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系统规划》求取 ⇩

第一章 城镇系统规划概论1

第一节 城镇1

一、城镇定义1

二、城镇建制标准1

第二节 城镇系统3

一、城镇系统定义3

二、城镇系统特点4

三、城镇系统类型8

第三节 城镇系统规划11

一、城镇系统规划定义11

二、城镇系统规划特点12

三、城镇系统规划内容13

四、城镇系统规划类型14

五、城镇系统规划意义17

六、城镇系统规划程序18

七、城镇系统规划成果21

第二章 城镇系统规划理论24

第一节 中心地理论26

一、中心地理论的产生26

二、中心地理论的模型26

三、中心地理论的验证、实践、评价35

第二节 田园城市理论46

第三节 卫星城镇理论51

第四节 城镇系统发展阶段理论53

一、农业时期——非系统均衡阶段53

二、农业—工业时期——初级聚集阶段55

三、工业时期——高度聚集阶段55

四、高科技时期——系统均衡阶段56

第五节 城镇系统最优化理论58

第六节 城乡一体化理论59

第七节 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63

第八节 区位理论67

一、工业区位论67

二、市场区位论75

第九节 地域分工理论88

第十节 生产力布局理论89

一、生产力布局规律89

二、合理布局生产力的原则104

第十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112

一、均衡发展理论112

二、不均衡发展理论113

三、增长极理论114

四、核心—边缘理论115

五、点轴开发理论115

六、梯度理论116

七、倒“U”理论118

第十二节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120

第十三节 系统规划理论123

一、线性规划123

二、非线性规划123

三、网络规划123

四、动态规划123

第三章 城镇系统发展基础——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分析126

第一节 区域自然条件与城镇发展分析126

一、地貌与城镇发展126

二、地质与城镇发展130

三、矿产与城镇发展132

四、水与城镇发展133

五、气候与城镇发展135

六、土地与城镇发展138

七、生物与城镇发展138

八、区位与城镇发展139

第二节 区域经济社会条件与城镇发展分析140

一、区域经济社会水平与城镇发展140

二、区域经济社会部门结构与城镇发展142

三、区域科学技术与城镇发展148

四、区域人口与城镇发展149

五、区域经济社会政策与城镇发展160

六、经济区、行政区与城镇经济区163

第四章 城镇系统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分析164

第一节 城镇系统发展历史分析164

一、城镇系统发展历史分析意义164

二、城镇系统发展历史分析内容164

第二节 城镇系统现状分析168

一、规模结构分析169

二、职能结构分析179

三、空间结构分析225

四、经济社会联系分析244

五、发展水平阶段分析250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分析251

一、城镇化251

二、城镇化的测度252

三、城镇化历史分析255

四、城镇化现状分析259

第四节 中国城镇、城镇化的历史、现状、机制分析261

一、城镇、城镇化发展最早——商代,我国城镇形成261

二、早期——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城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64

三、清后期(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国的城镇、城镇化发展缓慢、畸形271

四、新中国城镇、城镇化发展道路曲折,但速度加快、成绩显著275

五、中国城市、城市化现状特点293

六、新中国城镇、城镇化发展的机制295

七、新中国城镇、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300

第五章 城镇系统规划的依据、原则、指导思想302

第一节 城镇系统规划的依据30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02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302

三、国家、地方的城镇建设、规划的方针、政策、法规、技术规定、标准303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03

五、区域(国土)规划、土地规划303

六、大区域的城镇系统规划303

七、本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社会和城镇的历史、现状特点304

八、原城镇系统规划304

第二节 城镇系统规划原则304

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04

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305

三、发展生产,促进科技文教,方便生活,保护环境,防止灾害,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305

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306

五、城镇与乡村(区域)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306

六、全局与局部结合307

七、近期与远期结合307

八、城镇系统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区域(国土)规划、土地规划结合307

九、综筹兼顾,综合部署308

十、提高城镇系统规划科学技术水平308

第三节 城镇系统规划指导思想309

第六章 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313

第一节 未来城镇、城镇化的发展机制分析313

一、农业是城镇、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动力313

二、工业是城镇、城镇化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力314

三、第三产业是城镇、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315

四、交通是城镇、城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315

五、区位是城镇、城镇化发展潜在动力315

六、资源是城镇、城镇化发展的潜在动力316

七、人口是影响城镇、城镇化发展的直接因素316

八、政策是城镇、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316

九、科学技术是城镇、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317

第二节 区域总人口预测、规划318

一、区域总人口预测318

二、区域总人口规划322

第三节 区域城镇人口预测、规划323

一、区域城镇人口预测323

二、区域城镇人口规划329

第四节 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329

一、城镇化水平预测指标选择329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330

三、城镇化水平规划347

第五节 中国未来城镇和城镇化的机制、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351

一、中国城镇化机制变化趋势351

二、中国总人口发展预测353

三、中国城镇人口发展预测356

四、中国城镇化水平发展预测357

五、中国城镇化发展途径预测361

第七章 城镇系统发展战略367

第一节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分析367

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367

二、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发展战略368

三、区域产业发展战略368

四、区域人口、城镇发展战略368

五、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战略368

六、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战略369

七、区域空间发展战略369

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69

第二节 城镇系统发展战略385

一、制定城镇系统发展战略的依据385

二、制定城镇系统发展战略的原则385

三、城镇系统发展战略模式386

第八章 城镇系统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经济社会联系、城镇经济区规划394

第一节 城镇系统规模结构规划394

一、规模等级划分394

二、规模结构类型选择395

三、规模结构确定396

四、规模结构规划原则397

第二节 城镇系统职能结构规划399

一、城镇职能确定399

二、职能类型城镇结构确定400

三、区域中心城镇结构确定401

四、职能结构规划原则402

第三节 城镇系统空间结构规划405

一、空间发展秩序确定406

二、城镇地域结构确定407

三、城镇空间布局407

四、空间结构规划原则408

第四节 城镇系统经济社会联系规划410

一、经济社会联系系带规划410

二、经济社会联系空间网络规划413

三、经济社会联系规划原则414

第五节 城镇经济区规划415

一、城镇经济区划分416

二、城镇经济区规划418

第九章 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规划420

第一节 区域交通规划420

一、交通规划内容421

二、交通现状分析421

三、交通量预测422

四、交通网布局规划428

第二节 区域能源规划448

一、能源规划内容448

二、能源现状分析449

三、能源发展预测450

四、能源规划459

第三节 区域邮电规划465

一、邮电规划内容466

二、邮电现状分析467

三、邮电发展预测468

四、邮电规划468

第四节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70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内容470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471

三、水资源供需预测472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81

第五节 区域社会设施规划484

一、教育科技设施规划484

二、文化体育设施规划486

三、医疗卫生设施规划487

第十章 区域旅游规划489

第一节 区域旅游现状分析489

一、旅游资源现状评价489

二、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分析494

第二节 区域旅游发展预测495

一、旅游资源发展预测495

二、游客的来源、数量、旅游方式及其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要求预测496

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发展预测496

第三节 区域旅游规划496

一、旅游发展战略规划496

二、旅游路线、景区规划497

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规划498

四、旅游资源保护规划500

第十一章 区域环境规划502

第一节 区域环境规划内容503

第二节 区域环境现状分析504

第三节 区域环境发展趋势预测504

第四节 区域环境目标规划505

一、环境标准505

二、环境目标规划依据510

第五节 区域环境区划512

第六节 区域环境治理保护措施512

一、环境综合治理保护措施512

二、环境专项治理保护措施515

第十二章 城镇系统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517

第一节 制定城镇系统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的原则517

一、针对原则517

二、系统原则517

三、有效原则518

四、区域原则518

第二节 城镇系统规划实施的一般政策措施518

一、法制518

二、行政管理政策措施519

三、经济政策措施519

四、市场政策措施519

五、户口、农民进城政策措施520

六、计划生育政策措施520

七、市镇建制政策措施520

八、宣传政策措施520

九、执行国家政策的政策措施520

参考文献521

1999《城镇系统规划》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秉毅著 199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城市规划译文集  外国新城镇规划(1980 PDF版)
城市规划译文集 外国新城镇规划
198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育规划系统(民国64.12 PDF版)
教育规划系统
民国64.12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城镇总体规划(1976 PDF版)
城镇总体规划
1976 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济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集( PDF版)
济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集
城镇体系专题国土规划(1990 PDF版)
城镇体系专题国土规划
1990
西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分布现状图( PDF版)
西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分布现状图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  文本(1998 PDF版)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 文本
1998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  综合报告(1998 PDF版)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 综合报告
1998
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1997 PDF版)
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
1997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下(1990 PDF版)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下
1990 建设部干部学院;建设部城市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育规划系统(1975 PDF版)
教育规划系统
1975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上(1990 PDF版)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上
1990 建设部干部学院;建设部城市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1992 PDF版)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
199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 PDF版)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19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译文集  外国新城镇规划(1983 PDF版)
城市规划译文集 外国新城镇规划
198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