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4

第一章科学技术机构23

第一节管理机构23

一 地区管理机构23

二 部门管理机构25

三 县级管理机构25

四 乡(镇)管理机构25

第二节研究和推广服务机构26

一 省部属科技单位28

二 地区独立科学研究单位29

三 地区科技推广服务单位32

四 企业研究机构36

第三节群众团体36

一 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协会37

二 地区科学技术专业学(协)会39

三 县以下科学技术协会组织41

四 工矿科技群众组织42

第二章科学技术队伍43

第一节人员43

一 来源和培养43

二 分布45

三 年龄、学历、职级结构46

第二节管理48

一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48

二 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48

三 职后教育49

四 评定技术职称49

五 职称改革50

六 表彰和奖励51

第三节少数民族科技人员52

一 培养52

二 结构52

第三章科学技术方针和体制54

第一节 方针政策54

第二节体制改革55

一 企业、集体、个人办科技56

二 多渠道引进技术56

三 搞活科技单位57

四 放活科技人员58

五 农业技术承包58

六 “三结合一体化”基地59

第四章科技计划与成果管理60

第一节规划与计划60

一 总体规划60

二 科技发展规划61

三 年度科技计划62

四 分类科技计划63

五 列入云南省科技计划的课题64

第二节成果管理65

一 鉴定65

二 档案65

三 保密65

四 专利66

五 奖励67

第五章科学技术活动68

第一节学术交流68

一 学术讨论68

二 学术讲座69

三 科技报刊和论文69

四 竞赛70

五 咨询70

六 国际交流71

第二节科技普及72

一 科技知识宣传72

二 农业技术推广74

三 农民技术教育75

四 青少年科技活动77

第六章科技条件和服务79

第一节科技信息79

一 机构79

二 网络79

三 传递79

四 调研与咨询80

第二节测试分析80

一 机构人员80

二 设备80

第三节标准计量81

一 标准化管理82

二 计量82

第四节微型计算机应用82

一 引进技术83

二 应用领域83

第五节经费84

一 科研推广费84

二 科技事业费85

三 基建和设备购置费85

第七章环境测报科学技术87

第一节气象87

一 观测87

二 通讯88

三 天气预报88

四 服务88

五 气象研究88

第二节水文89

一 测量89

二 预报89

三 水资源调查评价90

第三节地震90

一 观测90

二 预报成果91

第四节环境保护91

一 污染源调查92

二 环境监测92

三 污染治理92

四 环境保护研究93

第八章农业通用科学技术95

第一节资源考察95

一 《普思沿边调查报告》95

二 民族社会经济调查96

三 垦殖调查96

四 中苏科学家农业资源考察96

第二节区划97

一 土地利用区划97

二 农业发展方针97

三 农业综合区划98

第三节灌溉98

一 水稻灌溉98

二 旱地灌溉99

第四节土壤肥料99

一 土壤考察99

二 土壤普查99

三 土壤侵蚀调查100

四 平整土地,改良土壤101

五 绿肥101

六 农家肥102

七 化肥102

第五节植物保护103

一 病虫草害防治研究104

二 虫害预测预报104

三 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植物检疫105

四 化学防治105

五 生物防治106

第六节农业机械应用106

一 耕作机具106

二 栽播机械107

三 收获机具107

四 植物保护机具107

五 农副产品加工机具107

六 运输机械108

第九章农作物栽培科学技术109

第一节稻种资源考察109

一 思茅野生稻109

二 稻种资源调查109

三 光壳稻研究110

四 稻谷品种普查110

第二节水稻111

一 品种111

二 育秧113

三 大田栽培113

第三节陆稻114

一 耕地固定轮作115

二 化学除草115

三 “一种两化”115

四 台地条播116

五 杂交稻旱种116

第四节玉米116

一 品种116

二 栽培118

第五节甘蔗119

一 品种119

二 栽培120

三 病虫草害防治120

四 高产示范121

第六节其他作物121

一 小麦121

二 花生122

三 油菜122

四 蔬菜122

第七节综合技术开发123

一 间套种123

二 山区耕作制度改革123

三 山区综合开发124

四 山区经济生态综合开发124

第十章普洱茶科学技术126

第一节云南大叶茶的起源和特征127

一 龙塘野生大茶树127

二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27

三 经济性状与内质128

四 饮用价值128

第二节茶树品种128

一 地方品种调查129

二 良种选育129

三 无性系良种推广130

第三节栽培130

一 改造低产茶园130

二 新茶园栽培131

三 生态茶园试验示范132

四 合理采摘132

五 综合高产栽培133

第四节制茶133

一 工艺133

二 加工机械135

三 包装136

第十一章热带作物科学技术137

第一节紫胶137

一 资源考察138

二 优良寄主树筛选与发现138

三 优良紫胶虫引进138

四 人工放养139

五 胶园建设139

六 稳产高产研究139

七 基地建设研究139

第二节橡胶140

一 宜胶地调查140

二 橡胶北移抗寒研究141

第三节咖啡142

一 调查规划142

二 栽培142

三 加工机械研究144

第四节水果144

一 野生水果144

二 芒果145

三 思茅勐版桔146

四 勐?良种柚引种147

五 西瓜栽培技术引进147

六 妃子笑荔枝试种147

七 草莓引种147

八 良种梨引进148

第五节 蚕 桑148

第十二章林业科学技术150

第一节资源调查150

一 植被调查150

二 生态研究151

三 森林资源清查151

四 植物调查152

五 思茅松研究154

六 野生动物调查154

第二节营林造林155

一 营林造林研究155

二 造林156

第三节森林保护158

一 防火设施158

二 病虫防治159

三 自然保护区160

第十三章畜牧业科学技术162

第一节畜群品种162

一 品种资源调查162

二 品种改良163

三 繁殖技术164

第二节草山建设164

一 草场资源调查164

二 草山改良164

第三节饲料166

一 资源普查166

二 饲料改良166

三 饲料开发166

第四节疫病防治167

一 疫病普查167

二 诊断167

三 防治168

第五节饲养169

一 传统饲养方法169

二 圈养169

三 快速养猪169

四 商品猪综合试验示范170

五 家禽饲养170

第十四章渔业科学技术171

第一节品种171

一 地方品种171

二 良种引进172

第二节鱼苗172

一 繁殖172

二 培育与运输173

第三节成鱼饲养173

一 大规格鱼种173

二 池塘养鱼174

三 稻田养鱼174

四 捕 捞174

第十五章水利工程科学技术175

第一节勘测与规划175

一 勘测设计175

二 水利化区划176

第二节引(输)水工程176

一 引水坝176

二 水沟176

三 渡槽176

四 倒虹吸177

五 隧洞177

六 川河大沟178

第三节蓄水工程178

一 土坝178

二 砌石混凝土坝179

三 土坝机械施工179

四 土坝加固180

第四节提水工程180

一 天车180

二 水轮泵180

三 机电提水181

第五节综合工程181

一 喷灌工程181

二 河道治理181

三 供水工程182

第十六章建筑科学技术183

第一节规划与设计184

一 城镇规划184

二 建筑设计184

第二节 施工185

第三节水泥186

一 工艺技术革新186

二 新产品开发187

三 质量控制188

四 技术扩散188

第四节其他建筑材料188

一 砖瓦188

二 水泥制品189

三 涂料粘胶189

四 彩色石189

第十七章交通科学技术190

第一节陆运190

一 公路190

二 桥梁191

三 汽车保修与节能192

第二节 空运193

第三节水运193

一 勘测规划193

二 航道整治与码头建设194

三 造船与航运194

第十八章邮电科学技术195

第一节邮政195

一 运输设备195

二 收寄分拣设备196

第二节电信196

一 传输技术196

二 电话交换技术197

三 电报技术198

四 电源199

第十九章能源科学技术200

第一节电力200

一 水力资源调查及规划200

二 电站建设201

三 联网202

第二节煤炭202

一 地质勘探202

二 开采203

第三节石油204

一 勘探204

二 采炼204

第四节新能源与节能204

一 沼气204

二 太阳能、地热、风力利用205

三 改灶、节能205

第二十章食盐和钾盐科学技术207

第一节钠盐207

一 地质勘探207

二 采矿制208

三 制盐209

第二节钾盐210

一 普查找矿210

二 地质勘探210

三 地质研究211

四 钾化工211

第二十一章冶金科学技术212

第一节黄 金212

一 墨江金矿212

二 镇沅金矿213

第二节213

一 采选214

二 冶炼214

第三节215

一 勘探215

二 采矿215

三 选矿215

第四节 铜216

第五节216

一 勘探216

二 采冶217

第二十二章机械制造科学技术218

第一节设备218

一 设备制造218

二 设备更新219

第二节产品开发219

一 茶叶机械219

二 农产品加工机械220

三 耕作机械…………221

四 运输、工程机械221

五 排灌机械222

六 电机、仪表222

第二十三章林产工业科学技术224

第一节木材工业224

一 原木生产224

二 制材225

第二节人造板225

一 胶合板225

二 纤维板226

三 刨花板226

第三节林产化学工业226

一 松香226

二 松节油深加工228

三 紫胶229

四 栲胶230

第四节木质纤维开发230

一 构皮纸230

二 小型机制纸厂231

三 思茅造纸厂前期研究231

四 思茅松纤维浆粕研究231

第二十四章化学及轻手工业科学技术232

第一节 火柴232

第二节化肥233

一 氮肥233

二 磷酸二氢钾233

三 复合肥233

四 微量元素化肥233

第三节纺织与缝纫234

一 纺织234

二 缝纫234

第四节制革235

一 设备235

二 工艺235

三 水牛革加工技术研究235

第五节印刷236

一 活字排版236

二 制版236

三 凸版印刷236

四 轻印刷系统236

五 装订237

第六节塑料、制氧237

一 塑料237

二 制氧237

第七节民族手工业238

一 土陶238

二 织绣238

三 竹编239

四 金银饰品239

五 拉祜长刀239

第二十五章食品工业科学技术241

第一节粮油加工241

一 碾米241

二 磨粉241

三 制油241

四 制面条242

五 粮制食品242

六 综合利用242

七 仓储242

第二节酿酒242

一 传统酿酒243

二 现代酿酒243

三 新产品开发243

第三节制糖244

一 红糖244

二 白糖244

三 糖果糕点245

第四节水果蔬菜加工246

一 热带水果加工技术开发246

二 竹笋加工246

第五节肉食加工与烹饪247

一 肉食加工与保鲜247

二 名特菜肴247

第二十六章卫生防疫科学技术248

第一节疟疾调查研究与防治248

一 流行调查248

二 传染媒介249

三 防治250

第二节其他疾病调查研究与防治251

一 传染病251

二 地方病253

三 职业病253

四 恶性肿瘤253

第三节卫生调查监测253

一 水质检验254

二 天然本底地球γ辐射水平调查254

三 学校卫生254

四 食品卫生254

五 环境卫生255

第四节妇幼保健255

一 新法接生255

二 妇科病监测与治疗255

三 儿童健康监测255

四 妇幼卫生示范扩展县256

第二十七章医药科学技术257

第一节西医诊疗257

一 诊疗手段258

二 诊疗研究258

三 手术259

四 节育260

第二节中医诊疗261

一 临床诊疗261

二 理疗262

第三节药物262

一 资源调查262

二 《思茅中草药选》262

三 中药资源普查263

四 资源开发263

五 制药265

六 药品质量监督与检验266

第四节民族医药267

一 《拉祜族常用药》267

二 《彝族治病药书》268

三 傣族医药与《档哈雅》268

四 佤族药269

五 少数民族防病保健习俗269

第二十八章文化、体育、公安科学技术270

第一节广播电视270

一 广 播270

二 电视与录像271

第二节电影272

一 放映设备272

二 技术革新272

第三节舞台272

一 布 景273

二 音 响273

第四节体育273

一 民族民间体育273

二 体育设施274

三 训练与科学选才274

第五节刑侦275

一 技术设备275

二 刑侦技术研究275

人物277

地区级以上中共党委、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277

(一)国务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科技人员277

(二)国务院部级以上表彰的科技人员277

(三)南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279

(四)思茅行署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281

1983年9月30日以前获高、中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282

(一)获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282

(二)获中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283

三 1988~1989年获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科技人员284

1983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20年以上获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的荣誉证书的科技人员285

(一)地直单位285

(二)各县287

五 人物简介292

附录303

文录303

(一)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区行署有关科技工作的文件目录选303

(二)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区行署有关科技工作的文件选304

(三)思茅地区关于科技工作的报告讲话目录选314

(四)思茅地区科学技术文献目录选314

(五)思茅地区科学技术论文目录选316

获奖科技成果321

(一)获国家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321

(二)获云南省奖励的科技成果322

(三)区内单位参加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324

(四)获云南省“星火”奖的项目327

(五)获云南省科技小发明奖的项目327

(六)获地区级奖励的科技成果328

(七)获省级以上奖的产品350

编纂始末352

1994《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思茅地区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河北科学技术志(1993 PDF版)
河北科学技术志
1993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思茅县志( PDF版)
思茅县志
常德地区志科学技术志(1991 PDF版)
常德地区志科学技术志
1991
天津科学技术志(1998年12月第1版 PDF版)
天津科学技术志
1998年12月第1版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茅普洱区的地貌(1957 PDF版)
思茅普洱区的地貌
1957
梅州科学技术志(1996 PDF版)
梅州科学技术志
1996
云南省地志  思茅县( PDF版)
云南省地志 思茅县
晋江地区科学技术成果选编(1981 PDF版)
晋江地区科学技术成果选编
1981
云南省思茅地区土壤(1994 PDF版)
云南省思茅地区土壤
1994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玉溪地区科技志(1994 PDF版)
玉溪地区科技志
1994 昆明市: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云南省思茅地区土种志(1993 PDF版)
云南省思茅地区土种志
1993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思茅地区金融志(1998 PDF版)
思茅地区金融志
1998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德州地区科学技术志(1991 PDF版)
德州地区科学技术志
1991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石家庄地区科学技术志(1991 PDF版)
石家庄地区科学技术志
1991 北京:新华出版社
云南地州市县概况  思茅地区分册(1988 PDF版)
云南地州市县概况 思茅地区分册
1988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