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编 建置45

第一章 位置疆域45

第一节 位置45

第二节 疆域45

第二章 建置沿革46

第一节 封国、县46

第二节 区、乡(社)49

第二编 地理63

第一章 地质63

第一节 地层63

第二节 地质构造65

第三节 矿藏66

第二章 地貌68

第一节 山地68

第二节 丘陵73

第三节 塬区73

第四节 川道75

第三章 气候75

第一节 日照75

第二节 热量76

第三节 降水79

第四节 风84

第四章 水文84

第一节 水系84

第二节 主要河流87

第三节 地下水90

第五章 土壤92

第一节 土类92

第二节 土类分布104

第六章 植、动物105

第一节 植物105

第二节 动物109

第三编 自然灾害115

第一章 干旱115

第二章 雨涝122

第三章 风雹129

第四章 病虫132

第五章 霜冻134

第六章 地震滑坡135

第七章 天象异象137

第八章 抗灾138

第一节 测报138

第二节 抗灾139

第四编 人口143

第一章 人口源流143

第二章 人口分布146

第一节 川道146

第二节 塬区146

第三节 丘陵146

第四节 山区147

第三章 人口构成148

第一节 民族148

第二节 年龄149

第三节 性别155

第四节 文化157

第五节 职业159

第四章 人口变动160

第一节 出生、死亡160

第二节 迁移、自流161

第五章 人口管理162

第一节 人口调查162

第二节 人口控制164

第五编 土地管理第一章 土地资源171

第一节 类型171

第二节 分布171

第三节 利用173

第二章 土地管理176

第一节 管理制度176

第二节 土地调查177

第三节 土地征用178

第四节 土地监察180

第三章 耕地与人口183

第六编 农业189

第一章 生产关系与经济结构189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189

第二节 土地改革189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191

第四节 人民公社192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94

第二章 农牧资源196

第一节 耕地196

第二节 草场197

第三章 种植业198

第一节 耕作制度198

第二节 作物与产量199

第三节 品种与改良213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215

第四章 养殖业217

第一节 畜禽生产217

第二节 品种产量219

第三节 饲养管理223

第四节 疫病防治224

第五章 副业225

第六章 生产工具227

第一节 手工工具227

第二节 农业机械229

第三节 农机管理234

第七编 林业239

第一章 森林资源239

第一节 资源239

第二节 林权240

第三节 珍稀古树243

第二章 营林244

第一节 育苗244

第二节 植树造林245

第三节 幼林抚育247

第四节 森林抚育248

第三章 森林保护249

第一节 护林防火249

第二节 病虫防治250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251

第四章 木材及林副产品252

第一节 木材采伐252

第二节 林副产品253

第八编 水利水保257

第一章 水资源257

第一节 地表水257

第二节 地下水257

第三节 水力资源258

第四节 水资源利用259

第五节 水资源管理260

第二章 水利工程260

第一节 蓄水工程266

第二节 引水工程276

第三节 提水工程280

第四节 排水工程284

第五节 人畜饮水工程284

第六节 河道治理工程284

第三章 水能利用287

第四章 水土保持287

第一节 水土流失288

第二节 治理289

第五章 管理292

第一节 工程管理292

第二节 灌溉管理294

第三节 经营管理297

第九编 粮食301

第一章 粮油概况301

第二章 粮油使用302

第一节 公粮302

第二节 购粮303

第三节 油料收购305

第四节 农民留粮306

第三章 粮油经营309

第一节 经营单位309

第二节 储存312

第三节 调拨314

第四节 销售315

第五节 票证使用316

第十编 乡镇企业321

第一章 兴起与发展321

第二章 种类与权属325

第一节 种类325

第二节 权属331

第三章 经济效益332

第一节 产品、产量332

第二节 产值、利润334

第四章 管理335

第一节 经营管理335

第二节 从业人员336

第三节 收益分配337

第四节 安全福利339

第十一编 工业343

第一章 企业343

第一节 所有制343

第二节 设备352

第二章 产品产值354

第一节 产品产量354

第二节 产值盈亏356

第三节 名优产品360

第三章 管理362

第一节 管理体制362

第二节 生产管理364

第三节 安全管理365

第四节 供销管理366

第四章 电力建设367

第一节 输变站工程367

第二节 投资368

第三节 供电管理369

附记:驻县中央部、省、市属企业简介372

第十二编 交通邮电第一章 道路379

第一节 古道379

第二节 公路381

第三节 铁路387

第二章 津梁隧道388

第一节 古桥388

第二节 公路桥389

第三节 铁路桥396

第四节 渡口396

第五节 隧道397

第三章 运输398

第一节 工具398

第二节 营运399

第四章 管理405

第一节 养护405

第二节 运政406

第三节 监理409

第五章 邮电416

第一节 邮政416

第二节 电信425

第十三编 商业437

第一章 经营体制437

第一节 私营437

第二节 公私合营439

第三节 集体439

第四节 国营441

第五节 联营444

第二章 经营网点444

第一节 批发与零售444

第二节 饮食与服务业445

第三节 集市贸易448

第三章 商品购销449

第一节 购进449

第二节 销售455

第三节 调运和储存458

第四节 对外贸易459

第四章 财务管理462

第一节 管理制度462

第二节 管理办法464

第三节 经营效益466

第十四编 财税金融第一章 财政469

第一节 收入469

第二节 支出472

第三节 公产476

第二章 税务479

第一节 税种479

第二节 税收481

第三节 抗税和反偷漏税493

第三章 金融493

第一节 币制493

第二节 货币流通495

第三节 城乡储蓄496

第四节 信用合作499

第五节 信贷500

第六节 保险506

第七节 债券发行507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511

第一节 管理体制511

第二节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512

第三节 国民收入与人民生活525

第二章 劳动管理526

第一节 劳动计划526

第二节 劳动就业527

第三节 工资制度528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529

第五节 职工福利530

第三章 物价管理530

第一节 物价制定与调整530

第二节 物价监督与检查533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534

第一节 市场管理534

第二节 企业登记536

第三节 商标注册544

第四节 合同监督545

第五章 统计管理546

第一节 统计调查546

第二节 统计分析547

第三节 信息技术547

第六章 计量管理5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8

第二节 标准计量548

第三节 检查与监督549

第七章 审计551

第一节 监察551

第二节 审计552

第十六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557

第一节 县治变迁557

第二节 虢镇沿革557

第三节 城区建设558

第四节 市政设施559

第五节 房屋建筑567

第二章 建制镇570

第一节 县功镇570

第二节 贾村镇570

第三节 天王镇571

第四节 阳平镇572

第五节 拓石镇572

第六节 坪头镇573

第三章 乡村573

第一节 集镇573

第二节 村落576

第三节 住宅578

第四节 公用设施579

第四章 环境保护581

第一节 环保机构581

第二节 污染监测582

第三节 污染治理583

第十七编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共宝鸡县委员会591

第一节 组织机构591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598

第三节 组织建设605

第四节 思想建设与宣传工作613

第五节 纪律检查615

第六节 统战工作618

第二章 国民党宝鸡县党部620

第一节 组织机构620

第二节 党代会622

第三节 主要活动622

第三章 政协623

第一节 机构623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624

第三节 主要活动628

附:议会、参议会630

第四章 民主党派630

第一节 民革630

第二节 民盟631

第三节 农工民主党631

第五章 群众团体632

第一节 青少年组织632

第二节 工人组织636

第三节 妇女组织639

第四节 农民组织642

第五节 科普组织643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644

第七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646

第十八编 政权64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649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49

第二节 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5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663

第四节 人民代表选举666

第二章 政府668

第一节 县级机构668

第二节 基层组织677

第三章 法制678

第一节 公安678

第二节 检察684

第三节 审判686

第四节 司法行政688

第四章 干部人事692

第一节 编制692

第二节 录用693

第三节 任免奖惩694

第四节 薪给待遇696

第五节 离退休699

第五章 民政699

第一节 救灾699

第二节 救济702

第三节 优抚703

第四节 安置704

第五节 婚姻登记705

第六章 档案706

第一节 档案管理706

第二节 档案馆工作707

第三节 档案室工作708

第四节 队伍培训708

第七章 信访709

附:本县“文化大革命”纪略711

第十九编 军事723

第一章 机构723

第二章 兵役725

第三章 地方武装726

第一节 巡检兵与驻防兵726

第二节 民团、保安、保警队726

第三节 游击队727

第四节 县中队728

第五节 民兵728

第四章 防务730

第一节 驻军730

第二节 关隘732

第三节 防空732

第五章 军供军运734

第六章 兵事纪略735

第一节 两汉、三国陈仓之战735

第二节 宋金和尚原、大散关、方山原之战735

第三节 农民起义事略736

第四节 军阀混战736

第五节 红二十五军过宝鸡737

第六节 八路军三五九旅过宝鸡737

第七节 宝鸡、虢镇解放737

第二十编 文化741

第一章 文化馆(站)741

第一节 馆(站)建设741

第二节 馆(站)活动742

第二章 图书发行745

第三章 戏剧746

第一节 剧种746

第二节 表演形式749

第三节 剧院舞台751

第四章 电影电视752

第一节 电影752

第二节 电视753

第五章 报刊广播754

第一节 报刊754

第二节 广播755

第三节 新闻队伍757

第六章 民间文化娱乐757

第一节 曲艺757

第二节 社火758

第三节 社火脸谱艺术759

第四节 焰火760

第五节 锣鼓760

第七章 文学艺术创作761

第一节 小说761

第二节 诗歌762

第三节 谜语选录765

第四节 谚语选录765

第五节 对联选录766

第六节 戏剧768

第七节 音乐769

第八节 书法772

第九节 绘画772

第十节 摄影775

第十一节 雕塑775

第十二节 刺绣775

第十三节 剪纸776

第十四节 纸扎776

第八章 民间故事传说776

第二十一编 文物胜迹第一章 遗址791

第一节 居址791

第二节 城堡793

第二章 墓葬794

第一节 未发掘墓葬794

第二节 发掘墓葬795

第三章 石刻798

第一节 石鼓798

第二节 碑、碣、经幛799

第三节 碑文选录800

第四节 明、清石雕811

第四章 收藏文物812

第一节 石器812

第二节 陶器812

第三节 铜器814

第四节 铁器819

第五节 瓷器820

第六节 金银器821

第七节 古钱821

第五章 胜迹827

第一节 景观827

第二节 寺庙829

第六章 文物管理831

第二十二编 教育835

第一章 学校教育835

第一节 古代教育835

第二节 学前教育836

第三节 小学教育837

第四节 中学教育843

第五节 高等教育847

第六节 职业教育848

第七节 业余教育850

第八节 特殊教育855

第二章 教学设施857

第一节 校舍857

第二节 设备860

第三章 教师862

第一节 队伍构成862

第二节 培训进修864

第三节 工资福利865

第二十三编 医疗卫生第一章 医疗871

第一节 机构871

第二节 人员873

第三节 设施877

第四节 医疗技术878

第五节 验方881

第二章 防疫卫生884

第一节 疫病防治88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886

第三节 妇幼保健888

第四节 卫生工作891

第三章 管理895

第一节 公费医疗895

第二节 药政监督896

第二十四编 体育901

第一章 体育活动901

第一节 学校体育901

第二节 职业体育903

第三节 农民体育904

第四节 中、老年体育906

第二章 体育竟赛907

第一节 田径907

第二节 球类909

第三节 棋类909

第四节 武术910

第三章 队伍、设施918

第一节 队伍918

第二节 设施919

第二十五编 科技923

第一章 科技组织923

第一节 组织923

第二节 队伍924

第三节 设备925

第二章 科技普及925

第一节 科技宣传925

第二节 推广与应用927

第三节 协作与咨询930

第四节 学术交流931

第三章 科研成果932

第一节 农业932

第二节 工业933

第三节 文卫财贸934

第四节 驻县、部、省市属企业935

第二十六编 人物945

第一章 传纪945

第二章 简介968

第三章 名录970

第一节 英烈970

第二节 先进模范980

第三节 科举986

第二十七编 社会995

第一章 风俗995

第一节 节日995

第二节 婚丧997

第三节 喜庆1000

第四节 衣、食、住、行1001

第五节 陋俗1005

第二章 家庭与风尚1006

第一节 家庭构成1006

第二节 尊老爱幼1006

第三节 舍己救人1007

第四节 爱护公物1008

第五节 五好家庭1008

第三章 方言1008

第一节 语音1008

第二节 称谓1023

第三节 方言汇释1028

第四节 歇后语1032

第四章 宗教1036

第一节 佛教1036

第二节 道教1036

第三节 天主教1036

第四节 基督教1037

第五节 伊斯兰教1037

第五章 社会福利1038

第一节 社会救济1038

第二节 赈济1039

第三节 义冢1039

第四节 红十字会1039

第五节 义仓1039

第六节 残疾人社会福利组织1040

第六章 帮会组织及匪患1041

第一节 帮会1041

第二节 匪患1042

第七章 迷信活动1044

第一节 庙会1044

第二节 取湫1044

第三节 掐巧1045

第四节 上刀山1045

第五节 拉火把1046

第六节 开黄经、跑城1046

第七节 伐神、算卦、看风水1046

第八节 民间禁忌1047

附录:1048

一、历代《宝鸡县志》简介1048

二、历代《宝鸡县志》序录1050

三、文告文规录1055

四、本届编志始末1077

后记1080

1996《宝鸡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宝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