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

二、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

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8

一、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方法8

二、运用科学的抽象法9

三、运用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10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10

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强烈阶级性的科学10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13

第二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15

第一节 原始公社的经济制度15

一、人类社会的产生15

二、原始公社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17

三、原始公社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19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22

一、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22

二、奴隶社会的灭亡24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26

一、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26

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27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的瓦解32

第三章 商品和货币42

第一节 商品42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42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4

三、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45

四、商品的价值量47

第二节 货币49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49

二、货币的职能54

三、货币流通规律58

第三节 价值规律59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59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60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62

一、商品拜物教的实质62

二、商品拜物教的根源63

三、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质64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6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65

一、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65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67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68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70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70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74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76

一、剩余价值率76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78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新发展83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5

第四节 工资87

一、工资的本质和形式87

二、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工资的国民差异91

三、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93

第五章 资本积累9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95

一、生产和再生产95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96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98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102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102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03

三、相对过剩入口104

四、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107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109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09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11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13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13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15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17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117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17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120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122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22

二、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23

三、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28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131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31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131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35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37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40

一、商业资本140

二、商业利润141

三、商业流通费用142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143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43

一、借贷资本143

二、借贷利息和利息率145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46

四、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14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49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149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150

三、土地价格154

第八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56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156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156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58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61

四、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原理16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68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68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72

三、经济危机的后果176

第九章 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178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78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178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84

三、资本输出187

四、资本家垄断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189

五、列强分割世界领土190

第二节 战后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和变化192

一、生产和资本更加集中,垄断有了新的发展192

二、战后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财团的统治进一步加强199

三、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200

四、战后国际垄断组织形式的新发展203

五、新殖民主义的产生205

第十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208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208

一、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趋势208

二、食利者阶层和食利国的形成211

三、垄断导致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的局面214

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218

一、帝国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前提条件218

二、帝国主义矛盾的加深使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不可避免220

三、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可能性22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225

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必然性225

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途径227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33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33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236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2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238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39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41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245

第四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的多种所有制形式24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247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体经济249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250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中外合营经济251

五、外商独资经营企业252

第五节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253

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内容253

二、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必要性254

三、实现国民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25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2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59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259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26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目的和企业生产目的的一致性和差别性263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267

一、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统一性267

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途径2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71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271

二、社会主义生产和需要的关系272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地位和作用27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78

第一节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固有属性278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78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281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2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287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客观必然性287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289

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291

第三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294

一、计划必须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294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与竞争295

三、建立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29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3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302

一、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302

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305

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306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形式307

五、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途径3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315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涵义和特点315

二、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316

三、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31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货币流通和市场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322

一、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322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特点325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领域的供求规律和供求矛盾326

四、建立我国商品流通新体制3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330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330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330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有计划调节3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333

一、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及其机制333

二、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335

三、社会主义的市场价格340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3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345

一、社会主义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45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347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351

四、社会主义的财政和税收354

五、社会主义的信货和银行3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359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359

二、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362

三、现阶段劳动者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和共同富裕的关系366

四、按劳分配的形式3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特点375

一、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及其特点375

二、初级阶段的非社会主义分配形式及其特点37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产业结构3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再生产380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涵380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383

三、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387

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387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390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393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必要性393

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内容394

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396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9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398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398

二、实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4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402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402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作用404

三、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406

四、改革我国外贸体制409

第三节 发展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411

一、引进先进技术411

二、利用国外资金4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和国际劳务合作416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416

二、我国的国际劳务合作417

第五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418

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作用418

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421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42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必然性和任务423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必然性423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42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过程427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427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430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过程431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436

一、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内涵436

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436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手段438

四、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管理440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4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44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42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联系和区别445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447

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447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449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451

1988《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任廷祚,丘淞隆,陈国泰主编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1991 PDF版)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1991 武汉:武汉出版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1985 PDF版)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1985
简明政治经济学(1981 PDF版)
简明政治经济学
1981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材(1986 PDF版)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材
1986
经济政策简明教程(1988 PDF版)
经济政策简明教程
1988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1998 PDF版)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1998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1992 PDF版)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199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信托(1989 PDF版)
信托
1989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1989 PDF版)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198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简明政治经济学教程(1988 PDF版)
简明政治经济学教程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简明政治经济学(1995 PDF版)
简明政治经济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1993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简明政治经济学(1988 PDF版)
简明政治经济学
1988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简明政治经济学(1993 PDF版)
简明政治经济学
1993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1988 PDF版)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1988 厦门:鹭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