673

第一节 道教673

第二节 佛教674

第三节 伊斯兰教674

第四节 天主教与基督教675

第三章 风俗习惯676

第一节 礼仪676

第二节 岁时678

第三节 社交680

第四节 陋习681

第五节 新风尚683

第四章 社区生活683

第一节 食683

第二节 衣684

第三节 住685

第四节 行686

第五节 用具686

第五章 会道门687

第一节 清帮687

第二节 洪帮687

第三节 一贯道688

第六章 方言688

第一节 语音689

第二节 词汇700

第三节 语法特点707

第四节 谚语711

第五节 歇后语714

第二十二篇 人物717

第一章 革命烈士719

传略:焦起铠 王怀彦 李书堂 张晓良 任维明 赵大海719

革命烈士表721

第二章 政界人物723

传略:杨震 刘宽 张维任 焦云龙 王作舟 赵德容 张晰哲 王锡命 王济人 张振兴723

历史人物表729

当代县级以上人物表731

先进人物表732

第三章 经济界及其他人物733

传略:赵春康 孙蔚尚 任永祥733

当代经济人物表734

先进人物表736

能工巧匠人物表738

第四章 军界人物739

传略:徐国桢 马耀群 冯玉祥 张钫739

唐代至民国军界人物表741

建国后军界团级以上人物表743

先进民兵事迹表744

第五章 教育界人物744

传略:孙璟 刘继贤 王化民744

教育界人物表746

第六章 文化科技界人物748

传略:赵鹏超 杨伟748

文化科技界人物表750

先进人物表751

第七章 医界人物753

传略:党振中 武济洲 王仰羲 王天厚753

医药卫生人物表756

第八章 劣迹昭著人物757

孙根胜 郭辅堂 种国藩 种国华757

附录761

Ⅰ.文献 文告763

阌民妄攀行差碑763

华民妄攀行差碑763

滩阡图碑文764

关于潼、华划界问题报告765

陕西省政府电复内政部办理潼、华两县划界经过情形的代电766

陕西潼关县 河南阌乡县划界碑记766

陕西省人民政府命令768

陕西、山西两省解决黄河滩地问题的协议768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复769

关于选择新县址单行材料770

潼关县高桥小泉大队 华阴县硙峪西岩生产队处理土地问题的协议书771

中共潼关县委 潼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若干规定772

中共潼关县委 潼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决定774

潼关县人民政府关于整顿黄金生产秩序的通告779

关于严禁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子女从事非法黄金生产和倒卖黄金的通知780

Ⅱ.著述782

著述一览表782

历代修志述略783

《潼关卫志》783

《续修潼关厅志》783

《潼关乡土志》784

《潼关县新志》784

Ⅲ.艺文786

咏潼关诗词选786

民间传说794

后记800

1992《潼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潼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续潼关厅志  上(1817 PDF版)
续潼关厅志 上
1817
潼关名胜古迹( PDF版)
潼关名胜古迹
潼关文史资料  第2辑  古人咏潼关选注(1986 PDF版)
潼关文史资料 第2辑 古人咏潼关选注
1986
临潼县志  3(1976 PDF版)
临潼县志 3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临潼县志  2(1976 PDF版)
临潼县志 2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临潼县志  1(1976 PDF版)
临潼县志 1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梓潼县志  2(1976 PDF版)
梓潼县志 2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梓潼县志  1(1976 PDF版)
梓潼县志 1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临潼县志  6集(1922 PDF版)
临潼县志 6集
1922
临潼县志  4集(1922 PDF版)
临潼县志 4集
1922
临潼县志  3集(1922 PDF版)
临潼县志 3集
1922
临潼县志  2集(1922 PDF版)
临潼县志 2集
1922
临潼县志  1集(1922 PDF版)
临潼县志 1集
1922
续潼关厅志  下(1817 PDF版)
续潼关厅志 下
1817
潼关志  下(1817 PDF版)
潼关志 下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