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理志》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概况1

一、地理位置及其意义1

二、区域开发与地理沿革7

三、建国后的行政区划23

四、著名的历史古都与新兴的综合性大城市27

第二章地质与矿产资源31

一、区域地质概述31

(一)地层系统31

(二)岩浆岩36

(三)区域构造37

(四)地震活动47

二、新生代古地理环境的变迁49

(一)早第三纪49

(二)晚第三纪49

(三)第四纪50

三、矿产资源52

(一)金属矿产52

(二)非金属矿产53

(三)地热55

第三章地貌57

一、地形大势57

二、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分类系统58

三、各类地貌的基本特征62

(一)平原(Ⅰ)62

(二)黄土台原(塬)(Ⅱ)69

(三)流水侵蚀剥蚀的黄土高丘陵(Ⅲ)73

(四)受流水侵蚀剥蚀的中起伏低山(Ⅳ)73

(五)受流水侵蚀剥蚀的大起伏中山(Ⅴ)74

(六)古冰川作用的极大起伏高山(Ⅵ)77

四、地貌发育过程79

(一)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控制作用79

(二)渭河阶地的形成80

(三)古河道洼地的形成82

(四)黄土堆积与黄土台源的形成84

(五)山地的上升与洪积扇的形成85

第四章气候88

一、气候的基本特征88

二、气候形成的因素88

(一)太阳辐射88

(二)地理条件89

(三)环流形势90

三、热量状况90

(一)气温90

(二)无霜冻期95

(三)积温96

(四)季节99

(五)土壤温度101

(六)城市的热岛效应105

四、降水状况106

(一)降水量的地理分布106

(二)降水量的时间分配106

(三)降水量的变化108

(四)年降水量保证率109

(五)降水日数109

(六)大降水110

(七)积雪111

(八)湿度112

(九)湿润状况的季节变化113

五、日照和风114

(一)日照114

(二)风115

六、不利的气候条件117

(一)干旱117

(二)霜冻118

(三)连阴雨120

(四)冰雹120

(五)酷热和低温121

七、山区气候特点122

(一)气温122

(二)降水123

八、西安市气候的历史变迁123

第五章河流及地下水125

一、河网格局及其特征125

二、主要河流水文地理概况127

(一)灞河127

(二)沣河133

(三)涝河137

(四)黑河137

(五)泾河139

(六)石川河140

(七)戏河140

(八)零河140

(九)渭河140

三、河流及水系的历史变迁141

(一)渭河的历史变迁141

(二)渭河南岸支流的发育及历史变迁143

(三河道变迁趋势及其整治145

四、地下水的形成、类型及其特征145

(一)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145

(二)地下水补给、排泄及径流特征146

(三)潜水动态及特点148

(四)地下水类型及主要含水层148

(五)地下水的化学成分149

五、水资源利用及主要水利设施150

(一)水资源及其利用150

(二)主要水利设施152

第六章土壤、植被与动物界156

一、土壤156

(一)土壤构成和分布的特点156

(二)主要土壤类型的特性及其利用157

二、植被164

(一)植被的基本特征164

(二)主要植被类型165

(三)丰富的植物资源173

(四)植被的演变174

三、动物界176

(一)动物界的基本特征176

(二)主要经济鸟类和兽类的分布及其评价179

(三)新生代时期的主要哺乳类动物186

四、保护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187

第七章众多的人口191

一、史前和历史时期西安地区的人口191

二、建国后人口发展的概况及几个大的阶段196

三、人口密度及地理分布201

四、西安市现代人口的结构204

五、西安市的宗教人口212

第八章城市的兴起和变迁219

一、丰京和镐京219

二、咸阳城与阿房宫222

三、汉长安城224

四、唐长安城227

五、唐以后的长安城和西安城234

第九章蓬勃发展的工业241

一、工业发展阶段及现状241

(一)工业发展阶段241

(二)工业发展现状245

二、工业特点与主要的工业部门253

(一)工业的特点253

(二)主要工业部门254

(三)西安市工业在全国的地位260

三、西安市郊县工业261

四、工业区和工业点263

五、西安市工业发展的前景265

第十章全面发展的农业267

一、农业自然条件与资源的评价267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269

(一)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69

(二)农业生产迅速发展270

(三)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逐步趋向协调270

(四)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多种经营蓬勃开展271

(五)农产品的商品率显著提高,农贸市场遍布城乡271

三、西安市大农业的发展272

(一)种植业272

(二)畜牧业274

(三)林业274

(四)副食品生产275

四、名贵特产276

五、农业分区283

(一)城郊副食品生产类型区283

(二)平原川道农牧结合类型区284

(三)渭河河漫滩果、林、渔、牧生产类型区285

(四)黄土台原粮牧林生产类型区286

(五)骊山及其南麓东麓丘陵沟壑农林牧结合类型区286

(六)沿山丘陵洪积扇粮牧果林生产区287

(七)秦岭低浅山水保林特牧生产区288

(八)秦岭中深山水源涵养林特区289

第十一章商业贸易291

一、古代的商业贸易291

(一)汉长安的商业贸易291

(二)唐长安的商业贸易292

(三)宋代以后西安的商业贸易294

二、建国后西安市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295

(一)生活消费资料市场295

(二)城市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和商业摊群市场304

(三)生产资料市场和技术市场307

(四)郊县卫星城镇商业的兴起309

(五)对外贸易310

第十二章交通运输业312

一、交通运输业的特点312

(一)古代交通发达312

(二)现代交通的枢纽313

(三)公路运输占有突出地位314

(四)交通线路布局不甚平衡314

二、城市公共交通315

(一)设施315

(二)营运状况316

(三)营运线路布局及主要线路317

三、公路运输317

(一)设施317

(二)营运状况325

(三)公路布局及主要公路干线328

四、铁路运输331

(一)设施331

(二)营运状况332

(三)铁路布局及主要铁路线332

五、航空运输336

(一)设施336

(二)主要航线336

六、邮电事业341

(一)发展简史341

(二)邮政局341

(三)市内电话局342

(四)长途电信局342

第十三章灿烂的古代文化与建国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344

一、灿烂的古代文化344

(一)以半坡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344

(二)西周文化344

(三)秦汉文化345

(四)唐代文化347

(五)宋、元、明、清文化349

(六)古长安城的对外文化交流349

二、迅速发展的教育事业351

(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351

(二)高等教育354

(三)中等教育362

(四)初等教育369

(五)幼儿教育372

(六)成人教育372

三、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375

(一)基本概况375

(二)主要的科研部门及其科研成果375

(三)“星火计划”的实施和横向联合378

四、欣欣向荣的文化事业378

(一)戏剧378

(二)电影、电视和广播事业379

(三)其它文艺事业382

(四)群众性艺术活动和民间传统艺术383

(五)其它相应的文化设施384

第十四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游览区386

一、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386

二、各具特色的游览区388

(一)以古都、古建筑、古寺庙为主的西安城、郊游览区388

(二)骊山及秦岭诸名山风景游览区403

(三)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带诸寺院游览区405

(四)渭北黄土台塬和北山古陵墓区409

三、旅游业的发展412

第十五章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413

一、城市生态系统413

(一)西安生态系统的特征413

(二)西安市区的内部结构—功能区414

(三)西安周围的卫星城镇和集镇416

(四)西安市生态环境功能圈426

(五)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内外部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430

二、环境保护431

(一)环境质量现状431

(二)改善和保护环境438

第十六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宏伟的发展规划442

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及取得的巨大成就442

(一)城市规模迅速扩大442

(二)房屋建筑大量增加444

(三)道路系统不断延伸447

(四)给水和排水450

(五)园林绿化454

(六)城市供电457

二、宏伟的城市发展规划458

(一)城市规模和城市总平面布局458

(二)城市道路网规划460

(三)公共建筑布局和市中心的建设460

(四)文物保护和利用463

(五)园林绿化与河湖引水464

(六)专业工程465

主要参考文献467

附录471

1988《西安市地理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编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上海市静安区地名志(1988 PDF版)
上海市静安区地名志
1988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陕西省延安地区地理志( PDF版)
陕西省延安地区地理志
西安市地方志编纂方案  草案( PDF版)
西安市地方志编纂方案 草案
西安市地方志馆文件  市志发  1987  006号( PDF版)
西安市地方志馆文件 市志发 1987 006号
南京工商行政管理志(1994 PDF版)
南京工商行政管理志
1994 深圳:海天出版社
成都市志  地理志(1993 PDF版)
成都市志 地理志
1993 成都:成都出版社
福安市志(1999 PDF版)
福安市志
1999 北京:方志出版社
西安市志  第1卷  总类(1996 PDF版)
西安市志 第1卷 总类
1996 西安:西安出版社
西安市地震志(1991 PDF版)
西安市地震志
1991 北京:地震出版社
西安市卫生志(1994 PDF版)
西安市卫生志
1994 西安:西安出版社
贵阳市志  地理志(1986 PDF版)
贵阳市志 地理志
198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洛阳市地理志(1992 PDF版)
洛阳市地理志
1992 北京:红旗出版社
永安市志(1994 PDF版)
永安市志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陕西安康地区地理志(1986 PDF版)
陕西安康地区地理志
198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省铜川市地理志(1990 PDF版)
陕西省铜川市地理志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